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在上海江橋市場批發蔬菜,告訴我社區團購來了

2020-12-21 美浴生活

每年逢過年的時候,上海超市的蔬菜都會漲一波價格,不是因為缺菜,而是因為菜販都回家過年了。今年年初因為疫情控制的原因,倒是感覺平穩安靜的出奇,但現在距離過年還有差不多2月時間,上海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江橋批發市場目測開始有漲價的趨勢:其中冬瓜、散菜花、甜玉米漲幅明顯。朋友給我說,現在混批均價282.2元/百公斤,比上周漲3.3%,比去年同期增幅9.5% #上海每日菜價# #上海頭條#

我問這是什麼原因,他給我說:1是因為天氣漸漸冷了,2是資本要進來攪局啦。各大社區團購平臺競相高額補貼企圖搶佔市場,這一幕熟悉不?簡直是不能再熟悉了,無論是外賣、網約車,還是共享單車,都是一個套路啊。這就是一場場資本的遊戲和狂歡,估計我們這行也快要被顛覆啦。

我說:怕什麼!有羊毛就耗嘛。如果有平臺高價找你買菜你也不能不賣吧,如果在平臺上能夠便宜買菜我也不能不買啊。當資本大佬搶佔煎餅果子攤子時,我們應該拿起勺子奮力反抗,砸飯碗跟滅九族沒啥區別,資本有想逼人去死的膽,估計有沒有這個命還不一定呢,他們想搞跨界一家獨大之時估計就是他們滅亡之日!

相關焦點

  • 上海江橋農產品批發市場:把不合格蔬菜擋在市場外
    東方網記者裘穎瓊9月2日報導:早上8、9點,一輛輛滿載蔬菜瓜果的車輛陸續開進上海江橋農產品批發市場,從各地趕來的供貨商無暇顧及舟車勞頓,就開始忙著卸貨、過磅,等著工作人員來採集樣本檢測。直到通過一道道考驗後,他們才可以進入交易區,將菜賣給早已等候在那兒的採購商。
  • 上海江橋批發市場全力保障蔬菜供應
    江橋批發市場作為上海市最大的一級蔬菜批發市場,承擔著全市60%至70%的蔬菜供應,堪稱上海市民的「菜籃子」。從江橋批發市場近日數據看,市場進貨量日均5700噸以上,已遠遠超過此前預計的5000噸,蔬菜供應能力充足。由於受疫情影響,許多經營商戶都沒有返鄉過年,一直在市場經營。春節假期後,其他經營商戶也已陸陸續續提前返回市場經營。
  • 上海:「麥莎」過境後夜訪江橋批發市場
    東方網8月10日消息:昨晚10時,當記者趕到江橋批發市場時,這裡正是車水馬龍、最為熱鬧的時候:掛著各地牌照的大卡車、小販們的三輪車不斷擦身而過,汽車喇叭聲、安保人員的吹哨聲以及經營者的叫賣聲混作一片……颱風「麥莎」過後的第二個蔬菜交易日,本市最大的蔬菜批發交易市場已開始恢復常態。
  • 熱火朝天的上海江橋批發市場
    (原標題:熱火朝天的上海江橋批發市場)
  • 探訪上海最大蔬菜批發市場:「今天的貨太多了」
    探訪上海最大蔬菜批發市場,供應充足。 對此,記者實地走訪了上海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對於蔬菜供應是否存在壓力一探究竟。29日清晨,在距離上海市江橋批發市場1公裡外,前來卸貨的蘇、浙、魯等地區的貨車已經停滿了道路兩旁。記者在測完體溫進入市場後,找到了正在車流中指揮交通的上海江橋批發市場市場部經理王文明。探訪上海最大蔬菜批發市場,供應充足。
  • 社區團購趨勢:同程生活上線B2B批發業務,布局蔬菜批發市場
    同程生活2018年8月份以「社區」為落地場景,開始社區團購平臺運營,主要圍繞美食、居家用品及周邊服務,致力打造下沉市場的社區電商模式。因搭上社區團購的風口紅利,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就獲得多起投資發展迅速成為業內新貴。
  • 作為零售發源地,上海最大蔬菜批發市場是怎麼做的?
    批發環節,經營情況如何?3月14日,我們帶著這個問題特地探訪了位於上海市曹安公路1936號的「江橋批發市場」。  該市場由上海市江橋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屬於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的國有全資子公司,與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福岡大同青果株式會社是姊妹市場。如圖1所示。
  • 上海最大蔬菜批發市場供應商98%已恢復經營
    原標題:上海最大蔬菜批發市場供應商98%已恢復經營 保障市民菜籃子作為上海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上海江橋蔬菜批發市場供應商98%已恢復經營,日交易量達到了5000噸,已恢復往年同期交易量,蔬菜供應種類充足,價格平穩,保障市民菜籃子。
  • 接地氣,帶你逛逛上海最大蔬菜批發市場-虎嗅網
    批發環節,經營情況如何?3月14日,我們帶著這個問題特地探訪了位於上海市曹安公路1936號的「江橋批發市場」。該市場由上海市江橋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屬於光明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蔬菜有限公司的國有全資子公司,與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福岡大同青果株式會社是姊妹市場。如圖1所示。
  • 上海最大蔬菜批發市場供應商98%已恢復經營 保障市民菜籃子
    央視網消息: 作為上海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上海江橋蔬菜批發市場供應商98%已恢復經營,日交易量達到了5000噸,已恢復往年同期交易量,蔬菜供應種類充足,價格平穩,保障市民菜籃子。除了湖北等重點疫區貨源暫停入場外,市場積極組織來自廣西、雲南、福建、海南等南方菜以及上海周邊基地的貨源供應上海市場。在抗擊疫情的時期,如何確保蔬菜的供應,同時保障市場的安全運營和蔬菜的品質安全,江橋批發市場加強入場管控,採用「入場通行證」、謝絕無關人員入場、謝絕體溫異常人員入場,並且階段性地暫停了零售。
  • 社區團購潮|低價衝擊波:商超承壓菜販擔憂,批發市場在觀望
    澎湃新聞記者採訪發現,消費品商家在試水社區團購的同時,在努力避免平臺低價所引發的價格戰;批發市場擔心自己成為被網際網路巨頭踢掉的「中間商賺差價」環節,但我國農產品品種眾多,網際網路巨頭的貨源不會全部都來源於產地,批發市場仍有存在必要;一些有實力的大型商超正主動利用技術手段,加速數位化轉型,但在技術與流量實力上與巨頭存在差距;處在社區團購鏈條末端的團長們,雖然賺得了額外的收入
  • 社區團購潮|低價衝擊波:商超承壓菜販擔憂 批發市場在觀望
    談及社區團購的影響,一家經營農貿批發市場的上市公司相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關鍵要看社區團購的貨源來自哪裡,「如果還是批發市場批量採購,對我們來說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如果採購來源是產地集中(採購),那麼會有一定的影響。」  該人士表示:「農產品的品種眾多,我相信不能全部都來源於產地。
  • 社區團購翻不起大浪
    兩年前開始關注社區團購,一直埋伏在幾個團長群觀察,我家也是多個團購平臺的用戶。兩年來,我的觀點一直是:社區團購翻不起大浪。沒怎麼寫這方面的文章,就是因為持這個觀點。每天遊走於多個團購平臺、菜市場,這與五年前B2B的小店用戶群極其相似。價格戰固然吸引了用戶,但低價消失,用戶立即流失。我說的「低淨值」用戶,就是這個原因。第二,家庭購物權限有限。除了蔬菜、水果等日常消費,其它物品購買參與度低。現在家庭購物權限最大的是阿里京東的用戶。所以,通過蔬菜「高頻剛需」引流,然後再通過標品擴大品類,這是平臺的一廂情願。不能說沒有這樣的用戶,但不會很多。
  • 江橋批發市場與臺北農產公司締結姊妹 三年"不離不棄"
    這是一場特殊的籤署儀式: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江橋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締結為姊妹公司,這一天足足等了3年。前天下午,在江橋市場的大會場裡,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動情地說,由於當時的臺灣當局不批,直到今年5月政黨輪替,我們獲批與江橋終於結成姊妹公司,他感謝上海江橋市場三年來「不離不棄」今後將全力促進臺北上海兩地的合作與發展。   雙方締結姊妹公司後,將在管理體系、信息科技等多方面開展合作。
  • 上海最大的一級蔬菜批發市場曾經菜霸橫行,如今所在地區做了什麼...
    全天候敞開式的環境、人員流動大,這個治安形勢複雜的地方,曾有商販之間從爭搶市場份額演變成黑惡勢力行兇鬥狠。凌晨3時,滿載新鮮蔬菜的大卡車魚貫進入嘉定江橋批發市場,全市各地的批發商紛至沓來,將一箱箱檢驗合格的蔬菜往外運——這是上海最大的一級蔬菜批發市場,佔上海全市供應總量70%的蔬菜每天從這裡運出。
  • 觀察| 社區團購買菜,這把羊毛你薅到了嗎?
    耿大哥心情卻有點複雜,「我感覺社區團購平臺對實體店衝擊挺大的,比如原來,大夥買牛奶,都直接到奶站來買,現在大夥都不從奶站買了,都在平臺上買,因為平臺上的價格確實便宜,我進貨價都拿不來。可你也得忍著,因為就算你不幹,也會有別人幹。別人幹的話,你只能在旁邊看著。」由於現階段社區團購的核心品類是生鮮(蔬菜和水果),與奶站相比,菜市場和賣菜的小攤小販受到的衝擊顯然更大。
  • 一位90後菜販的創業記:社區團購火 我踩的卻全是坑
    那麼,跑通社區團購的難點在哪裡?記 者丨楊松91年出生的劉坤倫,在成都做了八年的蔬菜生意,靠販菜買了房、車。在生鮮超市、社區生鮮店、社區團購的接連衝擊下,這門小本買賣,愈發難做了。以下為其自述,內容有編輯:失敗的團購創業2013年開始,我在成都做蔬菜買賣,之前做辣椒批發生意,從原產地採購,再分銷給別人。去年虧錢了,今年就沒做批發,主要在成都市溫江區擺菜攤,做零售,主要銷售萵筍、西紅柿等。
  • 山東青島社區團購平臺有哪些?社區團購產品批發供應商如何選擇?
    近些年來社區團購發展的如火如荼,各個社區團購平臺如雨後春筍,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最近各大網際網路巨頭資本入駐社區團購,把社區團購推上了前所未有的熱議高度。青島作為山東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山東青島社區團購平臺有哪些呢?做社區團購產品批發供應商又如何選擇呢?
  • 上海江橋:胡蘿蔔翻身,黑/黃線椒受歡迎,這幾種蔬菜價格也漲了
    本周市場概況 本周(7月27日-31日)上海江橋批發市場蔬菜混合均價293元/百公斤,環比上周的280.8元/百公斤,增幅4.3%。同比去年的222.8元/百公斤,增加70.2元/百公斤,增幅31.5%。
  • 社區團購調查②|利高風險小,大小農戶自建平臺殺進社區
    「社區團購沒有風險,沒有損耗,是我所有銷售模式裡利潤最高的。受到啟發後,我們農場隨即聯繫了濟南市十餘個大社區,由各社區的朋友自建微信群,面向鄰居銷售我們的草莓。沒想到,效果非常好。」農場主武紅梅說。這個農場擁有161個草莓大棚,日出草莓近7000斤。今年春天,這家農場80%的草莓都通過社區團購直接進了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