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2020-08-03 尋味吃遍中國

紅,是麵皮羊蹄的火辣味道

延安,一個因紅色旅遊的興盛而逐漸被人們更多談起的陝北城市。人們為瞻仰革命聖地而來,為體驗陝北民俗風情而來,也為波濤洶湧的黃河而來。

我記憶中的延安,是那個在地理課本上作為放射式空間布局代表的城市,自那時起便產生了對它的嚮往。說不出為什麼,就是對這樣由山坡守護著的逼仄城市有著莫名的好感。而這次終於來到,也算是圓了自己一個小小的願。

陝北本就只是由榆林、延安兩市組成,完成了榆林的探索部分,這三天就該屬於延安了。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擀麵皮/黑麵皮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提及陝西的麵皮,大多數人總是會往關中的方向看去,其實陝北人民也酷愛麵皮,尤其是延安地區。而這裡的麵皮有著獨屬於自己的風味,與關中絕不一樣。盛行於延安的麵皮主要有兩種,一黑一白,宛如閃爍於延安上空的兩顆雙子星。

先來說說這黑麵皮。黑麵皮在延安當地又往往被稱為擀麵皮,本身並未使用任何奇怪的食材來造就這種黑色,只是將麵皮蒸好後用醬油炒制了一番。黑麵皮厚度較大,口感偏硬,韌勁十足,加上牛筋面、黃瓜絲,調上蒜、醋、辣子等變成,吃在口中酸香辣爽,越嚼越有味。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麵皮/白麵皮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說完了黑,再來說說這白麵皮。白麵皮就直接叫做麵皮,與普通的麵皮基本無差異,但相比於黑麵皮切割得較薄,色澤晶瑩剔透,十分誘人。白麵皮可以調蒜醋辣子食用,但更有特色的,應當是直接澆上麻辣肝,成為一碗麻辣肝麵皮(黑麵皮也可以)。延安地區的麻辣肝與榆林相比,鹹鹵味較重,麻辣味較輕,豬肝極為軟嫩。濃稠的汁液包裹著輕薄的麵皮,鹹香味十足,Q彈勁十足,吃起來十分過癮。當然,撒上一些韭菜末,也是當地人認為必不可少的最後一步。

順帶著再說說麻辣肝,比起榆林地區比較單一的麻辣肝碗砣,在延安,麻辣肝不僅可以配麵皮、配碗砣(延安地區寫作「碗砣」),還可做成麻辣肝蓋澆飯,甚至于洋芋擦擦共炒,有了更多的變化。這次我就不再更多嘗試了,權當是個「拋肝引饕」。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抿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抿節是陝北地區極其普遍的一種麵食,也偶有地方寫作抿挾,這種食物與山西的抿尖、抿豆面、豆面抿面等無論在原材料(均為豆面)、製作方法(使用抿床壓制)還是成品形狀(細短條狀)都沒有明顯差別,不同之處主要在於食用方法上。

比起山西以湯麵為主的食用方法,陝北的抿節在陣勢上就要顯得大氣多了,一碗煮好的抿節旁,往往擺有一碗熱湯,以及一堆大概能讓你睜大眼睛長大嘴的作料。其實,不必驚慌,仔細觀察一番就能知道個大概,這其中無非就是蔥花、香菜、芝麻、韭菜等一般輔料,韭菜花、番茄汁、辣椒醬等以鹹、酸、辣為主的調味料,以及一些小鹹菜。儘管碗的數量多,但它們基本還是處於一個鹹酸香辣的味道閉環內,所以就算胡亂添加一番,最終的成品味道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說這麼多,何不來自己DIY一番呢?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甘泉豆腐乾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甘泉豆腐乾是延安市甘泉縣的著名食物,使用延安特產的綠大豆製作而成,呈淡淡的青綠褐色。甘泉豆腐乾與使用一般大豆製作的豆腐乾有顯著區別,其質地要硬得多,具有極強的嚼頭,同時有著一股獨特的豆香氣。調上一些鹽、醋、酸、香油和生辣椒涼拌,就是一道極具延安特色的涼拌菜了,簡單的酸爽味配上口感無與倫比的豆腐乾,一定會讓你食指大動。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麻辣羊蹄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上一次吃羊蹄,還是在寧夏的時候了,不知不覺已過去了三個月。

陝北地區也好食羊蹄,尤以延安地區為盛。待夜幕降臨後,走進延安的夜市,一場關於羊蹄的盛宴就開場了。找一個心儀的攤位坐下,叫上一對羊蹄,帶上塑料手套,開啃即可!

延安羊蹄尤以麻辣口味最受歡迎,那一層點綴得如爬山虎一般的辣椒,估計能讓嗜辣者口水狂奔,讓懼辣人見色喪膽吧。還是那句話,羊蹄味道重,但其口感又太過誘人,要想獲得這綿軟粘糯的口感,一要處理得乾淨,二則必須用足夠重的調味來掩蓋異味。延安的麻辣羊蹄以酸、辣兩味為主,麻反倒顯得有些其次,這種口味本就能讓人口舌生津、食慾大開,再與羊蹄那絕妙的口感一配,也怪不得有人要吃上十個二十個才肯依依不捨離去了。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今日到達延安已是中午,沒太多時間去好好轉轉。明日不妨也早起去登個高望個遠,再拜訪拜訪那些革命舊址吧。

嗝~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相關焦點

  • 「555天吃遍中國」第130天 陝西 延安(三)
    三日延安,一周陝北,再向南登高望遠,訪革命聖地,即使秋冬交替之季,仍是排排大巴、隊隊人群各處瞻仰學習。這是今日延安的一景。疲累之餘,還有地道陝北飲食、延安飲食的撫慰,這一路逛與吃也就更加暢快了。延安的第三天,有些匆忙,總之差不多完成了。
  • 「555天吃遍中國」第146天 陝西 西安(二)
    其實無論吹捧的人怎麼吹捧,黑的人怎麼黑,回坊仍舊是「吃在西安」這一龐大主題下分量十足的一個組成部分,這裡依然是來到西安短暫停留三五天的遊人尋覓西安吃食的上佳之選,而即使是那些最牴觸去回坊吃飯的西安老饕,心裡多半也還是裝著對其中幾家小店的秘密念想。
  • 「555天吃遍中國」第145天 陝西 西安(一)
    自從它晉升為「網紅城市」後,各種關於吃喝玩樂在西安的圖文視頻層出不窮,我這短短的三天所能吃下的食物所能呈現的內容不過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不過還好,這並不妨礙我用心品味它三天,就算這些食物根本不再新鮮。
  • 「555天吃遍中國」第125天 陝西 榆林(二)
    (肉夾餅)。將土豆粉(本身就能算作主食)作為蓋澆飯的澆頭,卻有些超越我這個南方人的飲食經驗能理解的範圍。糖棋子(也偶見寫作「糖琪子」以及上圖這個打不出來的「飠其」)是榆林榆陽區的特產,最初是由內蒙的糖餅子演變而來,與今天的豐鎮月餅等十分類似,但相較而言個頭較小、且硬度更高,吃起來具有更強的粉渣口感。
  • 「555天吃遍中國」第121天 山西 臨汾(三)
    臨汾食記最終章臨汾的第三天,天仍舊不太分明。秋高氣爽之感已十餘日未曾體驗,總是與我理想中的北方秋天相去甚遠。沒有太多可溜達的去處,無非只能在廣場溜溜、公園逛逛,那所謂的「景點」,著實興趣不大。不過,吃上一口,雖然油大卻不顯膩人,比起煮過的麵條口感偏幹,但反而有一種別樣的乾爽之感。細細的麵條充分裹上了油汁,也使得整碗麵條比起燜面味道更加濃鬱。
  • 「555天吃遍中國」第158天 河南 駐馬店(一)
    「南來北往,駐驛歇馬」,本意是好,可比起其別名汝寧、天中,似乎又確是差了點意思。除了名字外,駐馬店就實在談不上一座存在感強的城市了。別說外省人,或許河南人都說不上來這裡的一二。我記得曾經有一部網劇這樣打趣過駐馬店,「總算坐上了導演椅,我以後是去好萊塢呢,還是去駐馬店呢?好萊塢機會多一些,但是駐馬店的東西很好吃」......打住!
  • 「555天吃遍中國」第161天 河南 許昌(一)
    就許昌城市本身而言,也擁有著雖然屈指可數但值得一訪的春秋樓、曹丞相府、灞陵橋等文物古蹟,人為翻新規整的古城雖有些用力過猛,也不失為一個休憩閒逛的好去處。但這小雨伴著霧霾的天,終究是啥也看不分明。吃水煎包最好還是趁熱吃,趕上剛揭蓋的那一口就太幸運了,涼了以後多少有些發粘發膩。喝一碗胡辣湯,吃一盤底酥脆、皮柔韌、肉香嫩的水煎包,可真是簡單又極致的飽足。
  • 「555天吃遍中國」第167天 河南 開封(二)
    這樣的天,遊客自然是沒有的,全副武裝,騎上單車,開始我穿越街巷的騎行。路過風景,隨意拍拍;路過食肆,有意坐坐。即使凍得直哆嗦,也依然是喜悅由心底而生,畢竟這又是吃到爆肝的一天。鍋貼本由傳統餃子發展而來,如今已成為中國許多地區常見的小吃,而開封府的鍋貼也自有其特色。傳統的開封鍋貼以豬後腿肉加韭黃作餡,用麵皮包成小船型,並排放入平頂鍋中先用水煮製,待水幹後下油,並加上一層稀麵漿,直至地面金黃。這盤鍋貼上桌,倒著實是令我吃了一驚,一整塊比盤子還要大上一倍的鍋貼赫然架在其上。用筷子輕輕一撥,薄薄的底應聲脫落,更讓我操作起來小心翼翼,生怕浪費了一丁點酥脆。
  • 「555天吃遍中國」第166天 河南 開封(一)
    以前吃灌湯包講究不少,無論是32道褶皺,還是「先開窗,後喝湯,再滿口香」的滿口吃法,都讓吃灌湯包的體驗超越了僅用味蕾。現在講究的人越來越少,吃灌湯包也隨性得多了。還是來說說這開封灌湯包的味道吧。拎起包子,並未像燈籠一般下墜,皮有些厚了。咬開一個小口,吸了一口肉汁,除了淡淡的肉香外竟主要是香油的味道,已完全壓制了本應突出的肉香,以致於吃上三五個便膩得不行了。
  • 【555天吃遍中國】一日雙城斷腿記
    前言吃遍中國美食,看似一個天外飛仙的想法,卻有人做到了!!!他帶著對美食的狂熱,用555天走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吃遍了各地的美食!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555天吃遍中國(回顧篇)】,跟隨宇哥食行記一起吃遊中國……【第070天 遼陽&鞍山】一日雙城斷腿記這不是狄更斯的雙城記,這是一個暴走型吃貨的短腿記。
  • 【555天吃遍中國】最猛的啤酒,最大的夜市
    前言吃遍中國美食,看似一個天外飛仙的想法,卻有人做到了!!!他帶著對美食的狂熱,用555天走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吃遍了各地的美食!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555天吃遍中國(回顧篇)】,跟隨宇哥食行記一起吃遊中國……【第067天 瀋陽(三)】最猛的啤酒,最大的夜市瀋陽終究是個大城市。在瀋陽的三天,每一天的步數都超過了20000。
  • 【555天吃遍中國】來了,老弟!中國烤肉之都!!
    前言吃遍中國美食,看似一個天外飛仙的想法,卻有人做到了!!!他帶著對美食的狂熱,用555天走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吃遍了各地的美食!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555天吃遍中國(回顧篇)】,跟隨宇哥食行記一起吃遊中國……【第053天 齊齊哈爾】中國烤肉之都東北篇引言對外地人而言,東北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嗎?型上否,質上是。你大概能輕易分辨出鮮明的東北口音,你大概能輕易說出鍋包肉、地三鮮的大致模樣與箇中滋味,但你大概,只知道個大概。
  • 「555天吃遍中國」第197天 山東 威海(一)
    醒來後竟發現威海的指數已變成了二十,那意味著在中國城市中近乎頂級的空氣,也許是威海衛並不太受待見的大風,吹來了這般幸運。一大早趕路來到威海,吃上這一盤還算豐盛的早餐,瞬間就紅藍滿上了。一人吃飯,一盤海鮮餃子總是不錯的選擇。本想來上一盤另類的墨魚餃子,走了兩家店均沒有,興許是不在季節上吧。單蝦仁或魚肉的又顯太過單調,想要一口多吃幾樣海鮮,只能是海三鮮了。許多北方沿海城市都有此種水餃,但遑論各地之間在所謂「三鮮」的選擇上有所出入,同一個地方不同的飯店都未必能達成一致,如果好奇最好是提前與店家確認。
  • 「555天吃遍中國」第115天 山西 晉城(一)
    要知道,在麵食當道的山西,一碗大米成為人們普遍認可和接受的日常吃食,並不意味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它代表的是一種赤裸裸的、不加修飾的,對這碗過油肉的極致認可。它,實在是太下飯了!晉城地區流行的牛肉丸子源於晉城陵川縣,是一種將牛肉剁碎加入澱粉製作的丸子,同山西其他地方的豬肉丸子(丸子湯中的丸子),肉的加入其實更多只是起個調味的作用,最終的丸子嘗起來口感與純澱粉丸子並無太大差異。牛肉丸子在骨湯中浸泡後,表層變得軟爛,但內部仍保留了一種獨特的脆韌感,嚼頭十足,這大約是其獨特之處。吃兩顆丸子,再大喝一口湯,舒爽、飽足、通體發熱,作為一頓簡單的早餐,已經再好不過了。
  • 「555天吃遍中國」第198天 山東 威海(二)
    鮁魚、鯧魚、黃花魚、黑魚等海魚有著不太一樣的口感,但總體上肉質柔韌、具有彈力,吃在口中十分爽口,而鮮香濃鬱的醬汁與魚肉也相當契合。再蘸著汁水吃上兩個玉米餅子,本就香甜鬆軟的餅子裹上一層鹹香更加豐富多彩。讓我有些遺憾的,大概就是這魚鍋餅子上桌後未持續加熱保溫,吃到最後肉餅涼掉,多少打了幾分折扣。
  • 「555天吃遍中國」第135天 陝西 渭南·韓城
    這一回,姑且讓我單單為它的飲食做一次廣播吧,也許會激起你前往一試的欲望,順帶發現原來它除了吃也好景眾多而遊客寥寥,那我一定甚感欣慰。,那韓城人多半會讓你吃羊肉餄卜。細細的揉餎面能更好地掛住湯味,比起一般咕餎面吃起來口味要明顯濃烈。那酸辣爽的滋味在口中伴著軟硬適中而略帶粉感的愫餎面,吃起來果然就一個「爽」字。
  • 「555天吃遍中國」第141天 陝西 寶雞·扶風
    我想無論是誰,第一次見這陣勢多多少少要瞠目結舌,然後緊接著咽一口唾液。一口香之名直接了當,一碗麵就一口量,嘴大之人一口定能包下,嘴小之人頂多兩三口也能解決。面雖少,每碗面中的臊子卻不偷工減料,先一口軟嫩酸香的麵條下肚,再將這五花肉、豆腐、土豆等組成的臊子刨食乾淨,一碗接著一碗,有種說不出的快意吃喝之感。
  • 「555天吃遍中國」第189天 山東 泰安
    從我踏出泰山火車站的那一步起,四年前夥同小夥伴一夜火車硬座到達泰安爬泰山的情景重現腦中。抬起頭望著遠處那略微斑駁、蒼涼的高山,以澄澈到令人沉醉的湛藍天空為背景,雖與當年的鬱鬱蔥蔥毫不相似,那種熟悉和回歸的感覺依然由心而生。
  • 「555天吃遍中國」第174天 河南 焦作
    儘管它有著雲臺山這般早在第一批5A景區公布時就已被納入其中的重量級景點,可如今談雲臺山知道的人又有多少呢?當然也不能全怪它低調,中國有十幾座山與之重名,無形中也稀釋了其知名度。我既為吃而來,還是來談談吃在焦作。實際上焦作的飲食在整個河南省範圍內看有著相當鮮明的特色,且有眾多硬食。
  • 一個人的失戀流浪之旅之19陝西(延安)
    現在開始我的流浪日記吧,以下是浪影的流浪之旅第6站陝西。延安市區一角我來延安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去革命舊址,想見一下陝北的窯洞房子,現在來到了棗園(革命舊址),還沒有進去,而窯洞這裡還沒見到,也不知哪裡有,哪裡的比較形象的經典古老一點,現在這裡很多房子都是新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