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天吃遍中國」第167天 河南 開封(二)

2020-09-27 尋味吃遍中國

雨已停,藍天卻未如期而至,汴京老城處處透著陰冷。這樣的天,遊客自然是沒有的,全副武裝,騎上單車,開始我穿越街巷的騎行。路過風景,隨意拍拍;路過食肆,有意坐坐。即使凍得直哆嗦,也依然是喜悅由心底而生,畢竟這又是吃到爆肝的一天。







驢肉湯





驢肉湯,開封的名氣不如洛陽,當然這僅僅是遊客視角。在開封當地人心目中,驢肉湯或是完全不亞於羊肉鮮湯的。選好價位,由店家在碗中放入對應的驢肉,再盛上滿滿的驢肉湯,配上一碗烙餅絲,再來上一些泡菜,便成了一份完整的驢肉湯套餐。

比起羊肉湯的乳白透亮,這驢肉湯可就顯得厚重多了,湯色深黃,覆蓋一層厚厚的油脂。品一口湯,鹹香味突出,胡椒的辛辣感微微刺激著口腔,令人瞬間發熱。這樣的處理是非常得當的,因驢肉本身滋味並不如羊肉鮮美,多半帶有並不討喜的驢騷味,香辛料放得重些才能將這味道蓋住。再吃上兩塊驢肉,柔韌鮮嫩的肉質無可挑剔。所配餅絲也是油香筋韌,一口湯一口餅絲頗為享受。不過,這略微重口的驢肉湯與略微油大的餅絲,多吃上幾口難免生膩,這時再來兩口清爽的泡菜,膩解了,胃也更開了。


鍋貼




鍋貼乃開封府地位上僅次於灌湯包的又一面點。鍋貼本由傳統餃子發展而來,如今已成為中國許多地區常見的小吃,而開封府的鍋貼也自有其特色。

傳統的開封鍋貼以豬後腿肉加韭黃作餡,用麵皮包成小船型,並排放入平頂鍋中先用水煮製,待水幹後下油,並加上一層稀麵漿,直至地面金黃。這盤鍋貼上桌,倒著實是令我吃了一驚,一整塊比盤子還要大上一倍的鍋貼赫然架在其上。用筷子輕輕一撥,薄薄的底應聲脫落,更讓我操作起來小心翼翼,生怕浪費了一丁點酥脆。好不容易夾起一塊鍋貼,帶著兩層底一塊入嘴,油、香、酥、脆,鍋貼本身則是外韌內彈,餡料飽滿而多汁,多種口感就這麼在嘴裡匯集,不由得要拍手稱讚。


杏仁茶



杏仁茶乃開封府一道著名的飲品,以杏仁粉為主料,傳統的製作方法應是使用龍鳳銅製大壺澆沸水衝制而成,再加上白糖、杏仁、花生、黑白芝麻、瓜子、山楂、葡萄乾等作料(並無嚴格規定,一般都有所增減),攪拌均勻後即可食用。

杏仁茶質地稀稠適中,遠不如藕粉的稠度,吃在口中十分順滑。入口最明顯的便是那杏仁的獨特香味,再帶上適度的甜味。各種果仁、果乾的加入,又讓其帶上了多種脆感,偶爾吃到一兩顆果乾,一股酸甜又迸發出來,口感口味的豐富度令許多人著迷。


黃燜魚



請拋棄你所有對於「黃燜XX」的固有認知,重新接納一位與它們八竿子打不著的又一種名有黃燜的食物,這邊是開封府一道獨一無二的小吃——黃燜魚

傳統的黃燜魚應使用野生麥穗魚製作,每條魚長不過2~3寸,將每一條小魚清理乾淨後掛上面糊下油鍋炸制,再加入高湯中燜煮,食用時連湯盛出。一碗好的黃燜魚應當湯汁鮮香,小魚綿韌,不臭不腥刺不扎嘴,吃下肚後回味無窮。

如果你在開封的某個飯店裡吃到一整條「黃燜魚」,那是假的。



雙麻火燒



雙麻火燒又名雙麻餅,是開封又一重著名的燒餅,餅呈圓形,兩面覆滿了芝麻,咬下一口外脆裡韌,層層重疊,芝麻香味與五香味相當濃鬱。單吃易幹口,配上些湯湯水水食用更佳。


科技炸雞




科技炸雞,開封炸雞界的傳說,像這樣能名正言順吃炸雞的機會我又怎能錯過呢。儘管是在工作日的下午三點過這樣完全不應該有人的時間點,店門口仍然排著一列不算長的隊伍。

買上一個雞腿,撒上辣椒粉和孜然粉,開動。雞皮已炸得極其酥脆,皮肉完全分離,中間隔著一層油脂,吃上一口便沾一嘴油,而雞肉更是嫩得無比,柔韌微彈毫不塞牙。單論這口感,炸雞中的頂級完全配得上。非要挑點刺,也只能是這兩粉撒得實在不均勻,味道有些不平衡了。



炒涼粉



夜幕降臨,該尋思著上夜市找點吃食了,先來上一份炒涼粉吧。真要嚴格去說,炒涼粉倒算不上開封特色,只是在夜市上分布足夠廣,也成就了一番名氣。寒冷的冬夜裡,吃上一份滾燙滑嫩、口味酸辣的炒涼粉,果腹暖身,倒是適宜。

羊肉炕饃



炒涼粉算不上特色,這羊肉炕饃就無可爭議了。羊肉炕饃算是開封眾小吃中有些「黑暗系」的存在,表面上看其不過是兩層麵餅夾一層羊肉大蔥餡的某種烙餅,吃在口中卻發現並非想像的那樣。兩面酥脆焦香的殼夾著鹹香的肉餡本身就是不錯的餅,但這其中卻有著一股極為獨特的油香味,其實這其中的秘密就在這烙餅所用的油上。正兒八經的羊肉炕饃要使用羊腰油烙制,而這種油本身帶有極為強烈的爭議性味道,說得直白一些,就是羊腰子的腥味。以至於這羊肉炕饃便成為,愛的人愛得深切,恨的人避之不及的獨特存在。

不過,對我這個從大西北一路過來的人而言,這怎麼可能是個問題。

夜又深,無需總結,畢竟前方還有第三天。只能說,今天的我,就像下面這條龍一樣開心吧。

相關焦點

  • 「555天吃遍中國」第166天 河南 開封(一)
    開封,對這三天的期待太強太強。尤其是經歷了河南前幾市較為平庸的幾天後,對開封的味覺設想更加劇烈。關於開封這座城市本身,我想已不需要太多的介紹。灌湯包作為傳統的江南地區小吃,在北方開封生根發芽並打出名氣,頗具有跳躍性,也難免讓人好奇,這開封的灌湯包與江南到底有何不一樣?以前吃灌湯包講究不少,無論是32道褶皺,還是「先開窗,後喝湯,再滿口香」的滿口吃法,都讓吃灌湯包的體驗超越了僅用味蕾。現在講究的人越來越少,吃灌湯包也隨性得多了。還是來說說這開封灌湯包的味道吧。拎起包子,並未像燈籠一般下墜,皮有些厚了。
  • 「555天吃遍中國」第158天 河南 駐馬店(一)
    我以為駐馬店是個知名度尚可的河南城市,但這種「高調」或許並非它的本意,更多是來自眾人對這名字本身的調侃。「南來北往,駐驛歇馬」,本意是好,可比起其別名汝寧、天中,似乎又確是差了點意思。除了名字外,駐馬店就實在談不上一座存在感強的城市了。別說外省人,或許河南人都說不上來這裡的一二。
  • 「555天吃遍中國」第161天 河南 許昌(一)
    但這小雨伴著霧霾的天,終究是啥也看不分明。沒得好逛,那就好好去吃吧。吃水煎包最好還是趁熱吃,趕上剛揭蓋的那一口就太幸運了,涼了以後多少有些發粘發膩。喝一碗胡辣湯,吃一盤底酥脆、皮柔韌、肉香嫩的水煎包,可真是簡單又極致的飽足。
  • 「555天吃遍中國」第146天 陝西 西安(二)
    其實無論吹捧的人怎麼吹捧,黑的人怎麼黑,回坊仍舊是「吃在西安」這一龐大主題下分量十足的一個組成部分,這裡依然是來到西安短暫停留三五天的遊人尋覓西安吃食的上佳之選,而即使是那些最牴觸去回坊吃飯的西安老饕,心裡多半也還是裝著對其中幾家小店的秘密念想。
  • 「555天吃遍中國」第121天 山西 臨汾(三)
    臨汾食記最終章臨汾的第三天,天仍舊不太分明。秋高氣爽之感已十餘日未曾體驗,總是與我理想中的北方秋天相去甚遠。沒有太多可溜達的去處,無非只能在廣場溜溜、公園逛逛,那所謂的「景點」,著實興趣不大。不過,吃上一口,雖然油大卻不顯膩人,比起煮過的麵條口感偏幹,但反而有一種別樣的乾爽之感。細細的麵條充分裹上了油汁,也使得整碗麵條比起燜面味道更加濃鬱。
  • 「555天吃遍中國」第174天 河南 焦作
    雲臺山陽一陣肉香河南城市焦作,在我心目中與漯河、鶴壁等城市有著一個共同特點——對外存在感極低。儘管它有著雲臺山這般早在第一批5A景區公布時就已被納入其中的重量級景點,可如今談雲臺山知道的人又有多少呢?當然也不能全怪它低調,中國有十幾座山與之重名,無形中也稀釋了其知名度。我既為吃而來,還是來談談吃在焦作。實際上焦作的飲食在整個河南省範圍內看有著相當鮮明的特色,且有眾多硬食。這次我也強行為它代言一番,讓更多人看到焦作的點滴特色吃食。
  • 「555天吃遍中國」第130天 陝西 延安(三)
    疲累之餘,還有地道陝北飲食、延安飲食的撫慰,這一路逛與吃也就更加暢快了。延安的第三天,有些匆忙,總之差不多完成了。煮好的蕎面被泡於盛有麵湯的盆中,另再單獨做一碗臊子湯(葷素皆可),吃時將麵條挑出放入臊子湯中一過再送入嘴中。泡於湯中的面不粘不坨,薄而細的蕎面也一改在蕎面餄梗中較硬的口感,變得柔軟滑嫩,不消費力咀嚼只需口腔一抿就能化成泥,吃起來毫不費力。配上較為清淡的臊子湯,簡單而舒爽。
  • 「555天吃遍中國」第125天 陝西 榆林(二)
    (肉夾餅)。夾起一塊厚厚的驢板腸送入最終,一嚼二嚼三嚼,每嚼一下那厚重的鹹香味便溢出一分,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但又不至於嚼不爛,從口感上堪稱完美。不過,驢板腸屬於一種異味較重的食材,即使長時間滷汁也未必能完全蓋住其本身的不討喜味道,如果對這類味道十分敏感,嘗試前可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
  • 【555天吃遍中國】一日雙城斷腿記
    前言吃遍中國美食,看似一個天外飛仙的想法,卻有人做到了!!!他帶著對美食的狂熱,用555天走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吃遍了各地的美食!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555天吃遍中國(回顧篇)】,跟隨宇哥食行記一起吃遊中國……【第070天 遼陽&鞍山】一日雙城斷腿記這不是狄更斯的雙城記,這是一個暴走型吃貨的短腿記。
  • 「555天吃遍中國」第198天 山東 威海(二)
    鮁魚、鯧魚、黃花魚、黑魚等海魚有著不太一樣的口感,但總體上肉質柔韌、具有彈力,吃在口中十分爽口,而鮮香濃鬱的醬汁與魚肉也相當契合。再蘸著汁水吃上兩個玉米餅子,本就香甜鬆軟的餅子裹上一層鹹香更加豐富多彩。讓我有些遺憾的,大概就是這魚鍋餅子上桌後未持續加熱保溫,吃到最後肉餅涼掉,多少打了幾分折扣。
  • 【555天吃遍中國】最猛的啤酒,最大的夜市
    前言吃遍中國美食,看似一個天外飛仙的想法,卻有人做到了!!!他帶著對美食的狂熱,用555天走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吃遍了各地的美食!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555天吃遍中國(回顧篇)】,跟隨宇哥食行記一起吃遊中國……【第067天 瀋陽(三)】最猛的啤酒,最大的夜市瀋陽終究是個大城市。在瀋陽的三天,每一天的步數都超過了20000。
  • 【555天吃遍中國】來了,老弟!中國烤肉之都!!
    前言吃遍中國美食,看似一個天外飛仙的想法,卻有人做到了!!!他帶著對美食的狂熱,用555天走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吃遍了各地的美食!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555天吃遍中國(回顧篇)】,跟隨宇哥食行記一起吃遊中國……【第053天 齊齊哈爾】中國烤肉之都東北篇引言對外地人而言,東北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嗎?型上否,質上是。你大概能輕易分辨出鮮明的東北口音,你大概能輕易說出鍋包肉、地三鮮的大致模樣與箇中滋味,但你大概,只知道個大概。
  • 「555天吃遍中國」第115天 山西 晉城(一)
    汗水與驚喜同在晉城,地處山西省東南角,與河南交界,古稱澤州。其實,單看晉城之名,也能大概推斷其在山西省的重要地位,畢竟,「晉」指代的就是山西啊。晉城地區流行的牛肉丸子源於晉城陵川縣,是一種將牛肉剁碎加入澱粉製作的丸子,同山西其他地方的豬肉丸子(丸子湯中的丸子),肉的加入其實更多只是起個調味的作用,最終的丸子嘗起來口感與純澱粉丸子並無太大差異。牛肉丸子在骨湯中浸泡後,表層變得軟爛,但內部仍保留了一種獨特的脆韌感,嚼頭十足,這大約是其獨特之處。吃兩顆丸子,再大喝一口湯,舒爽、飽足、通體發熱,作為一頓簡單的早餐,已經再好不過了。
  • 等了167天!東京迪士尼「美女與野獸」園區開幕了
    讓你的生活更有趣,洛杉磯世界日報推出全新微信公眾號「LA玩NOW」令粉絲們期待已久的東京迪士尼度假區最新園區已經於9月28日正式營業
  • 「555天吃遍中國」第145天 陝西 西安(一)
    作為一個堅定的反網紅主義者,我會儘量(只是儘量)去選擇那些偏居於一般居民區中的食肆,不過,對於一些太過典型的回民飲食,如灌湯餃、粉蒸肉等,我仍會選擇到內城的回民聚集區品嘗。說起來,這已經是我第三次來西安了,它對我而言既陌生又熟悉。
  • 「555天吃遍中國」第128天 陝西 延安(一)
    黑麵皮厚度較大,口感偏硬,韌勁十足,加上牛筋面、黃瓜絲,調上蒜、醋、辣子等變成,吃在口中酸香辣爽,越嚼越有味。白麵皮可以調蒜醋辣子食用,但更有特色的,應當是直接澆上麻辣肝,成為一碗麻辣肝麵皮(黑麵皮也可以)。延安地區的麻辣肝與榆林相比,鹹鹵味較重,麻辣味較輕,豬肝極為軟嫩。濃稠的汁液包裹著輕薄的麵皮,鹹香味十足,Q彈勁十足,吃起來十分過癮。當然,撒上一些韭菜末,也是當地人認為必不可少的最後一步。
  • 「555天吃遍中國」第197天 山東 威海(一)
    醒來後竟發現威海的指數已變成了二十,那意味著在中國城市中近乎頂級的空氣,也許是威海衛並不太受待見的大風,吹來了這般幸運。如果你詢問一個威海人,應該吃點什麼早餐好,他的推薦多半便是此處。雖店名含餡餅,實際走近才發現選餐櫃檯相當長,除了一般的肉素餡餡餅,各種炸食、鹹菜、粥水和肉類小吃相當豐富,如果是第一次到此,很有可能便犯上選擇困難。
  • 「555天吃遍中國」第189天 山東 泰安
    寒氣仍未消退,連街上的泰安人都在感慨實在太冷(約零下十度),看來並非我弱不禁風。好在泰安不大,該吃的食物也不多,不然真要走上凍壞之路了。買上兩個火燒,幹吃總不過癮湯湯並非泰安特色,但我人生的第一碗糝,確確實實就是當年來泰安吃上的,一口入魂。在我心目中,一碗桔湯的分量是重於一碗胡辣湯的,我將在它的起源地臨沂詳細介紹,今日就當是滿足個私慾。
  • 河南//開封|時空交錯,穿越一場東京汴梁之旅!(上)
    博物館(新館)。進入博物館,我們習慣性的走左手邊第一個展廳瀏覽(正常情況下這個位置都是第一展廳),但是出來後才發現是第10展廳,原來二層是1、2、3、4、5、6、7、17、18展廳;而一層是8、9、10、11、12、13、14、15、16號展廳,還是按照先後次序遊覽比較合適。
  • 古城開封訪古遊(三)
    8月25號早早起床(6:30),研究今日行程。打開高德地圖攻略一番,發現大相國寺、開封府就和酒店十分鐘步行距離,清明上河園離酒店十多分鐘計程車距離。於是決定,上午先遊覽大相國寺和開封府,下午清明上河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