《霍亂時期的愛情》:婚姻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卻遠比想像中美好

2020-12-11 卿心君悅

文丨卿心君悅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百年孤獨》,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正憑藉這部作品摘取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而《霍亂時期的愛情》則是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第一部作品,在作者心中這部作品超過了《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對此《泰晤士報》也有同樣的觀點:「《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最好的小說,這場關於男女間各式愛情令人萬般感喟。」

那麼這部作品究竟有何魅力,拋開其文學價值與社會影響外,莫過於所描述的那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等待——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對費爾明娜·達薩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的等待,而這一等待源於胡維納爾·烏爾比諾與費爾明娜·達薩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婚姻,所以,《霍亂時期的愛情》的劇情發展也可以認為是以婚姻與愛情這兩條線索推進的,而這篇文章將要探尋關於婚姻的啟示,正是基於這部作品中的婚姻主線——胡維納爾·烏爾比諾與費爾明娜·達薩的婚姻。

愛情,不是衡量婚姻的唯一因素,更不是婚姻的全部

看過這部作品的人,難免會有一個疑問:當我們在結尾為阿里薩與達薩圓滿的結局歡呼時,回過頭來看烏爾比諾與達薩的婚姻,二人之間是否存在愛情,二人的婚姻又是否幸福?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在作品的敘述裡能夠窺探到二人之間似乎沒有愛情。

烏爾比諾與達薩結婚不是因為愛,也認為不需要愛,這一點從新婚蜜月途中烏爾比諾的心理活動中可以得出:

「他心裡明白,自己並不愛她。同她結婚是因為喜歡她的高傲,她的嚴肅,她的力量,也因為自己的一點兒虛榮心,但當他第一次吻她時,他確定,沒有什麼障礙能阻止他們建立一份完美的愛情。在那第一個晚上,他們什麼都聊了,一直聊到天亮,就是沒有談到愛情,以後也永遠不會談到它。」

在作品中,烏爾比諾與達薩步入婚姻並不是因為愛情,二人的相識源於一次「誤診的果實」——達薩的父親懷疑女兒患了霍亂,求朋友找來烏爾比諾(當地權威的醫生)前來診斷,烏爾比諾診斷後發現其只是腸道感染,而這次診斷卻拉響了烏爾比諾與達薩的情感序曲。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起初,烏爾比諾沒來由的去對達薩進行複診,在過程中想與達薩建立友誼的烏爾比諾,卻因為方式(以音樂這個話題建立友誼)的錯誤,被達薩誤認為「嘲笑」而產生牴觸,偏偏達薩的父親得知烏爾比諾背後「榮耀的姓氏」後,對他極為熱情(達薩的父親一直想將女兒培養成高貴的夫人,而烏爾比諾正是極為合適的人選),看到女兒對烏爾比諾「不善」的態度,立即介入其中,讓女兒道歉,由此更加重了達薩對烏爾比諾的厭惡,可以說二人的開端並不美好。

隨後,烏爾比諾開始追求達薩時,達薩對他一直持拒絕的態度,一是因為最初那一「誤會」事件的影響;二是因為對父親的叛逆(阿里薩一事的後續影響),她知道父親中意烏爾比諾;三是通過與阿里薩對比,並沒有發現烏爾比諾的深情以及可以產生吸引的地方,可最終達薩卻還是選擇了烏爾比諾,原因在於三方面:

表姐對烏爾比諾的興趣所產生的影響;達薩忽然的成熟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恐懼;二十一歲的年紀(在作品中的時代背景下,女人一般都在二十二歲前結婚 )讓達薩向命運屈服。由此來看,達薩選擇烏爾比諾的原因也絕非愛情,同樣她也清楚地感受到烏爾比諾對她沒有愛情:

「胡維納爾·烏爾比諾的追求並不是用愛的語言來表達的,奇怪的是像他那樣的一個天主教的衛士,提供的卻是僅限於世俗的好處: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東西一旦相加,或許看似愛情,也幾乎等於愛情,但終究不是愛情。」

那麼二人在婚後是否孕育出了愛情,或嘗試培養過愛情?

從作品的描述中來看,二人與愛情有關聯的事跡都指向巴黎之行,第一次新婚蜜月去往巴黎,快要孕育出愛情時,卻被回到家中的婆媳問題打散;第二次因為達薩感受到生活的不幸,強迫烏爾比諾再次去往巴黎尋找愛情時,卻發現那部分想要找尋的愛轉移給了孩子,因此二人在婚姻中嘗試培養過愛情,但最終卻沒能孕育出愛情。

那麼是否就可以根據二人之間沒有愛情,來判定這段婚姻不幸福,或者說處於這種婚姻中的兩個人是不幸福的?

並不能,因為從二人對這段婚姻的態度中,又能清晰地感受到二人的幸福:

烏爾比諾在臨死前,深情注視著達薩說:

「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達薩也曾表示過對這段婚姻的認可:

「如果再讓她選一次,她還是會從世間所有的男人中選中她的丈夫。」

二人在婚姻中沒有愛情,在婚姻中也存在矛盾,甚至出現過多次「危機」,然而一旦結合作品中的描述去評價二人的婚姻以及婚姻生活時,得到的卻是幸福的答案。

為何會出現這種看似「不合情理」的情況,究其根本,正在於多數人對婚姻存有一個致命的誤區(錯誤的認知):將愛情作為婚姻幸福與否的唯一衡量因素,甚至將愛情當成婚姻的全部,這就像在影片《愛在午夜降臨前》中關於婚姻愛情的一個觀點:「最重要的不是你對一個人的愛,而是對生活的熱愛」,很多人以為愛情是婚姻的全部,這其實並不正確,愛情可以是婚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於婚姻而言,更重要的還應該是生活,因為脫離生活的婚姻很難生存。由此來說,既然愛情不是婚姻的全部,又怎能單純以愛情這一因素,去衡量判定婚姻的優劣與幸福?

對這一觀點,在《傲慢與偏見》中也存有類似的劇情可以進行佐證,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婚姻同樣不存在愛情,夏洛特為了獲取安穩的生活選擇了柯林斯,而柯林斯為了社交與生活需要選擇了夏洛特,伊莉莎白也像我們大多數人對婚姻的認知那般,認為二人的婚姻很難幸福,然而事實上卻恰恰相反,二人都從這段婚姻中獲取到了幸福。

提出這個觀點並不是提倡在婚姻中不用考慮愛情,而是為讀者提供更多的角度去深入了解婚姻,摒除一些對婚姻的偏見與固定思維,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我們更好的在婚姻中獲取幸福,畢竟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婚姻的破滅,未必是不幸福,只是覺得缺少了愛情。

矛盾,是大多數婚姻生活的必經之路,不必牴觸,更無須擔憂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之所以部分讀者會質疑烏爾比諾與達薩的婚姻是否幸福,拋開在上一段提到的在婚姻中缺少愛情外,可能也因為作品對這段婚姻中發生的矛盾與爭執著墨較多。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二人因為「婆媳問題」產生過矛盾,因為「清晨起床」、「家務」鬥過氣,甚至因為「浴室裡的一塊肥皂」險些葬送了婚姻,然而當我們真的以此來評價二人的婚姻並不幸福時,又似乎會覺得過於草率與偏頗,基於超越半個多世紀的漫長婚姻,基於烏爾比諾臨死前的表情與態度,基於達薩在丈夫死後的悲痛,如果說這段婚姻不幸福,又難以說通。

那麼,究竟夫妻間的矛盾是否會影響婚姻的質量與幸福度,對這一問題的解讀,不僅能回應部分讀者的質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的理解作者馬爾克斯對婚姻的感悟與態度。

①在婚姻中,夫妻間存有矛盾、分歧,實屬必然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有一段暗指夫妻間發生矛盾、分歧具有必然性的話語:

「兩個完全不了解的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性格不同,文化不同,甚至性別都不相同,卻突然間不得不承諾生活在一起,睡在同一張床上,分享彼此也許註定有所分歧的命運,這一切本身就是完全違背科學的。」

這並非是馬爾克斯對婚姻的個人偏見,民國大師林語堂對婚姻也有同樣的觀點:

「世上沒有不吵過架的夫妻。婚姻是兩個個性不同,性格不同,興趣不同,本來過兩種生活的人卻共過一種生活。」

那麼由此來看,夫妻在婚姻中存有矛盾,發生分歧,可不就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之所以在此提及這個問題,也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夫妻,尤其是年輕的夫妻,很容易因為婚姻中存在的矛盾與分歧,質疑婚姻的質量與婚姻選擇的正確性,由此將小摩擦演變成婚姻走向破裂的開端。

或許,這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給予我們關於婚姻的一個重要啟示,如果能夠正確的認知這個存在於婚姻中的常態問題,很可能我們就不會因為猜測這一現象背後可能隱藏的問題,從而讓婚姻面臨不必要的考驗。同時,正確的認知這個問題,也有利於我們化解夫妻間的矛盾,更好的經營婚姻,畢竟只有接受矛盾與差異存在的合理性,才能尊重與包容彼此存在的不同,而這就像約翰·格雷在《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中說道的:「當男人和女人能夠互相理解、尊重和接受對方的差異時,愛情才會真正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②婚姻中的矛盾與分歧是否影響婚姻,取決於各自的「態度」

大多數夫妻在婚姻中很難完全避免矛盾與分歧的發生,由此就出現了一個大家可能極為關注的問題:所發生的矛盾與分歧是否會影響婚姻。

從作品中來看,烏爾比諾與達薩的婚姻曾一度受到過此類問題的影響,二人在婚姻中發生的矛盾較多,比如經常以「清晨起床」來鬥氣,烏爾比諾起床時,會故意發出聲響,想要將達薩吵醒,而裝睡的達薩也一直在等待著烏爾比諾發出聲響,好將被吵醒的過錯歸罪於丈夫。

按理說,這種經常性的矛盾不應該影響婚姻,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後來當烏爾比諾與達薩因為「浴室肥皂」事件(烏爾比諾洗澡時因發現浴室沒有香皂,誇大事實指責達薩,達薩為了逃避指責「以攻為守」,認定烏爾比諾是因為折磨她而故意說謊)發生爭執時,卻險些讓婚姻破碎,原因在於烏爾比諾忽然發現:

「在這麼多年的夫妻鬥爭中,他們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培養了仇恨。」

很多時候,一次矛盾對婚姻所帶來的傷害,還摻雜著過去矛盾的影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特殊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矛盾的處理態度存在問題,那些看似已經過去的矛盾,實際上並沒有被完整的畫上句號,而我們對此抱有的「不了了之」的擱淺態度,恰恰讓一些矛盾可能產生的影響不斷疊加,直到在某一時刻完全爆發。因為一些矛盾如果不去處理,看似矛盾已經過去,但在各自心中所遺留下的痕跡卻沒有完全消失,這對於婚姻而言,就很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因為小矛盾選擇離婚的夫妻,可能其問題就在於此。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那麼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在作品中對此給出了相應的啟示,達薩與烏爾比諾曾一度因為一日三餐發生矛盾,烏爾比諾認為達薩沒有用心更沒有用愛去做,而達薩則認為烏爾比諾不懂其中的艱辛與折磨,雖然每次爭吵過後矛盾不了了之,但在二人的心中也都留有一定不滿的情緒,直到有一天,達薩提出與烏爾比諾交換職責,讓丈夫負責一天的家務,這才讓各自心中沉積多年的怨恨得以釋懷——烏爾比諾發現了妻子的不容易,達薩心疼丈夫做家務時無措,最終二人得到了統一的結論:

「換一種方式,他們無法共同生活下去,換一種方式,他們也無法繼續相愛。」

其實,這就是對這類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將矛盾用恰當的方式進行處理,使兩個人能夠接受矛盾背後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不讓矛盾在各自心中留下痕跡,更不會讓矛盾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無限堆積下去。否則,在作品中烏爾比諾與達薩若沒有將此類問題化解,很可能在未來又將演化成另一個能讓婚姻破碎的爆發點。

③婚姻,走過一生留下的皆是美好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烏爾比諾與達薩的婚姻實際上也是比較坎坷的,因為「婆媳關係」——婚後烏爾比諾的母親曾一度對達薩要求苛刻,加上其中烏爾比諾的「懦弱」態度,婚姻險些破裂;因為「浴室香皂」等類似矛盾事件,婚姻也曾趨於破裂的邊緣;因為烏爾比諾中途出軌芭芭拉·林奇,婚姻面臨過嚴峻的考驗……

在此,我們不妨進行一種假設,若二人在多次婚姻可能破碎的時候,沒有堅持,選擇了放手,那麼事後二人回憶起這段婚姻,是否還會存有美好?

雖然對此的推斷在作品中沒有相應的依據,但是可能性最大的答案,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可是當二人的婚姻基本走向圓滿,在烏爾比諾死後,達薩再次回憶起曾經漫長的婚姻歲月時,想到的卻皆是美好:

「對亡夫的記憶不僅經得住火燒,而且似乎也經得住時間的流逝。更糟的是,當衣物化為灰燼,她不但依然十分懷念丈夫惹人喜歡的地方,而且也懷念起他令她心煩之處。」

這就說明,無論在婚姻中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問題,彼此經歷過多少痛苦,如果可以將婚姻走到最後,那些看似糟糕、不堪的記憶,很可能就會轉化為美好的回憶。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因為對當前婚姻不滿,或是無法從當前婚姻中獲取美好,草率的放棄了婚姻,選擇新的婚姻,如果婚姻中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此舉倒也無可厚非,但實際上很多婚姻狀態並非無法改善,只是草率的決定破滅了獲取幸福的可能,甚至還有可能由此帶來更大的痛——內心的自責,對過去的惦記以及毀掉了曾經走過的痕跡。

在張愛玲的《留情》中,米先生因為與前妻爭吵不斷,選擇與敦鳳成親,看似新生活很幸福,然而卻時常會回憶起與前妻生活在一起時的美好,而在影片《廊橋遺夢》中,最終弗朗西斯卡之所以沒有選擇與羅伯特私奔,就是突然之間醒悟由此可能帶來的傷害,選擇離開,不僅會失去曾經所有的青春所創造出的美好,還可能會因為自責與愧疚影響新的感情。

不要因為追求美好,而放棄真正能夠孕育美好的源頭,婚姻與生命相同,當生命走向終點時,回過頭看所有的足跡都是一種寶貴的經歷,而婚姻也是如此,只要婚姻能走向終點,回過頭來,無論是矛盾,還是分歧,同樣也都會是美好的回憶。

婚姻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在時間的孕育中,卻遠比想像中美好

在眾多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對婚姻的展現大多都偏向正向的一面,即便過程中存在坎坷,或是結尾以悽美的悲劇收場,但在婚姻存續期間,總是能清晰的感受到婚姻中的幸福感,由此很容易讓我們產生錯覺,婚姻應該是美的,是愛情中的浪漫、激情的延續,也正因此,我們才會對《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烏爾比諾與達薩的婚姻是否幸福存有質疑,可實際上並非這部作品描述的婚姻不幸福,只是將婚姻中真實的一面坦露了出來。

如果不能理解婚姻的這種真實性,會有什麼影響?

最為直觀的就是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中所刻畫的愛瑪這一形象,愛瑪在幼時的修道院所接觸到的婚姻,就是文學藝術作品中所展現出的婚姻的美,可這種美卻並非婚姻中完整的一面,由此,當愛瑪與包法利結婚後,發現婚後生活遠沒有想像中的美,才推動了後續一系列悲劇的發生。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人對所處的婚姻質疑,並不一定是婚姻存有問題,而是現實中的婚姻生活與想像中的婚姻狀態存有差異所致,因為現實的婚姻無法承受想像中的美好,所以一些人的婚姻最終在質疑與牴觸下,慢慢破碎。

那麼真實的婚姻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又如何從真實的婚姻中獲取幸福?(期待高)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真實的婚姻並非是愛情中浪漫的延續,而是在愛情的驅使下基於生活的一種新的開始,這也就是說,由愛情到婚姻,並不是階段性的勝利,更不會完全保留在愛情中的「勝利果實」,即便愛情是婚姻的目標,但婚姻的意義卻還是生活,而愛情的意義只是生活的潤滑劑,讓兩個人在生活中更契合、更甜蜜。

那麼真實的婚姻究竟是什麼樣的,基於上面的觀點就很好解釋了,現實生活是什麼樣的,真實的婚姻就與其基本匹配,生活中有瑣碎、壓力、痛苦、糾紛、坎坷,那麼在真實的婚姻中同樣也會存在這些問題,不可能存在脫離生活的婚姻,能夠完全脫離生活的,大多是年輕時的愛情。

當了解真實婚姻的狀態後,接下來我們進一步探討如何在真實的婚姻中獲取幸福,正常來說幸福感主要來源於滿足感與安全感,由此將其帶入到生活中去,就是從真實的婚姻中獲取幸福的方式。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先來說安全感在生活中的安全感無非兩方面,一是生存的保障,一是婚姻關係的穩定,所以拋開生活一味追求愛情浪漫的人很難從真實的婚姻中獲取幸福,一來不努力為生活奮鬥,很容易喪失生存保障,二來愛情的浪漫並不能保證婚姻關係的穩定,反而對浪漫的過度追求很容易破壞婚姻的穩定狀態,由此,無法感受到安全感,又如何能從婚姻中獲取幸福?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烏爾比諾去世後,達薩回憶曾經發生在二人之間的對話,就證明了安全感對婚姻的重要性,當時衣食無憂的達薩曾質問烏爾比諾:

「你就沒有發現我一點也不幸福嗎?」

而那時烏爾比諾聽後,冷靜且睿智地回復道:

「你要永遠記住,對於一對恩愛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

在丈夫生前,達薩將烏爾比諾的回覆誤認為是一種劣質的威脅,然而等丈夫去世後才發現,丈夫的話正是帶給夫妻二人幸福時刻的月亮寶石,因為並非烏爾比諾不重視婚姻中的幸福感,而是烏爾比諾理解在婚姻中安全感與幸福的關係,夫妻間在生活中只要存有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幸福自然會孕育而出。

再來說滿足感,在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一類特殊的情形,明明在外人看來並不幸福的婚姻,當事人身處其中卻似乎很幸福,原因正是他們從婚姻中也獲取到了滿足。在這篇文章第一段裡提到的《傲慢與偏見》中的夏洛特與柯林斯就是如此,在外人看來婚姻並不幸福,然而在婚姻中夏洛特獲取到了生活的滿足,柯林斯獲得了虛榮與需求的滿足,所以二人很幸福。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一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獲取到了責任的滿足——丈夫職責的滿足,妻子職責的滿足或是家庭責任的滿足;有一些人獲取到了自我情感的滿足——為家庭付出的滿足,為子女付出的滿足;有一些人獲取到了道德原則的滿足——維持婚姻穩定的滿足等等,或許有一些滿足感的來源並不完全值得提倡,但是這並不妨礙不同的人從中獲取到自我想要的滿足,從而在婚姻中獲取幸福。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達薩就從婚姻中獲取到了家庭責任的滿足(主婦、妻子的職責),虛榮的滿足(身份、地位),自我情感的滿足(為丈夫付出,為家庭付出,為子女付出),而在達薩的思想中,丈夫在婚姻中也獲取到了同樣的幸福:

「她丈夫愛她勝過一切,勝過世間所有的人,但這也僅僅是為了他自己:這是他的神聖義務。」

可能一些人無法理解這種拋開愛情之外,由滿足所帶來的幸福感,就像在老舍的《離婚》中,老李認為一心操持家務的張大嫂可憐一樣,然而張大嫂在婚姻中卻得到了妻子職責的滿足,雖然《離婚》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批評的正是舊時代婚姻的弊病,但不可否認的是身處其中的張大嫂雖然算是那一時代婚姻的悲劇產物,但也在舊時代的婚姻中獲取到了相應的幸福。

《霍亂時期的愛情》的作者馬爾克斯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覺得我要是年輕幾歲,就寫不出《霍亂時期的愛情》。其實,這裡面包含著終身的經歷。它蘊藏著許許多多的體驗,有我自己的,也有他人的。尤其是,裡面有我以前所沒有的觀點。」

或許,之所以《霍亂時期的愛情》會成為關於婚姻愛情題材小說中的經典,正是因為其中內斂的是一位經過歲月洗禮的智者對婚姻愛情的感悟,年已過半的人回過頭再去看婚姻愛情,會更接近婚姻愛情的本質。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婚姻就是如此,真實的婚姻也很難如我們想像中那般美,但這並不意味著真實的婚姻就缺乏美感,那些經歷歲月洗禮的婚姻,反而會煥發出更為炫目的光芒,因為在時間的流逝中,那些在婚姻中經歷過洗禮的人,不知不覺的發生著改變,一些東西變得越來越淡,一些東西變得越來越濃,變淡的是個人的感受與欲望,變濃的是生命、生活與婚姻的聯繫。經過時間的孕育,在婚姻中走到最後的人,生命、生活與婚姻之間早已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此時再去感受婚姻,會發現可能婚姻沒有想像中美,卻遠比想像中美好。

卿心君悅,百度原創作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相關焦點

  • 再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婚姻沒有想像中美,卻遠比想像中更美好
    婚姻沒有想像中那麼美,但在時間的孕育中,卻遠比想像中更美好在這部作品中,烏爾比諾與女主人公達薩步入婚姻並不是因為愛情,說得難聽點就是湊合著過。在眾多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展現的大多是婚姻正向的一面,所以大多數人都會產生錯覺,認為婚姻應該是美的,是愛情中的浪漫、激情的延續,也正因此,我們才會對《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烏爾比諾與達薩的婚姻是否幸福存有質疑,可實際上並非這部作品描述的婚姻不幸福,只是將婚姻中真實的一面袒露了出來。
  • 重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看懂了愛情與婚姻的兩個真相
    《霍亂時期的愛情》和《百年孤獨》的創作時間,相隔20年。本書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之一。如果說《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的符號,那麼《霍亂時期的愛情》則是他的生命。在我過去讀過的所有書中,《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重讀次數最多的一部作品。
  • 愛情,沒有想像中那麼美
    愛情,只有在想像中才成就了它的完美。一旦走進現實,就會發現:愛情,沒有想像中那麼美。誰不曾渴望過轟轟烈烈的愛情,誰不曾為了愛情而傾其所有,誰不曾在愛情裡傷過痛過。可最後怎麼樣了呢?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可以為了愛,完全失去自我。我雖然不推崇這樣的愛,卻也敬佩這樣的痴。畢竟,愛一個人沒有錯。只是,不愛你的人,無論你做什麼,都沒有用。你愛得越深,受到的打擊就越深。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一廂情願的愛,註定是個悲劇。如果可以,永遠不要這樣去愛一個人。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用一生愛一人,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可是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轟轟烈烈,撕心裂肺的。也正如他在書中寫道:「世界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情了。」《霍亂時期的愛情》裡費爾明娜十分漂亮,並且高傲又充滿朝氣,是個大方得體的富家千金,她也被人稱為「戴王冠的仙女。」父親對她的要求極其嚴格,她從小也沒能接觸到什麼異性,結果當她遇到電報員阿里薩對她德熱烈追求的時候,讓她的內心泛起了陣陣漣漪。
  • 《霍亂時期的愛情》:婚姻的8個潛規則,這本書寫盡了
    作者:硯無聲第一次拿起《霍亂時期的愛情》,我便愛不釋手了。一天不看,就像夏天一天不洗澡那樣難受。《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和《百年孤獨》的創作時間,相隔20年。本書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之一。01:本書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 霍亂時期的愛情:每個渴望愛情的人都應該看看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寫了《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描寫了一對七旬老人的愛情,這份愛情超越了瘟疫和戰爭,時空和生死,愛情對於主人公來說是一生的信仰,所以,這部小說也被評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 百無一用是深情,《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哪句經典語錄讓你哭了?
    很多人聽過《霍亂時期的愛情》但沒讀過,很多人讀過《霍亂時期的愛情》但不知道這也是馬爾克斯的著作,因為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太過出名,以至於讓我們忘了這部描寫著半個世紀的愛情著作。馬爾克斯說過:「有兩部書寫完後使人像整個兒被掏空了一般:一是《百年孤獨》,一是《霍亂時期的愛情》。」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情,穿破歲月荒蕪
    愛情,首先是一種本能,「要麼生下來就會,要麼永遠都不會」——《霍亂時期的愛情》在獲得諾獎3年後,馬爾克斯寫下了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時,完稿時,他58歲,對人生無比通透,也因此,更了解愛情之於人生的價值。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故事三部曲,蘊含愛情的真諦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豆瓣評分高達8.8分。讓大眾更熟悉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作品,《百年孤獨》。但對於馬爾克斯來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才是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作品。小說的核心是愛情,把愛情的所有可能全部寫在這本書中,因此這本書也被稱為「愛情的百科全書」。
  • 世界名著《霍亂時期的愛情》,藏盡婚姻的可悲和愛情的可恥
    我們曾經或者仍然以為,因為愛情而結婚,都可以得到幸福美滿的婚姻,哪怕再爛,也不會太差,畢竟兩人相愛一場。況且,戀愛的終極目標不是攜所愛之人的手走入婚姻殿堂嗎?但當我看完《霍亂時期的愛情》後,對自己之前的看法要重重的打上問號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
    男孩叫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女孩叫費爾明娜·達薩,這段情節是《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最為美好的時刻之一,但每一位讀至此處的讀者都會疑惑:為什麼答應求婚的條件竟是關於茄子?《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旅行,都有著特殊的意味,讓悲傷治癒,讓脆弱堅強,讓困境消除,讓心靈成長。除了這次被迫的旅行,此後還有巴黎的蜜月之旅,為了挽救婚姻的歐洲之旅,與丈夫鬧翻後的鄉下之旅等。旅行是對日常的打破,讓身心得以脫離一直深陷其中的現實,進入到一種懸置的生活狀態。在旅行中,生活沒有消失,而是暫停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你會用一輩子去等待一個叫愛情的東西麼
    為了表達對費爾明娜的心意,阿里薩這下一封又一封飽含愛意的信,除了最初的那幾分鐘的對視,兩人再也沒有面對面交流過,他們僅限於書信秘密來往。而費爾明娜也只知道阿里薩是個電報員,他喜歡拉小提琴。但在彼此的生活中,除了思念對方,就是焦急地等對方回信。然而,由於費爾明娜出身高貴,她的父親並不滿意自己的女兒跟阿里薩這樣沒有身份地位的男子相處。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樣子?「一生一世」
    因為愛情。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本書更是如此。20歲讀和40歲去讀,從中得到的愛情領悟定然是不相同的,女生去讀和男生去讀肯定也是不同的。那麼我就來寫一下關於我心中的哈姆雷特。他們仿佛一舉越過了漫長艱辛的夫妻生活,義無反顧地直達愛情的核心。」烏爾比諾用一生都在制止霍亂,然而在小說的結尾,弗洛倫蒂諾和費爾明娜卻製造了一場假的霍亂,這也許是象徵著費爾明娜在經歷了婚姻生活後也最終走向了背叛。當船長問弗洛倫蒂諾我們這樣來來回回要走多少次呢?
  • 《詩經》中的愛情詩與幸福想像
    其中描寫戀愛與婚姻的篇章尤其動人,體現了先人的浪漫追求和對愛情、婚姻、幸福與美的理解與想像。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新著》中評價道:「《詩經》中寫戀愛和婚姻問題的詩……內容豐富,感情真實,是全部《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而作為中國文學藝術的源頭,《詩經》也為後世提供了愛情文學的典範,形成了許多詩歌創作的經典意象,一些篇章也被不斷地援引闡發。
  • 《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曠世巨著的情節是怎樣的呢?
    01如果要列出人生必讀的十部愛情小說,前三一定會給《霍亂時期的愛情》留上一個位置。上兩期給大家介紹了推薦《霍亂時期的愛情》的理由,馬爾克斯的這部不得不看的愛情百科全書,無論從文學造詣,還是內容中對人性的描寫,還是讀後對人生的感悟,還是全篇那些充滿魔幻色彩的情節。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你一生不是奇蹟,是我與孤獨開戰的勝歌
    所以今年疫情之下,那麼多人離婚,也有那麼多人確定守候一生。這時候看《霍亂時期的愛情》也許剛好。一本講述霍亂疫情下,愛和孤獨的作品,作者就是寫《百年孤獨》的馬爾克斯。不敢妄加評論,只覺得作者太通透,寫盡愛情的各種面貌,揭露了人類追求愛情的本質---對抗孤獨。一個人可以為愛等多久?
  • 《霍亂時期的愛情》:任何年齡的愛情,都合情合理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道:"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擁有純潔無瑕的友情是不可思議的",一語道出異性之間感情的曖昧之處。《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以作者馬爾克斯的父親的愛情故事為原型,注入作者自身的感悟而寫成的一本以愛情為主題,同時又以霍亂時期為寫作背景的小說。
  • 《霍亂時期的愛情》:半個世紀的思念能穿破一切歲月荒蕪!
    愛情的形式有無數種。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作品中向人們展現了千姿百態的愛情形態。儘管愛情的種類是數不盡的,愛情的核心只有一種,那就是超越時間、不顧一切地在一起。小說中的男主人公阿里薩在53年的時間裡,都將自己的真心全部交給了費爾米娜。
  • 分享: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
    讀出英文之美 Love Reading 12 JULY 編輯:風木白
  • 《霍亂時期的愛情》10句話,說出愛情核心:你可以愛一個人多久?
    說起《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相信大家大部分人都應該讀過,它的作者是偉大作者馬爾克斯,他寫的《百年孤獨》,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