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一段駐村路 一生駐村情丨鳳岡縣何壩鎮林光社區駐...

2020-12-12 天眼新聞

我叫李華,2017年9月12日,受鳳岡縣委編辦委派,我來到何壩鎮林光社區擔任駐村幹部,從此便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

初到林光社區,村裡安排我幫扶村民歐孝倫家,走訪入戶調查中,我了解到他家一共有6口人,其中4個女兒,老大老二在上大學,老三老四在外打工,他們家的住房只有半頭(農村木房,兩兄弟一人一半)。

一家人僅靠傳統農業種植收入維持生計,生活十分困難。

看著他家過不上好日子,我心裡也著急,歐孝倫自己說起四面透風的住房,也是一臉難受,若是幾個子女同時回來的話,一家人不知道住哪。

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我便開始為歐孝倫一家四處打聽出路,不斷努力下,我才在時任何壩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陳國春那兒得到好消息。

李華(右)進入村民家中宣傳扶貧政策

因為歐孝倫一家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條件,只要辦理好相關手續,他們一家人就有希望搬到縣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點,那裡有120平方米的住房,便捷的交通、教育資源也可以為歐孝倫家上學的子女提供保障。

條件是非常好的,但經過幾次三番作歐孝倫的工作,他就是不願搬,因為捨不得離開家鄉,說服工作最後只能以失敗告終。

我反覆思量後,認為肯定還會有其它辦法,後來,我找到當時的包組幹部朱小紅商量,在「三改三化」政策支持下,用工程板將歐孝倫家木房二樓裝修出來,這樣才解決了他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當時,住房勉強解決,但眼看要過年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還沒個著落,我便與社區總支部書記黃廷洪同志商量,運用一戶一業補短板方式,及時為歐孝倫家解決一頭約300斤的過年豬。

就這樣過了兩年多,今年的長時間降雨天氣,導致歐孝倫住房受損,他們一家人有可能再度面臨無房可住狀況,我便對接鎮扶貧辦,通過扶貧政策,又為歐孝倫爭取到3萬元房屋改造資金。

憑藉這筆錢,歐孝倫修起了新房。目前,一樓一底的磚房主體已完工,相信在年前,他們能入住新房子了,再不用受到風吹雨淋。

李華幫助村民發展產業

貧困戶李顯濤患鼻咽癌,需長期治療,且醫療費用較高,我得知這一情況後,通過多次聯繫縣、鎮合醫辦,為她爭取政策支持,她家家庭負擔得到減輕。

農戶周成恩身患多種病,股骨頭壞死,其兒子又在外務工,我多次用私家車接送他到中醫院就醫,每次來回10多公裡,我從未計較費用問題。

......

一段駐村路,一生駐村情。三年多來,這樣的扶貧故事數不勝數,因為我是駐村幹部,負責的又是這麼一份工作,所以我從不怕艱辛,在這片土地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的信仰追求。

【人物小傳】

李華,男,中共黨員,2017年9月,經鳳岡縣委編辦選派到何壩鎮林光社區駐村,2018年2月調整為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2018年9月被中共鳳岡縣委、鳳岡縣人民政府授予「優秀駐村幹部」稱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洋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皇城」腳下駐村記丨鳳岡縣龍泉鎮六裡村駐村...
    我叫魏剛,2016年1月6日來到「皇城腳下」的鳳岡縣龍泉鎮六裡村擔任駐村幹部,開啟了漫漫駐村之路。初來乍到時,原以為該村擁有離縣城不遠,有著「皇城腳下三分福」地理優勢,發展應該不錯。但駐村後,我才發現並非如此,經濟和地貌條件嚴重製約了該村的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一花一草扶貧路 不是他鄉是故鄉丨鳳岡縣何壩鎮...
    我叫洪俊花,說起脫貧攻堅,我有太多感觸。三年前,我來到鳳岡縣何壩鎮凌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此便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駐村之路,至今已有1000多天。  在政策指引下,我同村裡的書記、主任一同從各個小組開群眾會入手,每天頂著烈日,逐條馬路踩點、規劃、測量到施工,全程參與。不到一年的時間,凌雲村修通通組公路8條近10千米,通村公路2條5千米,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我叫楊衝,是國家稅務總局鳳岡縣稅務局幹部。2019年5月,一道請纓、一紙命令,我便與天橋村這個邊遠鄉鎮村落結下了「扶貧」緣分。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
  • 「我的扶貧故事」雁過當留聲丨鳳岡縣進化鎮紅安村駐村幹部羅勇
    位卑未敢忘憂國,能以一名駐村扶貧幹部身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役,是我最大的幸運。我叫羅勇,是鳳岡縣殘聯幹部。2019年7月,我作為新增派的駐村扶貧幹部進駐鳳岡縣殘聯掛幫的進化鎮紅安村駐村,由此開啟了我的駐村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經歷讓我嘗到人生百味|鳳岡縣天橋鎮河閃渡村...
    我叫曹靜,是遵義市鳳岡縣天橋鎮河閃渡村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帶著領導的關心囑託,懷著新鮮好奇的心情和到基層學習的願望,我從遵義市委督查局來到了鳳岡縣天橋鎮河閃渡村,開始了駐村生涯。   天橋鎮是鳳岡縣最偏遠的鄉鎮,河閃渡村又是天橋鎮最偏遠的一個村,我到河閃渡村的時候,剛好是脫貧攻堅工作迎接國家第三方評估的最後攻堅階段,大批的駐村幹部吃住在村,每天走村入戶,對貧困戶的情況了如指掌、如數家珍。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丨南明區永樂鄉羊角村駐村...
    我叫龔紅玲,是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12月由南明區委組織部選派到南明區永樂鄉羊角村擔任駐村幹部。駐村扶貧對我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為了儘快進入角色,我在駐村第一書左聯燕的帶領下,認真學習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文件和有關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虛心向老隊員請教,迅速了解掌握村情,以滿腔的工作熱情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之中。到開陽南江鄉考察西梅種植情況為增加村民的收入,我們把調整產業結構作為重要工作來抓。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丨沿河自治縣和平街道大溪村駐村...
    我叫黃猛,是沿河自治縣和平街道扶貧站工作員,2018年2月,我主動請纓到和平街道大溪社區駐村,大溪村是和平街道唯一的一類貧困村,交通不便、群眾工作不好做是大溪村最大的難題。到村後,想儘快熟悉村情,我揣起筆記本挨家挨戶走訪,在走訪中我發現農戶怨言大,不熱情,問問題時愛理不理,群眾工作開展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實幹苦幹 譜寫無悔人生丨鳳岡縣花坪鎮東山社區駐...
    我叫侯潘,是遵義市鳳岡縣花坪鎮中心學校的一名教師,2017年8月被選派為東山社區駐村。其間,我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踏踏實實工作,任勞任怨,始終以共產黨員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對百姓無私奉獻。  當決勝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後,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奔赴到脫貧攻堅最前線。   「你就放心的去駐村,我們會照顧好自己,不給你添負擔。」年老的父母親叮囑我,要讓家鄉美起來,讓老家的親人富起來;賢惠的妻子不斷給我鼓勁;乖巧的雙胞胎外孫女也懂得照顧生病的外婆,為我分憂。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駐村「五味」丨新蒲新區新舟鎮平溪村駐村第...
    我叫徐嘯,是遵義市新蒲新區組織人事部組織科的一名幹部,也是新蒲新區新舟鎮平溪村駐村第一書記。到平溪村已有2年零8個月了,近1000天的駐村生活,有汗水有淚水、有歡聲有笑語、有精彩有欣慰,可謂是「五味」雜陳。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駐村工作令我終生難忘丨黎平縣德化鄉培基村...
    我叫伍銘禮,是黔東南州黎平縣德化鄉政府扶貧工作站的工作人員。2017年11月,剛剛大學畢業的我考入德化鄉參加工作,同月我被委派到德化鄉最偏遠的培基村任扶貧駐村幹部,負責培基村的脫貧攻堅相關工作。到村的第一天,我和村支書沿著泥濘的泥巴路緩緩向村裡走時,村裡貧困的景象讓我驚訝。那時,我便下定決心一定要紮根於此,讓村子變得更好。
  • 「我的扶貧故事」與福莊共享幸福|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福莊村駐村工作...
    我是譚啟剛,2019年8月,都勻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增派我為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福莊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自此,我開始了在福莊村的新生活。  福莊村分布在一個V字形的山谷裡,村民居住在V字形山谷的兩個斜坡上,山谷底是一條小溪。多山地坡地,農田佔比很少,只在小溪邊上有部分梯田,村民生活條件相對較差。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結合袁宗林一家的生活實際情況,我主動對接,為他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9年初,袁宗林一家搬到了匯川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學堂堡社區。   如今,孩子就近上學,家人看病無憂,袁宗林也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
  • 「我的扶貧故事」從資料員到駐村幹部丨正安縣市坪鄉粗石村駐村...
    剛到鄉政府報導,在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到扶貧辦工作,那時的扶貧辦只有我和主任兩個人,那時的扶貧工作才開始,從上到下都還沒摸清路子,算是摸著石頭過河。走訪群眾 2016年5月,鄉扶貧工作因為一次大檢查,全鄉貧困戶來了一場大清查。鄉黨委政府立行立改,召集全鄉幹部在各村組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從這一天起,我算是真正的接觸了到基層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從白衣護士到攻堅勇士|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
    我是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幹部吳宇珊。2018年1月在德江縣潮砥鎮衛生院參加工作,成了一名護士。2019年3月7日,我懷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背著行囊「駐」進了村裡(石板社區),從一名衛生院護士轉變成石板社區脫貧攻堅隊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大嶺的故事還在繼續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
    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開展扶貧工作,成為了駐村工作隊的一名隊員。  經過和村兩委溝通交流,我決定從家庭這個「小細胞」入手,入戶走訪了解村情,走訪了一家又一家、一戶又一戶,用腳步丈量村情民意、丈量大嶺的山山水水。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我叫陳名航,2015年2月起,我到了深度貧困村松林鎮新莊村駐村,今年是我駐村的第6年。   初到村上,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如何做好這個第一書記,我的心裡有些不知所措。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成長丨興義市南盤江鎮田房村駐村幹部...
    我叫遊仁龍,2019年7月,我被選派到黔西南州興義市南盤江鎮田房村駐村。初到田房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我有些不適應。田房村的村公所是廢棄多年的原小學教學樓,根據我們的駐村需求,臨時改造出了一個廚房,廁所是旱廁,沒有洗澡的地方。
  • 「我的扶貧故事」「黑牛」的確「牛」|沿河自治縣曉景鄉高寨村駐村...
    我叫任柏風,是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曉景鄉曉景完小的教師。2020年2月,我被選派到曉景鄉高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一員。記得還是在讀高中的時候,因我黑而瘦的緣故,同學們給我起了「黑牛」這個外號,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凡認識我的人都叫我「黑牛」。作為土生土長的本村人,進村入戶中,「黑牛公」「黑牛叔」這樣的稱呼不絕於耳。就是這熟悉而親切的稱呼,讓我更堅定了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將青春獻給「你」丨赫章縣羅州鎮大寨社區駐村...
    我叫代春全,是貴州畢節赫章縣羅州鎮大寨社區駐村幹部。大寨社區是進入羅州鎮溪坪片區的必經之地,正好處於鎮域交通動脈之間的肌肉上,在駐村工作隊的印象中,她一直隱藏在群山的褶皺裡,神秘而安詳。大寨社區脫貧攻堅小隊的工作日常如同一本精彩的《故事會》,故事都很平凡,卻很溫暖又感動。12月的大寨,群山已蓋上了厚厚的被子,偶爾遠處的山巔會漏出一抹純白,天氣已經很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