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妥妥的李克勤是譚詠麟的後輩,其實很早校長就很看好李克勤了。無奈他一直被某些人壓制,後來好不容易有點機會,校長利用自己的名氣,想以新四大天王的名號炒熱幾個已經不怎麼年輕的歌手。李克勤,古巨基,許志安,梁漢文。更無奈的是,其實四大天王的正當紅有很多時代背景我也不好解釋,反正大概就是那個時候偶像崇拜剛好興起,大家都很狂熱。現在譚詠麟怎麼炒都沒當年那熱度了以前看一個節目,其實就他們倆在說話,一個清談節目,是什麼我也忘了,大概的內容是其實一直譚詠麟都很關注李克勤,總覺得他不應該這麼默默無名。然後多多少少也給了李克勤一些壓力,然後還沒達到紅的效果。
八十年代的香港樂壇,要出道,通常離不開這幾種模式:你可以參加TVB藝員培訓班,等到在電視劇裡跑龍套熬出頭,演戲紅了,然後推出唱片——例如劉德華;也可以參加新秀歌唱大賽,獲得業界矚目和市民認可,而後進入樂壇——例如梅豔芳;亦或者拍廣告,入電影圈,主演電影順便唱了主題曲,而後踏入樂壇——例如劉美君……又或者如李克勤,去參加全港十九區業餘歌唱比賽,亦是踏入樂壇的好機會。
李克勤是不幸的。成名早,但早年的孤傲和不懂人情世故讓他錯失了機會陷落了低潮,爬起來後,四大天王當道,且裡面有個很能唱而又更成熟的學友,一下子就由接班人變成第五人。克勤又是幸運的。就單說香港樂壇,好嗓子善唱歌的人多了去了,呂方,當年可是與學友齊名的雙子星,現在二線都勉強。李國祥,公認金嗓子,拿過十大,後來因為得罪高層就一蹶不振,現今流連低檔夜總會餬口。他們有些是因為性格問題,有些缺乏貴人相助,有些只是純粹運氣問題克勤,起碼這二十多年都能保住二線頭的位置,起碼他的低潮期有譚詠麟這位太上王提攜保駕,起碼大家都在為他惋惜,很多人,連被惋惜的機會都沒有。
李克勤唱功很好,教科書水準,但終歸也只是教科書水準,(不是黑他,大多數歌手連教科書都遠達不到),沒有特點,唱比不過學友,帥不如那三位天王,所以最後被郭富城擠下了四大天王的寶座,而且他的好多歌難度很高很難唱,這多少也影響了自身的影響力。但在如今香港樂壇青黃不接的關頭,拋開陳胖子真沒幾個實力派了,李克勤的第二春也到了,他和校長的搭檔也算互相幫襯。
30年來,即便中間怎麼頹廢潦倒,李克勤始終保持每年都有專輯發行。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即使不被市場認可,但唱片公司依然堅持為李克勤製作唱片,因為他們知道,李克勤未受歡迎,並非是他被市場放棄了,而是他的實力未被發掘。一位外表俊俏、實力欠缺的歌手,一旦被市場放棄,那他就真的被放棄了。但一位實力超群的歌手,無論市場怎麼冷淡,出唱片終歸會被發掘。
如果要用一個事實去證明李克勤的實力,那便是:橫跨80、90、00、10四個年代,且每個年代都有獲得十大金曲獎,這在香港樂壇中絕無僅有。如果說李克勤為什麼是譚詠麟的接班人,就憑兩點:長盛不衰,永遠年輕,橫跨多個年代雖然實力超群,但時代都欠他們一個歌神的稱號。「路直路彎,錯與對也很多,不需困於功過;做你所想的,歡呼聲裡高歌,超越真我。萬尺高山,茫茫大海,都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