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投降75周年#
一個歷史學者想說的話
文/北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向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讀讀天皇投降書,知道抗戰勝利之來之不易。
01日本天皇投降書文本內容及圖片
一、日本帝國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已向聯合國最高統帥無條件投降。
二、聯合國最高統帥第一號命令規定在」中華民國(東三省除外)臺灣與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地區內之日本全部陸、海、空軍與輔助部隊應向蔣委員長投降」。
三、吾等在上述區域內之全部日本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之將領,願率領所屬部隊,向蔣委員長無條件投降。
四、本官當立即命令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區域內之全部日本陸、海、空各級指揮官,及其所屬部隊與所控制之部隊,向蔣委員長特派受降代表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及何應欽上將指定之各地區受降主官投降。
五、投降之全部日本陸、海、空軍立即停止敵對行動,暫留原地待命,所有武器、彈藥、裝具、器材、補給品、情報數據、地圖、文獻檔案及其它一切資產等,當暫時保管。所有航空器及飛機場一切設備,艦艇、船舶、車輛、碼頭、工廠、倉庫及一切建築物,以及現在上第二款所述地區內日本陸、海、空軍或其控制之部隊所有或所控制之軍用或民用財產,亦均保持完整,全部待繳於蔣委員長及其代表何應欽上將所指定之部隊及政府機關代表接收。
六、上第二款所述區域內日本陸、海、空軍所俘聯合國戰俘及拘留之人民,立予釋放,並保護送至指定地點。
七、自此以後,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區域內之日本陸、海、空軍當即服從蔣委員長之節制,並接受蔣委員長及其代表何應欽上將所頒發之命令。
八、本官對本降書所列各款及蔣委員長與其代表何應欽上將以後對投降日軍所頒發之命令,當立即對各級軍官及士兵轉達遵照,上第二款所述地區之所有日本軍官佐士兵,均須負完全履行此項命令之責。
九、投降之日本陸、海、空軍任何人員,對於本降書所列各款及蔣委員長與其代表何應欽上將嗣後所授之命令,倘有未能履行或遲延情事,各級負責官長及違反命令者願受懲罰。奉日本帝國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命籤字人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陸軍大將岡村寧次(籤字蓋章)昭和二十年(公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時零分籤字於中華民國南京。
代表中華民國、美利堅合眾國,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並為對日本作戰之其它聯合國之利益,接受本降書於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公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時零分籤字於中華民國南京。
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特級上將蔣中正特派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陸軍一級上將 何應欽印
02抗日戰爭勝利的經驗教訓:團結就是力量
和平的年代紀念和平的到來,應該是這個特殊日子的意義所在。這是也是強國值得擁有的日子,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從抗戰中吸取經驗教訓。
日本,給我們中國人的印象無非兩個極端。一個是奸詐狡猾的戰爭販子小日本子、小鬼子,一個是嚴謹細緻保有工匠精神的科技強國。對於今天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我們更多的是要從前一個印象談起。
日本,綜合國力之所以能夠在19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強大起來,一舉超越中國,成為東亞最強的國家,並以此發動侵華戰爭,這固然有它本身的原因,但是這其中也有中國人給創造的「機遇」。
一是中國內部紛爭,缺乏團結,無法集中力量應對外來侵略,屢戰屢敗,屢敗屢求和,籤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如清政府官員腐敗不堪,欺壓百姓是好手,從而加深了官民之間的矛盾,無法領導他們抗敵,只能由他們自己進行,如太平天國反清的同時反洋人;義和團更是如此,清政府知道是個機會,但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不能精誠合作,一起反抗洋人。中華民國全國各地分崩離析,名義上是一個國家,但四分五裂,各地軍閥割據,中原大戰南北諸侯如一丘之貉。
1918年,孫中山發表通電指出:「顧吾國之大患莫過於武人之爭雄,南北如一丘之貉。」
各路軍閥爭權奪地,為了一己之力,只能犧牲國家利益,而換得帝國主義強國的支持。如袁世凱要登基稱帝,便和日本籤訂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奉系軍閥張作霖佔山為王,以日本做後臺。皖系軍閥也是日本支持。直系軍閥則是英美。
如此以來難以形成堅決的反帝力量。而等到國共兩黨合作,掀起國民大革命,打倒列強除軍閥,展現了巨大的力量。可惜被蔣介石、汪精衛等反動分子給破壞,而中斷了國人凝心聚力的過程。
而後日本侵略中國,可以肆意妄為,很重要的一點也是看準中國內部分裂,實力遠不及自己。中國共產黨再次扛起大旗,倡議團結一致,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聯合國民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民族團結起來,國家與民眾的力量最大限度的集合起來,用作對付外敵,最終取得完全的勝利。
因此,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能戰勝強敵。
03抗日戰爭勝利的經驗教訓:盛世之下往往潛藏危機
日本侵華的苗頭並非開始於近代,在明清時期就已經顯露出來。但是,我們沒有能給予足夠的重視,更沒有梳理全民族長遠的發展路線。更可氣的是,我們只是忙於醉心於塑造盛世,而不關心民間疾苦,更不注意世界風雲變幻。
從日本侵華來說,我們的民族危機實際上早在明代就已經種下了。
壬辰倭亂,我們幫助朝鮮趕走了日本,如初了巨大的代價,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但是,就在這時候明朝內部忙於君臣之間的爭國本,內閣權臣的爭鬥,東林黨人與其他黨派之間的朋黨之爭,紛紛紜紜,不絕於時。再有,江南士人醉心於經濟發展帶來的繁榮,賣文鬻字,風流倜儻,光顧秦淮河畔香菸樓,用妓女靴子喝酒。
明朝小說《金瓶梅》中,描寫「妓鞋行酒」「吃鞋杯耍子」。西門慶興致來時,脫下潘金蓮的一隻繡花鞋,「擎在手裡,放一個酒杯在內,吃鞋杯耍子」。
昇平治世,醉生夢死,只知四大才子,秦淮八豔,而不知廟堂之憂,天下之禍。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學習中國歷代統治經驗,勸課農桑,維護統一,從而出現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局面。揚州八怪,北京八大胡同,莫談國事乾嘉考據,更是成為了這段歷史典型記憶。可是這些與國家無關,與世界無關。臣民如此,定是國君使之。
英國馬戛爾尼訪華,乾隆帝和他的臣公關係國家臉面,要高過對世界的了解和交往之中中國能夠獲得的好處,而是在三拜九叩上嚴格要求。最終,閉關鎖國,盲目自塞,國家的盛世之中,危機日益浮現,吏治腐敗,社會動蕩,白蓮教起義,農民生活困苦。官民自然再次對立,盛世之嫌都是幾飢腸轆轆的民眾。官民一心為國,是妄談!
近代對外國打擊最劇烈,危害最大的就是民眾力量的爆發,但是他們往往被壓制在土地上,壓制在國家內,對世界對政治關心不夠,從而國家的柱石就崩塌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國家的支柱。因為進入文明時代,歷史就是國家的歷史。
最終,抗日戰爭的勝利,也是人民群眾的勝利。他們驚人的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帶動下如火山一樣爆發出來,勢不可擋!
04抗戰勝利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人的強國意識
知道國家強大來之不易,也要懂得如何守住這份強大,那麼這就要具備兩種意識。
具體言之,一是感謝犧牲奉獻的先輩,不論哪個派別,民族,凡是奮起反抗侵略者的人,都應該被尊重和敬仰。
他們可能很多人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本領,但他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聚沙成塔!
國事家事,很多事,對於每個人而言,基本原則是不能以能力達不到,而不做。知道不能為,而盡力。能為,要全力。
和平是萬萬人結的果。團結一致才能結好果子。
分裂者只能是鼠目寸光,貪戀蠅頭私利。海峽對岸的當局就是這路貨色。一個李登輝倒下了,萬萬個蔡大媽會站起來。因為臺胞的民脂民膏可以養活這群肉食者!肉食者鄙!
第二個意義是警惕環球的敵友和各國。我們生逢和平和不斷復興的階段,局勢向好,但不意味著沒有危機,應該居安思危,克勤克儉,愛國愛家。
近來美國高壓不斷,經濟危機和疫情迭起,讓我們看到國際間的不友好和困難,都是我們發展中要遭受的災難。豬肉,糧食等基礎性物資的進口逐漸在這些災難年前暴露出問題,讓我們重新思考全球化的利弊,和層次性問題:什麼應該自力更生,什麼可以進口補充。錢可以救急,似乎保命不能永久!
05地瓜說:知往鑑今,強國強民
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也是,教訓也是,我們要多積累成功經驗,避免失敗教訓。#抗日戰爭和近代民族解放戰爭給我們了教訓,更帶來了經驗。我們要認真總結,積極吸取,以免出現唐代杜牧《阿房宮賦》總結秦朝滅亡時中所言: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地瓜文史,給點關注就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