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近日批准鄭商所開展紅棗期貨交易,紅棗期貨將於4月30日掛牌上市,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國內棗樹種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並以新疆、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遼寧、甘肅等省區為主。近年來,由於具備規模化種植、適宜生態條件等優勢,新疆的紅棗種植面積和產量增長迅猛,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化紅棗種植基地,2017年新疆紅棗產量約為270萬噸。由於近年來紅棗產量增長迅猛,市場供大於求現象日益突出,價格持續下降,紅棗種植收益不斷下滑,利潤空間急劇收窄。紅棗現貨企業的避險需求日益強烈,市場呼喚儘快上市紅棗期貨。市場人士認為,上市紅棗期貨,棗農及相關經營主體不僅可以利用權威期貨價格信號合理制訂生產經營計劃,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供需錯配問題,還可以通過參與期貨市場有效規避價格風險。期貨價格及升貼水設置還將引導棗農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助力相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外,紅棗期貨上市後,通過「保險+期貨」、訂單農業等方式,可以幫助棗農穩定收益,有效拓寬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廣度與深度。
一、調研背景
紅棗也稱為新鄭紅棗,生產分布情況可以概括為「世界紅棗在中國,中國紅棗在新疆」。我國棗種植面積及產量居世界第一,新疆則是我國最大的優質紅棗種植基地。2015年全國及新疆紅棗產量分別為540萬噸及245萬噸,產值分別約為1080億元及490億元。紅棗在促進新疆地方經濟發展、助力棗農脫貧增收及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現階段紅棗價格市場較為混亂,主要是因為各產地的信息不透明,棗農不了解市場行情,容易被收購商統一壓價,導致各地及各農戶紅棗的價格相差巨大。為了緩解此類問題,鄭州商品交易所積極推進紅棗期貨上市,力求通過解決紅棗市場價格透明問題,提高各種紅棗的平均價格,將「精準扶貧」做到實處。
通過探索實體產業,發覺投資機會從而更好地為客服服務,我們對新疆地區紅棗市場進行走訪調研,通過實地了解紅棗種植農戶、倉儲以及貿易企業的現狀,梳理紅棗市場主要矛盾以及對後市行情影響因素。
二、調研主題
1、深入生產一線,了解產業鏈從種植——貿易——倉儲——銷售等各環節的價值傳導情況,實地考察各環節生產成本、利潤,最低價、最高價、底部區域價等第一手資料,分析印證市場供需主要矛盾。
2、深度解剖紅棗價格波動現象和背後的供需情況,尋找市場中蘊含的邏輯。
3、交割品、通貨、商品等的換算;生產加工成本等。
三、調研線路
四、調研內容
現將按照時間序列,將調研紀要如下。
(一)4月8日調研紀要
1、企業a概況
和田洛浦縣某紅棗種植園是在沙漠上開發的,總投資12.85億,其中政府投入1.85億,其餘部分是由種植戶通過產出收益而逐步建成的。
據園區負責人穆主任介紹,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造就了洛浦紅棗的良好品質,而拜什拉客鄉的紅棗,更是整個和田地區質量最好的。棗農完全憑藉自己的經驗,不斷摸索紅棗種植技術,形成了園區目前以駿棗種植主,「七月鮮」及灰棗等其他品種百花齊放的局面。2018年的園區紅棗產量達到25000噸,受到市場的普遍歡迎。
2、紅棗市場貿易結構分析
中國紅棗看新疆,新疆紅棗看和田。該園區經過7年的發展,在2012和2013年兩個年度是棗園投資收益最好的時候。穆主任認為紅棗的需求量沒有達到飽和,銷區銷售價格依然很高,但是產地的價格被壓得很低,農戶手中的紅棗基本上處於成本線附近,種植戶壓力很大。這主要由於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和田地區產出的紅棗質量在全疆是最為優質的,外地的紅棗價格普遍趕不上和田原產的紅棗價格,這就導致了其他地區的紅棗大量流入和田市場,冒充和田紅棗進行銷售。園區負責人繼續介紹:「目前(價格)如果繼續下跌,就會出現大量砍樹的情況,目前已經出現部分地區紅棗種植區砍樹的情況」;二是在整個環塔裡木地區,原計劃種植70萬畝棗園,但是各地棗農在高利潤的驅使下將實際種植面積提高到了780萬畝,這就導致了紅棗產業出現了過剩現象。
3、和田地區紅棗種植狀況分析
和田地區棗樹的樹齡大部分是6到7年,處於盛果期,第一年種植的棗樹掛果沒有問題,但要第三年才能有產量。目前新疆地區正在由傳統的單純追求高種植密度和高產量轉型為提質增效的種植方式。具體種植模式上,表現為行距和株距的擴大(正在達到4m×2m)。通過提高有機肥的使用和降低種植密度,適當減少畝產量是目前提高紅棗質量的主要途徑。紅棗的畝產與管理水平以及投入關係最為直接,畝產在300公斤到一噸不等。
4、成本與利潤分析
種植成本方面,不同的種植戶差異較大。成本主要為有機肥、灌溉和人工三大方面。每畝地的投入在3000元左右,其中肥料作為最大的成本部分,大約佔到1500元每畝左右。灌溉普遍採用滴灌的方式,每畝地的成本在300-350元左右。租地費用、人工修剪、採摘以及電費也是一部分開銷。目前,由於價格不理想,種植戶利潤欠佳。
5、企業b走訪記錄
企業b位於和田策勒縣,是和田地區為數不多集紅棗種植、加工於一體的大型企業。種植成本方面人工費在800-900一畝,化肥費用去年僅為800元每畝,而目前漲到1500一畝。此外地皮費200一畝,水費350一畝也都是比較大的開銷。企業基本實現了水肥一體化,未來將會側重於發展紅棗精深加工方面,定位於種植生產精品化的和田玉棗,爭取將每畝地的投入增加到3000元以上。
企業曾經多次嘗試通過深加工提升紅棗附加值,但效果不理想,這主要是由於目前國內代加工企業操作方式粗糙導致的。
(二)4月9日調研紀要
1、紅棗的產量、面積
4月9日下午,我們拜訪了位於麥蓋提縣的某公司。麥蓋提縣種植的灰棗在2008至2010年左右開始掛果,初期平均產量在275公斤每畝,此後每年遞增15%左右。截至2018年,紅棗平均畝產達到430公斤每畝,總產量達到20萬噸,產量總體仍然處於增長狀態。拜訪中談到新疆官方統計的灰棗種植面積為714萬畝,實際種植面積在500萬畝左右,灰棗在350萬畝左右。產量方面,灰棗畝產最高能達到一噸多,但是平均來看灰棗在500公斤每畝左右,駿棗在300公斤每畝左右。灰棗的原產地在河南新鄭,因此在新疆,灰棗產業的領軍人物大都是內地來的,比如河南、山西等。此外,我們還了解到,若羌在控制產量提升質量,目前,每畝地產量在700到800公斤,種植面積在18萬畝左右。
2、灰棗成本、管理與利潤
麥蓋提物化成本在1200-1500每畝,主要是肥料,農藥、水分、機械作業、人工修剪等。喀什市紅棗210萬畝,產量在68萬噸紅棗(去年的官方數字),物化成本基本上和麥蓋提相似。但是相比較市場化的觀點來看,成本正常在一畝地3000元。如果正常管理,一畝地產量是500公斤,每公斤成本就是6塊錢。要考慮質量,就要增加成本。
新疆每畝灰棗成本,從市場化的角度,分為物化成本和加入考慮機會成本的總成本。也有觀點認為,一畝地承包費不算的情況下,一畝地的投入不會低於2000元,考慮地租,原來高的時候可以達到4000到5000元每畝。現在地租,因為紅棗效益不好,降到了1000-1200。所以總成本降低到3000左右,能達到800公斤畝產非常不錯了。如果是粗加工,每公斤會增加加工費1.5元,如果達到期貨交割水平,每公斤加工費要達到2元。考慮到包裝費等要到2.5元每公斤。80元每件(10公斤)略有盈餘,70元每件在成本線左右。
國家對喀什地區紅棗的檢驗,是根據質量分級的:果型和果實的大小、品質、損傷和缺陷、含水量、容許度和不合格果粒。一般要求紅棗的果型大小要均勻、含糖量不能低於70%、含雜質量不能超過0.5%、含水量不能高於25%、容許度不能超過5%,不合格率不能超過5%。新疆地區送檢的紅棗,從反饋情況來看,質量都是非常好的。自治區對灰棗種植提出了具體的技術要求:一是疏密要求行距達到4.5米,株距不能小於1.5米;二是產量不能高於500公斤;三是不能使用有機磷農藥。
(三)4月10日調研紀要
1、拜訪申請了交割庫的某企業
4月10日中午,我們拜訪了位於麥蓋提縣的某企業,該企業申請了鄭商所灰棗交割庫,截止目前,交易所還沒有公布交割庫名單。該企業申請的庫容為1萬噸。該企業老闆認為,各地標準差異比較大,各地貿易商也有自己的標準,同樣兵團也有自己的標準。新疆的一級和特級應該會符合交割標準,崔爾莊的一級和特級就不行。正常情況下,符合紅棗一級交割標準只佔到35%左右。
新疆價格與崔爾莊價格相比,同級別要高10塊錢左右,主要是因為標準要高。通貨加工出來後,新疆棗一級佔到40%,二級佔到30%,三級佔到25%左右,其他的是等外品5%。灰棗目前在主要在阿克蘇、阿拉爾、麥蓋提以及和田地區。
2、近年紅棗現貨價格分析
從2010年-2017年價格情況來看,2010年產量低,種植少。從農戶手裡拿來的通貨(含有爛棗)16元每公斤,但是很快有外地具有很強影響力的企業來收購,直接35塊錢一公斤。價格快速漲到57元一公斤(通貨)。2011年,駿棗和灰棗再次下滑,到新疆收購的人減少的很少,駿棗在8-10元(通貨)。2012年、2013年,灰棗駿棗價格達到歷史頂峰,灰棗再次迎來爆發期,通貨灰棗可以賣到37每公斤,駿棗可以達到46元每公斤的價位。2014年,棗子的價格有所下滑,在15塊錢一公斤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需求量被打開,價格漲到最後22-24元每公斤的通貨。從2015年開始,價格就不行了,起步價在15塊錢以下,幾個月以後,價格下降到8元左右。2016年春節,價格在9至11元每公斤。2017-2018年棗子下樹的時候,2017年開秤價在4-5塊錢,但是大家忽略了自然因素,熱風導致嚴重減產,(通過運費可以很好的估計當年的產量),價格從4-5塊錢又漲到10塊錢左右。2018年是豐收年,同時沙塵暴導致棗子提前落下來,導致2018年價格比較差,麥蓋提保護價是不低於8塊,去年開始收紅棗9-10塊錢,此後價格一路下滑。採購商按照保護價要求,採購價格沒有下降,但是大多不願意收購,反而去阿拉爾,阿克蘇採購,收盤價格直接降到3塊。
3、拜訪某兵團紅棗協會
4月10日晚上,我們拜訪了位於阿克蘇地區的某兵團紅棗協會,該兵團領導以及紅棗協會相關領導接待了我們。據紅棗協會董會長介紹,該兵團紅棗種植面積為6萬2千畝,其中灰棗的種植面積為4萬5千畝,畝產為500至600公斤,樹齡為5至10年。由於兵團管理精細,一級棗以上達到60%,二級為20%,三級及其他為20%,質量較好。
(四)4月11日調研紀要
1、考察「七月鮮」種植基地
4月11日上午,調研團一行在阿克蘇溫宿縣拜訪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的七月鮮紅棗種植基地,該基地實在戈壁上建立和培育起來的,實屬不易,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難度均比較大。據該基地負責人介紹,基地共有700多畝地,其中七月鮮有150畝,單產為500公斤,其餘的為灰棗和駿棗,灰棗的樹齡在4至5年,畝產200公斤,駿棗為7年樹齡,畝產在500至600公斤。另據介紹,在沙漠戈壁上種植棗樹,成本在10000元每畝,水費在170元每畝,電費是一度3毛,羊糞為每畝200元左右。鮮棗價格在8至10元一公斤通貨,幹棗價格也10至12元每公斤。
2、拜訪塔裡木大學紅棗研究機構
11日下午,調研團一行驅車來到塔裡木大學,就技術檢測相關問題拜訪了科技處負責紅棗研究的相關專家、教授。紅棗研究專家王教授向我們介紹了有關整齊度的檢測方法,同時也傳授了鑑別新棗、陳棗的方法,比如從外觀觀測色澤、通過品嘗以及色差級等方法鑑別,也可以通過相關設備得到了定量的數據指標,比如通過運用氣相色譜儀制譜聯用等專業設備進行檢測。在交流的過程中,也討論了相關激素的用量,只要符合國家標準不超表即可。關於嫁接技術,當年的產量是有所縮減的,幅度大約在10%不等,但通常到第二年產量很大可能會恢復。關於阿拉爾的紅棗面積,與會專家認為,阿拉爾有70萬畝紅棗種植面積,其中灰棗佔到70%。目前,正在積極提質增效,行距、株距按照自治區要求為4*2,兵團的要求為4*1.5,當然1.5株距只能大不能小。此外,與會人員就均勻度允差、採摘期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探討。
(五)4月12日調研紀要
1、企業概況
4月12號上午,我們拜訪了位於阿拉爾市某果業公司,該公司申請了鄭商所交割庫,交割庫庫容1.2萬噸。該公司是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國資委與十六個團場(處)共同出資組建的,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四位一體」的國有控股果業集團公司。
2、倉儲費等費用
該公司林總接待了我們,並帶領我們參觀了廠區和倉庫,隨後舉行了座談會,據該公司總經理何總介紹,目前新疆的紅棗、杏、核桃等有託市政策,農發行1:6貼息,但價格等其他細節目前依然沒有確定。儘管當前紅棗價格疲弱以及庫存偏高,但託市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該公司目前對外的倉儲費是90元每噸月,月結,紙箱等其他費用大概維持在0.5元每公斤。另據該公司林總介紹,從阿拉爾的紅棗情況來看,商品率大約在80%-90%,與會人員還討論了從通貨到商品果再到交割品的一般計算方法,但新疆的紅棗的質量較高,還要考慮到滄州的集散地情況。
3、關於價格的探析
據林總介紹,目前該公司仍有1萬噸左右的紅棗庫存,其中7000噸是代客戶存儲的,3000噸是自己公司的。由於紅棗價格具有季節性,一般年前價格較好,通常特級在16元每公斤,一級在12-14元公斤,二級是10元每公斤,滄州的紅棗等級比新疆對應的等級差半級,這是非常重要的。聯繫和田、麥蓋提、喀什、阿克蘇等地區來看,情況類似。
(六)4月13日調研紀要
1、企業概況
4月13日上午,我們拜訪了若羌棗都總部七星集團,該集團公司不但經營紅棗種植、貿易和深加工,還涉及房地產等項目。據該公司董事長許總介紹,目前他們經營的紅棗是虧損的,主要是他們重視產品質量,投入比較大,所以目前是虧損的。但隨著自身種植面積的擴大以及樹齡的增長帶來的產量增長,經過測算預計在5年後會扭虧為盈。若羌的紅棗品牌知名度高,口感好,主要是若羌的氣溫、土壤等條件決定的。
2、價格、產量和成本
由於若羌的紅棗質量好,他們的價格相比新疆其他地方要略顯堅挺一點,通貨的價格在10-15元每公斤,特級棗的價格為25元每公斤,1公斤約為170個,顆粒較為飽滿,收購時候的水分大約在35%,到食用時水分在20%-25%,若羌的產量約為20多萬噸每年,整個庫爾勒地區紅棗種植面積有50萬畝左右。關於成本方面,若羌的加工成本在1.5至1.6元每公斤,不含紙箱等費用,基本情況與其他地方類似。
3、若羌棗如何分辨
根據許總介紹,這是需要一定經驗的,概括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一是從還原糖的角度來分析;二是觀察顏色,要是深紅的;三是紋路是比較細的,成熟度較好;四是用手捏一下,果肉比較孜實;五是食用起來很香甜,若羌棗,棗核比較小;六是可以用現代化手段,通過測算數據指標來確定。
五、調研總結
通過對新疆紅棗產業的實地調研,基本弄清楚了所考察地區的紅棗種植面積、單產、產量、質量、貿易情況、成本以及深加工費用、通貨到商品再到可交割品的一般計算方法等等。通過與種植戶、生產企業、倉儲以及貿易商等的實地交流,總結出了種植、貿易、倉儲、銷售等各環節的價格傳導規律。總而言之,通過實地調研,對紅棗屬性、產業邏輯等的認知更加全面,從而更好地為公司客戶尤其是機構客戶提供更專業、更優質和更具可操作性的投資策略。
(責任編輯:方鳳嬌 H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