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一個地大物博卻很窮,一個國小民寡卻極富

2020-12-10 騰訊網

文|格瓦拉同志

熟悉地理知識的朋友都清楚「雙重內陸國」的概念,即本國及周邊鄰國都是內陸國家,這樣的國家在全球僅有兩個,即歐洲「彈丸小國」列支敦斯登和中亞大國烏茲別克斯坦。那麼,它們都是怎樣的國家?生存現狀如何?

烏茲別克斯坦行政區劃圖

烏茲別克斯坦位於中亞中部,西北、北部毗鄰哈薩克斯坦,東接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東南界阿富汗,西南、西部和土庫曼斯坦為鄰,國土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3338萬,首都是塔什幹。由於周邊鄰國都是內陸國,烏茲別克斯坦由此成為雙重內陸國之一,同時也是面積最大的雙重內陸國。烏茲別克斯坦屬於穆斯林國家,絕大多數民眾都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

烏茲別克斯坦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便與中國交往,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度。不過,烏茲別克斯坦在歷史上始終未能建立起統一的民族國家,而是反覆遭受西亞、中亞、東亞各大強勢帝國的徵服或統治,等到19世紀70年代後半期,已基本上被沙俄徵服。蘇聯成立後,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其中,並獲得加盟共和國的身份,直到1991年8月31日才宣布獨立。

身穿傳統服裝的烏茲別克族少女

作為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具備發展經濟的各項優勢條件,不僅富含黃金(儲量為3350噸,佔世界第4)、石油(儲量為1億噸)、凝析油(儲量為1.9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1萬億立方米)、煤(儲量為18.3億噸),鈾(儲量為18.58萬噸)、錳(儲量為1500萬噸)等礦物,而且耕地廣袤、土壤肥沃、水利基礎設施非常發達,因而很適合大規模的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

然而,由於烏茲別克斯坦長期實行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加之吏治腐敗、政府效率低下等原因,導致資源不能得到有效開發利用,經濟發展嚴重滯後。時至今日,烏茲別克斯坦依舊是個相對落後的農牧業、礦業國家,民眾收入水平距中低收入國家還相距甚遠。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烏茲別克斯坦2018年的人均GDP僅有1532美元(約合10724元人民幣),人均日收入僅有29元,是世界低收入國家之一。

塔什幹

經濟的一貧如洗導致烏茲別克斯坦民生維艱,嚴重影響民眾的幸福感。截至目前,烏茲別克斯坦貧困率高達62.1%,失業率高達13.2%,新生兒死亡率高達11.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21.4‰,國民營養不良率達2.6%。為了討生活,數以萬計的烏茲別克斯坦民眾紛紛前往外國打工,其中在俄羅斯務工的人員最多,截至2016年初,人數已達18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20%。

列支敦斯登,全稱列支敦斯登公國,屬於中歐國家,位於阿爾卑斯山中部和萊茵河上遊東岸,處於瑞士與奧地利之間,國土面積約161平方公裡(全球第6小的微型國家,僅相當於香港面積的14.5%),總人口約3.8萬,首都是瓦杜茲。由於奧地利和瑞士都是內陸國,列支敦斯登由此成為全球僅有的2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同時也是面積最小的一個。

列支敦斯登行政區劃圖

列支敦斯登本是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城邦,1719年獲得自治權,此後百餘年間,列支敦斯登相繼遭受法、俄等國的侵略,一度還被迫加入過德意志邦聯,直到1866年才贏得獨立。由於列支敦斯登國小民寡,單靠自己的力量無法保障生存,遂採取「傍大腿」的方式,先後將國防、外交完全委託給奧地利和瑞士管理。由此,列支敦斯登其實並非完全獨立的國家,而是準附庸國。

列支敦斯登雖然國小民寡、資源匱乏,但依靠發達的工業、金融業、郵票產業和旅遊業帶來的滾滾紅利,從而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列支敦斯登2017年的人均GDP高達17.34萬美元(約合121.4元人民幣,幾乎是中國的12倍),人均日收入為3325元,是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國家。

列支敦斯登的郵票以精美著稱

經濟的高度發達,為政府推行各項高福利政策奠定了基礎,從而大大提升了民眾的幸福感。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2018年度人文發展指數,列支敦斯登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18位,屬於「極高人類發展水平」。不過,列支敦斯登雖然高度發達、人民生活極度幸福,但國際知名度很低,而為了提升本國的影響力,從2011年開始,列支敦斯登「破天荒」地推出「出租」國家的計劃。

瓦杜茲

根據租約規定,只要申請者願意接受每天4萬英鎊(約合42.5萬人民幣)的報價,他/她便可以租下整個國家。在租期內,臨時擁有者可享受該國大公私人酒窖中的紅酒、參加滑雪活動、觀看焰火和坐馬車遊覽首都瓦杜茲街景,甚至可以在臨時貨幣上印上自己的頭像,足足地過一把君主癮。從效果來看,列支敦斯登 「出租」國家的計劃大獲成功,如今已成為全球旅遊愛好者趨之若鶩的目的地,國際知名度大增。

參考資料:《列支敦斯登》。

相關焦點

  • 列支敦斯登,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
    列支敦斯登公國,簡稱「列支敦斯登」,是歐洲中部的內陸袖珍國家,處於瑞士與奧地利兩國之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全國只有西側約三分之一的面積位在平坦的河谷裡,其餘地區大都屬於山地。列支敦斯登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官方語言是德語但與德國沒有交界的國家,維持君主立憲制的政治體制,國內不設常規軍,關稅由瑞士管理。。
  • 什麼是雙重內陸國
    全球43個內陸國中賴索托、梵蒂岡、聖馬利諾三國是被鄰國國土完全包圍的國中之國;蒙古、不丹、尼泊爾、摩爾多瓦、史瓦帝尼、安道爾、列支敦斯登七國被兩個鄰國的國土所包圍;剩下34個內陸國的國土則是被周圍兩個以上的國家所包圍。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內陸國是156.65萬平方公裡的蒙古,蘇聯解體之後272.49萬平方公裡的哈薩克斯坦已成為全球面積最大的內陸國。
  • 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列支敦斯登公國(德語: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簡稱列支敦斯登,是歐洲中部的內陸袖珍國家,處於瑞士與奧地利兩國之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全國只有西側約三分之一的面積位在平坦的河谷裡,其餘地區大都屬於山地。
  • 雙重內陸國是什麼意思
    內陸國,大家應該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就是領土全部位於陸地上、不臨海,沒有海岸線和出海口的國家。截止目前,全球一共有44個內陸國。像我國北邊的蒙古國就是典型的內陸國,北邊是俄羅斯,南邊是我們中國。蒙古沒有臨海,但是卻組建了一支蒙古海軍,「蒙古海軍」這個詞也成為了網絡上十分熱門的一個梗。那麼雙重內陸國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從名字不難看出,雙重內陸國就是內陸國中的內陸國,即本國及鄰國均為內陸國。現在只有烏茲別克斯坦和列支敦斯登為雙重內陸國。
  • 世界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你知道什麼時候形成的麼?
    雙重內陸國即為本國是內陸國家而周圍鄰國也是內陸國家的國家。世界上有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和列支敦斯登公國為雙重內陸國。在德國統一(1871年)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8年)這段時期,世界上沒有雙重內陸國,上圖中由於列支敦斯登面積太小(160.5平方公裡),看不到。
  • 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列支敦斯登公國(德語: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簡稱列支敦斯登,是歐洲中部的內陸袖珍國家,處於瑞士與奧地利兩國之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全國只有西側約三分之一的面積位在平坦的河谷裡,其餘地區大都屬於山地
  • 地圖看世界;內陸國、沿海國及島國的趣知識
    雙重內陸國家是指被其他內陸國家所包圍的內陸國家。(內陸國和雙重內陸國)全球共有44個內陸國;亞洲(12個),歐洲(14個),非洲(16個),南美洲(2個),北美洲及大洋洲(0個)。(梵蒂岡瑞士近衛軍)雙重內陸國僅有兩個;列支敦斯登、烏茲別克斯坦。以下是一組看得見海的內陸國。
  • 列支敦斯登的奇特之處:雙重內陸國,很多事務由鄰國瑞士負責
    列支敦斯登是一個歐洲中部的袖珍國,本國的面積160平方公裡、人口3.8萬。列支敦斯登常被稱之為「唯一說德語,但不與德國接壤」的國家。由於位置的原因,列支敦斯登說德語這一點其實並不特殊,特殊是它很像(或者說就是)一個鄰國的附屬國。列支敦斯登的兩個鄰國分別是奧地利、瑞士,德語是奧地利的官方語言,也是瑞士的官方語言之一。因此除了「說德語」對於列支敦斯登來說,其實是一個少見多怪的梗。
  • 世界雙重內陸國之一,不靠近德國卻說德語,人均GDP超過17萬美元
    提起「雙重內陸國」這一概念,可能很多讀者都覺得一頭霧水。簡單地說,雙重內陸國就是指該國本身為內陸國,其周邊所有接壤鄰國也均為內陸國。放眼全球,世界上共有兩個雙重內陸國,其中一個是位於亞洲的烏茲別克斯坦,另一個則在歐洲。在大家的印象中,歐洲瀕臨地中海和北大西洋,諸多國家都擁有海岸線,怎麼會產生雙重內陸國呢?
  • 全亞洲地理位置最糟糕的國家,「雙重內陸國」,還被高原夾擊
    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或是國家,它們的地理位置都十分優越。例如我國沿海城市,經濟都發展得相當可以。以國家為例,很多人說美國是被上帝親吻過的國家,疆域遼闊、緯度適中、沃野千裡、耕地面積世界最大、水和礦產等各種資源豐富等等,讓原本稱為世界霸主的美國更是錦上添花。
  • 世界上共有四十多個「內陸國」,其中大洋洲和北美洲沒有內陸國
    世界「內陸國」分布盤點(1)地球表面最大的島嶼是位於北美洲東北部的格陵蘭島,總面積約為216萬平方千米,所謂的島嶼國家是指該國領土完全坐落在一個或多個島嶼上的國家,比如位於印度洋上美麗的國家馬爾地夫就是一個島嶼國家
  • 世界最大的內陸國和最小內陸國
    內陸國是指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亦即被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又稱陸鎖國。與臨海國、海島國相比,內陸國地理條件比較閉塞,交通與對外聯繫多有不便,社會經濟發展上有許多困難和特殊之處。因為不靠海,除了無法利用如漁業之類的海洋資源之外,最重要的是內陸國無法發展海運。這樣的缺點在以往的海權時代,代表這樣的國家很難在海外探索與殖民方面佔有優勢,而在現代則代表該國缺乏發展航海貿易的空間,而影響到國家的國際貿易能力。目前全球共有44個內陸國,其中包括2個雙重內陸國。
  • 在全世界的所有國家中,有哪些國家是「內陸國」?
    「內陸國」是指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截止2016年世界上總共有44個內陸國家,其中有兩個是「雙重內陸國」。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位於中亞的內陸國是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國,其中「烏茲別克斯坦」是一個雙重內陸國,其鄰國分別是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這幾個內陸國。
  • 印度的這道門,一門之隔,兩個世界,極窮與極富的兩個極端
    一般情況下,大家所見到的門都是鑲嵌在建築物上的,而今天小編想向大家介紹的這個門其實是一棟建築,這道門的兩側分別體現了印度社會的兩種極端,即極富和極窮。這道門的名字叫做德裡門,位於印度。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嚴格實行種姓制度的國家。印度的等級可以依據種姓的不同劃分為四個,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不同的等級有著不同的社會地位和權力和嚴格的劃分規則。
  • 全球「最憋屈」的內陸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內陸國,名字卻總被叫錯
    現在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大千世界也有了新的認識,大自然的奇妙吸引著每一個人的好奇心。尤其是現在許多的外國人,為了吸引我們中國遊客,也給我們中國提供了許多便利的條件低,比如免籤政策的實施,對於我們中國遊客來說,確實方便了很多。
  • 失去所有海岸線,淪為內陸國的三個國家
    縱觀當今世界的主要強國,清一色都是沿海國家,而一些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則大多窮的揭不開鍋。當然歐洲也有一些內陸富國,但畢竟是少數,沒有普遍性,而且這種內陸國之所以比較富裕,一是因為有底蘊,二是地處比較發達的地區,可即便比較富裕,關鍵時刻依然會受制於人。所以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會儘可能爭取臨接海岸線的國土,哪怕是只有一點點海岸也好。
  • 世界上共有四十多個「內陸國」,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歐洲和非洲
    不過,內陸國並不是世界各大洲都有分布,南極洲沒有主權國家分布,而大洋洲和北美洲也沒有內陸國分布,南美洲只有兩個內陸國分布,我們中國所在的亞洲總共有12個內陸國分布。上一期我們總共介紹了14個內陸國,今天我們繼續來盤點剩下的30個內陸國,這些國家都分布在歐洲和非洲兩大洲。
  • 全球唯一雙重內陸國:長期被鄰國佔領,曾是著名「絲綢之路」古國
    眾所周知,在漢朝時期的絲綢之路,不僅僅在中國有一段路程,而且在中亞還有很長的路,一直延伸到了近東;而在這條絲綢之路上也有個古國,這個國家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在歷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就是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也是世上一個雙重內陸國之一
  • 賴索托與南非,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為何南非會容留這個內陸國存在
    眾所周知,世界上的內陸國並不多,總共為三個席位的樣子。其中,梵蒂岡算一個,聖馬利諾算一個,再一個就是賴索托了。但他與人家前兩個國中國的命運似乎完全不同,因為梵蒂岡也好,聖馬利諾也罷,人家國家小不假,為內陸國也沒錯,但人家簡直是巨富之國。
  • 雲南最「窮」的兩個縣城,一個在大理,一個在自治州
    雲南最"窮"的兩個縣城,一個在大理,一個在自治州雲南是我國的著名風景區,其下轄的市區風景名勝比較多,然而由於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其發展較慢,大部分地區也都比較落後。雲南的貧困村高達70多個,下面就和大家說說雲南最"窮"的兩個縣城,一個在大理,一個在自治州。第一個要說的縣城就是位於雲南大理州的永平縣,永平縣是發展較為落後的縣城,當地的地形以山地為主,交通不便。交通的阻礙讓永平縣得不到良好的發展機會,再加上工業基礎薄弱,致使永平縣的發展一直較為緩慢。永平縣是多民族聚居的縣城,當地的文化氛圍也是多民族和諧共處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