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稀有深水海兔,不僅能產生葉綠素還是雌雄同體

2020-12-11 星汐科學夢

近日,中國的科考船「科學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南側海山進行科考的時候,發射下海裡的潛水器傳回海底的高清視頻,視頻中出現了兩隻頭部為粉紅色,身體發白的海蛞蝓,也就是海兔,這次發現的海兔判斷為深海的稀有海兔。那麼下面就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海兔這種神奇的生物吧。

海兔可不是海裡的兔子,之所以叫海兔是因為頭上的兩隻觸角長得跟我們兔子很像而得名,還有又名海蛞蝓,是蛞蝓的親戚?都不是,海兔其實是螺類,但是它的殼已經退化內殼。海兔一般都擁有一層透明薄薄泛著珍珠白的皮殼,一般生活水質較好的在海底,以海底的海藻海草為食,平時就像一條肥肥的毛毛蟲在海底覓食,因為其身體呈半透明狀,所以它吃什麼顏色的海藻就呈現什麼顏色,此次在馬裡納亞海溝發現的粉紅色的海兔估計是吃了粉紅色的海藻才呈現這種顏色。

海兔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生物,我們都知道我們動物的細胞一般只存在線粒體,不會存在葉綠體,葉綠體是植物細胞才會有。葉綠體也是判斷生物是動物還是植物的依據,但是這一依舊就要在海兔這種動物中打破,海兔是動物,一般來說是不可能存在葉綠體,但是海兔把海草海藻吃進去以後,居然可以將這些植物的葉綠體儲存於自己的體內,這些葉綠體甚至可以在海兔的體內產生葉綠素。所以海兔是世界上發現第一種存在葉綠體的動物。

海兔不僅能產生葉綠素,而且還是一種雌雄同體的生物,也就是說它身上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生殖器官。其中海兔身上的雄性器官在每次交配完後都會被海兔丟棄,但是在第二天海兔身上便會長出新的雄性器官,春季的海兔繁殖的季節,因為是雌雄同體,在海兔生活的地方,會看到幾隻甚至的幾十隻海兔簇擁成串在一起進行成聯交。海兔交尾受精後在幾個小時候後便會產卵,每個卵都被蛋白質物質相連在一起,形成一條條,一串串的的景象。,雖然海兔每次產卵非常多,但因為卵會被各種魚類吃掉,所以可以存活下來卻非常少。

但是等海兔成年之後,雖然還是全身光禿禿很好欺負的那種,卻有很好的保護自己的秘密武器,它們身上有兩種腺體,一種可以分泌色素,當捕食者來臨時可以釋放色素腺體的色素將周圍海水染成紫色,趁機逃跑,另一種就是毒腺了,可以釋放出一種乳白色的酸性乳白色的液體,嚴重還可以使侵略者死亡。

因為海兔的顏色靚麗,有很多人將抓來觀賞或者當寵物飼養,但是人工飼養環境很難跟海裡一樣,海兔一般難以存活,加上海兔制幹後具有一定的藥物價值,所以在一些地方一些人大肆進行抓捕,雖然全球海兔多達3000多種,但是按照此下去,一些在特定海域生活的特殊稀有品種的海兔可能有滅絕的危險。所以海兔還是需要我們進行保護。

相關焦點

  • 科考船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吃貨」網友:怎麼吃?
    5月27日消息,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式開始對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展開調查,船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採集到稀有的深水海兔。「發現」號潛水器當天調查的海山是一座平頂海山,頂部位於海平面以下800米,高度1400米。
  • 科考船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吃貨」網友:怎麼吃?
    5月27日消息,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式開始對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展開調查,船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採集到稀有的深水海兔。「發現」號潛水器當天調查的海山是一座平頂海山,頂部位於海平面以下800米,高度1400米。
  • 中國科考船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來看看這種生物有多神奇
    就在「發現」號潛水器至水深970米處一座海山取樣時,拍攝到兩隻頭部粉紅色、身體發白的蝸牛狀軟體動物,實時回傳高清視頻圖像。據隨船科學家判斷,它們是在深海非常罕見的海兔。隨後,「發現」號的操作手將其精準吸入採樣罐。
  • 鮮豔可愛的海兔,經濟價值很高,還是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
    海兔又稱海蛞蝓。屬淺海生活的貝類。海兔不是兔,是海兔科海洋腹足類的統稱,其頭上的兩對觸角突出如兔耳。海兔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海兔的貝殼已經退化為內殼。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殼皮,殼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澤。海兔因形態可愛、五彩斑斕的外貌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 科學家發現一隻雌雄同體的蜜蜂,從正中間一分為二
    科學家發現一隻雌雄同體的蜜蜂,從正中間一分為二  Emma Chou • 2020-04-03 15:33:17 來源:前瞻網
  • 海洋中的變色龍——海兔!
    海兔不是兔,而是貝類,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它學名叫做海蛞蝓(hai kuo yu),日本人稱它為「雨虎」。因其頭上的兩對觸角,形似兔耳朵,靜臥不動時很像兔子,才被叫做海兔。海兔體長10釐米左右,是雌雄同體的生物。海兔還有一項特殊才藝,吃什麼顏色的海藻,就變成什麼顏色。在遇到敵人的時候,海兔會放出紫紅色的液體,把周圍的海水染成紫色。它們有3000多種,中國沿海地區也有它們的棲息地。
  • 這種動物雌雄同體自己就可以與自己交配,被人們稱作海兔子
    通常意義下只有雌雄雙方通過交配才能夠繁衍後代,但是這世界上卻有一種可以自己與自己交配的動物。這種動物的名字就是海蛞蝓,在沿海地帶又被漁民們稱為海兔子。但無論是海蛞蝓也好,海兔子也罷,其實這倆名字都沒有描述清楚這是一種什麼動物。
  • 海洋中的變色龍——海兔!
    海兔不是兔,而是貝類,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它學名叫做海蛞蝓(hai kuo yu),日本人稱它為「雨虎」。因其頭上的兩對觸角,形似兔耳朵,靜臥不動時很像兔子,才被叫做海兔。海兔體長10釐米左右,是雌雄同體的生物。海兔還有一項特殊才藝,吃什麼顏色的海藻,就變成什麼顏色。在遇到敵人的時候,海兔會放出紫紅色的液體,把周圍的海水染成紫色。它們有3000多種,中國沿海地區也有它們的棲息地。
  • 大自然界雌雄同體動物的奧秘?這些動物是如何產生的?
    現實和科學史都已證明,這些生物看似怪異、奇特、不對稱,無法被歸入任何生物門類,卻最能揭示生物的生長模式。這樣的結論並非來自科學家對大量正常小鳥的研究,而是來自對極少數雌雄同體小鳥的研究。這一切還要從一隻斑胸草雀說起。
  • 海底10000多米處會有什麼生物存在?科學家給出答案
    充滿神秘感的海洋總能讓人忍不住的想要去探索,距今為止人類已知的最深的海溝是馬裡亞納海溝,而作為海洋一部分的馬裡亞納海溝也是人們想要去探索的神秘一角。馬裡亞納海溝由地殼運動形成,在這個特殊的區域內,科學家們發現了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生物。
  • 神奇海蛞蝓:這串葡萄還是成精了
    無奇不有的大自然還是讓這串葡萄「成精」了 在西太平洋水域,漂浮著一些奇怪的像葡萄一樣的海草,這些海草就是被譽為「綠色魚子醬」 的海葡萄。
  • 動物界的雌雄同體 是遺傳失誤還是繁衍策略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雲南省昆蟲學會理事長楊大榮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在動物界,雌雄同體是在一個動物體中雌性、雄性性狀都明顯的現象。雌雄同體生物擁有雌性及雄性的生殖器官,能同時製造精子及卵子。 事實上,雌雄同體並不是新鮮事。這種現象在昆蟲、蝸牛、貝類、蚯蚓、水母、烏賊、珊瑚、線蟲等無脊椎動物中最常見。
  • 瘋克雞雌雄同體引爆性別爭奪戰
    雌雄同體的「瘋克雞」  激素重要還是染色體重要?飲食習慣究竟有怎樣的影響?斑馬雀中也有雌雄嵌體的情況。  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關於雌雄同體的「瘋克雞」的文章改變了人們對性別表現決定因素的看法;而發表在《美國科學學院進展》網站上的一篇文章稱,孕婦吃什麼對胎兒的影響男女有別。「性別和發育的關係」一直是個老話題,看來最近特別熱。
  • 於視乎丨山海經:雌雄同體到底是個啥玩意
    生理上的雌雄同體,即在一個生物體中雌、雄性狀都明顯的現象,我們熟知的黃鱔、海兔、陸地蝸牛都是雌雄同體,它們一生都不用去尋覓另一半,自己又當爹又當媽,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真是一個人的戰鬥。吃了它的肉就會使人不產生妒忌心。相傳在明朝時,雲南蒙化府一帶經常可以見到這種野獸,當地人稱它為香髦。香髦就是現在的香狸,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它是雌雄同體,或許是古人將獨自繁衍生息的全能主義寄託到一種動物的身上,也有可能是類這種動物確實存在過,只是已經滅絕了。
  • 雌雄兩性誰先出現?是進化的結果,還是大自然的「人為設定」?
    從某個層面來說,在自然界中「性」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幾乎所有的真核生物都有性行為,每一個物種發生的性行為都是獨特的,無論是單細胞原生動物,還是果蠅或者是人類,發生的性行為都是各不相同的。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性也出現了分化,在六億多年前的古藻類化石上,科學家們就發現雌雄生殖器官的分化,這是迄今為止全球重大發現。有了性的進化,就有了繁殖,進而出現的是大量的生物。
  • 這個生物具有世界上最堅硬的金屬外殼,並且還是雌雄同體
    這種生物首次在2001年4月份,印度洋的深海熱噴口附近被科學家發現,並命名為「scaly-foot」(磷腳)。這種動物不僅全身長有世界上最堅硬的金屬外殼,同時還是一種雌雄同體的濾 食性動物。鱗角腹足蝸牛主要生活在印度洋中部和印度洋北部附近的海域,這些海域最深長達2780米(約為1.73英裡)。什麼是濾食性動物?
  • 於視乎丨山海經:雌雄同體到底是個啥玩意
    生理上的雌雄同體,即在一個生物體中雌、雄性狀都明顯的現象,我們熟知的黃鱔、海兔、陸地蝸牛都是雌雄同體,它們一生都不用去尋覓另一半,自己又當爹又當媽,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真是一個人的戰鬥。吃了它的肉就會使人不產生妒忌心。相傳在明朝時,雲南蒙化府一帶經常可以見到這種野獸,當地人稱它為香髦。香髦就是現在的香狸,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它是雌雄同體,或許是古人將獨自繁衍生息的全能主義寄託到一種動物的身上,也有可能是類這種動物確實存在過,只是已經滅絕了。
  • 這個生物具有世界上最堅硬的金屬外殼,並且還是雌雄同體
    這種生物首次在2001年4月份,印度洋的深海熱噴口附近被科學家發現,並命名為「scaly-foot」(磷腳)。這種動物不僅全身長有世界上最堅硬的金屬外殼,同時還是一種雌雄同體的濾 食性動物。鱗角腹足蝸牛主要生活在印度洋中部和印度洋北部附近的海域,這些海域最深長達2780米(約為1.73英裡)。什麼是濾食性動物?
  • 瘋克雞雌雄同體引爆性別爭奪戰
    「瘋克雞」  激素重要還是染色體重要?斑馬雀中也有雌雄嵌體的情況。  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關於雌雄同體的「瘋克雞」的文章改變了人們對性別表現決定因素的看法;而發表在《美國科學學院進展》網站上的一篇文章稱,孕婦吃什麼對胎兒的影響男女有別。「性別和發育的關係」一直是個老話題,看來最近特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