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西紅柿種出鄉村「紅火」振興路

2021-01-09 湘湘帶你看社會

高山西紅柿種出鄉村「紅火」振興路 高山西紅柿種出鄉村「紅火」振興路

本網訊(通訊員 趙界)「今年已經賣了好幾撥了,摘不贏呀!每天在我這裡務工的貧困戶就有20多人,每年可以幫助貧困戶增收達10萬元,這些新鮮的西紅柿通過稱重、分揀、裝箱銷往武漢的各大菜市場、超市、飯店」。正在摘西紅柿的農戶劉發成笑著說到。

初秋時節,正趕上西紅柿成熟上市的時候,在西紅柿避雨栽培基地裡,火紅的西紅柿長勢喜人,像一個個「紅燈籠」,映出老百姓們越來越紅火的日子,也照亮了當地老百姓的致富道路。

「最早嘗試設施蔬菜種植時,自己揣著一顆心總是放不下,覺得投資多,怕收益少,2015年我開始嘗試發展設施栽培,種了20畝大棚西紅柿,當年畝產量可達10000斤,畝收入在當年超過1.3萬元,懸著的心一下就放下來了。」劉發成欣喜的告訴我們。

據了解,避雨栽培相比露天種植農藥使用量減少50%,果實質量遠遠高於露天種植。同時避雨栽培還能夠有效抵禦自然災害,延長採收期,提高畝產值。

近年來,榛子鄉充分依託資源和市場優勢,積極引導老百姓發展設施農業,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農戶合理種植早、中、晚熟品種的西紅柿,實現了種植與銷售有效銜接。同時,為鼓勵農戶發展設施農業,2019年以來,按照設施農業8000元/畝的標準對11戶補貼61.2880萬元。預計今年全鄉400畝西紅柿,建設大棚1000餘個,可為老百姓創收480萬元,設施農業已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來源:興山縣融媒體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在平度明村鎮,「瘋狂」櫻桃西紅柿正演繹鄉村振興的「柿柿如意」……
    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明村鎮尹家樓村村民李成亮正在自家大棚裡給西紅柿人工授粉,僱來的兩名工人則忙著採摘。  2020年元旦前夕,明村鎮2000多個櫻桃西紅柿大棚裡一派繁忙景象,平均每斤十三四元的地頭收購價,讓種植戶每畝年收入10萬元的常規收益進一步鞏固。「瘋狂」的櫻桃西紅柿在明村鎮演繹著鄉村振興的「柿柿如意」。
  • 同安區軍營村、白交祠村走出「產業生態」融合的鄉村振興路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文/記者 朱道衡 圖/陳嘉新)高山軍營村,雲上白交祠,山路彎彎見證「鄉村蝶變」美如畫。  19日上午,在山路上兜兜轉轉大約200個彎後,記者乘坐的同安606路公交車駛入蓮花鎮軍營村,停靠在站點。車內十幾個快遞包裹作為「同行乘客」,被等候的軍營村郵政驛站經營者蘇銀坂取出。
  • 帶領鄉親主打生態牌 走鄉村振興路
    清晨的陽光灑滿元子河村,隆隆的機器聲打破了鄉村的寧靜,幾臺大型機械忙著平整土地,到處是一片火熱的勞動場面。全國人大代表、橋東區東望山鄉常峪口聯合黨總支書記郭建仁,一大早就來到元子河村的康養小鎮建設工地上開始忙碌起來。
  • 千米高山肖嶺村 鄉村振興增顏值
    肖嶺村地處長汀與連城交界處,海拔近千米,具有高山梯田等景觀。2019年,童坊鎮黨委、政府以肖嶺村為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建強村黨支部,藉助肖嶺東莞家鄉會來凝聚各界合力,推動鄉村建設提「淨」界增「顏」值。科學規劃實施村貌美。
  • 紅葉柿巖:鄉村振興的「博山典範」
    近日,筆者走進淄博市博山區魯商·紅葉柿巖旅遊區,在齊長城遺址腳下,在群山環抱中,感受獨特的原生態鄉村氣息。  今年以來,博山區整合集聚鄉村文旅優勢資源,大力培育紅葉柿巖鄉村振興示範片區,項目依託博山悠久的陶琉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創新細化載體,通過為電視劇、電影提供拍攝取景地,屏內屏外聯動,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博山典範」。
  • 格爾木:鄉村振興在「路」上
    格爾木:鄉村振興在「路」上 2020-11-20 0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山西紅柿、牛奶蘋果、即食果蔬……平山...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山西紅柿、牛奶蘋果、即食果蔬……平山農產品受追捧 2020-12-16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龍坪村:遊高山鄉村,享天然氧吧
    今年以來龍坪鎮龍坪村從特色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配套三個方面發力深入開展鄉村振興試點建設工作激活了高山鄉村遊今天記者帶你遊鄉村就來到了龍坪村讓我們一起去體驗下不一樣高山鄉村遊龍坪鎮龍坪村黨支部書記 謝志勇:「這個採摘園裡主要種了五個品種十四類,其中含水果黃瓜、西瓜、甜瓜、彩椒以及我們這個現在的小番茄西紅柿
  • 高山西紅柿、牛奶蘋果……你吃過幾種?
    高山西紅柿、牛奶蘋果、即食蔬菜果乾、地瓜幹、香菇醬,這些石家莊本地特色的農產品,你吃過嗎?現場5種特色農產品集中亮相 觀眾大飽眼福口福牛奶蘋果、高山西紅柿、即食蔬菜果乾、老家地瓜幹、華耀蘑菇醬……12月15日9點,在河北特色農產品路演(石家莊站)現場,各式各樣的農產品,琳琅滿目。喝牛奶長大的蘋果究竟是什麼口味?
  •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組圖)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大棚內,一顆顆無花果苗迎著初夏的暖風長得鬱鬱蔥蔥;瓜架下,即將成熟的網紋瓜藏在葉子下嘿嘿傻樂;綠油油的西紅柿藤蔓上,拇指大的小果頂著鵝黃的花兒,煞是嬌媚可人......這裡是海陽市二十裡店鎮朱塢村,「目前,大棚裡種植了西紅柿、網紋瓜、草莓、藍莓等經濟作物」。海陽6隊鄉村振興服務隊駐村隊員說。
  • 涉縣卸甲村:依託「鄉村旅遊+民宿」走出特色鄉村振興路
    近年來,卸甲村大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發展旅遊民宿,盤活了鄉村旅遊資源,增加了農民收入,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的新路,呈現「遠看有形象,近看有亮點」的新形態。卸甲村位於河南店鎮胡峪村西的深山溝中,這裡三面環山,綠樹蔥鬱,是一個大自然饋贈的天然氧吧。抗戰時期這裡曾是八路軍129師的後勤基地,生產毛巾、襪子、手套等日用品,專供抗戰前線使用。
  • 古驛道成鄉村振興路
    原標題:古驛道成鄉村振興路   本報廣州12月8日電 (記者鄧圩)孫中山赴澳門的求學路,利瑪竇的上京路,林則徐的貶謫路……古驛道是過去千百年中廣東歷史往事的一個個標籤。
  • 最美鄉村路通達鄉村振興幸福處
    去年,高嶽公路入選「2019全國美麗鄉村路」,成為廣東省唯一一條獲此殊榮的鄉村公路。作為廣州「四好農村路」首批示範路之一,暢、安、舒、美是人們遊覽高嶽公路的最大感受。沿著公路一路馳騁,白水寨、禾客、宛若故裡、簕杜鵑公園、高陂頭公路驛站、鄧村石屋……散落在田野鄉間的民宿、生態公園、鄉村綠道成為廣州國際大都市近郊的「詩和遠方」。
  • 《人民日報》 | 湖南瀏陽荷花:鄉村旅遊越來越紅火
    10月28日《 人民日報》刊文《鄉村旅遊越來越紅火》,報導瀏陽市荷花街道發展觀光、休閒、度假複合型鄉村旅遊,吸引大批城市遊客駐足體驗
  • 日本鄉村振興,為何仍「前路漫漫」
    近日,上海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召開,提出要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保留保護村莊肌理,把富民作為發展之本。  事實上,為了改善經濟分布空間和人口分布空間,世界上許多地方都十分重視鄉村振興。其中,日本已在振興鄉村的道路上實踐多年,他們的得與失或將提供一些借鑑。
  • 小小西紅柿 「紅」了產業路
    「西紅柿多少錢一斤?」「給我稱5斤!」「俺先來的,先給俺稱唄!」這兩天,位於遂平縣沈寨鎮沈莊村李文中的蔬菜大棚裡紅彤彤的西紅柿掛滿枝頭,來往客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俺這棚西紅柿都是綠色標準生產的,營養健康,品質好,不夠賣!」李文中高興地說。  然而當初,村支書胡林峰找他讓他建大棚種西紅柿時,李文中可是一臉不願意:「到時候要是賣不出去,俺把西紅柿拉恁家去啊?」
  • 鄉村振興打基礎 永安:築起「四好」路邁開振興步
    ,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建設農村公路重要意義的認識,聚焦突出問題,完善政策機制,既要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 鄉村振興開局年 河南腳步鏗鏘
    相對貧瘠的崗坡地,卻種出了高產優質的花生,合作社負責人陳光明從前來測產的專家那裡得知,今年合作社的600畝花生,平均畝產達418公斤。優質高油的花生品種深受市場青睞,收入頗豐。  從要產量到要質量,採用優質品種,使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圍繞「優」字做文章,與我省眾多農民一樣,陳光明從優質農產品生產中得到更高的收益,這正是我省加快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振興農村產業的一個縮影。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系列述評③典型引路,鄉村振興崛起「樣板群」
    典型引路,鄉村振興崛起「樣板群」遊客在美麗鄉村示範村鄒城市石牆鎮上九山村遊覽。(□資料圖)□ 本報記者 楊學瑩 李振 毛鑫鑫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山東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擔當,深入謀劃推進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
  • 精準扶貧在三湘丨高山水稻種出了「名堂」
    鳳凰縣麻衝鄉高通村「地無三尺平」,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產業扶貧圍繞高山有機稻做文章——高山水稻種出了「名堂」  6月4日,鳳凰縣麻衝鄉高通村貧困戶麻求保在家練習插秧表演。他踩著歡快的鼓點,配合誇張的動作,吸引了眾多村民前來觀看。鼓聲、笑聲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