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水庫9.8萬多座,其中小型水庫9.4萬多座、約佔95%。小水庫大多位於農村地區,除了防洪、供水,還承擔著農業灌溉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很多農民從事養殖業、旅遊業的依靠。水庫安全事關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近年來,許多水庫接近或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因超標洪水、地震等原因,工程老化毀損,部分水庫陸續進入病險行列。在11月30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三方面原因導致病險水庫
水利部運行管理司司長阮利民介紹,我國病險水庫發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我國80%以上的水庫修建於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末,經過幾十年運行,大部分水庫已超過設計使用年限,功能老化現象比較嚴重,出現病險具有一定客觀性。
第二,受超標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水庫一旦遭遇突發暴雨洪水,超出自身防禦標準,就可能導致嚴重水損,產生病險。今年我國發生了1998年以來最嚴重汛情,水庫在汛期面臨著很大壓力。據統計,今年洪澇災害共損壞大型水庫131座、小型水庫1991座,其中許多被鑑定為病險水庫。
第三,管護薄弱,後天不良。部分地方存在「重建輕管」、「以建代管」現象,疏於水庫日常管理、維修養護,尤其是小型水庫,多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小型水庫維修養護不及時,有的積病成險。
兩大任務壓實小水庫排險工作
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在會上表示,我國現在有200多座大中型病險水庫,8000多座小型病險水庫還有一些遺留問題沒有處理完,相應的建設程序、建設過程要壓實。
葉建春介紹,「十四五」期間,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有兩大任務。第一,積累有病險的水庫必須消除,要督促各地解決存量問題。第二,日常管護要常態化,要健全完善水庫安全管理的責任制,全面落實責任人,要實行相應的責任追究。
葉建春指出,為完成上述「十四五」時期的兩大任務,還需要特別落實好兩方面責任: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責任。水利部最近將就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地方責任如何落實發布一個專門的通知。
另一方面,是各相關部門監督指導責任。比如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要督促指導地方加強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組織考核,安排中央資金補助,同時要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管,保證資金能規範使用、安全有效。要制定相應的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的問責辦法,對督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及時整改,對落實不力、有責任的單位要進行追責問責。這樣才能保證薄弱環節能有效解決,而且不再形成新的薄弱環節。
「十四五」期間投入120億元用於小水庫維修養護
財政部農業農村司司長吳奇修在吹風會上介紹,自1998年以來,財政部支持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累計安排資金超過了972億元,支持約6.9萬座小型水庫實施了除險加固。
吳奇修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從三方面保障小型水庫安全運行。
一是想方設法籌措資金,支持現有的病險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作。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從水利發展資金中安排中央補助資金125億元。
二是加大維修養護補助力度。計劃從2021年開始至2025年,每年分別安排20億元、22億元、24億元、26億元、28億元,即在今年安排18億的基礎上,連續五年每年遞增2億元,在「十四五」期間,計劃累計安排120億元。
三是對地方給足政策。財政部將支持地方統籌財政預算資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額度。將會同水利部,根據一般債券發行的有關規定,小型水庫安全運行實施方案,地方的工作量、政府負債水平,以及財政困難係數等方面,在每年地方政府一般債券限額中單獨給相關地方單列額度,明確用於保障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相關工作。
有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小型水庫的管護
小型水庫點多面廣,基本位於農村,產權歸鄉縣政府或村組所有,基層管護能力薄弱的問題長期存在。
阮利民介紹,去年水利部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了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的創建工作。今年,對第一批申報的縣市進行了現場評估和評審,河北省鹿泉區等47個縣因為改革成效顯著,被確定為樣板縣,形成了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小型水庫管護模式。
從實施的情況來看,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的60%以上。實踐證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模式,適合於鄉鎮村組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庫的管理,是實行社會化、專業化管護的一個有效途徑。下一步,水利部將認真總結梳理基層產生的這些有效做法和改革措施,充分發揮中央補助資金的帶動作用,對鄉鎮村組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庫,鼓勵各地政府由直接提供管護服務向購買管護服務轉變,有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小型水庫的管護,提升水庫管護能力和水平。
來源:中國網
編輯:裴遜琦
監製:王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