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爬山路不歸路,我為什麼每周都要帶娃去爬山?

2020-08-27 問山狐

2015年11月,因工作需要,我去美國呆了10個月,自駕去了很多地方,幾乎跑遍了加州、亞利桑那州所有著名的國家公園。還獨自駕車去過俄勒岡州的幾個國家公園,從最北端的西雅圖一直到最南邊的聖地牙哥。著名的一號公路走過5次;還曾開著房車露營過兩次,一次10天、一次7天。


除了大自然的曠野和保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外,還看到人們帶著孩子在森林裡過夜,點上篝火、搭上帳篷,或者睡在自己的房車裡,而且是他們主流的度假方式。營地幾乎隨處可見,通常都是在森林深處、小河邊。他們會在一個營地住下來呆上一兩周,再趕往下一個營地。讓孩子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和魅力。

我於2016年9月6號回到國內杭州,10個月裡只見到過不滿三歲的孩子一次,我夫人帶著他去洛杉磯看過我一次(那次也走了西海岸1號公路)。

回到杭州我發現孩子喜歡宅在家裡玩玩具,不願意出門,而且看見路人還往後躲,玩玩具還鬧脾氣,尤其新玩具有些無所適從,即想玩又怕弄壞了、弄髒了,哭哭滴滴。媽媽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上班,只好麻煩外公外婆幫忙,自然少不了玩具的陪伴,玩具也確式不老少,隔三岔五就會有一個新玩具。為了孩子長身體、見世面,我就想到了戶外。

但是叫他出門他不樂意,帶他去找小夥伴玩他也不肯,即使好不容易去了沒多久也會鬧著要回來,我就想起了在美國人們帶孩子在森林裡玩耍的情景,正好我家附近就有山,我就想試著帶他去爬山!

(第一次去爬山)

大概是2016年11月,我先去探了探路,然後帶他去了附近的大成山,四腳並用爬山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令我驚訝的是,沒過幾天他突然跟我說:「爸爸,我還要去爬山」,我欣然答應,立刻又帶他去了一次。

第二次仍然只有我們倆,走的還是頭一次的路線,沒有石頭臺階,我不喜歡爬石頭臺階,這樣也相對更安全。這一次孩子有的時候能站立起來往上爬了!我就問孩子以後每周都來爬一次山好不好,他滿口答應說好。

於是我們就這樣堅持著每周去一次大成山,而且約上了幾個同伴。我把路線又優化了一下,從一個相對緩一點的入口上山,爬過山那邊還能通到浙江科技學院的大草坪。



正式上幼兒園後,學校每周五都是3:00就放學了,這讓我暗自高興,我們的爬山活動可以選在周五放學後進行,周末小朋友們各有安排,難以組織到一起。班主任老師得知我們幾個家庭的孩子每周五都去爬山,也很支持,還鼓勵我們要堅持。


我發現孩子對周五的爬山活動很積極,對家裡的玩具也慢慢不再那麼痴迷了,走在路上的膽子也越來越大,而且在老師的鼓勵下,對自己能堅持爬山這件事很有成就感。


說實話,在爬山的過程中,有時候路比較難走或者累了,也會打退堂鼓甚至哭鬧,也難免摔跤,我就跟他講「摸爬滾打」、「堅持就是勝利」,孩子的腳步也一次比一次輕盈。


看到孩子對爬山的興致,通過爬山活動聚攏一批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的價值,我們幾個家長商量:爬山活動必須堅持(極端天氣除外);除了周五,周末天氣好我們也會約幾個好玩伴一起去戶外。利用周末我們先後去過杭州周邊的西穆塢、西大塢、孫家塢水庫、午潮山、徑山、大熊山、十裡琅璫、長樂林場徒步,有的還去過多次。


在帶娃的過程中,我也看過幾本帶娃方面的教科書,無一例外都強調戶外對孩子成長的好處,尤其親近大自然的好處,我想大家也都看過。這裡我想把新東方校長俞敏洪老師近期說過的一段話再次與大家分享:「在大山裡、大江大河邊長大的人,在廣闊的草原上長大的人,對生命一般都會有一個持續的熱情,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就是在這種自然美的陶冶中間長大的。所以他們對自然有著無限的熱愛,在城市這種建築的森林中長大的人,就會對美的感覺沒那麼明顯,因為我們抬頭看不到漫天的繁星,低頭都是千篇一律沒有生機的建築物,每天除了背著書包去上學以外,幾乎沒有欣賞大自然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說,一定要創造這樣的機會,走進大自然。有機會多去到大山上、大河邊去看一看,抬頭仰望滿天繁星,到森林中去走一走,或者到草原上去騎騎馬,這些都是對大自然的一種熱愛和肯定,有了這種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肯定以後,你對生活就會更加熱愛!」。

最近看到有些省份已經在試行4.5+2.5上班制,即周五隻是半天班,很多人也說,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後人們會有很多的休閒時間,那怎麼有意義的度過這些時光就成了人們未來面臨的新問題,總不能總是宅在家裡看電影、打遊戲,人們一定少不了要去大自然打發時光,不能讓孩子們患上大自然孤僻症


孩子每天坐著車去上下學,周末在家做作業、玩電腦,很少有機會接觸和了解大自然。久而久之就會缺乏對真實世界的熱情,即使偶爾走近大自然,面對美麗的風景也會局促不安、了無興致、不願久留,想立刻回到自己的安樂窩,這就是大自然孤僻症。患大自然孤僻症的人也相對敏感,缺乏安全感。忙碌的爸媽們周末一定要帶孩子到河邊、山野裡多走走、多看看。

我就這樣走上了帶娃爬山不歸路!

相關焦點

  • 國慶節,我為什麼不帶娃去旅行?
    這明明就是花錢買罪受啊,為什麼要帶著娃一塊去折騰呢  可能有些人會說,帶娃旅行是很累,很辛苦,但是我樂意啊,因為旅行能讓孩子增長見識balabala,比窩在家強啊。如果要長見識,可能還不如你帶孩子去一趟圖書館、博物館來得實在呢?
  • 給您推薦3條杭州適合帶娃去爬山的路,親身體驗多次,拿走不謝哦
    老朋友都知道,我從2016開始我白天在家辦公,早上送孩子,下午接孩子;2016年11月起經常帶娃去爬山,現將我們幾個家庭經常帶娃去爬山的路線分享3條如下:我家住在杭州西邊的餘杭區,去的最多的也就是離家比較近的地方,所謂」因地施教「吧。
  • 鄒城嶧山門票半價,27元/張,周末帶娃爬山減肥記
    前幾天看到新聞,很多旅遊景點現在都半價了,自己體重近2周都沒什麼變化,決定趁周末去爬山。周六的晚上濟寧暴雨不小,周日起床後還淅淅瀝瀝地下著,問問老公還爬山不,他說去。立馬做早飯,有之前包好的餛飩,打三個雞蛋,幾根豆角熗鍋,下去餛飩,撒點紫菜和鹽,出鍋。趕緊喊他爺三起床吃飯,倆娃都沒怎麼吃,就出發了。走到鄒城嶧山,不再下雨了,門票真如新聞說的,27元每人,倆娃都不到1.2m,免費,徒步上山開始。臺階上山的路臺階很陡,剛下過雨,臺階溼滑,大女兒自己走,老公牽著小女兒,我在後面殿後。
  • 《帶娃登頂峨眉山》小朋友們潛力無限
    Day 2:報國寺(坐景區汽車)——雷洞坪(爬山)——索道——金頂,下午下山回程。事實證明,小朋友們潛力無限,即使有點小咳嗽小發燒,上金頂一樣妥妥的。不過兩天的時間,帶娃上山,我的行程是:周五晚上到達,住山腳下。周六一早上山,住金頂。周日輕鬆悠閒下山,返程。
  • 推薦安全人少的娃喜歡的戶外爬山——親子夜爬
    疫情期間加上清明防火,管控越來越嚴,能爬的山越來越少,大家在微信群裡分享戶外爬山信息,交流能帶娃活動的公園,我也到山裡多轉轉,發現一些適合娃娃爬山的親子線路分享給大家。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現階段人少安全娃喜歡的戶外運動,親子夜爬!
  • 千萬不要帶孩子去旅行!帶娃出行的真相,你一定要知道
    轉眼火熱的夏天過去了一半,不少寶媽在群裡討論帶娃去哪裡旅遊。也是,孩子的暑假也過去一半了,是時候帶出去撒個野,看看祖國美麗的河山了。夏天嘛,還是要去大海邊上玩玩~年年暑假帶娃出去,今年帶孩子去爬山!晨媽正饒有興味地看寶媽們聊得熱火朝天,突然有寶媽跳出一句:千萬別帶孩子去旅遊!太坑了!怎麼回事兒呢?
  • 國慶假期去哪玩?不爬山可帶娃,五天線,人文與景觀結合
    姚大海給大家推薦一條不爬山可帶娃,五天線,人文與景觀結合。第二天晚上出發去往韓城,不走高速,直接走浮橋過黃河向北走就行了,路況不錯。一路邊走邊玩,大概中午可以到韓城,可以先去司馬遷墓遊玩,晚上住韓城市裡。
  • 十一帶娃出去旅遊?看完還是默默帶娃遊泳
    就在前天,有位寶媽問我,十一了想要帶娃出去旅遊,問我有沒有什麼建議。聽到這個問題,我陷入深思,想想國內的疫情情況和專家的建議,覺得還是不出去的好,如果真的想帶娃玩不妨在本地周邊,比如帶娃爬山、遊泳、野炊等,以寶寶安全為上。
  • 北京最美季節帶娃爬香山,過程太打臉......
    大概有八年的時間沒去香山公園,一來是因為後來搬家,離的非常遠;二來是因為懷孕生娃,育娃,所以一直就沒去過。這次決定去香山,也是因為娃也長大了,希望娃能通過登山鍛鍊一下娃的耐力。 半山腰景觀不管是常居北京的,還是外地來京遊客都免不了要去走上一遭,尤其是
  • 秋高氣爽宜爬山,周末帶孩子來深圳這座低海拔的山體驗一下吧
    在山區長大的我,對山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爬山。現在有了孩子,我也會帶著他一起爬山。來深圳幾個月的時間,我們去過陽臺山、塘朗山、西麗生態公園、還有今天的筆架山。很多家長帶孩子來這裡玩。筆峰映翠亭登山石階有點陡,帶小朋友來爬山,請務必注意孩子的安全。
  • 一個人帶娃旅行 so easy
    轉眼嘟寶已經一歲五個月了,獨自帶她去過西安、杭州、深圳,這次來三亞,已經是我們娘倆第四次出行了。相信很多寶媽都覺得帶娃出行麻煩、危險、娃小記不住,想想就覺得還是算了吧。其實旅行是一個成長課程,當你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個挑戰就會變的超級簡單。
  • 「攻略」周末帶孩子去爬山吧,很快就能爬到頂的那種
    有南中北3條線可以選擇爬山遊玩。頭一次來可以選擇北線,坡度比較緩,景點也多,飛來石,陡峭的天梯,不虛此行~一趟下來大概三個小時,帶好水。不遠處是爨底下古村落,之前拍過爸爸去哪兒,可以住在這裡兩天一夜遊,遠離城市喧囂。
  • 帶你爬山是什麼梗 一起去爬山是什麼意思
    最近在網際網路社交平臺上出現一個比較新穎的詞彙「帶你去爬山」、「一起去爬山」等等很多個有關爬山的新詞,那麼不少人就想要知道,爬山具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又會變火呢。
  • 遊記|不帶娃的中年夫妻暴走幾公裡,發現不一樣的桂林
    這回不帶娃,咱跑步黨就好好虐虐這兩條腿。 自從7月跟著李辛老師雲南徒步回來後,加上鍛鍊後體能增加,徒步幾乎已經成為我和拍爸的日常生活方式。原來老寨山的這條路是一個日本人修建的,當年他登山後決定留在這裡生活。於是1996年回到日本,籌集了十萬元,修了一條盤山路。他和工人一起用肩膀把水泥沙子石頭挑上山,一錘錘地將石頭雜碎,向上鋪設了一千多個臺階,並在山頂修了座亭子,起名友好亭,希望中日兩國人民永遠友好。這麼有故事的山,當然要爬一爬,那就改改計劃,先爬山,再徒步?
  • 我要帶你去爬山!!還是帶你去看個「坑」?
    我要帶你去爬山,並且要帶你入個坑 有些時候大然所形成的「坑」會給你帶來視覺的享受… 這期給大家推薦一個坑^_^☝️ 由於這山還沒開發,沒有護欄什麼的,大家切記注意安全,拍照還是別像上圖那位姐姐那樣太坐在懸崖邊上拍照,挺危險的^_^~ 用生命去拍照
  • 十一長假 帶娃出遊全攻略
    不過,疫情尚未結束,無論「十一」假期去哪兒旅遊,都要做好充分準備和防護措施。這份帶娃出遊攻略,希望能給家長們提供一些幫助。另外,由於寶寶年齡還小,抵抗力很弱,很容易旅途中生病,而且由於旅途勞累,不容易恢復。1—3歲的孩子應選比較近的遊線,可以選擇在乘車4小時就能到達的景點,比如周邊城市。3—6歲的孩子可以出遠門了,但是也不宜長時間乘車。另外,專家建議,爬山活動不適合6歲以下的孩子,因為孩子的體力不適合爬山。
  • 白敬亭爬山梗,秦昊帶你去爬山是什麼梗呢
    6月30日,白敬亭用自己的大號在線吃瓜,他分享了一個與自己相關的爬山梗,隨後發了三個問號表達自己當下的心情。曬照中的故事如下:1、一個人想害白敬亭,他約白敬亭去爬山。看情節就知道是在融梗隱秘的角落中張東升推嶽父嶽母的片段,還挺有意思的,大結局和劇中差距太大,原因只是白敬亭居然要談價格,在下面有粉絲就質問了:「你發錯號了吧,不應該小號發嗎?」為什麼一定要小號發,對於白敬亭來說,大號發這些也不為過呀!
  • 為什麼帶娃看海不去三亞?因為這裡更划算更好吃啊!
    作者:墨老闆,80 後老少女,佛系媽媽,長居濟南,歡迎來找我們玩!
  • 【皋亭山景區上-千桃園】原來杭州也有十裡桃林,還特別適合帶娃去玩.
    :大部分免費遛娃項目:帳篷露營、燒烤、親水、爬山、孝道教育、風箏、農家樂、自行車、遊船、cs、適齡歲數:0-16歲遛娃時間:1-2天停車場地:隨便停,車位充足、免費注意事項:帳篷、野餐墊、撈魚網、風箏、水槍這些娃的玩具能帶的都帶去,絕對全部用得上。
  • 「袋鼠奶爸」下雨天帶兒子爬山火了,萌娃內心:我是誰?我在哪?
    我們說,寶寶長到一定的年紀就要多帶寶寶出去走一走,轉一轉,這樣有利於寶寶的成長。如果寶寶比較小,儘量在家的附近轉悠,不要出遠門,寶寶稍微大一點可以帶著寶寶去一些不太遠的風景區感受大自然的風光,但是一定要查好天氣,避免大風大雨天氣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