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疫情下的德黑蘭,恍如出現兩個平行世界

2020-12-12 中國青年網

【編者按】

近一段時間來,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除南極洲以外所有大洲出現。

2月26日,世衛組織表示,當天收到的中國以外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報告數字首次超過了中國國內。韓國、義大利和伊朗三國的疫情發展尤為迅猛,引起世衛組織高度關注。

2月27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表示,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現在中國以外地區才是最大擔憂,呼籲各國迅速採取行動,團結應對全球疫情的關鍵時刻。

2月28日,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上調至「非常高」。

澎湃新聞「澎湃國際」欄目近日推出「全球戰疫·連線」系列文章,連線全球各國當地民眾與海外華人,講述他們的戰疫故事。

權文武已經來伊朗8年了,最初是在德黑蘭的大學攻讀伊朗中世紀史的碩士學位,此後在一家在伊中企做翻譯和行政工作,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居住在德黑蘭。在他的講述中,我們能看到伊朗民眾對新冠病毒態度的變化,以及疫情爆發時期的愛情。

「你這是要回中國吧」?

伊朗德黑蘭革命廣場藥店的收銀員掃了眼我提在袋子裡的100隻口罩,這樣問我。

我跟她解釋,是以前工作過的中資企業的湖北朋友要回國休假,鑑於中國疫情嚴重、市面口罩短缺,託我買口罩以備家用。

當天是1月31日,藥店裡的口罩還尚未出現短缺現象,畢竟口罩在伊朗有4-5家當地企業生產,不需要進口,也就沒有受制裁影響。

後來,我朋友沒休成假,100隻口罩就暫時放在了我家裡。2月19日伊朗官方證實什葉派聖城庫姆兩人感染新冠病毒並死亡後,市面藥店裡的口罩價格翻了四倍,而且有價無貨,各大藥店都在門口貼出告示:本店口罩售罄,勿詢。

想不到,陰差陽錯落在我手裡的100隻口罩竟成了救命物資。

醫生只問了幾句就說「你沒事」

2月9日,我發燒咳嗽,擔心感染了新冠病毒,去了個當地朋友靠個人關係聯繫的私人診所。呼吸科主治醫師大大咧咧,居然沒帶口罩,淡定地問我啥時候去的中國。得知我半年沒回國後,他直接說:你沒事。然後一邊寫藥方,一邊隨手把上一個病人用過的口含溫度計用酒精棉擦了兩下直接塞到我嘴裡。後來我去另一個私人診所輸液,護士老大爺也嬉皮笑臉,跟我說「你半小時後就滿血復活」。我正尋思這500毫升的藥液怎麼能在半小時輸完,他直接把點滴速度調到最大(目測120滴/分鐘),然後溜到旁邊的房間裡抽菸逗鸚鵡去了。

輸了半小時後,燒真的退了,只是至今不時有點咳嗽。這是在伊朗疫情爆發的前夜,連富人區著名診所的主治醫師都不戴口罩,伊朗人也真是心大。

其實在伊朗官方正式宣布疫情前,已經出現了些跡象。2月4日,華人在德黑蘭伊瑪目霍梅尼國際機場向國內運送援助物資時,被海關以「政府規定重要醫療物資禁止出口」之名攔下。現在回想起來,那時伊朗政府應該已對新冠病毒將在本國大規模爆發有所預判。

不過,2月11日革命勝利日遊行還是照常舉行了。此外,在庫姆2月19日宣布出現兩例新冠病毒的情況下,2月21日,伊朗舉行議會選舉投票,電視上庫姆民眾生活一派正常,紛紛表示不怕新冠病毒。一些網評員,如Kashani先生,在推特上抨擊「散布冠狀病毒信息是敵人骯髒的政治手段,試圖破壞民眾參與選舉投票的熱情度」(遺憾的是,Kashani先生投票後不久就感染新冠病毒,並於2月29日病逝)。

新冠病毒在伊朗擴散開來後,伊朗政治精英對之不夠重視,衛生部副部長、抗疫總指揮哈裡裡奇到庫姆視察時不戴口罩,回到德黑蘭跟政府高官開會,也沒人戴口罩。結果哈裡裡奇、議會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祖爾努爾、副總統埃博特卡爾等高官先後染病。

政府這種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眾。店面裡口罩是沒了,可疫情爆發第一周街上老百姓沒人戴口罩,教育部出於防疫給大中小學停了課,可許多學生不在宿舍裡好好呆著,不是到別的省旅行就是結伴去咖啡廳,教育部控制疫情的苦心適得其反。

地鐵和公交裡人明顯變少,戴口罩的人增多

在我看來,政府此前未迅速採取隔離等應對疫情的硬措施,一是要保證革命勝利日遊行和議會選舉的參與率,二是要保障經濟和社會穩定,封城停工勢必讓已經在美國制裁壓力下脆弱的伊朗經濟更加崩潰,而且會導致民眾恐慌哄搶物資,進而導致物資短缺引發社會動蕩。

從日常生活來看,政府還是基本達到了保經濟和社會穩定的目的。我家樓下肉店、蔬果攤、小賣店物資充足,小賣店店主也建議鄰裡理性消費:「為了減少出門,一次買四五天吃的東西是正常的,但你一次囤兩周的東西,這心態就不對了」。各政府部門、公共運輸往來順暢,不過地鐵和BRT公交裡的人明顯變少了。

為避免醫療資源緊張,伊朗衛生部建議輕症患者在家自行休養,這也使得伊朗新冠病毒紙面上的死亡率看上去奇高,因為很多輕症患者還沒被納入確診病例。

在伊朗政府證實境內首例感染新冠病毒病例後一周,每天的新增病例都是十幾或是幾十例,但到27日後突然報新增超過百例,並且以幾何級數增長——28日143例,29日205例,3月1日385例。一些「病人昏倒街頭被警察圍住救護車拉走」的視頻不時出現在社交網絡上,推這些視頻的都是政治反對派的帳號,視頻中病人因為什麼病因昏倒也沒法證實,但這個節骨眼上,類似視頻還是會引發民眾擔憂。

有關政府隱瞞疫情死亡人數的傳言也浮上水面。2月25日和27日,先後有一名在吉蘭省工作的25歲護士和一名23歲的伊朗國家室內女足隊現役球員疑因感染新冠病毒病逝,此事在西方主流媒體上被廣泛報導。但28日中午伊朗衛生部發言人卻稱,所有新冠病毒死者都是60歲以上的人。當晚英國廣播公司(BBC)波斯語頻道依靠伊朗各地醫院內線信息統計聲稱,伊朗冠狀病毒死亡人數已高達260人,遠超政府當日公布的34人。不過,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29日公布的新冠疫情形勢報告第40號,伊朗當時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仍是34人;3月1日的第41號報告中,伊朗也只新增了9例死亡病例,共計死亡43人。

但伊朗民眾已慢慢放棄盲目樂觀的態度,開始變得謹慎。我家樓下革命廣場店鋪裡人流依舊,但戴口罩的人明顯增多,目測從一周前的不到兩成變為過半。

2月28日我去城北富人區AVA Center商場買衣服,商場門口有專人測體溫,工人不停用消毒液清洗扶梯把手,電梯按鈕旁有抽紙。逛商店的人稀稀拉拉,不如德黑蘭市中心那邊傳統巴扎(編註:集市)熱鬧。2月23日我在樓下肉店左挑右選哪塊牛上腦肉包餃子比較好吃時,居住在中產偏上地區的朋友給我發了張圖片,顯示城北某超市貨架被購物者搶空了,當時感覺我們同處德黑蘭的兩個人似乎生活在平行的世界裡。

和伊朗人做朋友,關鍵時刻會得到信任和理解

面對洶湧疫情,政府一邊呼籲民眾不要恐慌,一邊逐步增強防控措施,從早先關閉學校、影院劇院,到取消2月28日全國各地周五聚禮(宗教活動,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41年來第一次取消),連在疫情爆發初期聲稱聖墓能治病、呼籲民眾前往疫區庫姆朝覲的聖墓負責人薩伊迪,也不得不發話要求民眾遵守基本衛生措施,並同意每天多次對聖墓進行人工消毒。2月29日,有人舔吮聖墓棺槨,並聲稱「我把病毒吃了,大家放心來朝覲吧」,次日就被伊朗司法機關以「違背宗教習俗」的罪名逮捕。3月1日,伊朗衛生部宣布動員30萬醫療隊,在全國逐戶檢查居民有無發燒、感染病毒的現象。

從長遠看,疫情最大的影響或許是在民眾間製造了裂痕。一些虔誠的民眾,認為疫情降臨伊朗一定源於真主對境內不信教者的憤怒——就像前兩年伊朗乾旱,部分宗教人士認為是因為女生不好好戴頭巾;而相對世俗開明的民眾,則將疫情擴散歸咎於部分信教者愚昧反智的宗教政策,比如宗教人士在庫姆疫情嚴重的情況下號召民眾去庫姆朝覲。如何彌合民眾間的裂痕,才是政府最大的挑戰。當然,這都是後話。

隨著疫情擴散,部分伊朗人對華人的態度發生了些許改變。疫情剛在中國爆發時,身邊的伊朗人跟我探討這是不是美國人的生化陰謀。隨著疫情進入伊朗,伊朗人慢慢開始了對中國嘟嘟囔囔的抱怨。不過一切只停留在口頭層面,對華人暴力鮮有耳聞。其實,人際關係是伊朗生活的核心,平時跟周圍當地人多做朋友攢人品,關鍵時刻大家會給你很多信任和理解。

隨著伊朗疫情日趨嚴重,周邊國家逐漸關閉對伊航班,華人回國的途徑也越來越窄。焦慮之下,部分在伊華人搭乘俄航回國,航班在國內落地後卻查出2例感染者。

3月1日下午,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新聞發布會上,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崔愛民表示,如果相關國家疫情進一步發展,我在當地人員的健康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將採取必要措施,積極協助和安排他們回國。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司長朱濤則表示,下一步將根據疫情變化,與我國駐外使領館保持密切聯繫,如有需要,將及時安排加班或包機接回我國在外公民。

這讓被困在伊朗的中國人大多長出了一口氣。然而部分與伊朗人成家的華人,由於不確定能否帶家人一起前往中國,而比較猶豫。一個跟我熟識多年、嫁到伊朗的中國姐們甚至說,如果不能帶她伊朗老公一起走,就寧願留下來:「無論在哪,無論生死,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伊朗:德黑蘭的自由塔
    到伊朗去這個念頭在我心底醞釀許久,但去過美國、護照上有美國十年籤證要緊嗎?三年前,驢友們在親身經歷後,告訴我:「不要緊,完全沒影響,反之也一樣。」好吧,下一站伊朗。從來偏見或成見都不會是空穴來風,在如此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很多國家的籤證政策愈來愈透明,辦理流程愈來愈便捷,極少出現刻意的壓制和人為的障礙。一旦國際風雲突變,如今年初開始的全球疫情,大多數國家才會收緊出入境政策,或乾脆閉關鎖國。
  • 美國使館在伊朗:電影《逃離德黑蘭》
    在電影《逃離德黑蘭》中, 正義的英雄人物顯然是美國中情局特工託尼·門德茲, 而窮兇極惡的反派人物則是憤怒的伊朗民眾, 觀看這部電影時, 觀眾隨著鏡頭的展現, 很容易辨別出兩個世界:一個是陽光燦爛、和諧繁華的美國;一個是充滿「復仇、殺戮和混亂」的伊朗。國家之間的衝突本沒有絕對的正義可言, 電影這樣的設定顯然醜化了伊朗, 具有強烈的東方主義色彩。
  • 伊朗核科學家白死了?德黑蘭街頭竟然出現感謝以色列標語
    科學家遇刺事件在伊朗依然發酵。 木叔注意到12月9日,社交媒體都在傳播一張圖片和一段視頻,這讓伊朗內部的安保問題再次暴露。 從社交媒體發布的訊息來看,還是很驚人的!
  • 行走在伊朗高原——德黑蘭篇
    從聖城馬什哈德蔓延至全國範圍,南至阿巴斯港,北至大不裡士,甚至連德黑蘭市中心都出現了示威遊行,大有在2018年春季來一場德黑蘭之春的燎原之勢。示威活動開始出現大量人員傷亡。伊斯蘭革命衛隊真刀真槍的對示威者展示了武力。我也意識到,和『去伊朗』這件事的鬥爭,還遠未結束。
  • 對話|伊朗當代藝術生態,疫情下的雙重含義表達
    新冠病毒在伊朗擴散開來後,伊朗無疑成為了不少人重點關心的區域。伊朗當下的藝術生態如何的?在疫情危機下,伊朗藝術家又能做什麼?對此,澎湃新聞特約記者與生活於德黑蘭的伊朗藝術家、攝影師雅爾達·埃斯坎達利(Yalda Eskandari)聊了聊,在她的講述中,我們能感受伊朗的藝術生態和面對疫情的改變、以及藝術生態面臨的困境。
  • 高級代表團抵達德黑蘭,伊朗一片振奮:趁機搞好貿易,把美國拒之門外
    據PressTV新聞1月13日報導,當地時間1月12日,德黑蘭舉行了國際水和排汙展覽,伊拉克貿易部長阿拉·艾哈邁德·朱布裡和伊朗能源部長裡扎·阿爾達卡尼安均參加了剪彩儀式。同時雙方也希望可以藉此機會擴大經濟貿易往來,將美國拒之門外。
  • 伊朗首都德黑蘭標誌性建築自由塔亮起中國紅: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中國駐伊朗大使館官方微信號消息,2月18日晚,伊朗首都德黑蘭標誌性建築自由塔為中國亮起。這場專門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的燈光秀,在夜色的襯託下璀璨奪目。中國國旗和伊朗國旗緩緩鋪陳開來,相互映襯。
  • 一個湖北人離開德黑蘭|伊朗_社會|湖北|新冠病毒|烏克蘭航空|德黑蘭
    1月23日,因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湖北武漢封城,回不了家的大山只好繼續留守德黑蘭,靜待國內疫情出現「拐點」。2月中旬,眼看國內局勢就要慢慢控制住,這種狡猾的病毒卻已不知不覺在伊朗各地擴散開來。2月18日,伊朗官方首次宣布聖城庫姆出現兩例死後確診病例,隨後疫情全面爆發,不到兩周時間確診數上千,且包括副總統、衛生部副部長在內的多位高官陸續確診。
  • 伊朗向國際社會控訴:美國制裁太狠,德黑蘭買不到新冠疫苗
    1979年起,美國就開始對伊朗實施長達41年的立體封鎖。在接近半個世紀的「冰封期」內,伊朗的民生發展十分緩慢,只能憑藉石油出口創匯這一條路子維持搖搖欲墜的政權。 如今,美歐的制裁稍微減輕,但新冠疫情這個攔路虎憑空出現,讓伊朗的處境更加岌岌可危,用「屋漏偏逢連夜雨」一詞形容最合適不過了。
  • 旅行記,伊朗德黑蘭
    世界遺產之旅(伊朗/德黑蘭)伊朗,久違的藍天白雲與新鮮的空氣相遇在加茲溫,只是清晨寒冷刺骨而已。 在經歷了巴基斯坦國的宗教騷亂之後,我們平安地飛離了這個國家。在飛行了二個半小時後,平穏地到達阿曼的馬斯喀特國際機場,[圖片]然後再轉機,候機十個多小時,於今天凌晨一點十五分再次騰飛二個多小時,於凌晨三點三十五分,終於來到了古波斯帝國的德黑蘭國際機場。「真主至大」!伊朗的大學生足球隊同機抵達這裡。
  • 伊朗遊記:德黑蘭和設拉子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伊朗遊記:德黑蘭和設拉子的歷史往事。俄羅斯一位人士,對伊朗遊記:德黑蘭和設拉子,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2018年,我前往伊朗旅行,這是一個真正的突破。我旅行的時間很少,只有五天。路線為在德黑蘭和設拉子之間往返。
  • 德黑蘭很中國--伊朗印象(一)
    準備這幾個部分下手:市政設施人文風情建築藝術吃穿住行特別印象「德黑蘭很中國」-市政設施下飛機的時候因為忙著包頭巾以及時刻扯頭巾,竟忘了拍城市空中俯瞰,懊惱。德黑蘭機場-市區輕軌伊朗因為受到美國經濟制裁,全域無法使用各種外來銀行卡、信用卡,甭管你是UnionPay、VISA、MasterCard還是AMEX的。
  • 伊朗見聞之一:德黑蘭
    11天的時間,我、飛爸和胖飛完成了到伊朗的第一次旅行。先後到達五座城市:德黑蘭、大不裡士、設拉子、亞茲德和伊斯法罕。基本上是以逆時針方向在伊朗的中西部劃了一個圈。當時的感受很多。現在回想,已經有許多記不真切的地方了,畢竟過去這麼多年了嘛--嘿嘿,騙人的,伊朗的1395年是我們的2016年,因為伊朗使用的是太陽曆。
  • 對話|伊朗當代藝術生態,疫情下的雙重含義表達
    新冠病毒在伊朗擴散開來後,伊朗無疑成為了不少人重點關心的區域。伊朗當下的藝術生態如何的?在疫情危機下,伊朗藝術家又能做什麼?對此,澎湃新聞特約記者與生活於德黑蘭的伊朗藝術家、攝影師雅爾達·埃斯坎達利(Yalda Eskandari)聊了聊,在她的講述中,我們能感受伊朗的藝術生態和面對疫情的改變、以及藝術生態面臨的困境。
  • 伊朗免籤,送上一份不逛清真寺的德黑蘭攻略.
    四月份從阿富汗就近去德黑蘭待了兩三天,隨手發了個微博,有不少人私信問我圖中地址,剛好前兩天伊朗免籤了,那我也來蹭個熱點。籤證信息我就不廢話了,免籤,停留時間不限。還有覺得伊朗是戰亂國家擔心危不危險的就直接把我這篇文章關了吧,您可能對危險有什麼誤解。之前有人在網上寫攻略說終於鼓起勇氣去了伊朗,口氣跟寫遺書一樣好像馬上準備去死了。我覺得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現金帶少了沒地兒取錢餓死(也很難。
  • 逃離德黑蘭!
    同樣是在24日,騎車環球旅遊的北京博主「鞋底騎車去巴黎」,在伊朗阿巴斯港被當地人嘲諷是「corona病毒」,甚至有伊朗當地居民揚言要報警拘捕他。他在伊朗旅遊60天積攢的所有美好,被老闆娘的一句「corona」打破了。 在阿巴斯港,北京來的旅遊博主「鞋底騎車去巴黎」被多家酒店拒絕入住,最後幸運被當地服務區飯店老闆邀請到家裡住下。
  • 伊朗德黑蘭街頭的清真美食
    今天給大家轉載一篇伊朗德黑蘭街頭的清真美食。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伊朗是一個神秘又「可怕」的國家,前一陣伊朗國內爆發了遊行示威,西方媒體又不斷的煽風點火,好像一直處於不穩定中的樣子…食堂君的朋友圈中有好多人去過伊朗旅遊,去過的人沒有說那邊危險或者怎樣的,反而的都在稱讚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美食。
  • 信仰、維穩與制裁,讓伊朗成為疫情新戰場
    雖說病毒傳入庫姆的初始途徑至今未明,但早在伊朗政府公布確診人數前,疫情顯然已在當地擴散;更因其得天獨厚的宗教地位,令無數朝聖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成為載體。而這些海內外什葉穆斯林在去過庫姆後,或有感染者,就這麼把病毒帶回故鄉,可能是德黑蘭,又或許是科威特,隨其開始過起日常生活,又不帶半點隔離意識,疫情自然也就這麼擴散開來。
  • 伊朗德黑蘭周末風箏節
    按照慣例,每逢伊朗周末,人們都喜歡到公園或廣場放風箏或其他郊外遊玩。風箏是伊朗傳統娛樂活動,每年春秋季節都會舉行風箏節。因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減少一些。照片是近日德黑蘭周末的人們在Pardisan公園(波斯語بوستان پردیسان)放風箏,
  • 我在伊朗坐火車-大不裡士往返德黑蘭火車上的故事遊記攻略
    這大概是我對在伊朗乘火車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沒有辦法提前進行規劃這種情況在歐洲幾乎不可能出現。風景因為時間而變化,這一次我看見的是德黑蘭郊外的傍晚與大不裡士的清晨,齋月結束後路人的數量與神採也變得不同——兩列波斯列車也許曾在半夜交錯,也許此刻趴在黑漆漆的窗上,能窺見平行世界裡的一點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