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沙龍現場 周到上海 圖
老字號如何與網際網路擦出共贏的火花?
4月8日下午,由上海報業集團主辦、新聞晨報·周到承辦的主題沙龍——「老字號新勢力:上海老字號+網際網路的新路徑」,在上海報業大廈舉行。 當天,上海市發改委和商務委的指導下,餓了麼、口碑平臺聯合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推出了《上海餐飲業老字號IN指數報告》,其中,大富貴、光明乳業、沈大成在上海餐飲業老字號品牌最IN前十榜單中,分別位列前三。
上海餐飲老字號IN指數TOP 10榜單。主辦方 供圖
報告顯示,上海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180家,佔全國16%,在各省市中位居第一。對於這些老字號,尤其是餐飲老字號,「好吃」成為了品牌核心競爭力,搞怪創新只能博一時眼球。
宣傳方面,老字號不能停留在「傳統技藝」、「歷史悠久」、「海派文化」上做文章,這些大眾熟悉的、老字號們廣泛具備的特徵,已經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只有將其與「網紅」和「愛豆」等聯繫在一起,製造認知「落差」,才能破除年輕人對於老字號老了的認知。
此外,報告還發布了上海餐飲老字號IN指數TOP 10榜單,包括大富貴、光明乳業、沈大成、紅房子、杏花樓、小紹興、綠波廊、功德林、喬家柵和凱司令入圍。
上海大富貴酒樓初名「徽州丹鳳樓」,1881年(清光緒七年)由邵運家等安徽老鄉合夥開設,是上海少見的以徽菜為主的餐飲業老字號。在本次評選中,大富貴在新生力、市場力兩個維度表現突出,成為本次最IN餐飲業老字號品牌。在到店消費場景中,大富貴市場表現在各老字號中居前列;在到家消費場景中,大富貴單店累計用戶數位列第二。
大富貴企業負責人透露,首先,在店鋪選品方面,會依賴於平臺數據,區分商圈店與社區店的SKU品類和上線數量,做到更好契合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提升體驗;其次,在產品研發與運營方面,根據平臺反饋的用戶評價及畫像數據,開發針對年輕消費群體的子品牌與產品,靈活調整市場策略,以吸引更多的年輕客戶群;第三,進駐新零售平臺線下店,保持品牌曝光度,同時在線上基於不同平臺的特色,進行差異化運營,根據平臺階段性政策靈活調整運營策略,開展精細化運營。
新雅粵菜館營銷策劃部副總監毛勇介紹,新雅粵菜館最早於2013年產生了擁抱網際網路的想法,近年來與淘寶、餓了麼和盒馬鮮生都有合作。作為商家,他認為與網際網路的合作更應該是一種融合,而不是站在對立面。
同樣較早入駐網際網路平臺的還有杏花樓。2014年,杏花樓成立了電商部,並於當年開設天貓店,2015年上線京東和1號店。正因為打好了網際網路平臺的基礎,杏花樓於2016年推出鹹蛋黃肉鬆青團後,迅速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引發熱議。杏花樓電商部總經理張曉鳴表示,網際網路需要話題,對老字號而言,創新出來的新產品就是話題,由此切入,能讓更多人知道這一品牌的存在。
不過,也有老字號表示在與網際網路融合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南翔小籠製作技藝」第六代非遺傳承人遊玉敏坦言,外送和零售業都屬於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但從手藝角度出發,例如小籠包要做到外送,其實很影響產品質量,通常等消費者拿到外賣,已嘗不到堂吃那般美味。
想給自己喜歡的老字號打call嗎?「消費者喜愛的上海老字號品牌」評選活動還在繼續。
投票地址:
https://i.imdadui.com/t37484/wx/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