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真情實幹描繪脫貧底色|織金縣牛場鎮水營村駐村...

2020-12-07 天眼新聞

我叫陳城,是一名中共黨員。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織金縣牛場鎮水營村駐村,任駐村第一書記。臨行時,家中患病的父親和年幼的孩子無人照顧,是我最大的顧慮和擔憂。然而,同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父親,則給予我最大的鼓勵,教導我要放下包袱輕鬆上陣,在脫貧攻堅戰中作出貢獻。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我帶著對家人的虧欠毅然奔赴脫貧攻堅一線。

駐村伊始,面對農村工作,一直在學校處室工作的我沒有沒有任何經驗,熟悉村情民意便成為我的第一個工作目標。我將自己製作的便民聯繫卡送入每一戶群眾手中,並告訴他們:「有事請打我的電話,我是新來的第一書記」。

隨後,我用大概三個月的時間走訪了全村1000餘戶群眾,與老百姓拉家常,訪貧問苦,摸實貧困戶家庭信息,發放便民聯繫卡1500餘張,群眾開始和我熟悉起來。

走訪路上

駐村工作中,我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原則,用真情真意對待群眾。

我村龍田坎組村民肖萬伍是地地道道的普通農民,早年,他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他的妻子因家中條件艱苦便丟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離去。他的雙親年事已高,失去勞動力,家中的重擔壓在肖萬伍一個人身上。孩子漸漸長大,雙親需要贍養,迫於生活的壓力,肖萬伍不得已留下至親至愛的雙親及兩個孩子,選擇外出,以此來養家餬口。

2013年底,肖萬伍家被納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屬於易地搬遷範圍,在牛場鎮集鎮上分到一套易地搬遷房,但沒多長時間老人又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了水營村的危房中居住,兩個孩子上學也是斷斷續續。得知這個情況後,我多次到他家進行走訪。起初,兩個老人面對我這張陌生的面孔不但不信任、甚至還持懷疑態度,但我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給他們宣傳黨的精準扶貧、教育扶貧相關政策,可老人似乎聽不進去。

2019年6月,牛場鎮進入汛期,連下暴雨。想著兩個老人和孩子仍居住在隨時可能坍塌的危房中,我寢食難安。雨下得較大的那個夜晚,我和村幹部冒著暴雨去到他家,把兩個坐在床上嚇得不敢睡覺的孩子背了出來,找了安全的地方讓他們暫時避險。那一刻,我的眼睛溼潤了,我發誓要徹底解決該戶的系列問題。

好的教育就像是春雨,無聲無息地浸潤著孩子的心。我希望兩個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得到好的教育,堅信讀書定能改變兩個孩子的命運。在交談中我也得知他們姐弟倆很想到鎮上上學,但老人為何卻不支持?一次不行走兩次、兩次不行走三次......最後,老人被我的真誠打動,認可了我這個第一書記,終於願意坐下來和我交心談心地拉家常。這時,我才得知老人搬回來的原因是希望得到更多關懷,所以堅決不搬去集鎮。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就有解決的可能。我積極和村聯繫領導商議,研判該戶實際情況,確定給其申請低保,納入保障體系。

老人的心願解決了,可姐弟兩想上街讀書的心願還未解決。通過再三的勸說,老人終於答應搬去集鎮居住並將舊房拆除,讓兩個孩子到鎮上讀書。

如今,肖麗、肖剛與其他小朋友一樣,穿著嶄新的校服坐到了牛場小學的課堂上,孩子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這笑容就是對我駐村工作的最好回報,這笑容讓我感動、讓我留戀、讓我的人生更多了一份寶貴的財富。

駐村已近三年,其中有艱辛也有愉悅,正是這樣一件一件普通的故事充實著我的駐村生活。我堅信只要每個駐村幹部真情實意、真抓實幹,就一定能為困難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就一定能給人民群眾帶來他們嚮往的幸福生活。這樣,當我們以後回想起這些往事,一定會感嘆這段經歷在人生中最有意義。

織金縣融媒體中心 張 磊 整理

編輯 陳玉萍

編審 張  磊

相關焦點

  • 石首駐村工作隊員阮超:真情實幹的扶貧路
    石首駐村工作隊員阮超:真情實幹的扶貧路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0日電 (黃聰)2017年5月,阮超主動請纓前往大垸鎮箢子口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箢子口村全村共4個村民小組,260戶11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6戶152人。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2020-12-01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九年扶貧路,一路見真情丨雷山縣郞德鎮楊柳村駐村...
    「我是個老扶貧了,九年扶貧路,真是一路見真情。」我叫楊華周,曾任雷山縣方祥鄉副鄉長,現任雷山縣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同時也兼任雷山縣郎德鎮楊柳村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在方祥鄉工作20年的基層幹部,我深感責任重大,但從未氣餒、從不妥協,經過與當地幹群努力、步步為贏,全鄉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5月,我表現突出,得到組織信任、群眾支持,當選為方祥鄉副鄉長,具體分管農林水和扶貧工作。從那一年起,就與扶貧工作有了不解之緣。
  • 「我的脫貧故事」產業扶貧政策送到家|織金縣珠藏鎮新莊村村民魯明學
    幸好駐村幹部把產業扶貧政策送到我家,帶我去參加養殖培訓,為我們謀出路,讓我在家發展養豬產業,不然到現在我還不知做什麼養活整個家庭,根本就談不上脫貧。非常感謝幫扶幹部的用心用情,把國家的好政策落實到我們身上我叫魯明學,屬於織金縣珠藏鎮新莊村罕嘎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之前,我空有一身蠻力,由於自身缺發展資金和一技特長。加之家中有兩個年邁的老人需要照顧,所以整個家庭的生計只能靠在外打臨工養活。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換真情 用實幹贏信任丨普定縣穿洞街道掛職...
    2014年,組織選派我到普定縣馬官鎮金荷村駐村,駐村以後,我先後協調幫助金荷村安裝路燈、栽種水果、安裝汙水處理設施,金荷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原以為我會就此結束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沒想到,2018年,我又被選派到穿洞街道擔任黨工委副書記,重新回到脫貧攻堅一線。穿洞街道12個村有9個貧困村,9個村中又有3個深度貧困村。要致富,先修路,掛職期間,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先後協調項目資金820萬元,安裝路燈562盞,配套建設產業道路,安裝「生命防護工程」公路護欄,有效解決村集體發展過程中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找準在扶貧工作中的定位丨織金縣白泥鎮三合村第...
    我叫肖章春,是貴州畢節織金縣應急管理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受組織委派赴白泥鎮三合村工作隊擔任第一書記。如果說新任務、新環境使我的責任更大,要求更高樂。「責任重於泰山」是我人生的座右銘,人的一生只有勇於承擔對社會、對人民、對組織、對家庭、對朋友的責任,才能問心無愧。
  • 「我的扶貧故事」從農村來到農村去 用熱血「沸騰」扶貧路|織金縣...
    我叫李林,是織金縣茶店鄉群豐村駐村第一書記。因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深知農村生活疾苦。2018年3月,全縣脫貧攻堅戰役號角吹響的時候,我積極向組織提出申請加入這場戰爭。在組織的信任下,我有幸成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苗嶺雞坡村民笑開顏丨織金縣雞場鄉雞坡村扶貧...
    我叫詹德敏,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委政法委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織金縣雞場鄉雞坡村的一名脫貧攻堅幫扶幹部。   2015年12月至今(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因工作需要回單位),我的駐村工作已有3年多的時間,從之前的織金縣雞場鄉丫口寨村到化起村,輾轉至現在的雞坡村楊家寨組,兩次駐村經歷,讓我在基層學習了很多。能夠參加偉大的脫貧攻堅戰,深感榮幸。雞坡村位於雞場鄉西北部,毗鄰納雍縣和三塘鎮,極為邊遠,距鄉政府駐地33公裡,行車時間約1個半小時。
  • 「我的扶貧故事」助力群眾找準產業謀發展|織金縣珠藏鎮牛硐村的第...
    我叫肖智,是省工商聯派駐織金縣珠藏鎮牛硐村的第一書記。2017年9月起至今三年多來,我紮實開展幫扶工作,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紮實開展好駐村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來到村委以後,我多次組織召開村兩委會議和村民組會議,及時掌握村各方面特別是貧困情況。著重分析該村貧困戶致貧、致困、制約經濟發展的原因,做到邊調查研究,邊制定幫扶方案和措施。多次集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十九大精神和黨的扶貧工作政策。開展扶貧工作大走訪、大遍訪和疑似漏評、錯評、錯退等相關工作,收集群眾建議和意見,及時整改。
  • 「我的扶貧故事」人心是靠實幹攏起來的丨劍河縣柳川鎮加禾村脫貧...
    我叫張美銘,是劍河縣扶貧辦派駐柳川鎮加禾(萬安)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原來我們村是只要一聲招呼,村民就會主動集中起來,及時完成村裡安排的工作任務,現在人心渙散,都喊不動了。」  為了把工作抓好,駐村那天,我便在全村群眾大會和村群眾工作微信群上,既把來意向群眾闡明清楚,又要求群眾對我們的工作進行監督。  人心是靠實幹攏起來的。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真幫實幹丨仁懷市蒼龍街道石抗壩村駐村...
    參加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回頭看自己一步一個腳印,一個腳印一個深坑走過的路,已經重重的印在石抗壩這個風景秀麗的小村莊,也印刻在我的心坎上。回想起2015年,我到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硬化小康路。   要致富必先修路,村、組、寨路面硬化是脫貧致富的第一步。村子山高路陡,要硬化道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的我是膽怯的,只能硬著頭皮去挨家挨戶做工作、走訪調查、掌握實情,爭取早日完成小康路建設。
  • 嘎魯圖鎮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真情架起「連心橋」 實幹鋪築「小康...
    2018年,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嚴格落實駐村「十項制度、十項任務」,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駐村工作,與嘎查「兩委」一起理清工作思路,加強班子建設,改善基礎條件,發展牧區經濟,全身心投入駐村幫扶工作,用真情架起幹部與基層群眾「連心橋」,以實幹鋪築群眾走向美好生活「小康路」,努力寫好精準扶貧大文章,用心打通扶貧「最後一公裡」。
  • 「我的扶貧故事」我用真情聚民心丨金沙縣龍山村駐村幹部何林
    我叫何林,2019年從畢節市金沙縣職教中心被抽調到馬路鄉脫貧攻堅突擊分隊參加馬路鄉龍山村駐村幫扶。龍山村是一個散落在山間的小山村,四面高山擁繞,懸崖峭壁縱橫。2014年,龍山村被評為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高達32.19%。
  • 「我的脫貧故事」日子有了新盼頭|織金縣官寨鄉白馬村村民陳紹興
    我叫陳紹興,今年58歲,是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白馬村大寨組的村民。2018年是我最難忘的一年,這一年我的妻子因病離世,這一年我家也因孩子上學,家庭經濟負擔重,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五年前,我的妻子確診了癌症。
  •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
    近年來,萬秀區紮實開展「一幫一聯」活動,組織116個幫扶單位、70名駐村工作隊員、1017名幫扶幹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工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黨員幹部的忠誠擔當,把辛勤和汗水鐫刻在萬秀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廣袤大地上。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譜寫脫貧攻堅青春華章|黃平縣浪洞鎮平磨村...
    我叫張林紅,一直以來,我都把脫貧工作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村裡當做自己的家,哪裡有困難就有我的身影。一些老百姓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們的貼心人,駐村幹部張林紅。她很平凡,但她的行動和言語詮釋了平凡中的偉大,她就是我們村一名優秀的脫貧攻堅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以「心換心」 用真情暖民心 ▏臺江縣南省村第一...
    我叫李曉麗,是臺江縣教育和科技局辦公室工作人員,現任臺江縣萃文街道南省村的第一書記。2019年是臺江縣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在全縣脫貧攻堅的重要衝刺階段,2019年3月,我主動申請到南省村做脫貧攻堅工作。剛開始局領導考慮我是女同志,沒有第一時間應允,但在我反覆的堅持下,最終同意了我的申請。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讓我懂得了付出與堅守的真正含義|福泉市道坪...
    我叫常英恆,是福泉市融媒體中心的一名播音員,同時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2019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成為了福泉市派駐道坪鎮氣坪村心巧組的一名網格員,11戶41人貧困戶的幫扶責任人。  駐村期間,我始終堅持用心情為民辦實事,努力做好村民的「服務員」。走訪村民。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真幫實幹顯擔當 脫貧路上見真情——甘谷縣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綜述
    甘谷縣各級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員用實際行動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他們遍訪困難群體、掌握群眾訴求,指導參與識別退出等具體工作,排查問題短板、督促完善落實「一戶一策」脫貧計劃,全過程監督到村到戶資金項目落地和實施,幫助建好基層黨組織、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