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讓我懂得了付出與堅守的真正含義|福泉市道坪...

2021-01-14 天眼新聞

我叫常英恆,是福泉市融媒體中心的一名播音員,同時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2019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成為了福泉市派駐道坪鎮氣坪村心巧組的一名網格員,11戶41人貧困戶的幫扶責任人。  駐村期間,我始終堅持用心情為民辦實事,努力做好村民的「服務員」。

走訪村民。

  網格內有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叫侯高英,已經83歲了,但她依然身體硬朗,和患有殘疾的93歲的老伴以及小孫女一起生活,兒子常年外出務工。  作為網格員的我會經常去到侯婆婆家。每次見到她,侯高英婆婆永遠是笑容滿面地招呼我:「小常,你來了,快進家坐。」  婆婆因年紀大,手腳不利索,每次遇到需要幫忙的事情,我都會盡力去做,比如代繳養老保險、合作醫療費用,以及自掏腰包為她的小孫女送書包文具等。

有一次,當我得知侯婆婆辛苦養殖了兩頭生豬卻賣不出去時,我便四處幫她打聽,並在微信朋友圈發動朋友幫忙找銷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我順利把生豬賣了出去,幫助侯婆婆得到了8000多元的收入。

為此,在我一次走訪時,侯婆婆拿了一個大南瓜送給我,一個勁兒地謝謝我。我婉拒了侯婆婆的好意,但因侯婆婆對我工作的肯定,我心裡甜滋滋的。

幫助村民收玉米。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大年初三我便接到通知要返回村裡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期間,我利用播音主持的專業優勢,每天帶著一隻手握式小喇叭,加入到宣傳小分隊中,在村子裡裡外外、前前後後、角角落落採取現場式播報、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為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讓大家隨時掌握疫情動態、疫情防控基礎知識。  脫貧攻堅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和全省所有的駐村幹部一樣,我們始終堅守一線,秉承一顆始終為民的初心,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憂,以真心換取群眾真情,以實幹贏得群眾信任,為脫貧攻堅盡我所能。  如今,我已回到了工作崗位,一年多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種種經歷和所見所聞,給予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也給我的人生留下了難忘的一頁,更讓我懂得了付出與堅守的真正含義。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願意奔赴這戰場,縱然艱辛,我亦無怨無悔。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安通

編輯 孫蕙

編審 付松

相關焦點

  • ...故事」我想回去再幹兩三年丨福泉市金山辦事處坪山村駐村隊員...
    我叫劉祥貴,是福泉市商務局的一名普通幹部職工。2018年3月,我受組織安排,到福泉市金山街道辦事處坪山村馬田組參與幫扶工作。坪山村馬田組,共149戶49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0戶128人。剛踏上馬田組土地的時候,我心中產生了無數的問號,自己能為馬田組的老百姓做什麼?既來之,則安之。在短短幾天的思想鬥爭後,我慢慢放下心裡包袱,調整好心態參與駐村幫扶工作。我主動向當地的村支兩委幹部請教農村工作方法,還向駐村工作組的其他同事學習脫貧攻堅的相關政策,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角色轉變,以便能適應駐村扶貧這項新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從資料員到駐村幹部丨正安縣市坪鄉粗石村駐村...
    剛到鄉政府報導,在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到扶貧辦工作,那時的扶貧辦只有我和主任兩個人,那時的扶貧工作才開始,從上到下都還沒摸清路子,算是摸著石頭過河。走訪群眾 2016年5月,鄉扶貧工作因為一次大檢查,全鄉貧困戶來了一場大清查。鄉黨委政府立行立改,召集全鄉幹部在各村組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從這一天起,我算是真正的接觸了到基層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將青春獻給「你」丨赫章縣羅州鎮大寨社區駐村...
    我叫代春全,是貴州畢節赫章縣羅州鎮大寨社區駐村幹部。大寨社區是進入羅州鎮溪坪片區的必經之地,正好處於鎮域交通動脈之間的肌肉上,在駐村工作隊的印象中,她一直隱藏在群山的褶皺裡,神秘而安詳。大寨社區脫貧攻堅小隊的工作日常如同一本精彩的《故事會》,故事都很平凡,卻很溫暖又感動。12月的大寨,群山已蓋上了厚厚的被子,偶爾遠處的山巔會漏出一抹純白,天氣已經很冷了!
  • 【我的扶貧故事】肖正智:一個工會幹部的駐村「三部曲」
    【我的扶貧故事】肖正智:一個工會幹部的駐村「三部曲」 2020-12-05 13: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駐村「五味」丨新蒲新區新舟鎮平溪村駐村第...
    我叫徐嘯,是遵義市新蒲新區組織人事部組織科的一名幹部,也是新蒲新區新舟鎮平溪村駐村第一書記。到平溪村已有2年零8個月了,近1000天的駐村生活,有汗水有淚水、有歡聲有笑語、有精彩有欣慰,可謂是「五味」雜陳。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五年,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丨赫章縣興發鄉...
    我叫劉廷會,赫章縣興發鄉丫都村駐村幹部。2015年2月,由於工作需要,鄉黨委政府安排我進駐丫都村,開啟了我的扶貧幫扶工作之旅。丫都村 129戶 638人,屬於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寨,村民居住相對集中。經過一個月,我走訪了全部村民群眾家庭,聽取他們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訴求,好的意見建議以及家庭發展意願等等。同時了解到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小農經濟觀念很重,主要經濟收入就是外出務工和種養殖業,創收門路少而單一,經濟收入少,脫貧任務艱巨。   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我召開村民群眾會議,宣講黨的政策,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在徵得妻子同意後,2020年8月25日晚,我們收拾起大包小包的行李,帶著剛滿月的孩子一起奔赴我所駐的木引鎮木引村,開啟全家上陣的駐村生活。簡萬祥(右)幫助群眾實施串戶路汽車沿著蜿蜒的公路慢慢前進,我的思緒隨著後退的山色悄悄回放。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駐村就是兩年。兩年,是一次次的入戶走訪,是一戶戶的政策落實,是一件件的小事辦好。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扶貧,用情駐村|大方縣達溪鎮椒子山村第一...
    我叫李凱,2018年,我被派往大方縣達溪鎮椒子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兩年多的時間裡,我用汗水換來了椒子山村843戶2893人的幸福生活。  來到椒子山村以前,椒子山村基本沒有像樣的產業,基礎設施也不完善。到椒子山村以後,我與村支兩委一起遍訪貧困戶,了解致貧原因,根據村情制定相應幫扶措施。
  • 「我的扶貧故事」滿懷豪情繼續奮戰丨冊亨縣八渡鎮者弄村駐村幹部...
    2018年10月,我與者弄村的駐村情緣,由此開始。乾淨、整潔,村容村貌好、群眾質樸善良,是冊亨縣八渡鎮者弄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駐村伊始,為了儘快融入工作,掌握村情民意,在村小組長的帶領下,我開始對全村群眾進行走訪,通過宣傳政策,制定幫扶措施,幫助爭取扶貧產業,一來二去我很快成了群眾們所熟知的「小趙」。  者弄村是二類貧困村,交通不便、地處偏僻是影響群眾脫貧致富的最大阻礙。
  • 我的扶貧日記|駐村歲月彌足珍貴
    黑圪塔扶貧工作日記轉眼間我在2018年到黑圪塔村參加扶貧工作已經兩年半了。2018年剛到這個村子,第一次接觸扶貧工作時,我還感覺到一切都非常陌生,不知道扶貧工作是幹什麼、怎麼幹。我想,只要肯吃苦,多花點力氣,不懂得多學多問,真心誠意的付出,一切都會向好的方面發展的。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就是幹|羅甸縣紅水河鎮平亭村駐村工作...
    2019年3月,單位主要領導找我談話,決定派我到黔南州羅甸縣紅水河鎮平亭村主持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我欣然答應,這對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那時候,平亭村是紅水河鎮人口最多、地理位置最偏遠的深度貧困村,全村人口共601戶2561人,2014年以來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50戶1464人,2018年底,貧困發生率達到29.34%,是典型的邊遠深度貧困地區。
  • 「我的扶貧故事」牢記囑託 為民謀幸福|貴定縣雲霧鎮抱管村駐村...
    我叫朱興文,是黔南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貴定縣分中心工作人員。2018年5月25日,我成為了貴定縣雲霧鎮抱管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員。在駐村期間,我明確責任,嚴格要求自己,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五個一批」「六個精準」的扶貧方略,通過認真鑑別和核查,實現了貧困戶建檔立卡,人員精準識別,杜絕了人性扶貧、關係扶貧、等現象的發生,把國家的扶貧資金真正用在貧困戶身上和正確的扶貧方向上。
  • 「我的扶貧故事」「黑牛」的確「牛」|沿河自治縣曉景鄉高寨村駐村...
    我叫任柏風,是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曉景鄉曉景完小的教師。2020年2月,我被選派到曉景鄉高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一員。記得還是在讀高中的時候,因我黑而瘦的緣故,同學們給我起了「黑牛」這個外號,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凡認識我的人都叫我「黑牛」。作為土生土長的本村人,進村入戶中,「黑牛公」「黑牛叔」這樣的稱呼不絕於耳。就是這熟悉而親切的稱呼,讓我更堅定了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 「我的扶貧故事」我陪老公去扶貧,「他對這裡一往情深」|興義市敬...
    那年春節剛過,他就被單位通知去參加局裡的會議,會議要求,他們教育局要派一名中層幹部到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駐村扶貧,擔任第一書記。  在會場上,當我老公得知會議的精神後,就表示,讓我去吧。  說實話,當時我的老公有點矛盾的,一是手裡的工作丟不開,二是我在年前剛懷孕,需要人照顧。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的「酸甜苦辣」|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
    我叫陳瓊,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幹部。  2019年7月我到雙樂村,駐村一年多來,我體會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辛酸與無悔、艱辛與幸福、付出與擔當,也品嘗到了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  無以言表的「酸」  每月回家一次成了最大的福利,陪家人的時間太短、太少,讀小學的兒子總是生怕剛回家的媽媽又「跑」了,年邁的父母總是在電話中叮囑要照顧好自己……還記得有一次檢查孩子的作業時,要求是用「多麼」造句,孩子寫的是「我多麼希望媽媽能多點時間陪陪我
  • 「我的扶貧故事」五年的堅守只為心中不舍情丨萬山區高樓坪鄉新莊...
    我叫羅水華,2016年3月到貴州銅仁萬山區高樓坪鄉新莊村開展駐村工作,如今已近5年。幾年來的駐村工作,讓我從滿頭烏髮到兩鬢斑白,只為心中那份不舍情。最難忘的是那貧困淚。針對他的困境,我們及時召開村「三委」及村民代表會,將其納入農村低保和精準扶貧,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他的病情慢慢好轉。2017年,無房戶的楊海山列為易地扶貧搬遷戶,住上了觀山雅居80平方米的樓房,在當地社區解決了公益性崗位就業。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仍需接續奮鬥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
    我叫黃金保,自2018年3月起擔任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駐村以來,我常常利用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挨家入戶訪民情、嘮家常。我每到一戶都要到農戶家中房前屋後、室內室外進行觀察貧困現狀,鼓勵貧困戶發展致富信心,向老百姓盤根問底,了解其發展意願和需求。  我通過走訪了解到,全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勞務和傳統的種養殖業,村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
  • 「我的扶貧故事」水鄉深處是我家丨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駐村第一...
    我叫肖亮,2016年4月,52歲的我,受貴州警察學院黨委和省直工委安排,赴貴州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先後爭取到6.5萬元省扶貧資金,解決溫泉村25盞路燈建設問題;到州交通局積極協調90萬元用於溫泉村公路建設;協調縣電信局查選基站點,在溫泉村新建基站點2個;又協調黔南州水務局為溫泉村解決飲水問題;協調省供電局、都勻市供電局600萬元建設35KV變電站,給當地用電、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五年來,這樣通過到處化緣解決群眾關切,我已習以為常,但這背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旁人難以想像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駐村路 一生駐村情丨鳳岡縣何壩鎮林光社區駐...
    我叫李華,2017年9月12日,受鳳岡縣委編辦委派,我來到何壩鎮林光社區擔任駐村幹部,從此便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李華(右)進入村民家中宣傳扶貧政策因為歐孝倫一家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條件,只要辦理好相關手續,他們一家人就有希望搬到縣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點,那裡有120平方米的住房,便捷的交通、教育資源也可以為歐孝倫家上學的子女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