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駐村經歷讓我嘗到人生百味|鳳岡縣天橋鎮河閃渡村...

2020-12-12 天眼新聞

「小曹,我看了你的簡歷,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啊。不如趁著現在年輕,也沒有什麼家庭負擔,去基層鍛鍊鍛鍊。基層鍛鍊是幹部成長的必經之路,脫貧攻堅工作也是當前我們國家的一件大事,做好它對你本人也有很大幫助。」  我叫曹靜,是遵義市鳳岡縣天橋鎮河閃渡村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帶著領導的關心囑託,懷著新鮮好奇的心情和到基層學習的願望,我從遵義市委督查局來到了鳳岡縣天橋鎮河閃渡村,開始了駐村生涯。   天橋鎮是鳳岡縣最偏遠的鄉鎮,河閃渡村又是天橋鎮最偏遠的一個村,我到河閃渡村的時候,剛好是脫貧攻堅工作迎接國家第三方評估的最後攻堅階段,大批的駐村幹部吃住在村,每天走村入戶,對貧困戶的情況了如指掌、如數家珍。當大家看到這麼年輕,毫無基層工作經驗,甚至連農村生活經驗都很少的我作為第一書記,來到村裡還領導駐村工作隊時,大家的眼神裡布滿了懷疑。

儘管如此,在共同做好迎檢工作的目標和壓力之下,我和駐村幹部一同入戶與貧困戶戶戶見面,了解每一戶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和幫扶措施落實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  「曹書記,因為疫情原因,現在村小還沒有開學,村裡柳塘蔬菜基地的蔬菜沒有銷路了,當初是我們村委會發動老百姓種的蔬菜,現在眼看著蔬菜就要爛在地裡了,如果賣不出去,以後可能就失去群眾的信任,工作就不好開展了,你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年輕的村支書王茂軍聲音裡似乎帶著哭腔。   在接到「求助」,我立即請求單位幫忙尋找蔬菜銷路。我們聯繫了遵義市馬家灣農貿市場銷售部的負責人,並和王茂軍書記、菜農代表李吉勇一行三人,清晨在地裡摘了掛著露水的蔬菜樣品,拎著大包小包、馬不停蹄地趕到了馬家灣農貿市場,對方認可蔬菜品質後,就答應在農貿市場給我們免費提供攤位銷售蔬菜。

接著我們又聯繫了遵義市匯川區配送中心,負責人答應幫助我們銷售一部分蔬菜;單位領導幫忙對接了縣委督查局,在系統單位的熱心幫助下,村裡的蔬菜就近銷往鳳岡縣各機關食堂;各個銷售渠道逐漸打通,地裡的蔬菜還在不停生長,如果能最大程度挽回菜農損失,還能創造收益就更好了,我接著聯繫了省內的大型連鎖超市聚福隆,將我們的蔬菜樣品拿到現場給相關負責人看,藉助超市的銷售渠道幫助銷售一部分蔬菜。單位的同事看著我跑上跑下聯繫蔬菜銷路的身影,都在和我開玩笑說:「曹書記現在都開始跑銷售了!」  最終,在多方協調和努力之下,我們共銷售出蔬菜3.1萬斤,共挽回經濟損失2.82萬元。對我們來說,挽回的不僅僅是村民損失,更有村民一如既往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除此之外,在我的積極爭取下,「娘家」單位遵義市委督查局的領導們還實地走訪貧困戶開展幫扶活動,為村子帶來20萬的城郊綠化項目,還為柳塘完小爭取了5萬元購置教學設施設備購置資金。村裡的山更青、水更綠,孩子們在關愛下一天天成長,河閃渡村也悄然發生著改變。

駐村生活對我來說,是初嘗人生百味,也是五味雜陳。深夜散會後獨自穿過濃霧密布的蜿蜒山路是酸;四處奔波後爭取到資金和項目做實事是甜;頂著烈日走村入戶開展幫扶是苦;陪伴父母家人的時間太少是辣……  在河閃渡工作的這段經歷讓我收穫了「全縣脫貧攻堅優秀個人」榮譽稱號,也收穫了領導同事的認可和百姓信賴。駐村工作既是組織對我的一場考驗,也是我對自己青春的無悔注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霞 整理

編輯 錢誠

編審 陳富強 唐正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我叫楊衝,是國家稅務總局鳳岡縣稅務局幹部。2019年5月,一道請纓、一紙命令,我便與天橋村這個邊遠鄉鎮村落結下了「扶貧」緣分。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
  • 「我的扶貧故事」「皇城」腳下駐村記丨鳳岡縣龍泉鎮六裡村駐村...
    我叫魏剛,2016年1月6日來到「皇城腳下」的鳳岡縣龍泉鎮六裡村擔任駐村幹部,開啟了漫漫駐村之路。初來乍到時,原以為該村擁有離縣城不遠,有著「皇城腳下三分福」地理優勢,發展應該不錯。但駐村後,我才發現並非如此,經濟和地貌條件嚴重製約了該村的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雁過當留聲丨鳳岡縣進化鎮紅安村駐村幹部羅勇
    位卑未敢忘憂國,能以一名駐村扶貧幹部身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役,是我最大的幸運。我叫羅勇,是鳳岡縣殘聯幹部。2019年7月,我作為新增派的駐村扶貧幹部進駐鳳岡縣殘聯掛幫的進化鎮紅安村駐村,由此開啟了我的駐村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駐村路 一生駐村情丨鳳岡縣何壩鎮林光社區駐...
    我叫李華,2017年9月12日,受鳳岡縣委編辦委派,我來到何壩鎮林光社區擔任駐村幹部,從此便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就這樣過了兩年多,今年的長時間降雨天氣,導致歐孝倫住房受損,他們一家人有可能再度面臨無房可住狀況,我便對接鎮扶貧辦,通過扶貧政策,又為歐孝倫爭取到3萬元房屋改造資金。憑藉這筆錢,歐孝倫修起了新房。目前,一樓一底的磚房主體已完工,相信在年前,他們能入住新房子了,再不用受到風吹雨淋。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的每種經歷都是人生收穫|息烽縣溫泉鎮天台村...
    我叫蔣金羨,2016年4月被貴陽市委組織部選派到息烽縣溫泉鎮天台村進行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進村第一天的工作協調會上,村支兩委領導不約而同給我安排了任務。其實,到目前為止這方面的工作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但我沒有退縮,利用網絡認真查閱資料,走村進組了解村情民意,認真聽取村組幹部意見,相繼完善了支部組織生活、走訪群眾等工作制度。駐村期間,相繼完善各類制度和建立工作機制19個,為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夯實了制度基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昊...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扶貧工作中,不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等工作上施展「繡花工」,還是幫扶幹部、人民群眾群策群力,主動擔當作為。都不斷湧現出很多勵志的故事,每一個為脫貧攻堅而努力的人,都是這個時代的參與者、見證者、經歷者。都為脫貧攻堅事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我的扶貧故事」一花一草扶貧路 不是他鄉是故鄉丨鳳岡縣何壩鎮...
    我叫洪俊花,說起脫貧攻堅,我有太多感觸。三年前,我來到鳳岡縣何壩鎮凌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此便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駐村之路,至今已有1000多天。  初到凌雲村,雖有滿腔鬥志和熱情,但面對新的工作環境,我感到茫然無措,不知如何去做群眾工作?也不知如何著手開展工作。洪俊花(右)與村民一道採藍莓當時凌雲村的當務之急是改善基礎設施條件。
  • 「我的扶貧故事」為了群眾的路,我「攔」了領導的車|鳳岡縣新建鎮...
    我叫陳亞玲,現在是鳳岡縣新建鎮新建社區駐村第一書記。  我是2017年2月參加工作,同年7月,根據上級部門的安排,曾到新建鎮官田村參與駐村工作。   剛參加工作就要到村裡和群眾打交道,這對於當時只有26歲的我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但是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能行,從農村長大的我本就熟悉農村的一切,只要我把這裡的群眾當親人,一切就好辦了。
  • 「我的扶貧故事」從「新人」到「老兵」丨大方縣六龍鎮紙廠村駐村...
    我叫尹廷貴,現在是大方縣醫療保障局派駐六龍鎮紙廠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從2017年到現在,我先後在興隆鄉、六龍鎮駐村,三年的駐村工作,我從一個扶貧工作上的「新人」走到「老兵」,也使我逐漸走向成熟。   到興隆鄉上壩村駐村時,我是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人,對駐村工作既充滿了期待也有些許的迷茫。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豐富了我的精彩人生|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
    我是羅斌,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茶農村駐村工作隊長。回想起來,我駐村是從2018年3月開始的,當時被組織選派到歸蘭水族鄉富裕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後來,由於工作變動,2019年8月調整到小圍寨辦事處茶農村任駐村工作隊長至今。
  • 「我的扶貧故事」「學生娃兒」變「學生書記」 丨鳳岡縣綏陽鎮永盛...
    我叫佘次平,2015年參加工作,不久便調到綏陽鎮永盛社區居委會擔任脫貧專幹。  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基層工作對我來說就是「貓吃團魚」,但有幸永盛社區的領導幹部很有能力,「手把手」地指導我、幫助我。  從到社區的第一天他們就告訴我:「基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僅僅是做資料,更要和群眾接觸,幫助群眾解決問題。」佘次平組織群眾會山村走出來的我對這句話發自肺腑的認同,我也一直秉持這樣的原則認真工作。  為成為一名「上連政策、下接地氣」的扶貧幹部,我時常和同事下隊,並主動提出包組;由於我個子矮、姓氏少,大部分群眾都用「學生娃兒」稱呼我。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情實幹描繪脫貧底色|織金縣牛場鎮水營村駐村...
    我叫陳城,是一名中共黨員。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織金縣牛場鎮水營村駐村,任駐村第一書記。臨行時,家中患病的父親和年幼的孩子無人照顧,是我最大的顧慮和擔憂。然而,同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父親,則給予我最大的鼓勵,教導我要放下包袱輕鬆上陣,在脫貧攻堅戰中作出貢獻。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駐村「五味」丨新蒲新區新舟鎮平溪村駐村第...
    我叫徐嘯,是遵義市新蒲新區組織人事部組織科的一名幹部,也是新蒲新區新舟鎮平溪村駐村第一書記。到平溪村已有2年零8個月了,近1000天的駐村生活,有汗水有淚水、有歡聲有笑語、有精彩有欣慰,可謂是「五味」雜陳。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就是幹|羅甸縣紅水河鎮平亭村駐村工作...
    「鎮黨委決定派你到平亭村去,那裡是全鎮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塊硬骨頭,你是扶貧站幹出來的,組織相信你。」2019年3月,單位主要領導找我談話,決定派我到黔南州羅甸縣紅水河鎮平亭村主持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我欣然答應,這對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我的扶貧故事」實幹苦幹 譜寫無悔人生丨鳳岡縣花坪鎮東山社區駐...
    我叫侯潘,是遵義市鳳岡縣花坪鎮中心學校的一名教師,2017年8月被選派為東山社區駐村。其間,我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踏踏實實工作,任勞任怨,始終以共產黨員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對百姓無私奉獻。  當決勝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後,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奔赴到脫貧攻堅最前線。   「你就放心的去駐村,我們會照顧好自己,不給你添負擔。」年老的父母親叮囑我,要讓家鄉美起來,讓老家的親人富起來;賢惠的妻子不斷給我鼓勁;乖巧的雙胞胎外孫女也懂得照顧生病的外婆,為我分憂。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在徵得妻子同意後,2020年8月25日晚,我們收拾起大包小包的行李,帶著剛滿月的孩子一起奔赴我所駐的木引鎮木引村,開啟全家上陣的駐村生活。兩年來,作為一名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在這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戰役中,堅持守好陣地,奮力衝鋒陷陣,雖然沒有幹出感天動地的大事業,但曾經歷的一件件小事,卻歷歷在目。
  • 「我的扶貧故事」「90」後碩士來駐村 扶貧扶智在路上|凱裡市灣水...
    我叫吳家俊,是凱裡市灣水鎮魚良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也是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一名「90後」。  2018年6月從武漢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我回到了家鄉凱裡市,就職於凱裡市自然資源局。2019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選派到凱裡市灣水鎮魚良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田間和農戶話家常雖然我的知識水平不低,但駐村扶貧,光有理論可不行,我也做好了打「硬仗」的心裡準備。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用真心換真情|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駐村...
    人生總是充滿著驚喜和意外,沒有想到大學師範專業畢業的我,有一天會從教師隊伍加入到農村基層駐村隊伍中,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我叫鍾南,是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6月,經過組織批准,我從威寧縣教育局調到了從江縣貫洞鎮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結束了6年的教師生涯,正式加入全國農村基層駐村工作隊。我所駐的村是貫洞鎮八洛村,從2014年以來,村裡一直沒有村文書,我自然而然地兼顧了5年的村級文書,負責幫助村裡及要辦事的群眾書寫材料,比如幫助不會寫字的貧困戶群眾寫農村低保申請書等。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海發的電力扶貧人|鐘山區供電局駐海發村駐村...
    我叫朱文榮,是鐘山供電局下沉到結對幫扶地青林鄉海發村16名駐村幹部的帶隊人、海發村臨時黨支部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青林鄉海發村,地處水城縣北部,海拔達1780米。2019年7月,我和同事乘車一路翻山越嶺一個多小時才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