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觀光夜市進入「關光」時代?

2020-12-25 澎湃新聞

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觀光夜市進入「關光」時代?

陳曉星/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5-29 20:04

近日,臺灣接連傳出「最大」夜市關門大吉的消息,令夜市的粉絲難過,也令旅遊業界不安。臺灣的夜市曾經風光無兩,被西方媒體評為「其他地區所不能及」的景點,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臺灣當局重金打造「觀光夜市」,吸引旅遊人潮。如今,旅遊業者搖頭苦笑:「觀光」要成「關光」了嗎?

水湳夜市原本每一個攤位都是界限分明,現都已經全部拆除。 

臺灣最大的夜市在哪裡?還真不在臺北,在臺中,是「水湳經貿文創觀光夜市」,於2014年夜市經濟最紅火時開業,上月底卻吹了熄燈號,攤商黯然離去,顧客惘然若失。

想當初,夜市車水馬龍,人們想進來得在人潮後排隊。這裡有700多個攤位、裝空調的公廁、大型遊樂設施,顛覆人們對傳統夜市的印象,是一個吃喝玩樂的夜間樂園,適合全家老小消磨一整晚。這裡有全臺灣的「排隊美食」,包括輔大憤怒大魷魚、高雄三星蔥肉卷、草屯草鞋墩阿里山鐵道紅茶、彰化木瓜牛奶、文心夜市豆乳雞等。一對每天路過此地的小夫妻曾經自豪地對記者說:「我們不用開夥,路過時從夜市帶兩份美食,吃一年都可以不重樣。」現在夜市關門,不少老顧客只盼喜愛的食攤能找到地盤重起爐灶,也有人擔心夜市美味就此消失。

緊接著,壞消息從新北市傳來。與臺北市緊鄰的新北市看到士林夜市、饒河街夜市的人潮,不甘旁觀,在江子翠河濱公園旁打造了有250個攤位的「新北文創觀光夜市」,有吃有喝有玩有景。但人強命不強,費心費力籌劃的夜市於去年11月開業,迎頭趕上大陸遊客退潮。再加上臺灣當局要揮刀大砍軍工教的退休金,軍公教警消家庭發起「周六不消費日」運動表達不滿,令以休閒消費為主的夜市雪上加霜。軍公教警消家庭屬臺灣的中產階級,是休閒消費的主力,現在卻「周六不消費」,影響所及不止夜市,是臺灣消費市場之殤。

有臺灣經濟界人士分析,臺灣經濟看不到出路,人們不敢消費,也是夜市低迷的原因之一,明年經濟惡化的反應會連鎖出現,屆時臺灣的消費市場不樂觀,夜市還要面臨更大挑戰。

臺灣夜市從上世紀70年代經濟起飛時成長起來,由廟口、社區的小食攤發展成商圈,創造了臺灣小吃的品牌,打造了吃喝購一體的休閒經濟。別小看夜市50元(新臺幣,下同)一份的小吃,100元一個的潮包,夾娃娃、撈小魚等遊藝項目,積少成多的利潤甚至與周邊的百貨公司打個平手,有經濟學家稱其為「銅板經濟奇蹟」。

夜市是臺灣經濟模式的看板,在傳統加工業年代,三班倒的工人是夜市的消費主體。當外貿加工的尾貨如服裝、箱包、飾品等流入夜市,追求新潮的年輕人、白領上班族包括演藝界人士也走入夜市,令夜市從傳統食攤向多元百貨發展。當社會富裕後,夜市又成為休閒之地,人們到這裡不只是為了裹腹和找生活必需品,是來追求美食、淘貨、享受生活。夜市漸漸發展出一些代表臺灣口味的名小吃,比如雞排、生煎包、大餅包小餅、大腸包小腸、生炒花枝、藥燉排骨、刈包等。當旅遊產業成為臺灣新的經濟增長點後,小吃成為旅遊資源,夜市也成為臺灣旅遊業的重鎮。臺灣當局大手筆打造觀光夜市,從布局、燈光、衛生等細節入手,一改傳統夜市的髒亂形象,讓夜市大放光彩。臺灣從北到南每個城市都有遊客必到的夜市,比如士林夜市、饒河街夜市、逢甲夜市、六合夜市、羅東夜市、瑞豐夜市、花園夜市、墾丁大街夜市等。

現在接連傳出知名夜市倒閉的消息,有人分析也是因為夜市越開越多,客源分流。此外,夜市產品的重複度太高,特色越來越少。特別是名聲在外後,近幾年開始出現夜市欺客現象,有的一盒現切水果要500元,一杯果汁要200元,令外來遊客印象惡劣。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大陸遊客銳減。逢甲夜市的管理者直言,大陸遊客對逢甲夜市的貢獻最大,夜市一家藥妝店一年的營業額就達三五億元,大陸遊客喜愛的面膜、化妝品在此長銷不衰。過去每晚都有幾輛大陸遊客的遊覽車停在夜市,現在少多了,人沒了,錢也跑了。

雖然「關光」是一句無奈的笑談,但臺灣的夜市還會愈夜愈美麗嗎?

(原標題為《臺灣夜市進入「關光」時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臺灣夜市

相關推薦

評論(53)

相關焦點

  • 經濟不景氣陸客不捧場 臺灣觀光夜市漸「關光」
    臺灣夜市曾經人聲鼎沸的場景。(資料照片)王凱是一名在臺灣交換的大陸學生,剛到臺灣時他很喜歡夜市的氛圍,幾乎天天都走一圈,可是個把月下來便興致索然。「這些夜市差不多長得一樣,除了小吃攤就是賣淘寶貨。我身邊的臺灣朋友有很多現在也不怎麼愛逛夜市了。」王凱的經歷折射了部分夜市的生存情況。近年來,夜市倒閉的消息不斷傳出,僅臺中市在短短1年多的時間內,就倒閉了6家大型夜市,其中一家還是號稱全臺最大的「經貿文創觀光夜市」。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 臺灣夜市進入「關光」時代?
    臺灣的夜市曾經風光無兩,被西方媒體評為「其他地區所不能及」的景點,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臺灣當局重金打造「觀光夜市」,吸引旅遊人潮。如今,旅遊業者搖頭苦笑:「觀光」要成「關光」了嗎?臺灣最大的夜市在哪裡?還真不在臺北,在臺中,是「水湳經貿文創觀光夜市」,於2014年夜市經濟最紅火時開業,上月底卻吹了熄燈號,攤商黯然離去,顧客惘然若失。想當初,夜市車水馬龍,人們想進來得在人潮後排隊。
  • 臺知名夜市接連倒閉 業者嘆陸客不來觀光變"關光"
    (原標題:臺知名夜市接連倒閉 業者嘆陸客不來觀光變"關光")
  • 臺灣夜市進入「關光」時代?
    臺灣的夜市曾經風光無兩,被西方媒體評為「其他地區所不能及」的景點,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臺灣當局重金打造「觀光夜市」,吸引旅遊人潮。如今,旅遊業者搖頭苦笑:「觀光」要成「關光」了嗎?臺灣最大的夜市在哪裡?還真不在臺北,在臺中,是「水湳經貿文創觀光夜市」,於2014年夜市經濟最紅火時開業,上月底卻吹了熄燈號,攤商黯然離去,顧客惘然若失。
  • 臺灣夜市進入「關光」時代? 旅遊業界不安
    臺灣的夜市曾經風光無兩,被西方媒體評為「其他地區所不能及」的景點,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臺灣當局重金打造「觀光夜市」,吸引旅遊人潮。如今,旅遊業者搖頭苦笑:「觀光」要成「關光」了嗎?  臺灣最大的夜市在哪裡?還真不在臺北,在臺中,是「水湳經貿文創觀光夜市」,於2014年夜市經濟最紅火時開業,上月底卻吹了熄燈號,攤商黯然離去,顧客惘然若失。
  • 經濟不景氣 小吃沒特色 陸客不捧場 臺灣觀光夜市漸「關光」
    王凱是一名在臺灣交換的大陸學生,剛到臺灣時他很喜歡夜市的氛圍,幾乎天天都走一圈,可是個把月下來便興致索然。「這些夜市差不多長得一樣,除了小吃攤就是賣淘寶貨。我身邊的臺灣朋友有很多現在也不怎麼愛逛夜市了。」  王凱的經歷折射了部分夜市的生存情況。
  • 觀光變「關光」?臺當局再開「空頭支票」 旅遊業怒:撐不到那天了
    對此,臺灣旅遊業憤怒表示「撐不到那天了」,臺灣「觀光」業很快會變「關光」。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日,臺灣「交通部觀光局」確定,即將於1月底到期的「擴大秋冬旅遊獎勵補助計劃」不再延長,但聲稱未來會以其他方式提供補助;此外,臺「交通部觀光局」還開下「空頭支票」,稱將多砸2億元(新臺幣)進行海外營銷,拉攏其他地區的旅客。
  • 國民黨議員:陸客不來,臺中「觀光夜市」漸成「關光夜市」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港媒1月24日報導,臺灣景氣不佳,臺中市近一年內驚傳有六個觀光夜市收攤。國民黨臺中市議員朱暖英表示,她的選區南屯原本有好幾處夜市,現在不是收攤、就是縮小營業規模,蔡政府應該要好好正視這個問題,改善兩岸關係,讓陸客可以回流,也要改善臺灣的經濟,讓臺灣人願意出門逛街來花錢,否則觀光夜市,真的會變成「關光夜市」。
  • 臺知名夜市接連倒閉 業者嘆陸客不來觀光變"關光"
    中國臺灣網5月30日訊 臺灣《中時電子報》今日發布《陸客不來風光不再!觀光夜市成「關光」?》一文指出,多少年來,夜市始終是臺灣旅遊業的重鎮,但如今,島內卻接連傳出知名夜市倒閉的消息。對此,有人分析是因為夜市越開越多,客源分流。但據媒體報導,臺中逢甲夜市的管理者坦言,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大陸遊客銳減,過去每晚都有幾輛陸客團遊覽車停在夜市,現在少多了,人沒了,錢也跑了。 島內旅遊業者搖頭感嘆,「觀光」要成「關光」了嗎?文章談到,臺灣的夜市是海內外觀光客必去的景點之一!
  • 陸客人數下降 臺灣觀光產業變"關光慘業"
    圖為陸客來臺人數銳減,原本熱鬧的臺北士林夜市,用餐時間不少店家空蕩蕩。圖片來源:臺媒民進黨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係動蕩,大陸遊客望而卻步,這個春節大陸遊客數量掉了兩成。李奇嶽表示,民眾有錢、有閒才會享受觀光旅遊,觀光旅遊業因而被稱為末端消費,觀光旅遊業者可說是最支持兩岸關係和平互動的一群人,他呼籲當局儘速找出辦法,讓旅遊業者找回生存空間。「臺獨」染綠臺灣觀光協會大陸遊客望而卻步,讓島內旅遊者苦不堪言。他們原來還抱著一絲希望,希望民進黨當局能「苦民所苦」,採取實際行動改善兩岸關係,重新喚回大陸遊客。
  • 臺灣「觀光」慘變「關光」 蔡英文卻宣布旅客人數創新高
    從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以來,臺灣的「觀光業慘劇」已經上演了將近4年,追究起責任來,恐怕一心只想著「臺獨」利益、對民生不管不顧的民進黨當局難辭其咎。而且,不只觀光業「關光」,臺灣經濟這幾年也是絲毫不見起色。臺灣旅遊業慘澹影響民生,不斷引發民眾抗議。資料圖片1月13日,臺北股市一開盤,觀光股就慘跌一片。
  • 臺灣從「觀光」到「關光」該怪誰?
    臺灣從「觀光」到「關光」該怪誰?  韓國瑜政策顧問團日前舉辦記者會,痛批蔡英文觀光政策跳票。臺北城市科大觀光系教授李奇嶽說:「蔡英文當初承諾陸客不會減少,現在卻逐年遞減。」政策顧問團成員姚大光則表示,臺灣觀光逆差高達1725億新臺幣,已成為「關光慘業」。  從「觀光」到「關光」,一字之差,卻充滿了臺灣基層旅遊業者的一把把心酸淚。
  • 從「觀光」到「關光」,臺灣該怪誰?
    蔡英文靠著炒作「恐中」氛圍,靠著「反滲透法」營造「綠色恐怖」,表面上成功挽救了自己的民調,卻是以整個臺灣的前途為代價換來的。韓國瑜政策顧問團日前舉辦記者會,痛批蔡英文觀光政策跳票。臺北城市科大觀光系教授李奇嶽說:「蔡英文當初承諾陸客不會減少,現在卻逐年遞減。」政策顧問團成員姚大光則表示,臺灣觀光逆差高達1725億新臺幣,已成為「關光慘業」。從「觀光」到「關光」,一字之差,卻充滿了臺灣基層旅遊業者的一把把心酸淚。
  • 陸客不來臺灣夜市「觀光」變「關光」 蔡英文假善意攤主盼兩岸破冰
    下面就請如今身處「悲慘世界」的臺灣民眾來「現身說法」一下: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韓國瑜8日晚率國民黨籍議員在六合夜市主委莊其章陪同下到六合夜市逛了一圈,結果,攤商比逛夜市的人還多,擺在中間的長桌、椅凳更是一片空蕩。
  • 人潮銳減 臺灣夜市慘兮兮
    然而,曾經人潮洶湧、被遊客青睞的臺灣夜市,如今卻「災情不斷」,一片慘兮兮。據臺灣媒體報導,繼高雄六合夜市、新崛江商圈爆倒店潮後,當地的凱旋夜市也冷冷清清。連已有40年歷史的高雄瑞北夜市,也因違反「高雄市攤販臨時集中場管理自治條例」,在11月11日熄燈。
  • 人潮銳減爆倒店潮,臺灣夜市慘兮兮!士林夜市業務量只剩10%,為何...
    高雄六合夜市人潮零落,冷冷清清。(資料圖片)對於赴臺旅遊的人來說,夜市是臺灣最有吸引力的關鍵詞之一。然而,曾經人潮洶湧、被遊客青睞的臺灣夜市,如今卻「災情不斷」,一片慘兮兮。據臺灣媒體報導,繼高雄六合夜市、新崛江商圈爆倒店潮後,當地的凱旋夜市也冷冷清清。連已有40年歷史的高雄瑞北夜市,也因違反「高雄市攤販臨時集中場管理自治條例」,在11月11日熄燈。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臺北市的「美食天堂」士林夜市,整個商圈大小攤位已經倒閉了100多家,繼續經營的店家業務量只剩下過去的10%。
  • 陸客減少臺景點門可羅雀 國民黨酸觀光變"關光"
    (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0月17日訊  島內蔡英文當局在兩岸關係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赴臺大陸遊客大減,臺灣觀光業叫苦連天。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指出,兩年前大陸赴臺遊客車水馬龍,但現在臺灣景點只剩門口羅雀的窘境,更有多家業者認賠殺出、降價求售,「蔡英文執政一年四個多月,讓臺灣觀光業,變成關光業!」
  • 臺灣觀光變「關光」?蔡英文又許「空頭支票」,民眾:等不到那天
    這一變動使得臺灣的旅遊業收到了持續較大的衝擊,引起了臺灣當地旅遊業內的憤怒。雖然臺灣「交通觀光局」表示,將會對臺灣的旅遊業進行全新的規劃,將其營銷重點放到海外,並且在未來會撥款兩億元(新臺幣,下同)對臺灣旅遊業進行支持,可是,這一舉措並未能平息旅遊業內的憤怒情緒,並且他們憤怒的宣言到「等不到那一天了」,臺灣的觀光很快就要「關光」了。
  • 陸客不來臺夜市「觀光」變「關光」 蔡英文假善意攤主盼兩岸破冰
    要知道,多年以來,夜市可謂是臺灣觀光業的重鎮,但如今島內不僅觀光業受重創、夜市冷冷清清,更一度傳出知名夜市頻繁倒閉的消息。那麼,曾作為觀光招牌、靠特色小吃獨步世界的臺灣夜市,怎麼混成這樣了?  臺中逢甲夜市的管理者坦言,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大陸遊客銳減。
  • 高雄觀光夜市魅力仍在
    夜市的生存,離不開客流和消費。因為近年來,陸客少了,觀光夜市倒閉的消息不斷傳出,最近六合夜市又重新開張。現在高雄還能逛到觀光夜市是個小確幸。但出於對夜市文化的體驗,遊客還是會在臺期間到夜市品嘗臺灣小吃、購買伴手禮。高雄「觀光」夜市有其魅力所在,才不至於變成「關光」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