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衝撞,日本會滑入馬裡亞納海溝嗎?

2020-12-12 艾伯史密斯

受大陸漂移的影響,亞歐板塊正在向東行進,太平洋板塊沉入海底形成長長的海溝,一旦這種運動轉變為反方向運動,日本才會沉入海溝,雖然短時間內考慮這個有點杞人憂天,但是日本本土確實處於危險的邊緣。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北美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並處於亞歐板塊的東部,馬裡亞納海溝距離日本本土最近處只有200公裡。

目前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衝撞,其中亞歐板塊向上俯衝,太平洋板塊沉入海底,在交界處形成長長的海溝、山脈和島嶼,日本正是處於這樣的島嶼之上,板塊交界處的地質活動非常頻繁,所以日本是一個火山地震頻發的國家。

每一次地震,都會造成板塊交界處的地質位移,日本本土每年向東北方向移動大約10釐米;板塊位移是地殼的正常活動,比如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使得珠穆朗瑪峰每年向東北方向移動4釐米,高度提升0.3釐米。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東部,處於板塊交界的提升位置,暫時不會滑入馬裡亞納海溝,不過一旦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衝擊達到臨界值,亞歐板塊就有可能出現大的斷層,造成日本本土大幅度下沉。

或者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移動,轉變為相互遠離,那麼日本將會沉入海溝當中,目前當然是不會發生的,不過日本本土確實處於危險之中。

如果日本真到了那一天,那麼只能向周邊國家求助,比如俄羅斯國土面積那麼大,可以在寒冷的西伯利亞,租借給日本一塊地方;或者那時候人類的科技,已經能實現星際移民,日本可以選擇去火星找一塊沒有地震的平原建立殖民地。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消失的大陸: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為何少了一半?
    新研究發現,亞歐板塊和印度板塊一半的大陸面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可能是被地幔吞噬。 若真是如此,這將是一個意外發現,因為地球科學家原以為大陸地殼太輕,不會沉入地幔。地幔是柔韌的地球中間層,地殼位居其上。 「以前認為地幔和地殼的相互作用相對較小,」參與這項研究的芝加哥大學地球科學家大衛·羅利(David Rowley)在聲明中說,「但該研究表明,至少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看法有誤。」 羅利和同事在研究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緩慢碰撞時,發現了地殼消失之謎。6000萬年以來,這兩塊大陸地殼一直在彼此擠壓,致使陸地隆起,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
  • 太平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衝,為何亞洲東部沒有形成高聳的山脈?
    在板塊構造學說中,全球的巖石圈被分割成六大板塊和一些小板塊,這六大板塊包括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板塊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板塊之間的邊界可以分為相互碰撞擠壓的「消亡邊界」和相互張裂分離的「生長邊界」。
  • 日本首次發現本州島海槽板塊移動,科學家稱或引發巨大地質事件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和海嘯的國家,因為日本列島正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全球每年約有1/4的地震發生在日本列島及其附近,這都是由於這地區的地質結構比較特殊,它正是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北美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其中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俯衝到亞歐板塊之下,幾大板塊的相互作用都會對日本列島造成地質活動,從而出現火山地震或者海嘯現象
  • 日本將被馬裡亞納海溝吞沒?專家:並非無稽之談,已有一島嶼消失
    當然這只是一個誇張的故事,但是也表達了日本人內心的想法,但是這個想法並不是空穴來風。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很多人都說這個地方是地獄之門。這個海溝的平均深度為8000米,最深處達到了11000米,而且根據專家的推算,現在的馬裡亞納海溝的深度還在不斷的增長。因為這個海溝距離日本是在是太近了,很多人擔心日本將被馬裡亞納海溝吞沒,真的是這樣嗎?專家表示,並非無稽之談,已有一島嶼消失。
  • 板塊構造學說源於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全球分為六大板塊
    板塊構造學說是近幾十年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解釋大地構造運動和海陸分布規律較為盛行的一種學說。覆蓋地球表面的巖石圈並不是完整的一塊,而是被斷裂帶分割成六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當然六大板塊也不是完整的一塊,六大板塊內部在存在若干的斷裂帶,把六大板塊分割成更小的一些板塊。
  • 馬裡亞納海溝海底10000米深處,傳來板塊摩擦聲響,日本感到不安
    海水被吞噬形成的海洋漩渦除了這兩個發現,還有一個奇怪現象讓科學家困惑不解,科學家利用探測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探測的時候,偵聽到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竟然傳來一種神秘的聲響,剛開始科學家以為是海洋漩渦或者海底漏水造成的聲響,後來經過分析發現這種聲響與板塊運動發生的聲響很相似,也就是板塊摩擦傳出來的聲音,由此科學家們猜測,在馬裡亞納海溝海底可能存在活躍的板塊活動
  • 地球的深淵——馬裡亞納海溝
    菲律賓東北、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亞洲大陸和一般認為是由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碰撞形成的。這裡科普一下,一般大陸板塊碰撞會形成山脈,是高於海拔的存在,凸起來的,為什麼這兩個板塊相撞怎麼就凹進去了呢?
  • 馬裡亞納海溝海底深處,傳來持續20天的神秘聲響,日本感覺很緊張
    ,即使這樣這兩座山峰和一座樓的高度還沒有填滿馬裡亞納海溝,由此可見馬裡亞納海溝有多深。,一般的實驗儀器和潛水員根本無法到達那裡,直到人類發明了深水潛水器,科學家才有機會對馬裡亞納海溝的深海一探究竟。科學家以為這個聲響是海洋漩渦發出的聲音,但是科學家們經過仔細探測,發現附近並沒有形成海洋漩渦的條件,比如海底坑洞或者海溝,後來科學家經過再次偵聽和分析,發現這種聲音有點類似低沉的哭聲,在海底只有一個情況會發出這種聲音,那就是板塊摩擦,因此科學家懷疑馬裡亞納海溝海底的板塊在緩慢的移動。
  • 為什麼「海溝」不是出現在板塊的生長邊界,而是位於消亡邊界呢?
    、日本海溝、千島海溝、菲律賓海溝、秘魯智利海溝、波多黎各海溝、開曼海溝、爪哇海溝、模里西斯海溝、弗拉馬海溝、利特克海溝等等,其中位於太平洋西北部海底的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最深處達到了約-11034米。
  • 東非大裂谷和馬裡亞納海溝的成因是否相同?
    東非大裂谷位於非洲東部,北端與紅海連接,一直可以延伸到西亞的死海,往南縱貫衣索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一直延伸到非洲南部的贊比西河河口附近,全長約5800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東非大裂谷和馬裡亞納海溝看起來確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東非大裂谷就像陸地上的「巨大傷疤」,而馬裡亞納海溝就像海底的「巨大傷疤」,那麼這兩者的形成原因是不是相同的呢?這兩者的形成確實有共同點,因為它們都是地球板塊運動的結果,地球的巖石圈被許多斷裂帶分割成若干板塊,而板塊之間的相互運動,塑造了地球的宏觀地形,也形成了東非大裂谷和馬裡亞納海溝。
  • 世上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發出神秘聲響,日本人慌了!
    俗話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很多神奇的事情,但正是這些神奇的事情,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說到神奇的地方,當然離不開馬裡亞納海溝了,據說它的深度大概有11034米,都比珠穆朗瑪峰要高出2000米,如此深的海溝,也讓很多科學家感到神奇,總認為這裡面會藏著一定的秘密
  • 日專家稱日本列島所屬板塊正醞釀兩大超級地質事件,東京是中心
    上世紀40年代時,日本列島及其東部與南部沿海接連發生四次大級別地震,其中南海地震級別高達8級,每次死亡人數都在千人以上,其地震原因基本上都屬於菲律賓板塊與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的結果,高橋學認為如今日本列島及其附近地區的地質情況與上世紀40年代(屬於日本昭和時代)的幾次地震發生之前相似,日本列島下的菲律賓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以及堪察加板塊的不斷衝撞正在積蓄能量,並且很有可能釀成級別高達8~9級的超級大地震。
  • 馬裡亞納海溝持續大半年怪聲,日本民眾: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馬裡亞納海溝的怪聲為什麼會引起日本民眾的恐慌? 其實日本民眾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2010年日本出現了一個大神,此人在日本最大的論壇2CH上出現時並未引人注意,但他在寥寥數語的留言之後就引起大家強烈的興趣,因為他自稱來自未來的2062年,所有問題都可以向他提問!從被當成騙子到神的轉變發生在311大地震之前!
  • 島嶼國家「日本」,會不會由於板塊運動或海平面上升而沉入海底?
    這是一個很有市場的問題,首先日本地處環太平洋消亡邊界,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碰撞擠壓處,由於兩大板塊的相互擠壓,板塊隆起,在日本群島以東的太平洋海底形成了深邃的海溝,而在日本群島一側則相對隆起形成了島嶼。
  • 海平面上升或是滑入馬裡亞納海溝,日本列島沉沒還要多久
    總結起來無非就兩種情況,一種是日本島國,四周都是大海,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就被淹沒了;另一種是日本處在亞洲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旁邊就馬裡亞納海溝(你說是就是吧),因此日本多地震,還是大地震,一地震日本列島就往海溝裡面滑,滑著滑著就沉下去了。那麼究竟日本列島會沉沒麼,還需要多久呢,兩種情況分別說一下。氣後變暖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日本麼?
  •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怎麼形成的?它深入地心內部了嗎?
    馬裡亞納海溝會深入地心嗎?馬裡亞納大海溝是目前已知最深的海溝,深度達到了6-11千米,如果把喜馬拉雅山脈放入其中,可以淹沒喜馬拉雅山的山頂。雖然馬裡亞納大海溝沒有深入地心,但《自然》雜誌曾經刊登一篇報告,科學家發現馬裡亞納海溝每年會往地球內部運輸數億噸的海水,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就不得不提到馬裡亞納海溝是怎麼形成的了。
  • 潛水員海底同時觸摸亞歐和北美板塊
    斯科特說:「史費拉處於亞歐和北美州板塊之間十分特別。這是少有的幾個不需要PS技術處理,就能拍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照片的地方。」附近的朗格冰川(Langjkul)上會流出冰川水,所以水的清澈度達到了令人驚訝的300英尺(約91米),而且經過多孔地下熔巖約30-100年的過濾,直達辛格維利爾湖(Thingvellirlake)北端的水純淨到可以淺嘗。
  • 太平洋板塊正在不斷衝向我國地下,已經延伸達數百公裡了
    不過,要是你以為這個巨大的石塊是牢固可靠、堅不可摧的,那你可就錯了,地球雖然是由巖石構成的,但這塊巖石並不是一個整體,它們受到外部力量和內部力量的雙重影響,在不斷地進行擠壓運動。專家根據這些地殼巖石運動的特點,將其分為六大板塊,即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 日本真的會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沉沒嗎?真相會讓你驚訝!
    我們知道,在日本有一部電影叫做《日本沉沒》,講的是在日本的東京發生了一場超大大地震,最終導致日本幾乎全境沉沒到海裡。同時國內也有很多關於「日本會在未來的不久沉沒」的論調。那麼問題來了,日本真的會沉沒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日本的地質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