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隆咖啡,只為一杯好咖啡。
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編一樣,之前並不知道,原來那個給餐館打分的米其林和那個造輪胎的米其林竟然是同一個米其林?等到了解過後,可能就會產生跟小編同樣的疑問:為什麼一個賣輪胎的會去評鑑美食?又是為什麼它評出的美食就能得到大眾的認同呢?
原來,米其林兄弟在1900年的時候,就已經編纂了一本名為《米其林指南》的廣告冊,裡頭除了餐飲信息,還包括了地圖、旅館等信息。後來發現大家對裡頭的餐館信息很感興趣,於是便僱傭了一批匿名調查者,去光顧各大餐廳,並給出評價。沒想到,此舉一下子大獲成功,大家除了非常「聽話地」將米其林奉為聖經之外,很多餐廳也開始以摘星為榮。於是米其林指南開始全世界流傳,成為經典。
直到今天,也沒有人知道米其林的評審什麼時候會去哪個餐館吃飯並評選出餐館的等級。這也是其權威性的來源。
米其林的邏輯很簡單,最開始是其實為了提高輪胎的銷量,想要提高輪胎銷量,就要提高汽車的需求量。而為了提高汽車的需求量,當然就要鼓勵大家遠行,說服大家去更好吃好玩的地方。
首先雖然輪胎和餐廳看起來沒有直接聯繫,但是一旦將輪胎-汽車-出行-餐廳這個鏈條相互連接,又因其相對的客觀和獨立的評價體系,於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評論裡來說說,你們都吃過哪些米其林餐廳?味道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