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愛民之心,擅謀富民之策,恪守為民之責」,駐村的日子裡,六盤水市鐘山區青林鄉海發村林金秀仍然保持著每換一個民情日記本,都將這句話寫在本子扉頁的習慣。 2017年4月,鐘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員林金秀主動請纓,到了鐘山區最邊遠、最貧困的北部金盆鄉營盤村當了一名駐村扶貧幹部。8月,因深度貧困村青林鄉海發村第一書記空缺,林金秀又被調整到青林鄉海發村擔任第一書記,踏上了駐村工作新徵程。 初到海發村時,村民們看到新來的第一書記是個女同志,大家就愣了神。林金秀明白,當時在大家眼裡,她就是個來混日子的,覺得機關下來的女同志吃不了苦。 海發村是一個苗、回、彝、漢多民族聚居的村寨,是六盤水市貧困程度較深的貧困村之一,由於受傳統的生活習慣影響,寨子裡生活垃圾、家禽糞便隨處可見。 來到海發村駐村的林金秀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村裡的環境衛生。結合村裡實際,她將村裡的農戶按每五戶為一個團體,除清掃自家的房前屋後衛生,還對相互間公共衛生區域進行清掃,並相互監督。 海發村四組一戶搬遷老人,因為沒拿到搬遷補償款遲遲不肯搬走。他的大兒子三番兩次跑到村委會鬧。林金秀經過反覆核查發現,老人的拆遷款早已打入了他的存摺,但被老人大兒子家的孫子悄悄取走用完了。按理說,錢發出去了,剩下的便是老人的家事了。但看到弄清楚事情真相後的老人比之前更著急上火,林金秀便管起了「別人家」的事。 在與老人多次的聊天中,林金秀終於弄清了老人的心病:怕大兒子家不認這筆帳,修新房子的錢就沒有了,同時還擔心二兒子、三兒子知道後一家人會產生矛盾。 清楚情況後,林金秀作為一個「外人」組織這一家人召開了家庭會議,不但把錢的問題解決了,同時還將老人今後的住房和贍養等問題也一併解決了。 當天,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老人搬出了危房。 么巖八組貧困戶劉和平家房屋破舊不堪,村裡將其納入改造範圍,但因其本人不願出力,林金秀和駐村工作組多次上門勸說才終於做通工作。房子裝修好了,沒過多久,房前屋後堆滿垃圾,屋裡衣服、被褥亂放,村幹部每次又是勸又是教都沒用。 這一次,林金秀不勸了,她來到劉和平家,拿起掃帚就開始打掃衛生、疊衣服被子、整理雜物。 「別把我的東西弄壞了啊。」起初劉和平抱著手看著林金秀忙前忙後,要求還特別多。這樣反覆幾次後,劉和平自己似乎也覺得不好意思了,便也開始跟著幹起活來。 「這種小事書記都管了,我自己家裡的事怎麼可能還不上心呢。」劉和平不好意思的說。 在林金秀的影響帶動下,如今海發村泥巴路已變成了水泥路,昔日破舊的土牆房靚化了,老百姓落後的生活習慣悄然發生改變。
六盤水市鐘山區青林鄉海發村駐村書記林金秀向村民了解產業發展情況。(六盤水市鐘山區委組織部供圖)
去年秋季,林金秀動員群眾種植了130餘畝紅香蒜,增加村民收入。今年春天,紅香蒜喜獲豐收,但本該高興的農戶們卻滿臉愁容。海發村村民詹洪俊種植了20餘畝紅香蒜,眼看地裡幾千斤蒜滯銷,急忙打電話給林金秀,一句「交給我!」讓詹洪俊焦急的心平靜下來。 林金秀帶領駐村工作組連日連夜奔走操勞,聯繫了市廣播電視臺、區商糧局、區國土局,西部大象超市、百盛超市等十餘家單位企業媒體,為紅香蒜謀求銷路。3月23日當晚,不光是詹洪俊家的蒜,全村收到2000多斤訂單。那段時間,林金秀自己也當起了田間地頭採摘員、搬運工,還動員自己的丈夫當起了貨運司機。因及時找到更加廣泛的銷售渠道,海發村五萬五千餘斤紅香蒜全部銷售完畢。 「其實當時說那話我心裡也是沒底的,但是向村民承諾的事,我就一定要辦到。」林金秀說。 在林金秀的帶領下,海發村2018年完成退耕還林5747.6畝,其中種香椿282050株,板慄117942株、構樹195000株;種植皇竹草3500畝;種植雪松650.8畝、烤菸650畝。涉及農戶1868戶6597人,其中貧困戶385戶1368人,預計年底可增加收入8329021元,人均增收1262元,貧困戶人均增收2005元。 「做實事,不虛度駐村的每一天。」林金秀時刻提醒自己。為了讓百姓們能夠在脫貧致富路上真正積極行動起來,林金秀將自己完全沉入基層,帶領著駐村幹部、村組幹部,用心了解他們的所想所需,用情解決百姓的大事小事急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鄭潔
編輯 孫蕙
編審 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