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三大經濟體,中日韓GDP之和,能否超越美國?

2020-12-09 小智讀財經

眾所周知,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從GDP概念誕生至今,美國便一直佔據全球GDP榜首的位置。2019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21.43萬億美元,在全球總量(87.75萬億美元)中的比重達到24.42%。

不過,從過去二十年的數據來看,美國GDP佔全球總量的比重在逐年下滑。數據顯示,2000年美國GDP總量約10萬億美元,而同期全球GDP總量為33.62萬億美元,美國佔比30%左右,接近三分之一。二十年時間過去,美國佔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下降了6%左右。

與此同時,過去二十年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2000年,我國GDP約為1.21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量的3.5%;2019年,我國GDP約為14.34萬億美元,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佔比提升了12.8%,達到16.3%。目前,我國也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和韓國同樣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尤其是日本,在被中國超越之前,日本經濟總量曾長期排名全球第二。韓國GDP總量雖然和上述國家有不小差距,但也能夠排在全球前十名開外。

那麼,亞洲三大經濟體,中國、日本、韓國GDP之和,能否超過美國呢?下面通過2020年前三季度GDP數據,來進行比較。

2020年前三季度美國GDP約為15.46萬億美元,同比實際下降3.8%。美國是當下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今年其經濟遭受重創。外界預測今年全年美國GDP將縮減3.4%到3.6%。

今年第三季度,我國經濟已經徹底復甦,單季度GDP實際增長4.9%。前三季度,我國GDP約為10.34萬億美元,佔美國經濟總量的66.8%。按照兩國目前的經濟態勢,今年我國將進一步縮小和美國的GDP差距。

前三季度,日本和韓國GDP分別為3.64萬億美元、1.18萬億美元,前三季度日本和韓國GDP增速均為負。

通過以上數據得出,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日本、韓國三國GDP之和為15.18萬億美元,與同期美國GDP15.46萬億美元十分接近,佔比為98.1%。

再來對比世界500強數量。2020年《財富》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中國、日本、韓國入選企業分別為133家、53家、14家,三國合計一共入選200家。單單我國的世界500強數量,就已經超越了美國的121家。

本文由小智讀財經原創撰寫,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江蘇和浙江GDP之和,放在亞洲是什麼水平,能否超過韓國和日本?
    單單算江蘇和浙江各自的GDP,就已經超越了亞洲很多國家,那麼,江蘇和浙江GDP之和,放在亞洲是什麼水平?按照2018年的數據計算,江蘇和浙江GDP之和為14.88萬億元,同期我國GDP總量為90.03萬億元,江蘇和浙江GDP之和約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6.5%,並且超過了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9.73萬億元)。
  • 中美GDP總量,能超越全球其餘國家之和嗎?
    眾所周知,中國和美國是兩大經濟強國。2018年,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GDP超過10萬億美元的國家,其中美國GDP達到20.49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中國GDP達到13.9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中國和美國GDP相加總量達到34.39萬億美元。
  • 全球三大經濟體:中國、美國、日本,2019年GDP對比
    大家都知道,目前全球排名前三的三大經濟體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並且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和地區。據相關數據統計,在2018年,美國的GDP總量為20.49萬億美元,中國的GDP總量為13.6萬億美元,日本的GDP總量為4.97萬億美元。
  • 亞洲三大經濟體:中國、日本、韓國,前三季度GDP對比
    來源:BOSS說財經眾所周知,在亞洲的經濟體系中,來自東亞的中國、日本以及韓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8年,中國(13.6萬億美元)、日本(4.97萬億美元)、韓國(1.62萬億美元)GDP總量分別排在亞洲第一、第二、第四。
  • 涵蓋22億人口、GDP佔了全球的1/3,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建立
    印度最後退出,所以只有東協10國加中日韓三國加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東協10國總面積約449萬平方公裡,人口6.54億,gdp總量3萬億美元。人均GDP4587美元。東協十國除了新加坡屬於發達經濟體以外其他國家人均收入還是發展中國家水平。
  • 經濟體將發生變動?外國媒體:中國15年後超越美國,日本地位不保
    按照目前的世界經濟排名,第一大經濟體是美國,美國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作為老牌的發達國家,都是第一名。其次是我國,也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後,以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超越了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名是日本。這個排名已經維持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雖然第四名以及第四名往後發生了不少變動,但是前三大經濟體的排名基本穩如泰山,但是一些外國媒體卻報導經濟體將發生變動。
  • 東南亞十一國GDP之和,放在我國什麼水平,能否超過廣東?
    東南亞位於亞洲版圖的東南部,包含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等11個國家。除了寮國以外,其餘十個國家均為沿海國家。東南亞各國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巨大,最發達的國家——新加坡,人均GDP高達6.46萬美元,超過了日本、美國等國家,高居全球第八;另一方面,聯合國認定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中,東南亞有寮國、柬埔寨、東帝汶、緬甸等四個國家入選,這些國家的人均GDP均位列全球倒數。東南亞整體經濟水平如何?
  • 亞洲三大經濟體:中國、日本、韓國,2020年首季度GDP對比
    中國、日本、韓國,是亞洲三大經濟體之一。2019年,中國(14.5萬億美元)、日本(5.1萬億美元)、韓國(1.64萬億美元)GDP總量分別排在亞洲第一、第二、第四。在世界範圍內,中國GDP總量排名第二,日本第三,韓國排在第12位。
  • 英報告:2032年全球四大經濟體中三個在亞洲
    英國和法國還在糾結誰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嗎?根據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BR)的年度報告,英法還是別爭了。因為就在2018年,印度就將超越英法,成為以美元計的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不僅如此,到了2032年,印度還會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 中日韓三國GDP總量是多少?與美國、墨西哥、加拿大相比,誰更多
    文/龍小林東亞地區算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因為這裡不僅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經濟國,同時亞洲僅有的四個發達國家,兩個最大都在這一地區,即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個國家的GDP總量加起來,幾乎佔到了全亞洲GDP總量的70%。
  • 廣州和深圳GDP之和,放在全國是什麼水平,能超越幾個省份?
    那麼,如果把廣州和深圳GDP之和,放在全國是什麼水平,能夠超越幾個省份呢?下面把廣州和深圳當作一個獨立的經濟體,來和我國其他省份進行比較。人口和面積截止2018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為1490.44萬人;深圳市常住人口為1302.66萬人,兩市總人口達到2792.1萬人。
  • 中國GDP總量有多少?相當於3個超級發達國家和印度之和
    如今,中國的國力已經大步向前,GDP也相繼超越了很多國家,比如發達的德國、日本等國家。但是,你知道中國如今的GDP總量到底有多大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2018前三季度中國GDP總量為9.99萬億美元,前三季度增速為6.7%。
  • 印度2017年GDP超越法國 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承認後,印度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超越法國,升至第六大經濟體的成績再獲世界銀行認可。世界銀行和IMF每年都會公布各國GDP等宏觀數據。11日,多家法國媒體注意到在世界銀行最近公布的2017年GDP數據中,法國下滑一位,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第六大經濟體變為印度。印度2017年的GDP達2.597萬億美元,法國為2.582萬億美元。在印度之前,2017年全球前五大經濟體依次為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和英國。
  • 亞洲首富:20年內,印度將躋身全球三大經濟體之列
    穆克什·安巴尼(資料圖 圖源:PTI)亞洲首富,印度商人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周二表示,印度將在未來二十年內躋身全球三大經濟體之列,同時人均收入將增長一倍以上安巴尼說,「我堅信,在未來的二十年裡,印度將成長為世界前三的經濟體。我們的人均收入將從人均1800-2000美元增加到人均5000美元。」此外,安巴尼認為,依靠年輕人的帶動,印度將實現建設「更高級的數字社會」。他補充說,「臉書」和世界上許多其他公司和企業家一樣,都擁有進入印度的「黃金機遇」,並且成為印度經濟和社會轉型的一部分。
  • 世界十大經濟體:我國GDP增速最快,印度次之,那麼美國呢?
    下面,先來看看前三季度世界前十大經濟體都有哪些國家。今年前三季度,美國依舊佔據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位置,GDP總量達到15.91萬億美元。前三季度,美國GDP增長率為2.3%,在世界GDP前十的國家中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前三季度,美國GDP增速呈高開低走的態勢,第一季度GDP增長率為3.1%,第二季度為2%,第三季度下滑至1.9%。
  • 2019年前三季度,中日韓的GDP合計是多少呢?與美國相比呢?
    整個,前三季度日本完成的名義GDP就約為37773.79億美元,仍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按此趨勢推測,2019年全年日本的GDP要再度略微超過5萬億美元了。中日韓的GDP總額,與美國的差距咱們中國大陸在前三季度完成的名義GDP接近70萬億元人民幣,折合美元約為10.18萬億,且經濟實際增速為6.2%——是韓國經濟實際增速的3倍,是日本經濟實際增速的6倍,繼續保持領先。
  • 研究:2050年左右,印度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2050年左右,印度可能會在世界最大經濟體排名中從第5位攀升至第3位。 印度在2017年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目前升至第5,超越法國與英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將讓印度在2030年成為第4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到了2050年,印度將超越日本,佔據第3的位置,並將維持這個排名直到2100年。 而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長期競爭也將面臨一些有趣的變化。
  • 8年後中國GDP將超越美國?英國智庫給出最新預測,與日本評估一致
    據英國智庫「經濟商業研究中心」(CEBR)12月26日發出的一則關於2020年度報告指出,因為新冠病毒的影響,中美經濟體復甦情況相差甚大,中國GDP有望在2028年超過美國,屆時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 臺灣地區應嚴肅看待中日韓啟動自由貿易區談判
    在北京登場的第九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及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籤署了《關於促進、便利和保護投資協定》,並宣示年內啟動自由貿易區談判,對臺灣地區經貿衝擊不言可喻,如果不能儘速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續談判,臺灣地區將喪失ECFA帶來的優勢,而使對外經貿更為嚴峻。
  • 歐洲三大經濟體:英國、德國、法國,上半年GDP對比
    歐洲是全球整體經濟最發達的大洲,雖然經濟總量不及亞洲、北美洲,不過歐洲一共有16個發達國家,超過全球發達國家總數的一半。歐洲的發達國家,主要以英國、德國、法國為代表。2019年,英國、德國、法國GDP總量均超過2萬億美元,領跑整個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