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進軍:努力踐行保護「氣候與水」的氣象行動

2020-12-21 新華網客戶端

今年「3·23」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氣候與水」,彰顯了世界氣象組織對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視與關注,極寒酷暑、乾旱洪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時刻吸引著我們的眼球。

隨著葉篤正、曾慶存一代氣象學家先後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氣象的科技屬性更加廣為人知。世界氣象組織是重要的經濟社會組織,在國際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隨著聯合國《巴黎協定》與《京都議定書》的籤署,減緩全球變暖步伐已成為社會共識,氣候變化已由科學議題升格為政治話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黑龍江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進軍

以黑龍江為例,作為全球變暖的受益者,北大荒變成北大倉離不開「人努力、天幫忙」。1961-2018年黑龍江平均氣溫58年來升高了約1.68℃,高於北半球和全國平均水平。由於氣候變暖,積溫帶北移,黑龍江省氣象部門曾於1995年和2012年組織兩次劃分積溫帶,對於科學調整種植結構和農作物品種調整、促進糧食生產「十五連豐」創造了條件,如今黑龍江水稻、玉米、大豆、小麥、高粱、馬鈴薯等糧豆薯產量在全國舉足輕重,甜菜、亞麻、向日葵等經濟作物產量首屈一指,糧食總產、商品糧率以及調出量均居全國第一,成為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天下糧倉」。

大氣與水相互能量傳輸,公眾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雨雪、旱澇。松花江畔的哈爾濱是一個多次與洪水搏擊的英雄城市,中央大街的盡頭矗立著為紀念哈爾濱戰勝「57年特大洪水」而興建的防洪紀念塔。我身邊的好多氣象工作者都經歷過1998年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大洪水,嫩江與二松匯流的肇源段曾多次發生險情,與長江武漢段同樣艱險,也誕生了偉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黑龍江、松花江兩江併流同時出現「胖洪水」,持續的高水位讓人們繃緊了堅守大堤的這根弦,人們在嫩江齊齊哈爾上遊興建了尼爾基水庫、松花江哈爾濱下遊興建了大頂子山水庫,確保松花江這條黃金水道一如原來般「銅幫鐵底」。防洪抗旱歷來都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大事,甚至成為抵禦自然災害的重要手段,每當暴雨成災、城市內澇就成為檢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風向標,海綿城市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地下廊道以及氣象監測站網、氣象災害應急預警體系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

黑龍江水資源居北方各省之首,黑龍江、松花江(含嫩江)、烏蘇里江滋潤著這片寒地黑土,興凱湖、鏡泊湖、五大連池附近溼地星羅棋布,扎龍、興凱湖、三江、洪河、七星河、南甕河、珍寶島、友好等八大溼地先後被納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但黑龍江過去曾有「十年九旱」之說,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起在全國率先開展飛機、高炮增雨防雹實驗,成為全國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如今全省擁有446部火箭、849門高炮、712個標準化作業站點遍布鄉鎮村屯以及農場林場,地面增雨防雹規模居全國首位,並擁有一架空中國王350型和一架運-12型增雨飛機,可實施「耕雲」作業,在春季抗旱、夏季防雹、農田增墒、水庫蓄水、森林養護以及應急撲火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大面積開展預防性的森林增墒蓄水作業,極大地降低了森林草原火險。

氣象工作是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在保障「五大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中舉足輕重。在精密監測方面,黑龍江作為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7個試點省份之一,編制更為多空間、立體化、多要素的氣象監測站網布局;在精準預報方面,依託「大數據」開發適合本地氣候特徵的數值預報產品,加快人工智慧的應用與地域氣候特徵數據的綜合訂正分析,形成細網格、無間隙、區域化的預報預警產品,以及高緯度極地氣候預測產品,體現龍江特色;在精細服務方面,以滿足用戶精細化、個性化需求為目標,在現代農業氣象、生態氣象、冰雪氣象、旅遊氣象等領域做出龍江特色;在氣象現代化建設方面,積極推動東北衛星氣象數據中心建設,構建「聚焦區域、面向東北亞」的衛星氣象數據應用服務平臺,帶動全省氣象現代化水平提檔升級。

我們將努力踐行「總體先進不落後、部分求強有特色」的新時期龍江氣象事業發展定位,深入挖掘黑龍江「四大精神」的時代內涵,在「準確」上下功夫、在「及時」上想辦法,在「創新」上找差距、在「奉獻」上見素養,力爭做到監測不漏網、預報不漏報、預警不延誤、服務不被動,全力服務東北振興發展,為黑龍江經濟社會繁榮發展貢獻氣象智慧與氣象力量。

2020年世界氣象日和世界水日的共同主題是「氣候與水」。其重點是以更協調、更可持續的方式管理氣候和水資源,因為氣候和水是密不可分的。都處於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減少災害風險等全球目標的核心位置。氣象和水文服務部門將成為努力實現「細數點滴,珍惜點滴」的核心所在。

今年「3·23」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黑龍江省氣象局、黑龍江省氣象學會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級氣象部門結合氣象日主題,結合疫情防控實際,加強組織策劃,積極組織開展好世界氣象日各項紀念活動,按照「以線上為主」的原則創新開展紀念活動,組織開展適合公眾需求的有新意與特色的科普活動。充分運用「網際網路+科普」思維,展示氣象新技術、新成果,部署了「掃碼看氣象」「氣象日專訪」「網上科普展」「網上知天氣」「網上新聞發布會」「氣象日主題直播」「氣象知識問答」「網上校園氣象站」「鄉村氣象日」「氣象與水共聯誼」等10項線上宣傳活動,全方位提升世界氣象日公眾認知度與宣傳影響力。

相關焦點

  • 龍江旅遊打好「氣象+」牌
    冰雪旅遊旺季來臨,我們該如何借勢開發和用好氣候資源,有效地轉化為旅遊產品資源,助燃龍江旅遊產業發展?清新香甜的空氣龍江旅遊最好標籤「黑龍江省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旅遊資源、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這是黑龍江多地區能夠入選『中國天然氧吧』的根本。」11月16日,黑龍江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進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娓娓道來:「黑龍江省屬中溫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 雙鴨山:傳達貫徹全省氣象局長研討會精神
    12月7日,雙鴨山市氣象局召開專題會議,學習傳達2020年全省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上省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進軍的講話精神,安排部署貫徹落實工作。會議期間,雙鴨山局領導班子成員依次領學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傳達提綱、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議傳達提綱,潘進軍局長在全省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全省氣象部門紀檢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以及《全省氣象「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編寫思路》《推動創新工作思路》《「明星臺站」評選和表彰辦法》等會議材料。
  • 世界氣象組織:作出氣候承諾與行動刻不容緩
    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於峰會召開前一日在日內瓦答覆總臺記者詢問時指出,2020年氣候雄心峰會重點圍繞以下關鍵內容:我們正處於所居住星球的一個轉折點,在從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復之際,必須建設更加綠色、更具抵禦能力的環境。
  • 黑龍江:召開2020年全省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 謀劃「十四五」重點任務
    12月2日,佳木斯市委書記楊博會見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進軍,一同參觀了佳木斯市氣象發展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展、氣象職工書屋以及氣象業務服務—體化平臺,共同觀看了龍江氣象事業發展主題片《博弈龍江天》,並就佳木斯市氣象事業發展和共同推進氣象「十四五」規劃交換了意見。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獻宇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 「氣象+公益」 2020年世界氣象日墨跡天氣這麼做
    近年來,極端天氣日益頻繁,全球氣候變化及汙染使得地球上的清潔淡水資源日益短缺。為此,世界氣象組織將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定為「氣候與水」(「Climate& Water」),旨在呼籲大家保護水資源,關注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對水產生的重大影響。
  • 世界氣象日:關注「氣候與水」 合理開發雲端水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氣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水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兩者關係極為密切,相互影響。保護水資源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廣義上,與氣候相關的水不僅僅指降水,還包括以固態和氣態等形式存在於空中的水汽、雲以及以固態和液態存在於陸地和海洋中的水。
  • 2020世界氣象日「上線」,一起來聽聽雲南「氣候與水」的自白~
    一年一度的3.23世界氣象日來了,2020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氣候與水」,與2020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題一致,呼籲共同關注氣候變化和水。本主題著重於以協調和綜合方式管理氣候和水,因為氣候與水密不可分。兩者都是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減少災害風險等全球目標的核心。
  • 關注「氣候與水」——「3.23」世界氣象日專訪安徽省氣象局副局長...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氣候與水」。保護好降水資源,加強雨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改善自然生態環境,也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話題。 記者:.請您結合今年世界氣象日「氣候與水」的主題,向我們簡要介紹一下水與氣候的關係是怎樣的,兩者如何相互影響?
  • 葛益平赴市氣象局開展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立法調研
    溫州網訊  12月9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葛益平赴市氣象局,就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開展立法調研。葛益平一行實地察看氣象科普館、氣象網絡中心、氣象影視中心、氣象臺,了解我市智慧氣象平臺建設應用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並召開座談會,聽取溫州氣象工作、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立法情況的匯報。
  • 2020年世界氣象日:墨跡天氣攜26位明星公益大使呼籲關注「氣候與水...
    2020年世界氣象日:墨跡天氣攜26位明星公益大使呼籲關注「氣候與水」問題 2020-03-2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勇 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近年來,極端天氣日益頻繁,全球氣候變化及汙染使得地球上的清潔淡水資源日益短缺。
  • 2020年「3·23世界氣象日」主題為——「氣候與水」
    「世界氣象日」又稱「國際氣象日」,2020年「3·23世界氣象日」主題為——「氣候與水」。水是生命之源,而氣候與水的關係同樣密不可分,兩者都是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減少災害風險等全球目標的核心。關於主題六個部分:珍惜每一滴水、冷凍水、乾旱、洪水、氣候變化與水、充分利用每滴水。細數點滴,珍惜點滴!
  • 2020世界氣象日與世界水日聚焦:氣候變化和「安全洗手」|綠會國際...
    Houngbo)和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特裡·塔拉斯(Petteri Taalas)在世界水日和世界氣象日發布的聯合信息顯示,人們可以通過水來應對氣候變化。今年,世界水日(3月22日)和世界氣象日(3月23日)有著相同的主題:「水與氣候變化」。通過將兩個國際紀念活動結合起來,在氣候辯論中提高水的形象。鑑於冠狀病毒仍在繼續大流行,將沒有按原計劃進行正式的聯合儀式。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氣候雄心峰會 氣候承諾與行動刻不容緩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婧昊):12月12日,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紀念日之際,2020年氣候雄心峰會將以視頻方式舉行。此次峰會是邁向明年聯合國第二十六次氣候變化締約方大會的重要一步。11日,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於在日內瓦答覆總臺記者詢問時指出,人類正處於所居住星球的一個轉折點,當世界各國從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復之際,必須建設更加綠色、更具抵禦能力的環境。這也是2020年氣候雄心峰會的關鍵內容。如到2050年達成零排放目標,需要各國現在採取緊急行動,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 "氣候變化全球行動"啟動 中國慈善家基金會等聯合發倡議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全球氣候行動峰會聯合主席解振華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包括各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界、公益組織在內的各方共同努力。一直以來,中國企業家和公益界在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生態扶貧、治理荒漠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繁育紅樹林、推廣清潔爐灶、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積極支持中國政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目標和政策。
  • 甘肅省氣象局: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氣象力量」
    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氣象力量」甘肅省氣象局3月23日,我們將迎來第60個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將今年的主題定為「氣候與水」。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地球上,哪裡有水,哪裡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動都起源於水。
  • 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太陽、地球和天氣
    2015年國際社會達成《巴黎協定》,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氣候協議。根據《巴黎協定》,各締約方以「自主貢獻」方式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2℃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而努力。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二)水資源領域    編制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七大江河流域防洪規劃、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全國主要河湖水生態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加強流域管理和水資源調度工作,組織實施引黃濟津、引黃濟冀、引江濟太等應急調水,並實施了黑河、塔裡木河生態補水。加快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政策體系。
  • 專訪:唯有抓緊行動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訪2019年氣候行動峰會...
    新華社聯合國8月29日電專訪:唯有抓緊行動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訪2019年氣候行動峰會聯合國秘書長特使德阿爾瓦新華社記者王建剛「面對來勢洶洶的氣候變化,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它的極大危害性和嚴重性,但真正能夠減緩甚至阻止氣候變化步伐的只有切實行動。」
  • 訪氣象局局長鄭國光:重視地球觀測 保護全球氣候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2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年初我國南方地區發生的低溫雨雪冰凍極端氣象災害,暴露出人類社會在自然災害面前十分脆弱,對自然災害的觀測、預報、預警和防禦還有很多不足,研究地球系統,把握自然規律,還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科學探索。    美麗的地球需要精心保護,美好的未來需要努力創造。人類美好的未來必然是建立在更加適宜生存、生活和生產的自然環境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