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生產和消費概況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紅棗的生產分布情況可以概括為「世界紅棗在中國,中國紅棗在新疆」。我國棗種植面積及產量居世界第一,佔世界棗種植面積及產量的98%以上。

一、我國紅棗生產總體情況

2005年以來,我國棗樹種植面積及紅棗產量呈現不斷上升態勢。紅棗產量方面,2017年全國紅棗(乾重,下同)產量為562萬噸,較2005年增加390萬噸,十二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36%。

二、我國紅棗生產區域情況

目前,國內棗樹種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並以新疆、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遼寧、甘肅等省區為主。近年來,由於具備規模化種植、適宜生態條件等優勢,新疆的紅棗栽植面積和產量增長迅猛,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化紅棗種植基地。

我國紅棗的傳統產地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和陝西五省。2017年,上述五省紅棗總產量為230.68 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41.01%。其中,陝西紅棗產量佔全國的10.87%,河北9.93%,山西10.87%,山東5.21%,河南1.93%。

三、新疆紅棗生產總體情況

新疆土地廣闊,氣候乾燥、少雨,適合紅棗種植。2005年以後,新疆大量移植內地棗樹,紅棗產業迅速發展。2005—2011年間,新疆棗樹種植面積快速增長。2012年以來,新疆紅棗供應持續增長、價格有所下滑、種植收益隨之降低。為促進紅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新疆地方政府提出林果產業尤其是紅棗產業「提質增效、控制產量」發展戰略,截至2017年,新疆棗樹種植面積逐漸穩定在40萬—50萬公頃左右的水平,紅棗產量逐步穩定在270萬噸左右的水平。

新疆紅棗主要種植在南疆地區。2017年,南疆棗樹種植面積佔全疆總面積的70.36%,並呈現環繞塔裡木盆地分布的態勢,即主要分布在阿克蘇、喀什、巴州、和田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屬的團場等地。2017年,南疆生產建設兵團紅棗產量為160.23萬噸,佔全疆總產量的46.17%;南疆阿克蘇、喀什、巴州及和田等地紅棗產量為160.96萬噸,佔全疆總產量的46.38%。

從品種來看,灰棗品種優勢較為明顯。按品種劃分,新疆灰棗總產量約為173萬噸,駿棗總產量為90萬噸,其他棗品種總產量約為11.7萬噸。新疆灰棗佔全疆紅棗總產量的62.9%,駿棗佔32.7%,其他棗品種佔4.2%,全疆範圍內灰棗與駿棗產量之比約2∶1。

四、紅棗消費總量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老齡人口的增多以及食品保健知識的普及,我國居民對紅棗等營養保健食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旺盛,紅棗及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表觀消費量由2009年的238萬噸,增加到2017年的562萬噸,增加了136.13%。

五、人均消費水平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紅棗人均消費量在2009—2017年間持續增長,人均消費量從2009年的1.78千克增至2016年的4.04千克,年均增長率10.72%。紅棗人均消費量保持快速增長,後續有巨大發展空間。

六、紅棗消費特徵

一方面,季節性特徵鮮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紅棗的銷售旺季。主要原因一是紅棗在秋季大量上市刺激了消費欲望;二是隨著秋冬季天氣的轉冷,人們對鮮果需求下降,而營養價值較高的紅棗作為滋補品的消費需求增加;三是紅棗具有「紅紅火火」的寓意,隨著傳統重大節日如中秋、元旦及春節的相繼到來,寓意良好的紅棗消費逐步走高。每年4月至9月是紅棗的銷售淡季。主要原因是春夏季水果品種豐富,紅棗的替代品較多。天氣轉熱,人們更傾向選擇鮮嫩多汁的新鮮水果。

另一方面,地域特徵顯著。整體來看,紅棗在南北兩地市場的銷售形式存在差異。北方消費紅棗以大棗居多,包括灰棗、駿棗、哈密大棗、貢棗、灘棗,其中以灰棗、駿棗居多,品牌比較分散,消費者購買後多作零食食用。南方消費以灰棗為主,多用紅棗來煲湯,加工品紅棗蜜餞、脆棗在南方市場頗受歡迎。此外,在進出口方面,我國紅棗消費以國內生產紅棗為絕大多數,進口量極少。海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紅棗進口量最高值為50.81噸,最低僅為0.31噸。隨著我國紅棗產量逐年上升,進口紅棗的數量呈現下降趨勢。我國紅棗產業呈自產自銷特點,出口量較小。海關數據顯示,2009—2015年我國紅棗出口量基本維持在萬噸以下,2016年出口首次突破10000噸,達到11027噸。

來源:期貨日報

相關焦點

  • 香港紡織服裝行業生產及消費概況
    香港紡織服裝行業生產及消費概況 2006-12-06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紡織服裝工業一直是香港製造業的重要支柱。
  • 【國內首份來自新疆的紅棗深度調研報告】紅棗價格處於歷史低位...
    從調研了解的情況來看,品質好的棗最好的時候可以賣到100元一公斤,但是隨著產能的擴大和品質一般的棗大幅降價策略,直接把品質好的棗價格拉低。在產能控制上,紅棗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提高紅棗生產品質,保證高品質紅棗的價格。
  • 紅棗尾盤拉漲 消費淡季謹防價格回落
    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重要節假日之前,備貨需求會加速紅棗銷售,其價格呈現出「春冬高、夏秋低」的特徵。具體來說,紅棗消費的大旺季出現在春節前後的12月—次年3月,價格達到全年高點,之後開始回落,到端午節的前1個月,出現分銷市場走貨的小旺季,價格再次回升,隨後進入夏季消費淡季,價格降至全年低谷。紅棗產業鏈包括上遊原料生產、中遊貿易加工和下遊銷售及終端消費。
  • 紅棗變咖啡 大學生返鄉創新助農讓紅棗成「香餑餑」
    為了將村裡的紅棗賣出去,為村民增收,陝北榆林神木市大學生村幹部張亮延長產業鏈,對紅棗原料進行深加工,做出了陝北紅棗與東南亞白咖啡結合的陝西特色紅棗咖啡。「現在很多人都在買新疆紅棗,陝北紅棗卻沒有走出陝西,一直在走下坡路,神木市很多傳統品種黃河木棗賣不出去。」張亮坦言,在打造紅棗咖啡品牌前,棗賤傷農,很多農民放棄棗樹外出打工。
  • 村官創新助農將紅棗變咖啡 昔日賣不去的紅棗成了「香餑餑」
    網際網路經濟的衝擊下,紅棗銷售市場受到嚴重影響,傳統紅棗已經無法達到銷售要求。為了將村裡的紅棗賣出去、幫村民增收,陝北榆林神木市大學生村官張亮延長產業鏈,對紅棗原料進行深加工,做出了陝北紅棗與東南亞白咖啡結合的陝西特色紅棗咖啡。
  • 2019-2025年中國紅棗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
    《2019-2025年中國紅棗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內容嚴謹、數據翔實,通過輔以大量直觀的圖表幫助紅棗行業企業準確把握紅棗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和投資策略。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紅棗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是紅棗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紅棗行業發展趨勢,洞悉紅棗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
  • 中東衛浴市場和生產概況分析
    然而,區域性的衛浴產業已經悄然發生著變化,一些生產歐洲標準的衛浴生產商正在不斷減少進口產品的數量。曾經在中東市場上取得重大市場份額的中國產品,因為不斷上升的生產成本和質量事件而逐漸失去優勢。據了解,中東當地生產商提出的生產技術升級和擴展規劃有望成為改變當地衛浴貿易和生產狀況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 得益於消費回暖 紅棗期貨價格大幅走高
    繼12月11日上漲3.75%之後,昨日主力2101合約紅棗期貨價格繼續走高,尾盤報收9915元/噸,漲幅4.04%;分析認為,近日紅棗價格的反彈,主要得益於消費的回暖。對於近期市場關注的天氣情況對紅棗的影響,華融融達期貨紅棗分析師黃璐璐表示,紅棗主產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近兩日大幅降溫,小雪轉陰,但目前產區採購進入收購尾期,對紅棗品質影響並不大。
  • 黑棗和紅棗的區別 黑棗和紅棗的不同
    紅棗和黑棗都是生活中的常見食物,都具有很好的補血效果。然而它們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差別的。差別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棗子還是不一樣。或許你們會疑惑,到底有什麼不同,不都是棗子嗎?如果想知道到底有什麼不同,就往下看吧!
  • 新疆紅棗調研總結報告
    二、調研主題  1、深入生產一線,了解產業鏈從種植——貿易——倉儲——銷售等各環節的價值傳導情況,實地考察各環節生產成本、利潤,最低價、最高價、底部區域價等第一手資料,分析印證市場供需主要矛盾。  2、深度解剖紅棗價格波動現象和背後的供需情況,尋找市場中蘊含的邏輯。  3、交割品、通貨、商品等的換算;生產加工成本等。
  • 紅棗+N+奶粉 新疆奶棗成「網紅」
    天山網訊(記者於江豔 趙敏攝影報導)細心的新疆消費者最近一段時間會發現,刷抖音、微信朋友圈,奶棗的宣傳和直播鋪天蓋地。突然之間,奶棗就火了,風靡網絡,成新晉「網紅」。「奶棗是由灰棗去核後,夾上一顆巴旦木,外面裹上一層棉花糖和奶粉,口感外軟裡脆,奶味、香味、甜味都有,口感層次豐富。」小水果業總經理王賽賽表示,通過直播帶貨,目前已銷售奶棗5000餘單。
  • 臨縣舉行企業(合作社、電商)紅棗消費扶貧洽談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快臨縣紅棗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拓寬棗農增收渠道,助力脫貧攻堅,11月5日,臨縣舉行企業(合作社、電商)紅棗消費扶貧洽談會。
  • 名家共話柳林紅棗,賦能鄉村振興
    活動期間,位於廟灣新街的「品味柳林」展示展銷會現場美食飄香、人山人海;「漫山紅透」採摘季讓遊人們滿心歡喜,穿梭在棗林中,吃紅棗,認領棗樹,好是痛快;從「墨香棗園」中感受紅棗文化與書畫文化的碰撞,棗香與墨香的融合;「棗香天下」論壇及招商引資貿易籤約儀式的順利召開,給各位嘉賓和名人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深入剖析柳林紅棗的發展現狀,為未來柳林紅棗的發展獻計獻策。
  • 2018年我國紅棗行業供需情況及趨勢分析,女性紅棗補品日益受歡迎
    紅棗食用歷史悠久,且在傳統醫學裡,紅棗具有健脾、養胃、補血等多種良好的養生保健功能,隨著消費升級和對健康的重視,紅棗市場有望繼續快速擴容。自2012年以來,我國食品行業產業結構的升級和食品加工技術的精進,使紅棗產業也開始從粗加工不斷地向深加工發展。
  • 紅棗基本知識及產業鏈介紹
    02  紅棗產業鏈   1、產業鏈情況   紅棗產業鏈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上遊原材料生產、中遊貿易加工、下遊銷售及終端消費。總體來看,紅棗產品加工水平較低,紅棗產業鏈較短。   紅棗產業鏈的構成   (1)上遊原材料生產主體,由各地普通種植戶、農業合作社及兵團各師構成,主要從事棗樹種植、棗採摘以及初級分揀清洗工作。紅棗產業鏈上遊決定了紅棗供給的數量和質量。   (2)紅棗產業鏈中遊貿易主體主要包括各地加工企業以及河北、廣東等地紅棗經銷商。
  • 紅棗成本難以下降 紅棗價格將延續振蕩
    受疫情的影響,紅棗的春節消費受到影響,庫存上升,壓制價格。但是在成本支撐下,市場難以出現較大的跌幅,近期紅棗價格將延續振蕩運行。紅棗成交清淡,庫存上升根據往年紅棗現貨價格運行規律來看,每年10月底至來年1月初,由於紅棗集中上市,充足的現貨對市場形成衝擊,紅棗的價格將會跌至每年的低點。進入1月中旬,隨著春節的臨近,消費者開始購買紅棗作為年貨,紅棗迎來每年的消費旺季,價格也隨之緩慢回升。
  • 柳林縣第二屆紅棗文化節有哪些亮點?
    在這碩果纍纍的金秋九月,「中國紅棗之鄉」——柳林縣,即將迎來其盛大的第二屆紅棗文化節。我國是世界上棗樹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棗樹資源十分豐富,據2017年數據顯示,全球97%以上的紅棗產於中國,可見我國在世界紅棗生產和貿易中佔有絕對性的優勢地位。
  • 山東農業生產概況
    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地瓜、大豆、高粱、穀子、水稻、棉花、花生、烤菸、麻類、蔬菜、水果、茶葉、藥材、牧草、蠶桑等,是全國糧食、棉花、花生、蔬菜、水果的主要產區之一,其產品產量和質量均名列全國前茅。糧食 山東全省普遍種植,分夏、秋兩季。夏糧主要是冬小麥,秋糧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穀子、高粱和小雜糧。其中小麥、玉米、地瓜是我省三大主要糧食作物。
  • 瑞達期貨:產區銷售錯過旺季 紅棗期價料將難言可觀
    展望於3月而言,紅棗託市政策影響逐漸減弱,供需面逐漸主導紅棗價格,考慮到紅棗消費錯過旺季銷售期,且受疫情影響,銷售時間推遲至少半個月,加之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預計消費受到較大影響,料紅棗價格仍偏弱運行為主。
  • 庫存壓力推動紅棗價格持續下行
    第二部分 生產供應及進出口情況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的紅棗出口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在世界紅棗生產和貿易中佔有絕對統治地位。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紅棗產品幾乎無任何競爭的威脅。隨著國內對健康食品的追求,紅棗產品的市場規模快速放大,紅棗消費市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一、 生產供應情況分析  紅棗產量可拆分為種植面積與單產的乘積,棗樹種植面積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