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等於做運動 無糖食品能隨便「造」 關於糖尿病的18個謠言 你...

2020-12-21 環球網

糖尿病真的是吃糖多吃出來的?糖表示「不想再背鍋」。做做家務就能代替運動了?遠遠達不到效果。糖尿病人不能喝粥嗎?掌握技巧粥可以照喝……11月14日是第13個「聯合國糖尿病日」,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舉辦的主題宣傳活動上,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內分泌科郭啟煜主任醫師就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糖尿病防治誤區進行了披露。看看這些平日被不少人奉為「科學」的健康謠言,有幾個把你給忽悠了。

謠言1糖尿病一定會遺傳

不一定!遺傳因素只是裝上了「火藥」,是環境因素扣動了「扳機」。郭啟煜主任介紹,糖尿病確實有遺傳因素,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發生糖尿病的風險顯著升高,屬於高危人群。但是,遺傳因素的貢獻是有限的,起決定作用的主要是後天的環境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當其衝!因此,有遺傳易感性不可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遠離糖尿病。

謠言2少吃糖一定不得糖尿病

錯!糖不應再為糖尿病「背鍋」。郭啟煜主任介紹,糖尿病與吃糖並無直接關係,多吃糖未必得糖尿病,少吃糖未必不得。糖尿病的發病與遺傳因素、飲食不當、缺乏運動、肥胖、吸菸、酗酒等因素有關。如果胰島功能好,攝入再多糖也可以有效利用,血糖也不會升高。反之,若因多種原因導致胰島功能異常,則少吃甚至不吃糖,也會有糖尿病的發生。

謠言3胖子才得糖尿病

那可不一定!糖尿病更「青睞」胖人,但對瘦子也絕不「嫌棄」。郭啟煜主任坦言,與瘦人相比,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機率確實要更大一些。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腰帶越長,其離糖尿病的距離就越近。但這並不等同於只有肥胖者才患糖尿病。如果瘦子有其他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也一樣可能患糖尿病。患糖尿病的瘦子可不在少數。

謠言4兒童糖尿病都是1型糖尿病

錯!過去,兒童糖尿病多為1型。但近年患2型糖尿病的兒童有明顯增多的趨勢。兒童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可能與遺傳、肥胖、常進食高熱量、高脂肪的快餐食品和大量含糖飲料及活動少而喜歡長時間靜坐看電視、玩遊戲等因素有關。郭啟煜提醒公眾,預防糖尿病,應從娃娃抓起,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終身獲益。

謠言5飲食控制=飢餓療法

錯了!專家提醒,血糖達標不是餓出來的,控制飲食謹防矯枉過正。科學的飲食控制,強調既要控制好疾病,同時享受生活的樂趣。控制飲食並非是要忍飢挨餓,而是在保證糖友基本生理需要前提下,合理控制飲食的總熱量。

如果長期進食太少,攝入熱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需要,就會導致身體消瘦、營養不良,甚至免疫力下降,反而有害健康。進食太少還容易發生低血糖,進而導致血糖波動幅度增大,危害更大。

謠言6得了糖尿病與甜食、水果「絕緣」

肯定不是!糖尿病患者在合理控制總熱量和均衡營養前提下,沒有任何一種食物絕對禁忌。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只要合理控制好總熱量,這些還是可以適度攝取的。但切記千萬不要吃多哦!可作為加餐,放在兩次正餐之間食用。

郭啟煜主任建議「糖友」們,可優選升糖指數較低(GI

謠言7糖尿病人不能喝粥

錯!郭啟煜主任表示,「喝粥不是問題,問題是怎么喝。」糖尿病患者當然可以喝粥,但需掌握一些技巧。喝粥確實影響血糖,但相對短暫。喝粥後,血糖升高速度快,但下降的速度也快。

喝粥技巧:少喝純大米粥;煮粥時加一些豆類或雜糧;別煮時間太長;放涼再喝;搭配蛋白類和蔬菜類食材一起食用;先吃菜再喝粥;限量喝粥,放慢進食速度慢慢喝,通過血糖監測了解血糖變化;這裡需要提醒的是,血糖居高不下或波動幅度較大時,謹慎喝粥。

謠言8「無糖食品」可以隨意吃

不可以!有糖無糖是相對的,不要被表面的名稱或概念所迷惑。無糖食品雖然在生產中沒有添加蔗糖,但食品本身依然含有大量澱粉,會在體內轉化為葡萄糖。無糖食品不可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人如果吃多了血糖同樣會升高。無糖食品可以吃,但不可以多吃。

謠言9喝酒降低血糖可以長期喝酒

當然不可以!郭啟煜主任介紹,某些患者少量飲酒後確實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這並不能成為可以長期喝酒的理由。酒精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存在一定的關聯,長期過量飲酒顯著增加患糖尿病風險。同時,糖尿病患者過量飲酒,會增加其發生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疾病、胃腸疾病、認知功能障礙和老年痴呆等的風險。

此外,糖尿病人飲酒會可導致低血糖,尤其當空腹飲酒時。特別是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治療者。低血糖危害更大,甚至會危及生命。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最好忌酒,若無法做到,一定少飲。

謠言10做家務就是運動

這個觀點不確切。做家務確實也是一種運動,但又不完全等同於運動。做家務相對單調,動作重複,易疲乏,耗能有限,所以,絕不能以家務代替運動。

郭啟煜介紹,運動講究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頻度和運動方式。運動強度要達到靶心率,運動時間以達到靶心率20-30分鐘為佳。此外,運動頻度以每周運動3-4次最適宜,一旦運動間歇超過3天,則運動鍛鍊的效果及累積作用就會減少。

謠言11沒有症狀不必監測血糖

錯!沒有症狀也必須定期監測血糖!沒有症狀不代表沒有高血糖。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來決定是否監測血糖。積極監測血糖,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好血糖,才能遠離併發症。

謠言12單靠保健品就可治糖尿病

有的保健品可能確有一定的輔助降血糖的作用,但並不能作為糖尿病治療的主要手段,降血糖還是要依賴正規的降糖藥物。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療還是「五駕馬車」,即營養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健康教育和血糖監測,這是糖尿病的五項綜合治療措施。保健品不在此列。

謠言13血糖高無症狀可不吃藥

大錯特錯!無症狀不代表沒問題。如果血糖控制不達標,即使沒有症狀,也需要進行藥物治療。高血糖,不管有沒有症狀,都會促進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糖尿病的危害就在於併發症。高血糖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幾乎沒有死角。糖尿病治療主要目的在於預防併發症,而非緩解症狀,即使症狀緩解,仍需治療。

謠言14血糖降下來就能自行停藥

當然不是!除少數患者外,絕大多數患者血糖降下來後,仍需堅持藥物治療。自己擅自停藥,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動與反彈,這樣反而不利於糖尿病的控制。

郭啟煜主任提醒「糖友」,能否停藥必須去醫院就診,聽取醫生的建議,由醫生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決策。即使醫生同意停藥,也仍需注意控制飲食和運動,同時密切監測血糖的變化。

謠言15二甲雙胍具有肝腎毒性

錯!廣泛流傳的謠言,也依然是謠言。郭啟煜主任介紹,二甲雙胍是一種經典降糖藥物,歷史悠久,久經考驗,價廉易得,應用非常廣泛。二甲雙胍確實是經過肝腎代謝,但並不損傷肝腎,只要肝腎功能正常,就可以正常使用,一般不會導致肝腎功能異常。

但是,必須提醒的是,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謠言16胰島素具有成癮性

純屬無稽之談!胰島素是一種由人體胰島β細胞的生理性激素,是人體內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糖尿病高血糖的主要原因在於體內胰島素的絕對缺乏或相對缺乏。胰島素治療就是補足體內缺乏的胰島素,屬於補充治療,或替代治療。有些患者長期接受胰島素治療,是因為病情的需要和胰島功能的顯著下降。胰島素是最強的降糖藥物,糖尿病治療最有效的武器,應及時啟動。

謠言17糖尿病嚴重了才打胰島素

錯!胰島素並非是糖尿病嚴重後才用。而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應用。及時啟動,及時強化。

其中,1型糖尿病,一經診斷,即應啟動胰島素治療,而且往往需要終身接受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藥治療基礎上,若血糖仍未達標,即可啟動胰島素治療。

此外,新發病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顯的高血糖症狀、發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可首選胰島素治療。

新診斷糖尿病患者分型困難,與1型糖尿病難以鑑別時,可首選胰島素治療。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症狀得到顯著緩解、確定分型後再根據分型和具體病情制定後續的治療方案。

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體重顯著下降時,應該儘早使用胰島素治療。當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藥使用禁忌時,也需使用胰島素。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妊娠、圍手術期等,也需要選擇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謠言18得了糖尿病就活不長

不一定!郭啟煜主任介紹,「糖友」的壽命,取決於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如果長期控制不佳,會導致各種急慢性併發症,成為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但若控制得當,糖尿病人照樣可以健康長壽。

患了糖尿病不用害怕,只要肯努力,積極控制好糖尿病,長壽不成問題。

文/本報記者李潔

健康人群40+

最好每年測血糖

近日,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舉辦聯合國糖尿病日主題宣傳活動,並發布了《全家動員糖尿病防治倡議》,呼籲公眾「全家總動員」,以家庭和個人健康為中心進行健康管理,重點關注健康生活方式和血糖定期檢測,提倡知曉個人及家庭成員血糖水平。

「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狀要留心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糖尿病已成為一種常見疾病。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從2002年的4.2%迅速上升至2012年的9.7%。據估算,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超過9700萬,糖尿病前期人群約1.5億。

糖尿病看似「溫和」,可別小瞧它的危害。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長期高血糖還可引起多種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腎、神經損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導致殘疾或者過早死亡。糖尿病的併發症也不可小覷,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等。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代謝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並符合以下任何一個條件的人,此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負荷2小時血糖≥11.1mmol/L,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防「糖」有妙招「動」「吃」兩平衡

糖尿病有時來得悄無聲息,不過也並非無跡可尋。會上發布的糖尿病防治倡議書中提出,家庭成員中如有:超重與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育史等,為糖尿病高危人群,應提醒家人及早預防。

「倡議」提出,健康人群從40歲開始每年檢測一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議每半年檢測一次空腹血糖或餐後兩小時血糖。

據了解,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使超重肥胖者體重指數達到或接近24,或體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下降35%-58%。

因此,「倡議」中建議在家庭日常飲食中,養成防「糖」好習慣。比如控制總熱量,保持「收支」平衡;均衡營養,掌握粗細搭配;合理安排食物重量,定時定量進餐;少食多餐,一日3-6餐;高膳食纖維飲食,幫助減肥和通便;飲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鹽;限制飲酒,堅決戒菸。

同時,將運動融入工作和生活。比如老年人在家避免久坐電視前,適量增加室外活動和體育鍛鍊;工作時避免久坐不動;每周至少有五天,每天半小時以上的中等量運動。

文/本報記者李潔

相關焦點

  • 關於糖尿病的18個謠言 你被忽悠了嗎
    本文來自光明網糖尿病真的是吃糖多吃出來的?糖表示「不想再背鍋」。做做家務就能代替運動了?遠遠達不到效果。糖尿病人不能喝粥嗎?掌握技巧粥可以照喝……11月14日是第13個「聯合國糖尿病日」,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舉辦的主題宣傳活動上,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內分泌科郭啟煜主任醫師就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糖尿病防治誤區進行了披露。
  • 無糖飲料真相:無糖不等於沒有糖 零卡不等於沒熱量
    時下飲料市場流行起一波清爽的「無糖」風,這些標有「0糖0卡0脂」的飲料成了年輕消費者以及健身人士的新寵。那麼,標著「無糖」的飲料就可以敞開肚皮隨便喝嗎?馬上走進我們的《360實驗室》!走進一家大型商超,數十個兩米高的貨架上擺滿了各色飲料。
  • 喝無糖飲料喝出糖尿病!「無糖」真相是→
    每天大量飲無糖飲料,22歲小夥患糖尿病去年有報導稱,浙江一名22歲的小夥子每天喝5-6瓶無糖飲料,結果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緊急送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而嚴重的併發症,多見於嚴重的糖尿病,常因為感染、飢餓、治療不當等誘發。而該患者的發病原因卻是因為飲用大量的「無糖飲料」。無糖飲料也會導致糖尿病?
  • 關於糖尿病的8大謠言,你能...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正因為如此,在生活中關於糖尿病治療的謠言有很多。網際網路等媒體上充斥著關於糖尿病的各種信息,民間也流傳著各類治療糖尿病的偏方、秘方,電視臺上又有許多「專家」在宣傳他們對糖尿病獨道的「見解」,並推薦各種具有神奇效果的「藥物」。
  • 做家務能延年益壽?看完目瞪口呆!你別還不知道
    家務活繁瑣事多,一般都不願意接手,今天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每天做些瑣碎的家務活,竟然是一個防病又養生的好習慣!對中老年人更有奇效!新研究提醒大眾:是時候改變厭惡家務的想法了,因為每天做些瑣碎家務活,能讓人延年益壽。多項研究為「做家務」添彩上述研究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雜誌》上。
  • 糖尿病這6條謠言,醫生一次性給你說清
    關於糖尿病這6個謠言,看看你又聽信多少? 1、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大多數水果裡的糖分的確很高,但是也要看是什麼水果,比如蘋果、無花果、橙子都是能吃的。
  • 中秋節,血糖6.8能吃月餅嗎?無糖月餅可以隨便吃嗎?
    本文為「心路星塵」原創3、很多人一談到要計算熱量都大搖其頭,要麼覺得太複雜做不到,要麼乾脆說不會。其實現在月餅大多數是小包裝,既精緻又不浪費,我們也可以大致估算一下,一般每天不超過1/4個月餅就差不多了,當然,不要忘了相應的減少當天的主食,以免熱量過剩。
  • 「無糖」食品沒有糖麼?食品有意思
    比如「非油炸食品」、「不添加防腐劑」等等,(感興趣的讀著可以閱讀文章分割線下方推送的相關文章)。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無糖食品的問題。   我國相關國家標準要求中,關於「無糖」食品中的糖,就是指單糖、二糖和糖醇。   這也是為什麼餅乾這種富含澱粉(澱粉屬於多糖)的食品也能聲稱是「無糖食品」的原因。
  • 無糖飲料中的阿斯巴甜是什麼,糖尿病患者能喝嗎?
    甜味是老百姓最喜歡的味道之一,我們一直以來最常用的甜味物質是蔗糖,但是,蔗糖同時也是一種高能食品。現代人為了健康,極力減少糖的攝入量,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糖的攝入更是「錙銖必較」。為了避免這些弊端又能享用美味,人們更多地開始關注糖替代品。所謂糖替代品,是指蔗糖或者糖漿之外能夠產生甜味的可食用物質。
  • 無糖飲料不能敞開喝,也會染上糖尿病
    可見,無糖飲料也不能敞開喝。零脂肪不等於零能量,含糖量高同樣能提高能量攝入在超市,琳琅滿目的活性乳酸菌飲品打著有益腸道健康的口號,很是暢銷。大部分乳酸菌飲料都標著「零脂肪」,飯後喝一瓶有益胃腸道健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潞河醫院臨床營養師張家瑜在其文章中指出,零脂肪不等於零能量,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也會提高能量的攝入量。
  • 喝無糖飲料能減肥?無糖飲料可以預防糖尿病?真相:欺騙大腦後果很嚴重
    畢竟在炎炎夏季,這些無糖、低糖飲料能讓眾多管不住嘴又怕發胖的人,在享受喝冰鎮甜飲料過足嘴癮的同時,心裡又少了很多「罪惡感」,因此在追求健康體型的人群中無糖飲料備受推崇。不過無糖飲料真的如人們心目中所想的那麼完美嗎? 01 喝無糖飲料能減肥?
  •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喝粥了?糖尿病的4個飲食誤區,需要多加留意
    除了不能喝粥,這些糖尿病的飲食誤區也要注意1、得了糖尿病,只能吃不甜的東西?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血糖偏高,為了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都會儘量控制自己,不吃一些較甜的食品。如果糖尿病患者經常吃素,不吃肉類,身體很容易缺乏營養,對病情十分不利。在平時患有糖尿病的人,可以適當吃一些魚肉和雞肉等肉類,注意別吃肥肉,保證充分的蛋白質攝入,儘量少食多餐。3、可以放心吃無糖食品?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患者不宜吃含糖量過高的食物,所以很多患者都會選擇無糖食物,其實這也是個誤區。
  • 「無糖飲料」真的0熱量嗎?減肥可以隨便喝?能給孩子喝嗎?
    市面上的「無糖」飲品其實是指每100毫升飲品含不超過0.5克糖。無糖飲料的甜味是來源自甜味劑。 甜味劑是低熱量或不含熱量的化學物質,食品工業廣泛用作糖的替代品來使食物及飲品添加甜味。 這些含有較低能量的食物及飲品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也對減肥人士相當吸引。
  • 血糖偏高不要怕,3+降糖方配溫水,消渴衝糖,糖尿病可能不來擾
    糖尿病,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其實這個詞100多年前就有了,一旦患上糖尿病,就是伴隨一輩子的,不僅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還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找到根治糖尿病的辦法,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是,總有人在傷害血糖,吃一些容易升糖的食物,雖然我們做不到感同身受,但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就足以令我們恐懼起來,下面這種食物,堪稱一級升糖物,相當於吃8個塑膠袋讓人難消化,你還在無動於衷嗎?
  • 告別「甜蜜的負擔」 長沙無糖食品受寵
    記者卜嵐 攝業內人士指出,購物查看食品配料表,無糖並不等於完全不含糖,不要盲目使用無糖產品無糖麵包、無糖奶粉、無糖餅乾……11月29日,無糖餅乾愛好者葉女士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雙11』我囤了一箱,每天下班作為晚餐,無糖的食品對我們這些減肥人士更為友好。」
  • 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心吃無糖食品?醫生:不可以
    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心吃無糖食品?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審稿專家:郝志軍 | 註冊營養師參考文獻[1].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 無糖食品大揭秘,你以為無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嗎?
    無糖飲食的支持者建議,你可以通過一勞永逸地擺脫添加糖來減肥,而不是計算卡路裡。首先,你需要知道糖是什麼,為什麼它可能是有害的。糖本身不滿足任何營養需求,幾乎沒有營養價值,這就是為什麼糖經常被稱為空熱量。雖然糖能增加味道,但它會讓人上癮。糖包括一些食物中自然存在的碳水化合物,但也是某些食物和飲料中的添加劑。
  • 告別「甜蜜的負擔」,長沙無糖食品成為新寵
    三湘都市報記者 卜嵐 實習生 蔣沐晨無糖麵包、無糖奶粉、無糖餅乾……11月29日,無糖餅乾愛好者葉女士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雙十一我屯了一箱,每天下班作為晚餐,無糖的食品對我們這些減肥人士更為友好。」無糖、低糖飲料在2019年的銷量增長了13%,高於飲料總體0.6%的增長率。很多人很容易被「無糖」的標籤打動,似乎食品不含糖,就能離肥胖遠一點。果真如此嗎?
  • 糖尿病的10個飲食誤區 你錯了幾個?
    糖尿病的10個飲食誤區 你錯了幾個?誤區五:吃苦瓜可以治療糖尿病真相:實際上,目前關於苦瓜降血糖方面的研究大多都沒有發現明顯的差異,關於苦瓜能否降血糖、治療糖尿病依然沒有定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還是嚴格遵循醫囑服藥和控制血糖,均衡飲食,不要輕易相信網上或民間流傳的偏方。
  • 廈門一市民吃了「無糖」的蛋糕,血糖反而升高了?相關部門一查……
    無糖食品只是食品 無降糖功效無糖食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含糖那麼究竟無糖食品是不是不含糖呢?糖尿病人可以吃無糖食品嗎?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在選擇和食用無糖食品時,不但要仔細閱讀配料表,了解該產品添加何種甜味劑作為糖類替代品,還要認識到無糖食品只是一種食品,不能替代藥物的治療作用,更不能相信無糖食品有關降糖功效等醫療用語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