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青春閃耀扶貧路|六盤水市青林鄉海發村駐村幹部劉行

2020-12-25 天眼新聞

我叫劉行,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鐘山供電局派駐六盤水市水城縣青林鄉海發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9年9月,在向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發起總攻之際,我被組織安排到貧困發生率極高的海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面對未知駐村前路,我是迷茫的,也是嚮往的,更向自己立下過誓言——「未來,這裡就是我踐行青春夢想的舞臺。」

有人對我說「農村是一所大學、一個大舞臺、一個大熔爐,能從基層幹起,才能經風雨、長見識、成良才」,我深以為然。作為一名90後駐村幹部,我認為我是幸運的。從埋頭專業計量技術領域,到奮戰脫貧攻堅一線崗位,工作上的轉變曾令我迷茫不已,但同時也令我成長不少。

駐村第一天,我就跟著村支兩委走進了百姓家中、下到了田間地頭,爭分奪秒對么巖一組各家各戶進行摸底排查。整個過程我們用了半個月,共計25戶132人,貧困戶7戶25人。後來,我又陸續參與到數據摸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拆違除雜、千家萬戶小康菜園建設等工作。那段時間,白天走訪、晚上整理資料已成我的工作常態,並逐漸體會、學會到了何謂細緻工作、務實工作。

么巖一組山高路遠,老百姓多以傳統種植為主。針對這個情況,我積極對接菸草公司,帶領其技術人員實地考察,發現么巖一組的地理環境非常適合種植烤菸。因此,在各級政府及菸草公司的支持、配合下,我們在么巖一組修建了兩座共計10棟烤菸房,可以烘煙200畝。2020年共有12戶參與種植230餘畝烤菸。

收成之時,我猶記得么巖一組組長詹文貴的喜悅,「我們的烤菸種出來比別的地方都大都好」。其實,粗略計算一下,這一年多來,我已為群眾解決實事40餘件。通過一次又一次幫群眾做實事、做好事,我也能感覺到,我與群眾的關係更近了。

其中,有一位70歲的老人彭萬忠和老伴常年居住在一間破舊老木屋內,腿腳不便,兒女不管,生活困難大。我用了近半年時間進行耐心勸導,才說通子女將父母接去輪流照料。後又聯繫住房專班,幫助老人拆除老舊危房,按照政策補貼修建新的安全住房。

還記得有一天,在昏暗的老房內,老人眼含淚水,捧出珍藏的蜂蜜水,對我說了一句「感謝」。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駐村扶貧幹部的光榮。

此外,我也一直堅持「自我充電」,以重大會議精神和上級文件精神為指導,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學習脫貧攻堅業務知識,將會上集中學習與會後自學相結合,充分利用學習強國APP等平臺開展學習,認真開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選擇駐村,我是無悔的。在這一年多駐村時間裡,在一件件平凡小事中,作為駐村幹部隊伍裡的一名「新兵」,我得到了鍛鍊和成長。我堅信: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我將忠於自己的選擇,繼續在駐村路上踐行屬於我的青春夢想!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曾書慧 整理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虛度駐村的每一天」丨六盤水市鐘山區青林鄉海發村駐村書記林金秀
    「常懷愛民之心,擅謀富民之策,恪守為民之責」,駐村的日子裡,六盤水市鐘山區青林鄉海發村林金秀仍然保持著每換一個民情日記本,都將這句話寫在本子扉頁的習慣。  2017年4月,鐘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員林金秀主動請纓,到了鐘山區最邊遠、最貧困的北部金盆鄉營盤村當了一名駐村扶貧幹部。8月,因深度貧困村青林鄉海發村第一書記空缺,林金秀又被調整到青林鄉海發村擔任第一書記,踏上了駐村工作新徵程。
  • ...虛度駐村的每一天」丨六盤水市鐘山區青林鄉海發村駐村書記林金秀
    「常懷愛民之心,擅謀富民之策,恪守為民之責」,駐村的日子裡,六盤水市鐘山區青林鄉海發村林金秀仍然保持著每換一個民情日記本,都將這句話寫在本子扉頁的習慣。  2017年4月,鐘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員林金秀主動請纓,到了鐘山區最邊遠、最貧困的北部金盆鄉營盤村當了一名駐村扶貧幹部。8月,因深度貧困村青林鄉海發村第一書記空缺,林金秀又被調整到青林鄉海發村擔任第一書記,踏上了駐村工作新徵程。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海發的電力扶貧人|鐘山區供電局駐海發村駐村...
    我叫朱文榮,是鐘山供電局下沉到結對幫扶地青林鄉海發村16名駐村幹部的帶隊人、海發村臨時黨支部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青林鄉海發村,地處水城縣北部,海拔達1780米。2019年7月,我和同事乘車一路翻山越嶺一個多小時才抵達。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幫扶 幫到群眾心坎丨六盤水市青林鄉海發...
    我叫林金秀,是六盤水市青林鄉海發村駐村書記,2017年4月,我主動請纓,從鐘山區工信局的職工崗位抵達最邊遠、最貧困的北部金盆鄉營盤村當了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同年8月,因深度貧困村青林鄉海發村第一書記空缺,我又被調整到青林鄉海發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鐫刻扶貧路|六盤水市交通運輸局駐村幹部劉熙陽
    2017年春天,我從六盤水市交通運輸局來到盤州丹霞鎮山寨村任駐村幹部,兩年八個月的駐村經歷,不僅使我見證了村裡發生的翻天巨變,也讓我成為了參與過脫貧攻堅偉大事業的一份子。我從小生長在黔東南州的一個小山村,對農村生活並不陌生。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 返鄉做實幫扶心|六盤水市公安...
    我叫楊真華,是六盤水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一名民警,也是六枝特區關寨鎮郎節壩村人。2017年4月,我聽從組織召喚,主動請纓脫貧攻堅一線工作。自擔任關寨鎮西克村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以來,我緊緊圍繞駐村幹部「一宣六幫」工作職責,充分發揮公安民警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作風,一心致力於西克村脫貧攻堅事業,兢兢業業,勇挑重任,務實擔當,開啟了西克村發展新局面。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脫貧攻堅看巾幗」林金秀:大山深處的「金管家」
    「小林子,你一女生就不要搬石頭、抬木料了,都是一家人,這些粗活我來幹!」一聲親暱的「小林子」,傳遞著溫暖的「家人情」。短短兩月,林金秀既當「設計師」又當「施工員」,海發村完成了200餘戶「小康菜園」提升改造。眼前這溫馨一幕,還得從2017年4月說起。
  • 「我的扶貧故事」路雖遠 行則至丨鎮遠縣金堡鎮金凱村駐村幹部李程逍
    經過不斷的學習政策、了解措施、把握邏輯,我很快適應了工作節奏,與同事們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讓數據準確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哪有基層幹部雙腳不沾泥?」這是2018年我成為金凱村駐村幹部時,村支書對我說的第一句話,也正是這句話讓我明白,想要做好基層工作,就是要深入群眾。
  • ...扶貧故事」青春無悔,不負韶華丨綏陽縣茅埡鎮中坪村駐村幹部 黃彪
    2018年3月,懷著對年邁父母、新婚妻子的深深愧疚,主動請纓到脫貧攻堅最前線,踏上了漫漫駐村扶貧路,這一待就是3年。     剛到綏陽縣茅埡鎮中坪村時,村幹部嚴重老年化,缺乏年輕幹部整理資料和數據,導致扶貧檔案資料雜亂無章,無分類無歸檔,部分數據還存在憑空捏造現象。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丨仁懷市茅壩鎮雄豐村駐村幹部...
    我是郭誠,2019年5月,得知單位需要派幹部駐村幫扶,我主動請纓,成為了茅壩鎮雄豐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員。時光荏苒,駐村已一年有餘。在這一年多的人生經歷中,我提升了專業能力,加強了同群眾打交道的本領,鍛鍊了自身品格。
  • 「我的扶貧故事」把對親人的思念化作戰鬥的動力|六盤水市鐘山區...
    2019年2月,我在拜別嶽父嶽母的遺像,告別依依不捨的妻子和懷中不滿2月的小孩,從四川成都趕往六盤水市鐘山區雙戛街道馬戛村,開始了我的同步小康駐村生涯。  從同事那裡得知,駐村幹部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一宣六幫」,這個「一宣」,就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六幫」,是幫助建強基層組織、幫助推動精準扶貧、幫助為民辦事服務、幫助提升治理水平、幫助推動經濟發展、和幫助維護社會穩定。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駐村路 一生駐村情丨鳳岡縣何壩鎮林光社區駐...
    我叫李華,2017年9月12日,受鳳岡縣委編辦委派,我來到何壩鎮林光社區擔任駐村幹部,從此便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李華(右)進入村民家中宣傳扶貧政策因為歐孝倫一家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條件,只要辦理好相關手續,他們一家人就有希望搬到縣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點,那裡有120平方米的住房,便捷的交通、教育資源也可以為歐孝倫家上學的子女提供保障。
  • 我的「五味」扶貧路——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駐村幹部陸朝軒
    我叫陸朝軒,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的駐村幹部。食物按其「味」可分為酸、甜、苦、辣、鹹五類,而人生有味亦當如此。苦,是連續加班兩個月不能回家時思念的味道,也正是這種味道,讓我一心為民的信念更加堅定。2019年,全縣脫貧摘帽迎接省級驗收,全體駐村幹部緊鑼密鼓籌備,嚴陣以待接受上級對扶貧成果的驗收。為此我不得不捨棄周末,連續兩個月待在村委加班。那時又接到母親的電話,讓我抽時間回家一趟,帶父親去醫院檢查。
  • 「我的扶貧故事」留下青春,帶回故事丨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駐村幹部...
    我叫陳安祥,是貴州省凱裡高速公路管理處的一名路政員。2019年8月,受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指派,赴黔東南州從江縣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開始了與這片風光秀麗、民情多姿的土地的緣分。村委是一棟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看起來已年代久遠。
  • 鐘山戰區青林鄉:青石縫裡抓脫貧 林下地中闖新路
    地處水城縣北部的鐘山戰區青林鄉,是我市「216」開放式扶貧試驗區中,一個連片石漠化脫貧攻堅協同作戰區的重點鄉鎮之一,到2016年底,全鄉的貧困發生率還高達24.78%,如何在滿山的青石縫裡合理布局產業?成為青林鄉能否在2018年實現減貧摘帽的關鍵。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譜寫脫貧攻堅青春華章|黃平縣浪洞鎮平磨村...
    我叫張林紅,一直以來,我都把脫貧工作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村裡當做自己的家,哪裡有困難就有我的身影。一些老百姓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們的貼心人,駐村幹部張林紅。她很平凡,但她的行動和言語詮釋了平凡中的偉大,她就是我們村一名優秀的脫貧攻堅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沉澱自己|貞豐縣魯貢鎮麼扒村駐村幹部...
    我叫王露江,是魯貢鎮黨政辦工作人員。我所駐的麼扒村是魯貢鎮3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村內共有6個村民組、1400餘人,其中布依族佔總人口的99%。由於是布依族村子,我在走訪過程中,經常遇到與村民互相聽不懂的情況,但我不急不躁,想辦法多角度、多方式地與他們溝通交流。
  • 「我的扶貧故事」盛嶽輝:我心中的歌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扶貧一線工作的故事。我是一個音樂學專業畢業的、學音樂教育的女孩。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跟扶貧工作搭上邊,但是現在:普定、補郎、農村、扶貧就是我生命中的關鍵詞。還記得第一次作為駐村幹部來到補郎村時,我的心情緊張而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