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留下青春,帶回故事丨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駐村幹部...

2020-12-16 天眼新聞

我叫陳安祥,是貴州省凱裡高速公路管理處的一名路政員。2019年8月,受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指派,赴黔東南州從江縣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開始了與這片風光秀麗、民情多姿的土地的緣分。

村委是一棟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看起來已年代久遠。來到這裡的第一天,我們在二樓吃飯時一旦動起來樓板就嘎吱作響。我擦桌子的時候突然聽到身後一聲響動,扭頭只看到一位隊員的上半個身子撐在樓板上,而樓板被踩掉了,所幸他只是受了點擦傷。第一天,已然是個「危房」的村委樓就毫不友好地給我們來了一個下馬威。   有這麼一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這家的大人全都在外打工,家中只留下了一個上中學的孩子。寨上的公路與他家二樓平齊,在我們人畜混居整治時,需要往一樓轉運材料,這個孩子叫了一個小夥伴一起,利用一個周末的時間,硬是從房子旁邊的斜坡徒手掘出了一條可以通手推車的小道。

省高管局「溫暖計劃」物資到位後,我們立刻去給村裡的老人換床。晚飯後,我們扛著架子就著夜色準備開工,一進門就直奔老人臥室,三下五除二將老人睡的舊床鋪卸了。又一通操作,不一會,一個嶄新的床架就完成了拼裝,鋪上了新被褥。  某次吃飯席間,村長問:「你們知道我最佩服的人是誰嗎?」眾人盯著讓他快快交代,村長把頭轉向書記,說:「我最佩服的不是你,我最佩服的是你老婆!」氣氛短暫凝固後,掌聲四起,為村長的這句話,更為所有離開家庭,遠赴前線的扶貧工作者和背後默默支持的家人們……   而我本來準備去年6月份結婚,但是因為駐村,我推遲了我的婚禮。

收兵的時日越來越近,這裡的故事將由另一批人來續寫。不變的是,臺裡的史詩終究由臺裡人民創作,臺裡的精神必定靠臺裡人民傳承。再走走村裡的每一條路,每一條巷,聽放學路上小學生們的呼喊。留下我們的青春,只帶回我們的故事!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田旻佳 王琳

相關焦點

  • ...追夢橋」「為了明天——青春美育益起來」活動來到從江縣臺裡村
    7月17日,由共青團貴州省委、貴州省交通運輸廳、貴州師範大學主辦,「為了明天——青春美育益起來」送音樂、送文化、送法治進鄉村活動走進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節目的最後臺裡村群眾吹起蘆笙,跳起舞蹈,用臺裡村最高貴的禮遇歡迎貴客的到來,將整個演出推向高潮。
  • ...軍民攜手同心譜新篇——貴州省從江縣人武部定點幫扶臺裡村新建...
    駐軍幫扶清泉潤民心   軍民攜手同心譜新篇——貴州省從江縣人武部定點幫扶臺裡村新建自來水工程記事 2020-06-18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從江縣鬥裡鎮:送戲下鄉傳遞黨的好聲音
    12月10日,由從江縣縣委、縣政府主辦,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組織的2020年送戲鄉下文藝演出活動深入鬥裡鎮馬安村開展巡迴表演。據了解,該活動將繼續深入鬥裡鎮鬥裡村、臺裡村及其他鄉鎮村寨給當地群眾帶去更多更好的節目。【來源:黔東南文明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從江縣臺裡村脫貧攻堅滿意公式:1 2=12
    近來,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通過成立1支隊伍——臺裡村脫貧攻堅「群眾滿意」黨員突擊隊,建立2本臺帳——「群眾滿意臺帳」和「群眾不滿意臺帳」,實現了脫貧攻堅12個滿意:政策宣講讓群眾滿意、公平公正讓群眾滿意、致富增收讓群眾滿意、保障民生讓群眾滿意、改善人居讓群眾滿意、排憂解難讓群眾滿意、基層治理讓群眾滿意、網格幫扶讓群眾滿意、衛生保潔讓群眾滿意、整改問題讓群眾滿意、補齊短板讓群眾滿意
  • 從江縣臺裡村:養「土」雞用新技術,擴欄增養有底氣
    3月29日,貴州省農科院生態畜牧產業專班家禽組專家一行,到從江縣臺裡村開展生態養雞技術培訓會,全力助推脫貧攻堅,打贏從江縣百日會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距離從江縣臺裡村脫貧出列的時間還有90多天,村級產業發展的好不好,決定著脫貧質量高不高,脫貧成色純不純,對群眾的經濟收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從江縣臺裡村:從火塘中拆出一份新風氣
    近日來,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拆除火塘成為了群眾的熱點話題,火塘一事引起群眾熱議,說起拆除火塘,年輕人都紛紛一片叫好聲,因為臺裡村從火塘拆除中拆出來一份新風尚。據臺裡村文書潘應姣介紹說:火塘在臺裡村村民的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意義,因為家中老人去世後做飯必須用火塘,不能用其他代替,同時老人去世後,晚輩或者好友要圍著火塘為去逝的老人守夜,守夜的時間長達30天之久,期間火塘內燃燒的柴火必須持續燃燒不能熄滅,且有火越旺後人就會越興旺之說,然而在持續的高溫作用下,模型的木板極其容易起火引發火災。
  • 「我的脫貧故事」回到陽光下的新生活|黔東南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護...
    我叫潘老明,是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人,過去因為家庭經濟不寬裕,又愛喝酒,2017年被定為貧困戶。我的性格有些自閉、內向,不愛與人接觸,因此一直未婚。因為自己的貧困落後,大家看的眼光我也能感受到異樣,過去也不覺怎樣,現在想想覺得很害羞。
  • 「我的扶貧故事」了解群眾需求,才能讓我的幫扶落到實處|從江縣往...
    我叫塗越,是黔東南州從江縣往洞鎮增盈村指揮所駐村幹部第八網格的網格員。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來駐村工作已經一年多了,其間種種感慨良多。我所在的網格區的65戶293人農戶,13戶59人貧困戶,4戶危改戶,1戶透風漏雨戶,1戶人畜混居戶的情況依然歷歷在目,我相信這將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是生命中不可磨滅的一筆。使我完成了從一個不諳世事剛畢業大學生到扶貧幹部的蛻變,接受了心靈上的洗禮。  2019年11月的時候剛剛來到這裡,人生路不熟和語言不通是最我大的一層障礙。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兩代人,幫扶父子兵|從江縣西山鎮務林村第一...
    六十多年前,我的父親曾在務林村當了五年的掃盲教師。當我告知他,我將去務林村駐村時,他有些激動:「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吧?我在那裡掃盲五年,你現在又搞扶貧!去吧!那裡是窮了點,但人還是很實在的!」  作為一名學校派出的駐村幹部,我自然知道該做什麼。撈裡小學的校長和教師也希望我能打破當前教育困境。除了通過我對學生進行精神鼓勵外,很難對撈裡小學有什麼大的改變。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用真心換真情|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駐村...
    人生總是充滿著驚喜和意外,沒有想到大學師範專業畢業的我,有一天會從教師隊伍加入到農村基層駐村隊伍中,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我叫鍾南,是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6月,經過組織批准,我從威寧縣教育局調到了從江縣貫洞鎮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結束了6年的教師生涯,正式加入全國農村基層駐村工作隊。我所駐的村是貫洞鎮八洛村,從2014年以來,村裡一直沒有村文書,我自然而然地兼顧了5年的村級文書,負責幫助村裡及要辦事的群眾書寫材料,比如幫助不會寫字的貧困戶群眾寫農村低保申請書等。
  • 貴州從江萬畝油茶豐收 農戶銷售忙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11月27日,貴州省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村民挑著油茶籽到合作社售賣。 吳德軍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貴州省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合作社收購的油茶籽。吳德軍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11月27日,在貴州省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村民喜領銷售的油茶籽現金。 吳德軍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11月27日,在貴州省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合作社工作人員在兌現銷售的油茶籽現金。 吳德軍 攝 連日來,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油茶產業專業合作社內,民眾紛紛把採收的油茶籽搬運到這裡出售。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更要扶智、扶志丨從江縣丙妹鎮上歹村江南...
    我叫蓋中輝,2020年3月到從江縣丙妹鎮上歹村擔任江南大學定點幫扶上歹村駐村第一書記。青山綠水,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道路戶戶通,獨特的吊腳樓,最原始的炊煙在傍晚升起,淳樸的民風、愛笑的村民。這是我進入上歹村第一印象,我的駐村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我長期從事的是教育工作,來到上歹村後,第一時間就關註上歹村教育問題;教學點資源不足,學生班級僅設立學前幼兒班、一年級與二年級,三年級至六年級在大歹小學住校上課,教育設施少,體育器材少,師源不足。
  • 「我的扶貧故事」生活沒有旁觀者丨從江縣谷坪鄉平友村駐村網格員...
    我是貴州省從江縣谷坪鄉平友村駐村網格員吳松松,2019年10月20日,我有幸參加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剛到村裡時,很多東西都不清楚,於是我讓村長和支書帶我到村子裡熟悉基本情況,同時我也知道網格區每戶的位置,便於日後工作的開展,我每家每戶去做自我介紹,讓每一個農戶都能認識我,詢問了大家的家庭情況以及難處,並一一做了筆記。但我從群眾眼中似乎看出他們大多都持懷疑的態度,認為我們駐村的幫扶幹部只是做做樣子。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有幸參與脫貧攻堅而自豪丨從江縣翠裡鄉聯合...
    我叫何再洋,是一名90後基層中共黨員,也是一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普通駐村幹部。2017年11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翠裡鄉聯合村任駐村幹部。剛開始駐村時,從未在農村生活過的我因語言不通、對鄉村情況不熟悉,駐村幫扶工作面臨諸多困難,有些手足無措。第一次到村開展走訪時,村民陌生又略帶防備的眼神,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在返回的途中,我陷入了深思:如何在較短時間內走入群眾內心、成為群眾的朋友與「知心人」?這是我開展駐村工作的首要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閃耀扶貧路|六盤水市青林鄉海發村駐村幹部劉行
    我叫劉行,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鐘山供電局派駐六盤水市水城縣青林鄉海發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9年9月,在向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發起總攻之際,我被組織安排到貧困發生率極高的海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面對未知駐村前路,我是迷茫的,也是嚮往的,更向自己立下過誓言——「未來,這裡就是我踐行青春夢想的舞臺。」有人對我說「農村是一所大學、一個大舞臺、一個大熔爐,能從基層幹起,才能經風雨、長見識、成良才」,我深以為然。作為一名90後駐村幹部,我認為我是幸運的。從埋頭專業計量技術領域,到奮戰脫貧攻堅一線崗位,工作上的轉變曾令我迷茫不已,但同時也令我成長不少。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就是我的家,紮根基層一心為民|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蒙文雅,貴州黔東南從江縣人民醫院臨床醫師,根據組織安排,2018年3月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組織的重託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當時由於村委樓沒有辦公室,我就到從江縣人民醫院向領導匯報,得到了極大的支持,配齊活動場所各種設施,建好村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場所等,鞏固了基層堡壘陣地,為脫貧攻堅勝利打下堅實了組織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走出農村 奉獻農村丨從江縣加勉鄉別鳩村駐村第一...
    我叫童熙,1985年出生,中共黨員,2014年參加工作,現任貴州黔東南都勻高速公路管理處獨山路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2019年8月選派到黔東南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2020年8月,再次服從組織安排,到從江縣加勉鄉別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黨的信任不辜,黨的厚望不負丨從江縣下江鎮擺仰村...
    2018年4月,在組織的安排部署下,我帶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來到下江鎮貧困村之一的擺仰村,任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  從地圖上看,擺仰村離下江鎮鎮區並不遠,但是隔著一條河。  乘著一葉扁舟,渡過修長的孫覽河,心懷幹事創業的激情,我開始了長達三年的駐村生涯。  入村後,我和村幹入戶走訪,了解群眾之所思,傾聽群眾之所盼,並立志通過實際行動將之解決。房屋整治後擺仰村貌基礎設置不完善,那就找資源、找資金,帶頭幹。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從江縣臺裡村:油茶豐收產業興百姓...
    連日來,黔東南州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油茶合作社又熱鬧了起來。屋內擠滿了不斷扛著大包小包前來賣油茶籽的村民。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幸福的笑容,和屋外寒冷的天氣比起來,屋內猶如冬天的陽光一樣溫暖。據悉,臺裡村油茶合作社今年依然延續2019年的油茶籽收購方式,每斤油茶籽按照市面上的收購價格,同時每斤油茶籽再給農戶1塊錢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