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待久了,逐漸就喜歡上了逛巴扎。「巴扎」在維吾爾語中,意為集市。在我們南疆阿圖什,人們在城區內常去的購物場所,都可以稱為巴扎。而如果某人刻意強調說他要去「大巴扎」,那一定是指只有每個周日才固定開放的集市,如果平時去了,一定是人影寥落,幾無貨物。
我們這兒的大巴扎在城鄉結合部,這樣選址的目的是,既避開了城市中車水馬龍帶來的交通堵塞,也為周邊的鄉下人趕大巴扎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由於疫情影響,今年的大巴扎在最近才得以正常開放。昨天是巴扎日,我於午後去逛了一趟大巴扎。久違的感覺讓我異常興奮,遂拍了一些照片,特意寫一篇短文作為紀念。
大巴扎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這裡,各民族同胞和睦相處,城裡人和鄉下人坦誠相待。傳統與現代交匯 , 古典與時尚並存。大小皆成生意,貧富各有所取。
下面我們看圖說話:
剃頭匠依然在大巴扎可以看到。老匠人需撐一把太陽傘,傘下擺幾把椅子,手中握一把剃頭刀,就可以開張了。來光顧的都是故識舊友,在聊家長裡短的過程中各取所需,純粹是一種懷舊情結,給錢多少不在話下。
在大巴扎,手藝既是一門生意,也是一種傳承。
抓飯聲名遠播,自然要閃亮登場。
這個十二歲左右的男孩,自己經營著一個黃面小攤。一看駕輕就熟的動作,就知道他已久進巴扎。
烤包子也是久負盛名,自然不遑多讓。
至於炸魚,雖然很普通,但食客甚眾。
秘制牛蹄,整個整個的,越嚼越香,不忍住嘴。
囊坑烤肉,此食只應新疆有,世界哪得幾回聞?
沙囊倒克(音譯),一種把冰塊、蜂蜜和自製的酸奶調和在一起的飲料,在新疆人來說是解暑的最佳飲品。
烤麵筋,我的烤麵筋……新疆網紅叨叨的最愛。
天啦,經營米腸子、面肺子的俊郎小夥兒,被食客們團團包圍!
新疆的串串別具特色。
涼粉,涼皮,牛筋面,配料完全獨創。
烤肉俠女。
;
一家上陣,製作杏脯飲料。
自製冰激凌。
各種瓜,佔據了巴扎的一半地盤,新疆瓜果甲天下,可不是浪得虛名。
大巴扎是一個集市,也是一個社會。逛大巴扎,在新疆人來說,它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一種情懷,更是對古老民俗的傳承和發揚。巴扎也是歷史的沿革,它真實地記錄了當地人由貧窮走向富裕的生活過程。
(由於時間原因,其他逛巴扎的圖文日後補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