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地鐵最新公布在建新線的最工程進展:截止2020年12月底,11條在建線路中,有5條線路走向繞不開南沙和番禺,線路串聯功能都進一步加強了「南拓」,加速城市南部與廣州中心城區的通勤時間。其中,18號線土建一如既往地快,堪稱全年「進度之星」。
11條、共291.7公裡地鐵新線同步建設
廣州地鐵在建線路最新「進度條」。
2020年,廣州地鐵建設者快馬加鞭,捷報頻傳。近日,包括地鐵十一號線工程在內,廣州地鐵捷報頻傳,相繼實現了多條線路、多個建設節點目標。
至此,廣州地鐵在建設新線中已實現22座車站主體封頂,28個區間單線貫通,50臺次盾構機始發,64臺次盾構機貫通,完成掘進124公裡盾構區間單線,68臺盾構機正在掘進。
據統計,2020年內,廣州地鐵集團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地鐵建設,完成的投資佔到了廣州市國資國企重點項目投資的65%, 11條、共291.7公裡地鐵新線同步建設,工程進度不斷刷新。此外,全長16.3公裡的八號線北延段(文化公園至滘心)已於2020年11月26日開通,同德圍地區實現交通「突圍」。
全年「進度之星」
18號線土建一如既往地快
根據最新進度條來看,18號線土建已超八成,全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85%,是11條在建線路中最快「時速」——9座車站中,8座已封頂,1座正在進行施工前準備。8個區間中,4個已貫通,4個進行土建施工。
作為兼具高速度等級、大運量、高密度地鐵運輸服務能力的都市圈快速軌道交通系統工程,18號線施工進度一如既往地快,有網友甚至稱其為全年「進度之星」。18號線於2017年10月28日動工。根據此前規劃,18號線穿過天河、海珠、番禺、南沙四個區,時速160公裡,建成後將實現南沙半小時到天河,未來還將向北延伸到白雲機場。18號線串起了廣州東站、琶洲、珠江新城、萬博中心、南沙副中心,這其中既有珠江新城的金融商務功能,又有琶洲的網際網路經濟,還有萬博商圈的高端商貿零售、南沙萬頃沙的智能汽車和進出口物流。
年度土建進度第三的是22號線,與18號線一樣都是通往南沙萬頃沙的快線,被稱為18號線的「姐妹線」:土建進度目前已超一半。全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56%。8座車站中,4座已封頂,2座進行土建施工,其餘2座進行施工前準備;7個區間中,2個已貫通。
同樣作為設計時速160公裡的市域快線,22號線在規劃之初是為了重點加強南沙與廣州南站的快捷聯繫。目前在建芳村至番禺廣場段,開通後22號線將利用18號線番禺廣場至南沙萬頃沙的走廊,直接開到南沙。去年8月公布的大灣區城際建設規劃顯示,22號線北延段(芳村-白雲機場)已納入其中。此外,線路在番禺廣場預留南延條件,未來延伸至南沙,不再「借道」18號線。
廣佛第二條地鐵來了
今年有望搭地鐵去順德吃陳村粉
廣佛第二條地鐵要來了!與18號線土建進度不差上下、已超八成的7號線西延段——截止2020年12月底,7號線西延段(廣州南站至美的大道)土建工程累計完成83%;8座車站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8個區間已全部貫通。這條從廣州南站到順德北滘的線路,沿途既有煙火氣的陳村粉,又有高大上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是繼廣佛線之後又一條直通兩市的地鐵,將與7號線一期貫通運營,最快今年迎客。
7號線西延段(廣州南站至美的大道)是繼廣佛線後第二條聯通廣佛兩地的地鐵線路,線路全長13.45公裡(其中順德區段長約11.8公裡,廣州段長約1.65公裡)。共設8座車站,其中在北滘新城站與佛山三號線換乘、在陳村站與廣佛環線換乘、在陳村北站與佛山十一號線換乘,設益豐停車場1座。
7號線西延段將擁有世界500強企業總部的北滘新城與廣州萬博商務區、廣州大學城、廣州南站商務區一線牽起,將有力加強廣佛兩地的產業聯動。而且,7號線正在建設二期工程,未來將從大學城往北延伸進入黃埔,通達廣州科學城,進一步加強城市南部與東部組團之間的聯繫,成為串聯兩市重要產業引擎的地鐵線路。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11月,廣佛地鐵迎來通車10周年。數據顯示,2019年地鐵廣佛線日均客流量近60萬人次,成為廣州地鐵客流量增幅最大的線路。未來,7號線西延段開通後,從區域的角度看,將進一步促進廣佛兩地人才、金融、科技、產業等城市要素的流動,優化沿線交通環境,加強對外交通換乘銜接,帶動周邊配套發展,推動順德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增強順德與廣州等地區對接。
觀察
近一半線路加強「南拓」
加速番禺南沙與廣州中心城區聯繫
廣州地鐵18、22號線線路平面圖。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11條在建線路:備受關注的「姐妹線」22號線和18號線,以及連結廣佛兩地的7號線西延段、7號線二期,還有土建完成了20%的3號線東延——全長9.6公裡的三號線東延段線路,均為地下線,共設4座車站,其中海傍站與地鐵四號線換乘,是串聯番禺、南沙兩區、提升城市南部內聯的一條重要軌道交通線路。
上述這5條線路走向幾乎繞不開南沙和番禺,線路串聯功能都進一步加強了「南拓」,加速城市南部與廣州中心城區的通勤時間。這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南沙作為廣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南沙的戰略意義愈發凸顯。
18和22號線全長超過90公裡,為國內時速160公裡的全地下市域快線,線路建成後未來還將延伸至珠海、中山、東莞等城市,對支持南沙自貿區國家戰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提升中心區功能
這幾條線路加大中心城區線網密度
「南拓」線路正在快馬加鞭,而中心城區線網密度也在加大建設:建設中的10號線、11號環線、12號線以及13號線,將重點解決中心城區線網密度,提升中心區功能。
10號線、11號環線、12號線以及13號線,提升中心區功能,重點解決中心城區線網密度,比如填補了東風路、黃埔大道、濱江路、二沙島等軌道交通空白區域,為現有線路分流客流壓力。據悉,這幾條線路,是早前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在原城市空間的「東進、西聯、南拓、北優」的基礎上,增加「中調」發展戰略。
廣州地鐵11號線線路平面圖。
備受關注的廣州地鐵首條「環線」的11號線,土建進度超4成。由於11號線是「環線」,因此全線共設32座車站,其中有19座為換乘站,與廣州軌道交通一、二、三、五、六、八、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九、二十一號線及廣佛線換乘,可以說,換乘站的數量冠絕目前已有或在建的所有線路。
廣州地鐵13號線2期線路平面圖。
再看,以10號線和12號線為例,共同組成X型對角線路,都是緩解老城區交通壓力的重要軌道交通骨幹線。10號線在西南往東北方向的對角線上,12號線則是西北到東南的對角線,彌補了中心城區地鐵「方格」中間的空白地帶。
廣州地鐵10號線線路平面圖。
廣州地鐵12號線線路平面圖。
細看12號線,呈西北-東南走向,串聯棠溪火車站,承擔白雲、越秀、海珠、黃埔、番禺五大組團間的交通聯繫,貫穿金沙洲北片區、白雲新城片區、淘金-二沙島片區、海珠生態城片區等重點發展區域,有效緩解中心區的交通壓力,建成後將大大有利於南沙和金沙洲客流快速引入城市中心區。
同時,10號線串聯天河、越秀、海珠、荔灣的老城區,服務廣鋼新城、海珠南部、東湖和天河區中心區域,將解決對角線客流交互,緩解地面交通壓力。
來源 | 奧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