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怎麼幹?從這12個方面發力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十四五」怎麼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提出了「六個新」的主要目標,即: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全會還從12個方面作出了重大任務部署:
「十三五」期間,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創新正在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0年 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它的落成啟用,對我國在科學前沿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圖為2019年8月28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檢修期間拍攝)。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二、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位化發展。
三、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四、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秋收時節,黑龍江省黑河市北大荒集團的尖山農場、鶴山農場全面開鐮,喜獲豐收。圖為2020年9月30日,大型農機設備在列隊收割。 視覺中國 供圖
五、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六、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
要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七、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八、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幕式將於11月4日在上海舉行。圖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西入口處擺放的熊貓「進寶」主題進博會裝飾(10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九、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十一、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要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十二、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
要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質量效益,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推動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協調發展,優化國防科技工業布局,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新徵程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奮發進取,埋頭苦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書寫出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
來源:求是網
原標題:《「十四五」怎麼幹?從這12個方面發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