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lora
在加拿大餐飲食品界,本文主人公是小有名氣的人物,以中加聯營方式管理著兩家加拿大公司、一家中國公司。在大溫地區,她的故事也常常為人所津津樂道。不過基於隱私考慮,我們還是暫且稱呼她為C小姐吧。
作為專供食品包裝產品的批發商,C小姐的客戶不僅包括了華人熟悉的大統華、豐泰、佳廉等超市,還有眾多的烘培店、餐飲食肆和奶茶甜品店。
她家的產品,從一次性外賣餐具、奶茶塑料杯、吸管、塑料刀叉湯羹,到麵包蛋糕包裝袋、盒、圍邊條、蠟燭、紙盤,再到用於生鮮食品的各種規格、門類、用途的包裝用品,林林總總多達1000餘種。
因此,不誇張地說,生活在大溫地區和加拿大東部的小夥伴們,只要曾經光顧過華人超市,或者在餐館帶過外賣,又或者在烘培店買過麵包蛋糕,在奶茶店買過外帶飲品的,基本上沒有誰沒用過C小姐家產品,只是不知道而已。
從15年前移民溫哥華,到成為三家公司的老闆,C小姐走過了怎麼樣的人生道路?
一、 千禧年:趕上好機會,雅思5分移民加拿大
C小姐從小家庭環境不錯,90年代大學畢業後,供職於中國南方某個大省的省會電信部門,負責各種電信項目的統籌、協調、測試和上線。
在那個年代,電信行業可是炙手可熱的單位,其收入之穩定、福利之豐厚,羨煞旁人。
不過,千禧年一次偶然的出國考察機會後,公司派駐美國的技術人員考察團中,一半人選擇了移民。
C小姐大受震動,決定也要跟隨大部隊一探究竟,可父母親戚都覺得她太瘋狂了——這高薪厚職,多少人削尖了腦袋也求之不得的啊,怎可輕言放棄!
C小姐卻堅持,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只要有真本事,走遍天下都不怕。外國的月亮不見得一定就特別圓,但這麼多人的一致選擇,總有些什麼蹊蹺吧?
於是,C小姐鑽研起了移民攻略,卻意外發現加拿大這個國家更適合自己。而且,當時的技術移民條件也不高,雅思5分足以。試考了一下,居然通過了,一切順利得不像話。
就這樣,C小姐舉家移居溫哥華。
二、尋找商機:發現一次性餐具需求量大
落地後,首要問題是如何融入,找到自己的定位。
當年的大溫哥華,剛剛經歷了香港移民潮,又迎來了大陸的移民高峰。當地的餐館,先是「港式西餐」獨步天下,後來隨著各地華人移民的洶湧而至,餐飲風味和經營策略都在變換,從臺灣的「任點任食」,到北方餃子、上海菜、川菜和麻辣火鍋......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
由此,大溫地區的酒樓、自助餐、風味小吃、外賣、茶餐廳等中餐館迅猛發展,一下子增加到數千家;出品也從早期為了迎合西人口味的什碎,發展到粵、川、魯、湘、浙、京、滬、臺灣等菜系品種;經營的主要食品既有各種飯菜、麵食,也有海鮮、素食、中式料理、火鍋、肉粉、餃子、包子等地方小吃。
另一方面,更貼近中國人口味的港式烘培店也在迅速興起,麵包店遍布大街小巷。
總體上,食品服務業每年為BC省經濟貢獻約150億加元,佔省內生產總值的5%,逐步發展成為一大重要產業。
而且,C小姐發現,大概是源於節儉的傳統,許多顧客就餐後都有打包的習慣。加之,由於租金不菲,許多餐館、小店提供的更多是外賣,而非堂食,故而餐飲業對一次性餐具需求量很大。
由此,C小姐看到了這個產業鏈裡的商機——從中國進口塑膠袋、紙盒等各種材質的食品包裝產品,專供大溫的餐廳、烘培店、奶茶店。
三、創業之初:兩眼一抹黑
拿定主意後,C小姐說幹就幹,立馬註冊了公司運作起來。
剛開始可謂兩眼一抹黑——作為一個新移民和業界新手,要在別人的地盤上開創一番事業,難度可想而知。
首先,加拿大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對食品的生產經營、安全監督、違規懲罰都有明確而詳細的規定。
其中一個流傳甚廣的經典故事,最能道出創業者的艱辛。上世紀 90年代,華人喜愛的美食烤鴨、臘肉在唐人街公開銷售屬於非法。原因很簡單——加拿大白人不知道如何制定衛生管理條例。為此,華人黃威特地來到渥太華國會山莊,親自表演燒烤,並讓國會議員們品嘗,最終才促成了烤鴨、臘肉等食品經營在加拿大的合法化。
雖然進口一次性餐具無需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檢查,但也馬虎不得。因為根據規定,經營者有責任確保所銷售食品的安全,不得出售任何被汙染和不適宜人類食用的食品。
幸好,政府對創業者的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在BC省商業機構中,90%以上是小型生意(僱用員工少於50人的公司或是自僱人士),並為超過10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佔BC省私營企業就業人數的55%。為此,BC省專門設立了小型生意服務處,通過提供貿易教育、一對一貿易指導和公司註冊,來幫助小企業發展。因此,在加拿大創辦生意,不再是什麼難事。
其次,將貨物進口到加拿大,也必須遵守很多規章和條例。C小姐選擇了諮詢政府專業人士意見,並向同行前輩學習,同時回國尋找到了靠譜的供應商,最終摸索出一套符合規定而又行之有效的流程、方法。從國內備貨、發貨、商檢、報關、繳稅、海運、到港、報關、入倉、送貨,C小姐都成竹在胸。
四、創業艱難:剛拓展新客戶,轉眼失去舊客戶
不過,雖然方法找到了,功夫還是要到家。
創業之初,C小姐只僱傭了一名女員工,銷售、採購、報關、倉儲、送貨、記帳等等都要一手包辦,事事親歷親為。
甚至於,有時候兩個女人還要親自卸下大型貨櫃的貨物。要知道,這種體力活,是連一般男子都不願意幹的。
除了體力活,作為創業者,第一要緊的還是腦力活。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每年加拿大海關都會抽檢進口貨櫃,影響到貨時間;根據季節、客戶的習慣制定採購計劃,還要綜合考慮中西方甚至其他族裔的傳統節日和消費旺季,如農曆春節、端午、中秋,西方的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印度人的新年等等,其中的艱辛和摔過的跟鬥,不足為外人道也。
此外,大溫地區的餐飲業競爭激烈,高達70%的新開業餐館無法撐過第一年。因此,對於C小姐而言,往往是剛拓展了一個新客戶,轉眼又失去了一個舊客戶。
不過,C小姐也看出門道來了——無論客戶怎麼走馬燈似地變換,大溫地區餐飲市場的繁榮是確定的,食品包裝產品的巨大需求也是確定的。為此,她果斷轉變營銷策略,找人設計了公司網站,把部分業務從線下轉到線上,並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打造公司品牌和知名度。漸漸地,walk-in的客戶多起來了,無需再費時費力走家竄巷上門推銷產品了。
為了進一步穩定供應鏈,C小姐又在中國成立了一家貿易公司,與加拿大公司互相配合,為客戶尋找最新、最快、最優的貨源。現在,從淘寶商家到各地工廠,中國最新最炫的貨源,都能通過這一貿易鏈,第一時間送到加國消費者手中。
但C小姐並未滿足於此。在原來加拿大公司的基礎上,她又成立了另一家公司,形成了產品的互補:一家專供塑料製品,一家提供其他各種材質的食品包裝、裝飾和烘培用品。自此,公司的產品門類日漸齊全,在業界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C小姐坦言,大溫地區從事食品包裝產品貿易的公司不少,但能做到像她家公司的規模和低價的,不多。
幾年下來,C小姐公司不僅越做越大,客戶群體也漸漸穩定下來,公司員工也多達20多人,從前臺、採購、銷售到倉儲、送貨,都配備齊全。
不過最讓C小姐引以為傲的,是她自己的眼光。當年大統華等華人超市起步時,C小姐憑藉國內公司的優勢,找到了各種貨源,爭取到了這個大客戶,從此相伴成長。近年來,隨著大統華在加拿大的不斷擴張,C小姐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還從加西做到了加東。一時間,貨如輪轉,供不應求,已成常態。
至此,C小姐從一個新移民,華麗轉身成為了三家公司的老闆,還在寸土寸金的大溫購置了上萬平方尺的辦公場所和倉庫。
五、 疫情來襲,經營受阻
可人生總是充滿意外。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加拿大的餐飲業措手不及,備受打擊。C小姐的公司作為產業鏈上的一環,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衝擊。
先是疫情爆發後,很多人避免到華裔餐館消費。接著,不僅春節及年初的各種聚會及大型活動被取消,旅遊業也大受打擊,一些依賴旅行團的餐館,更是門庭冷落,生意一落千丈,有的營業額甚至下降八成多,部分被迫停業。
截至6月份,加拿大餐館協會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只做外賣或送餐,或者提供有限度堂食的餐館中,高達60%仍處於虧損經營狀態。僅有22%單店經營主,以及15%多店經營主表示達到盈虧平衡。
許多餐廳老闆甚至戲稱,一場疫情,自己又回到了創業時——自己接單、下單、煮菜、搖菜、打包、收帳......
很明顯,疫情將使本地餐飲業「重新洗牌」,甚至有預計表明,今夏之後,50%的中餐館將面臨倒閉。
形勢嚴峻。不過C小姐認為,所有行業都會起起落落,加拿大餐飲業的長線發展後勁仍很足。而且,大溫地區美食聲名在外,早就有「美食天堂」、「亞洲美食之都」的美譽。更何況,「民以食為天」已融入華人的生活方式,人們對美食的追求也從未停歇。因此,市場對食品包裝產品的需求仍在。
此外,經歷過居家避疫的加拿大人,已經慢慢適應了外賣和自取,外賣配送平臺更是迎來了大發展。隨著「無接觸配送」的大行其道,有的外賣公司業務量飆升了80%,連帶催生了大量IT、司機、送餐員崗位,一次性外賣餐具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
還有,C小姐的客戶結構多元,除了餐飲業和烘培店,還有大量業務來源於大統華等華人超市。疫情雖猛,但飯還是要吃的,菜也還是要買的,超市也從未停業,因此這部分訂單未受太大影響。
總體而言,公司業務發展雖然遇到阻力,但後勁仍在,平穩過渡不成問題。對於後市,C小姐仍充滿信心。
六、什麼樣的人適合移民?
從一個新移民到三家公司的老闆,C小姐一路打拼,把一個個小小的不起眼包裝產品,變成了一盤人人羨慕的大生意,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總有人會問,為什麼當初要選擇移民?C小姐的回答是,為了過想要的生活。雖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家庭、學歷、工作、性格、英語水平千差萬別,但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沒有人會比你自己更明白。
聽從自己的內心,是啟航的第一步。
二是要有敢闖敢拼的精神。創業多年,C小姐見過各種大大小小的風浪,但每次都能逢兇化吉,憑的是一份堅持和毅力。
C小姐認為,思想獨立、經濟獨立、生活獨立的人更適合移民。因為移民路上、創業途中,少不了各種各樣的阻礙、魚龍混雜的信息、形形色色的路人……他們都會讓人動搖、懷疑、困惑、迷茫甚至失去信心。一個遠行人,必須有自己堅定的想法、自己長遠的規劃,才能堅持走自己的路。
三是要愛好學習,動手能力強。外國人友好,願意提供幫助,但很多事情還是要自己解決。要想走得遠,須得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開得了汽車、記得住地名、修得了馬桶、換得了燈泡、講得了英語、讀得懂報紙、分得清垃圾、交得起罰款……總之,要能在新環境中善於學習,主動融入、迅速掌握生存技能。
最後,作為創業者,還要敢於突破,富有開創精神。C小姐身邊的許多人,都是出國後憑藉著身為中國人的優勢,在國外尋找到了發展的機會,如開中國餐廳、教中國功夫或漢語、做電商、做海外置業或留學、幫國外品牌推廣中國市場等,在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交流與合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社會定位。
最後,C小姐總結說,能放棄國內安穩日子,走出國門從頭再來的人,一定具備「敢於突破自己」的特質: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作者簡介:
Flora,陪讀媽媽+高齡留學生,工商管理碩士,現居溫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