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與福建省是兩座鄰居省份,自古歷史淵源深厚,大名鼎鼎的武夷山為兩省的分界線,江西與福建可謂是一衣帶水的鄰居省份,江西的確地理位置很好,東鄰浙江、福建,南接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江西位置好不等於就發展好,江西何止被周邊的4省份超越,周邊6省份都超越江西,而且差距非常大。江西是福建目前最大的勞務輸入省份,江西的人口為福建的建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未來福建要想做大做強,不論是要人口、要經濟腹地、要合作夥伴,江西都是不二人選。江西面積16.69萬平方公裡,人口4666萬。福建面積12.14萬平方公裡,人口3973萬。2019年,江西GDP總量24757億元,排名全國第16名。2019年,福建GDP總量42395億元,排名全國第8名。江西不論面積、人口都比福建要大、要多。但是,江西GDP總量只有福建一半左右。去年,中國十大增速最快的省份中,東部沿海地區只有一個福建。2019年,福建全年GDP總量已經高達42395億元,名義增速突破18%。
江西與福建只隔了武夷山脈,一個在武夷山脈的北面,一個在武夷山脈的南面,兩省為何差距那麼大?可能有人會說,福建是沿海省份,江西是內陸省份,地理位置不一樣,其實福建曾經很長時間經濟總量落後於江西。在1986年之前,江西的GDP總量還是比福建高的。以1986年為例,那年江西的GDP總量為230.82億元,而福建省僅有222.54億元。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進行,福建省經濟快速發展,而江西則一直處於全國中等水平。
我國沿海地區經濟普遍較好。不過,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正確。湖南和安徽也是內陸省份,而且與江西相鄰,但湖南與安徽經濟都比江西要好。
另外,與江西相鄰的福建南平、三明、龍巖也是內陸山區,但經濟遠比相鄰的贛州、撫州、鷹潭、上饒經濟要好得多。福建位於我國東南沿海,與浙江、廣東、江西等地相鄰。福建境內的山地面積將近佔到九成,實際可利用的平原面積稀少,發展難度可想而知。福建總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接近4000千萬,人均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10萬。福建境內共有9個地市,56個縣市,城鄉發展水平極高。
改革開放以來,面臨著山多田少、人多地少的情況,不甘於貧窮現狀的福建人憑藉著本地長久以來的移民傳統,大膽引進僑資、發展民資,發展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多元經濟模式,打造出了全國知名的「晉江模式」。後來又經歷質量立市、品牌立市的過程,大力扶持民營企業創立民族品牌,打造出了"中國品牌之都"。歷經數次經濟危機,福建依然是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福建的民營經濟發達,佔比相當高,而民營經濟的統計原來存在一些遺漏,但隨著統計手段的升級,很多民營經濟納入統計,因此四經普後,調高的比例也不少。福建經濟以民營企業、製造業為主,是中國著名的品牌之都,也是中國內陸勞動力輸入的一個重要目的地。在福建泉州晉江、福州、廈門等地星羅棋布著數不勝數的小工廠,這些工廠也成為了福建省最具活力的產業基礎。福建經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外向型經濟特色。很多工廠的產品都是面向出口市場的,在現在疫情的影響下,其實也是受到不小影響的。為了擴大銷路,這些富裕地區網際網路時代成長的廠二代們,開始使用英語直播打開外貿市場,國際站網交會成為了展示中國製造的舞臺。福建原來的產業結構以輕紡等輕工業為主,這幾年利用良好的港口資源,在湄洲灣、古雷半島、寧德等地大力發展臨港型重化產業,如煉化、鋼鐵等。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經濟大市泉州的輕紡工業的品牌化、高附加值化等方面做得不錯。廈門和福州的新經濟也頗為突出。
如果福建不是受臺海影響,經濟還會發展的更好,曾幾何時,江西是個好地方。大量的廣東人、浙江人逃難到江西討生活。幾十年過去了,風水輪流轉,大量的江西人到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去討生活。福建地理位置並不佔優勢,距離長三角、珠三角也都有一段距離,在先天條件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福建人藉助本地傳統,敢於冒險、大膽嘗試、不斷拼搏,最終使得福建成為經濟充滿活力的富裕地區,取得了極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