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時候,和娃兒同時出門。他結束暑假回學校,我去參加小寬組織的黃山美食團。
一路心急火燎。錯過了吃黃山最好吃的家利燒餅,也錯過了臭鱖魚非遺傳人的現場燒制。
到了屯溪,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直接到臭鱖魚傳承基地和眾人會合。
觥籌交錯中,吃了傳說中的臭鱖魚,毛豆腐,燒餅。
然後進茶館,喝黃山毛峰。
再進餐館,宵夜。很多人,很多菜,很多酒。我只記得葛粉丸子很奇特,也好吃。還有石斑魚。
住的酒店往外,過一個路口,走一條街,就是一個菜市場。早早起床直奔那裡。
新鮮的菜饞人。漂亮的南瓜花,一堆一堆的馬齒莧。
有野生的獼猴桃和棗。獼猴桃小小個,買菜的人說太小的可以拿來泡獼猴桃酒。
當地特別著名的石斑魚。
乾菜多。居然有曬乾的青辣椒。
幹醬黃豆。
第一次知道有黃山火腿。
醬菜特別多。青菜、白菜、姜、蒜、蘿蔔、辣椒、黃瓜,似乎所有的菜都能拿來做醬菜。
看到了燒餅。
克制住內心的衝動,只買了一小包野生獼猴桃,我也要試下泡獼猴桃酒。
接下來的黃山兩天,跟著小寬吃了百年陳大福餛飩,不同的人做的臭鱖魚,紅燒豬蹄,肥腸,醬牛肉,一品鍋,土雞湯,火腿黃山筍,石斑魚,毛豆腐,葛粉丸子。喝了黃山毛峰,猴魁,祁門紅茶。
密集地吃吃吃喝喝喝,吃喝吃喝。
住進了碧山村。
仔細想,這是我第一次踏進安徽。之前也沒怎麼接觸過徽菜。朋友中程兄是安徽人,記憶中和他及朋友在北京吃過一次臭鱖魚。
三天下來,我發現我最愛的是毛豆腐。小寬說,傳統的做法是將發酵好長著白毛的毛豆腐放入平底鍋煎至兩面發黃,佐以蔥、姜、糖、鹽及肉清湯、醬油等調味品燴燒,香氣溢出後塗上一層辣醬。小寬當地的朋友從毛豆腐作坊拿來剛做好的毛豆腐,第一時間做好上桌,毛豆腐香氣逼人,外焦內軟,吃下去竟然有奶酪的感覺。
毛豆腐作坊10點前就結束勞動,我們錯過了看毛豆腐的製作。特別的憾!
在黃山的夜晚,我們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田間小道上,聽到了風吹稻穀的聲音,蟬叫的聲音,看到了滿天的星星,螢火蟲。美。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