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趙本山老師膾炙人口的小品中上鏡,很多不熟悉東北的人心中會有一個問題:鐵嶺到底是不是大城市?我們來看一看行政區劃:鐵嶺是個下轄二區三縣代管二市的地級市,兩個市轄區為銀州區和清河區。他的主城區為銀州區,而清河區是個與主城區並不接壤的飛區,反倒與開原縣級市相連,所以不計入。銀州區的人口有30多萬,即使算上新開發的凡河新城(屬於鐵嶺縣範圍,但鐵嶺市政府遷到了這裡),人口也不足50萬,在分類上屬於Ⅰ型小城市。所以,鐵嶺並不是大城市,他的大只是相對於周邊的鄉鎮和縣城而言的。事實上,鐵嶺的城市規模在遼寧省14個地級市中排名最後一名。
但是本文要說的是鐵嶺下屬的一個鎮,這個鎮可就不是一般的鎮了。從規模上來看,這個鎮有縣城那麼大!是哪裡呢?就是昌圖縣下轄的八面城鎮。昌圖本身就是鐵嶺若干區縣中最大的一個,面積4324平方公裡,戶籍人口超過100萬。昌圖縣城昌圖鎮位於縣境南部,八面城則是縣境北部的中心城鎮。八面城南距昌圖縣城45公裡,東距吉林省四平市區只有20公裡,是鐵嶺乃至遼寧省最靠北的重鎮。
八面城擁有悠久的歷史。他地處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腹地,土地廣闊,沃野千裡。從遼金時期開始,八面城周圍得到了快速開發,在整個東北位居前列。金代曾在這一帶設置鹹平路。當時,東北其他地區還都比較地廣人稀,區劃都比較大,只有鹹平路面積跟關內的路相當,表明這裡的開發程度已接近人口稠密的中原。
鹹平路的重鎮韓州曾四遷城址,大體上在今天昌圖縣、梨樹縣範圍內,其中第三個駐地就是如今的八面城。金元之交,這一帶還曾成為地方性王朝東遼、東夏的統治中心。到了民國時期,八面城商賈往來,仍為一方重鎮。後來在昌圖縣北邊設立昌北縣,屬遼東省,縣城設在八面城。1954年遼東、遼西合併為遼寧省,同時昌北縣撤銷併入昌圖縣。
坐擁遼北肥沃的黑土地,八面城成為了重要的商品糧集散地和農副產品加工地。這裡有高產玉米、馬鈴薯等作物,還有肉雞、大鵝等規模化畜禽飼養基地,糧食年產量可達1億斤,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糧倉。如今的八面城城建取得很大發展,路網完善,樓房林立,商場、廣場等設施豐富了百姓的生活,儼然一座小城市的模樣。
經招商引資,八面城工業園已擁有盛德集團、曙光集團、神舟牧業、輝發飼料等數十家企業,帶動了當地的就業。未來,八面城可以利用已有的雄厚第一產業基礎,打好綠色食品這張牌,爭取創建一批知名品牌,以取得更大的發展。希望在以後,中國乃至全世界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來自八面城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