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遊仁龍,2019年7月,我被選派到黔西南州興義市南盤江鎮田房村駐村。
初到田房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我有些不適應。田房村的村公所是廢棄多年的原小學教學樓,根據我們的駐村需求,臨時改造出了一個廚房,廁所是旱廁,沒有洗澡的地方。為了摸清田房村的村情,我們和村支兩委幹部一起挨家挨戶走訪了全村的村民。
遊仁龍檢查郭家灣芭蕉坪組的修路進度我們口渴時捧湖水喝,趕不上飯點時拿壓縮餅乾充飢,雨水沾溼了頭,太陽曬紅了臉。在走訪、召開群眾會過程中,我聽到了老百姓的心聲。走訪中群眾反映村裡的大路雖通了,但組與組間還沒通路,燈也不亮;家裡年輕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年邁老人和年幼孩童……我感受到村民對生存現狀的無奈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我暗下決心,要多做實事,改變田房村的現狀。
遊仁龍去田房村壩梭一組召開群眾會,給衛生戶發放物資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工作,記憶尤為深刻的事情有三件:一是在駐村過程中,我們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在春節期間,由於工作任務重,我們從大年初三開始就加入到田房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到指定防控點值班,定時為從省外高風險地區務工回家的村民量體溫。到今年5月,我幾乎全天無休地工作。
二是我們了解到田房村郭家灣、芭蕉坪組的路尚未修通,串戶路也未修建,於是我們為修路出謀劃策。我們向領導反映了村裡的實際情況,最終鎮裡、局裡的領導同意撥付資金,修建了兩組間的貫通道路,解決了交通不便的問題。
三是我發現村裡的幹部對電腦辦公軟體不熟悉,於是就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將所學的辦公技能傳授給村裡的幹部,讓他們能熟練掌握基礎的辦公軟體,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疫情期間給村民量體溫轉眼間,我的駐村工作即將結束。駐村這段時間,我幾乎沒有周末,頭髮也白了,工作雖然艱辛,但我從不後悔。我會將基層所學投入到以後的工作中。這一路的點點滴滴都將成為我美好的回憶。曾經那個不適應駐村的少年現在長大了!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編輯 劉娟利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