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的生產分布情況可以概括為「世界紅棗在中國,中國紅棗在新疆」。我國棗種植面積及產量居世界第一,佔世界棗種植面積及產量的98%以上。
一、我國紅棗生產總體情況
2005年以來,我國棗樹種植面積及紅棗產量呈現不斷上升態勢。紅棗產量方面,2017年全國紅棗(乾重,下同)產量為562萬噸,較2005年增加390萬噸,十二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36%。
二、我國紅棗生產區域情況
目前,國內棗樹種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並以新疆、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遼寧、甘肅等省區為主。近年來,由於具備規模化種植、適宜生態條件等優勢,新疆的紅棗栽植面積和產量增長迅猛,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化紅棗種植基地。
我國紅棗的傳統產地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和陝西五省。2017年,上述五省紅棗總產量為230.68 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41.01%。其中,陝西紅棗產量佔全國的10.87%,河北9.93%,山西10.87%,山東5.21%,河南1.93%。
三、新疆紅棗生產總體情況
新疆土地廣闊,氣候乾燥、少雨,適合紅棗種植。2005年以後,新疆大量移植內地棗樹,紅棗產業迅速發展。2005—2011年間,新疆棗樹種植面積快速增長。2012年以來,新疆紅棗供應持續增長、價格有所下滑、種植收益隨之降低。為促進紅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新疆地方政府提出林果產業尤其是紅棗產業「提質增效、控制產量」發展戰略,截至2017年,新疆棗樹種植面積逐漸穩定在40萬—50萬公頃左右的水平,紅棗產量逐步穩定在270萬噸左右的水平。
新疆紅棗主要種植在南疆地區。2017年,南疆棗樹種植面積佔全疆總面積的70.36%,並呈現環繞塔裡木盆地分布的態勢,即主要分布在阿克蘇、喀什、巴州、和田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屬的團場等地。2017年,南疆生產建設兵團紅棗產量為160.23萬噸,佔全疆總產量的46.17%;南疆阿克蘇、喀什、巴州及和田等地紅棗產量為160.96萬噸,佔全疆總產量的46.38%。
從品種來看,灰棗品種優勢較為明顯。按品種劃分,新疆灰棗總產量約為173萬噸,駿棗總產量為90萬噸,其他棗品種總產量約為11.7萬噸。新疆灰棗佔全疆紅棗總產量的62.9%,駿棗佔32.7%,其他棗品種佔4.2%,全疆範圍內灰棗與駿棗產量之比約2∶1。
四、紅棗消費總量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老齡人口的增多以及食品保健知識的普及,我國居民對紅棗等營養保健食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旺盛,紅棗及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表觀消費量由2009年的238萬噸,增加到2017年的562萬噸,增加了136.13%。
五、人均消費水平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紅棗人均消費量在2009—2017年間持續增長,人均消費量從2009年的1.78千克增至2016年的4.04千克,年均增長率10.72%。紅棗人均消費量保持快速增長,後續有巨大發展空間。
六、紅棗消費特徵
一方面,季節性特徵鮮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紅棗的銷售旺季。主要原因一是紅棗在秋季大量上市刺激了消費欲望;二是隨著秋冬季天氣的轉冷,人們對鮮果需求下降,而營養價值較高的紅棗作為滋補品的消費需求增加;三是紅棗具有「紅紅火火」的寓意,隨著傳統重大節日如中秋、元旦及春節的相繼到來,寓意良好的紅棗消費逐步走高。每年4月至9月是紅棗的銷售淡季。主要原因是春夏季水果品種豐富,紅棗的替代品較多。天氣轉熱,人們更傾向選擇鮮嫩多汁的新鮮水果。
另一方面,地域特徵顯著。整體來看,紅棗在南北兩地市場的銷售形式存在差異。北方消費紅棗以大棗居多,包括灰棗、駿棗、哈密大棗、貢棗、灘棗,其中以灰棗、駿棗居多,品牌比較分散,消費者購買後多作零食食用。南方消費以灰棗為主,多用紅棗來煲湯,加工品紅棗蜜餞、脆棗在南方市場頗受歡迎。此外,在進出口方面,我國紅棗消費以國內生產紅棗為絕大多數,進口量極少。海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紅棗進口量最高值為50.81噸,最低僅為0.31噸。隨著我國紅棗產量逐年上升,進口紅棗的數量呈現下降趨勢。我國紅棗產業呈自產自銷特點,出口量較小。海關數據顯示,2009—2015年我國紅棗出口量基本維持在萬噸以下,2016年出口首次突破10000噸,達到11027噸。
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