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安祥,是貴州省凱裡高速公路管理處的一名路政員。2019年8月,受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指派,赴黔東南州從江縣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開始了與這片風光秀麗、民情多姿的土地的緣分。
村委是一棟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看起來已年代久遠。來到這裡的第一天,我們在二樓吃飯時一旦動起來樓板就嘎吱作響。我擦桌子的時候突然聽到身後一聲響動,扭頭只看到一位隊員的上半個身子撐在樓板上,而樓板被踩掉了,所幸他只是受了點擦傷。第一天,已然是個「危房」的村委樓就毫不友好地給我們來了一個下馬威。 有這麼一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這家的大人全都在外打工,家中只留下了一個上中學的孩子。寨上的公路與他家二樓平齊,在我們人畜混居整治時,需要往一樓轉運材料,這個孩子叫了一個小夥伴一起,利用一個周末的時間,硬是從房子旁邊的斜坡徒手掘出了一條可以通手推車的小道。
省高管局「溫暖計劃」物資到位後,我們立刻去給村裡的老人換床。晚飯後,我們扛著架子就著夜色準備開工,一進門就直奔老人臥室,三下五除二將老人睡的舊床鋪卸了。又一通操作,不一會,一個嶄新的床架就完成了拼裝,鋪上了新被褥。 某次吃飯席間,村長問:「你們知道我最佩服的人是誰嗎?」眾人盯著讓他快快交代,村長把頭轉向書記,說:「我最佩服的不是你,我最佩服的是你老婆!」氣氛短暫凝固後,掌聲四起,為村長的這句話,更為所有離開家庭,遠赴前線的扶貧工作者和背後默默支持的家人們…… 而我本來準備去年6月份結婚,但是因為駐村,我推遲了我的婚禮。
收兵的時日越來越近,這裡的故事將由另一批人來續寫。不變的是,臺裡的史詩終究由臺裡人民創作,臺裡的精神必定靠臺裡人民傳承。再走走村裡的每一條路,每一條巷,聽放學路上小學生們的呼喊。留下我們的青春,只帶回我們的故事!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田旻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