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五年前就一直拉肚子,每天睡到半夜總要因為拉肚子去上幾次廁所,在家人的催促下做了一次腸鏡檢查,發現有腸道息肉,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息肉切除手術。
但是最近王先生發現每天大便都有出血的現象,而且還伴隨腹痛,因為之前做過息肉切除的手術,這次他立即就去醫院進行檢查。
結果又發現了腸道裡有幾個息肉,因為有大便出血的現象,醫生建議再進行 一次病理切片檢查,結果活檢結果確診為腸癌。
在最近十年時間裡,我國腸癌的發病率是直線上升,而且腸癌的發病率已經位居前三名了。根據研究表明,有大約80%--95%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慢慢發展而來。
所以腸道息肉是大腸癌發生的一個主要因素,但是並不是說發現腸息肉就會癌變,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根據個體的差異也會有所有不同,所以醫生建議發現腸道息肉,應該儘快切除。
但是王先生之前已經切除了息肉了,為什麼後來又發現了呢,還轉變成了腸癌呢?
為什麼腸道息肉切除後依然還是發生了腸癌了?
1.沒有控制息肉的原發因素
腸道息肉也有不同的類型,一類是炎症性息肉,一類是腺瘤。炎症性的息肉一般癌變的機率很小。在腺瘤中,如果是管狀腺瘤的話,一般好發於50歲以上的人,而且癌變的風險也很小,一般都小於5%。
如果是絨毛狀的腺瘤,癌變的機率比較高,它的癌變機率是管狀腺瘤的10倍。所以,如果息肉的性質的不同,切除後對腸道的損傷也是會有所不同。
如果手術切除後,沒有控制息肉的原發因素,就有可能再次激發息肉,如果是絨毛狀的腺瘤,癌變的風險就會很大。
導致腸道息肉反覆生長的原因是因為原先腸道的環境沒有改變,或者是自身的遺傳因素不會改變了。而且對於肥胖或者高血脂的人,這兩類人更容易長息肉,一定要積極地減重和維持血脂的正常。
2.沒有切除乾淨
導致息肉發生癌變的因素中,如果息肉沒有完全切除乾淨,就會導致息肉再次的生長發生癌變。因為腸道有很多隱蔽的彎折處,或者是腸道裡的內環境導致,造成了息肉漏掉。
而且切除掉的息肉殘端也會有可能再次長出,這個局部的復發率可以達到10%--35%的概率。如果漏掉切除的正好是癌變機率比較大的息肉,就會有可能再次發生癌變的風險。
3.沒有定期檢查
我國有個研究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有將近72%的息肉,在手術切除後還是會復發。
手術切除息肉後,如果沒有定期複查,息肉復發沒有及時發現,復發的息肉沒有及時切除,就會造成息肉發生癌變的可能性。
所以,就算是手術切除腸道息肉後,還是需要根據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腸鏡的複查,才可以大大降低腸癌的風險,手術後的定期腸鏡複查也是預防腸癌的重要方法。
並且腸癌的高危人群也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進行腸鏡的檢查,因為早期發現腸癌,早期進行治療生存率會非常高,晚期的話生存率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