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清潔海岸義工團走進臨洪溼地

2021-01-12 中國江蘇網

【連網】(黃威)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2020年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時間為4月20日至26日,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4月19日,清潔海岸義工團的志願者們積極行動起來,冒著濛濛細雨,走進臨洪河口溼地,撿拾垃圾、調研生態、宣傳環保。

臨洪河口溼地需要更多呵護

在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清潔海岸義工團發出了開展一次環保志願服務、保護藍色星球、建設生態港城的倡議,得到了廣大志願者的積極響應,30多位志願者來到臨洪河口溼地,撿拾垃圾、調研生態、宣傳環保,親身感受溼地之美,接受自然教育。

走進臨洪河口溼地,不時能看到成群飛翔的鳥兒。臨洪河口溼地位於我市「一心三極」市區規劃中心,具有大生態、高顏值、多價值等特點,我市規劃建設臨洪河口溼地公園,將把這裡建成「城市綠肺」。

據了解,臨洪河口溼地屬河流溼地,總面積約4000公頃,面積佔全市河口溼地的近三分之一。臨洪河是我市兩大流域性河流之一新沭河的入海通道,同時也是薔薇河、大浦河、淮沭新河、魯蘭河、烏龍河等河流的入海通道。

臨洪河口溼地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動物以鳥類為主,基本涵蓋了我市沿海鳥類40科129種,其中候鳥居多,四季常見的有海鷗、黃鸝、雲雀、白鷺、繡眼、軍艦鳥等,此外,還多次發現過黑嘴鷗、遺鷗等國際瀕危鳥類和丹頂鶴、天鵝等國家級珍稀鳥類。海洋魚蝦33種,主要有帶魚、黃魚、鱸魚、白蝦、對蝦、羅氏沼蝦等。淡水魚類主要有草魚、白鰱等7種。臨洪河口溼地有木本類植物9科10種,草本類植物有26科76種,主要有大米草群落、蘆葦群落、鹽蒿群落、鹼蒿群落、鹽角草群落等。這些動植物資源不僅給臨洪河口溼地帶來了「高顏值」,也證明了它在大生態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擁有如此高生態價值的臨洪河口溼地,是港城的幸運,也需要港城人民為這片溼地和棲息在其中的動植物傾注更多的心血和呵護。我市著名中草藥專家、鄉土植被專家吳舟說,臨洪河口溼地保護應該原汁原味,重視原生態,保護本土物種,更好地發揮其生態價值。

城市溼地期待更好明天

19日,港城細雨綿綿。清潔海岸義工團的志願者們在臨洪河口溼地開展行動。穿著紅色馬甲的志願者,分布在河岸邊、蘆葦蕩中,認真地清理著各種垃圾。塑料水瓶、泡沫箱、漁網漁具……很快就撿拾了100多公斤垃圾。

清潔海岸義工團的志願者們說,保護溼地、保護野生動植物是每個人的責任,尤其是在全世界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更感受到「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希望在人類的呵護下,所有的野生動植物都能夠在港城大地找到屬於它們自己寧靜的繁衍和棲息地。

臨洪河口溼地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早在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網站發布世界遺產地預備清單,臨洪河口溼地就名列其中。據了解,為更好地發揮臨洪河口溼地的作用,我市規劃建設臨洪河口省級溼地公園,項目主要是對我市的「城市綠肺」臨洪河口溼地進行保護性開發,基本建設分為生態保育和恢復工程、旅遊開發工程和配套工程三項工程。包括建設氣泡溫室、商業建築、水利博物館等。建成後,將有效保護和修復臨洪河口溼地,保證我市「森林、溼地、海洋」三大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通過有選擇地有限開發和商業化溼地公園保護機制,促進臨洪溼地整個生態系統的保護,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相關焦點

  • 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餘璐)今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今年的宣傳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據了解,2020年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時間為4月20日至26日,自然資源部將組織開展「我為大自然代言」短視頻、地球科技電影展播等線上示範活動,面向社會公眾,開展科普宣傳。 地球日是宣傳我國自然資源國情國策、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和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的重要平臺。
  • 世界地球日丨呼籲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世界地球日的由來世界地球日發起於1970年,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目前,地球日的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並在2009年正式被聯合國納入國際節日。
  • 「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嶺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舉行第...
    「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嶺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舉行第七周升旗儀式2020年4月27日,我校舉行第七周雲端升旗儀式,受疫情影響,全體高三教職員工及高三(18)班同學到現場參與,其餘教職工和高一高二各班同學通過網上直播的形式參與本次升旗儀式
  • 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南通路小學生走進煙臺自然博物館
    南通路小學2019級6班走進煙臺自然博物館 膠東在線11月17日訊 為了開拓視野,提高學習興趣,全面提升素質教育水平。11月14日,南通路小學2019級6班組織學生走進煙臺自然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讓同學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求知探索過程。
  • 忠實義工趙軍友 徒步清潔海岸線167公裡(圖)
    中國網3月11日訊 趙軍友在江蘇連雲港是位名人,他的名氣是因為他有顆正義的心,同時,也是因為他是清潔海岸義工團十佳義工之一。趙軍友作為一名忠實的清潔海岸義工,一直關注自然生態和綠色環保。點擊進入 2013年度海洋人物評選專題自2007年清潔海岸義工團開團以來,趙軍友就帶領全家人共同參加清潔海岸義工團,一直到今年已經有6個年頭了,是義工團忠實的義工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這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準確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 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
    地質遺蹟點,是地球母親在漫長演變過程中留下的重要財富。今天,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正在市規劃館展出的常州地質遺蹟主題展,通過記錄地球風貌、展示地質遺蹟,讓市民們在增長知識的同時——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定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著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和肆虐,讓我們重新回到古老而又常新的哲學問題:人與自然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在抗擊疫情的同時,我們應當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去深刻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非正常互動是疫情暴發的深層緣由。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意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正好回應了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切的重大問題,對人類與世界何去何從的問題給出了積極的應對方案。因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廣泛的價值意蘊,不僅關乎中國人的命運,同樣也關乎世界的命運。深入研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所蘊含的價值內涵,對於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無疑具有現實價值。
  • 扎龍溼地鶴舞藍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初秋季節,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一望無際的蘆葦蕩溼地裡,成群結隊丹頂鶴在藍天下翩翩起舞,令遊人陶醉不已。溼地景觀的原始性,為丹頂鶴等珍稀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繁殖棲息場所,已經成為全球17個國際重要溼地保護成功範例之一。
  • 溼地觀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畫卷
    與之相伴的是,觀鳥這項小眾戶外活動逐漸為大家所熟知,「溼地觀鳥」成為滻灞新八景之一。,嬉戲、覓食、鳴叫……觀鳥可以親近自然,愉悅身心。」陝西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西安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副會長、它世界自然新聞周刊策劃人寧峰呼籲大家,要文明觀鳥,更要保護鳥類,留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這份美妙。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津實踐」
    在七裏海溼地,250餘種前來栖息的鳥兒「用腳投票」;渤海灣畔,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遺鷗,二級保護鳥類縱紋腹小鴞和紅隼也前來「報到」。這些年,天津下大力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守護永續發展的最大本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部署,點燃屬於這個秋天濃烈的色彩,一幅更加綺麗的生態畫卷,正在津沽大地鋪展。大綠野趣、色彩斑斕。
  • 抖音直播「雲端旅遊局」走進非洲動物世界,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
    抖音直播「雲端旅遊局」走進非洲動物世界,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 2020年04月06日 16:3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如何保護野生動物、構建更加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話題。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新華社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規劃建議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就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本刊採訪了四位專家學者,請他們從不同角度暢談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學習體會。
  • 從衛星上看西寧北川河溼地公園、海湖溼地公園…啥樣子?
    來源: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城市「綠肺」—西寧北川溼地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樂園
  • 探訪鹿溪智谷公園社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新網成都2月19日電 (記者 王鵬)初春的鹿溪河被暖陽籠罩,伴隨著孩子們的笑聲,不時有白鷺振翅起飛,水面上蕩起層層漣漪,河畔的草坪上,人們正享受著輕鬆愜意……春節假期剛過,位於四川天府新區的鹿溪智谷公園社區,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場景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世間萬物皆有因果)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敬畏自然,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這不是一句口號,更應該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實際行動。十四個堅持中提到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表現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表現在綠色生產發展,表現在包括野生動物在內的自然萬物和諧共處。
  • 「地球日」將至,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來看四川這三個生態修復案例
    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地球日來臨之際,省自然資源廳發布了一批生態修復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僅只滿足於環境的治理和恢復,更通過生態修復項目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探索出「生態修復+」新模式。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闡釋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些表述說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嵌入其中的核心範疇,是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鑰匙」。所以,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定為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要求全黨同志必須全面貫徹。
  • 天津舉行「保護溼地生態、推進綠色發展,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
    原標題:12月7日天津舉行「保護溼地生態、推進綠色發展,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局面」新聞發布會  12月7日,天津舉行「保護溼地生態、推進綠色發展,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局面」新聞發布會,請寧河區副區長陸盈,寧河區農業農村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王進,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