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城隍廟

2021-02-13 安溪史志

    安溪城隍廟是福建省最早興建的城隍廟之一,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廟中供奉「清溪顯佑伯主」(俗稱「城隍伯主」),並祀「城隍夫人」(俗稱「城隍媽」)。廟宇原建於縣治東(城關富民街安溪縣實驗小學內),今有舊廟與新廟各一座。建築風格獨特,裝飾富麗堂皇,香火四時鼎盛,在閩臺及東南亞等地均有較大影響。

    一千多年來,安溪城隍廟歷盡滄桑,幾經修葺,幾經重建,幾經遷址,現存建築為清初遺物。據史料記載,位於城關富民街縣實驗小學邊的安溪城隍舊廟,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956年)五月二十八日,後周顯德七年(960年)四月十五日竣工。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景泰二年(1451年),邑人陳貞德重修;成化八至十五年(1472-1479年),知縣谷延怡、吳英再修,典史蔡珍增建後堂三間;嘉靖十八年(1539年),知縣殷楘、典史鄒奇重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廟宇毀於倭,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由知縣蔡常毓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縣謝宸荃重修前後殿宇;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縣戎式弘重修,知縣曹鑛續修;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知縣曾之傳新建後堂住持方丈室;乾隆十年(1745年),知縣何隆遇鋪砌拜亭前石坪;乾隆二十年(1755年),知縣莊成重修。

    舊廟坐北朝南,宮殿式建築,規模為五進四天井。大門外有水井一口,泉甘水洌,供民汲用。大門內一進左右有連接蓋頂的兩房,中留人行通道,如果兩房間鋪以木板,則可作為朝北內向的戲臺。步過大門,即達廟內大埕,埕兩邊各有古榕一株,交遮成陰,讓人感受清涼爽氣。二進為兩廂,分立塑像,其左廂為稽查、考功、賞善三司,右廂為速報、地獄、罰惡三司,其塑像魁梧雄偉,令人敬畏。三進為正殿,前含拜亭,後連寢舍,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重簷式,抬梁架,徹上露明造;殿外有盤龍石柱,雕琢精巧,靈活壯觀。殿正中有穹窿藻井,外向為透孔金飾圓形欞窗,雕梁畫棟,莊嚴瑰麗;殿中供奉城隍伯主正身,座後則立有高大的城隍伯主鎮殿塑像,黃袍金冠,端莊嚴肅,令人肅然起敬。殿堂外翼有東西兩廂,各有寬闊走廊,其東廂吊掛大鐘一口,鐘下塑直符使者,後立護法韋馱、陽判官;西廂安架大鼓一面,旁立值日使者、主簿、陰判官。兩廊有門通第四進大埕,廳上奉城隍伯主及夫人並坐塑像,俗稱城隍媽廳。廳後第五進為僧舍。整座殿宇莊嚴大方,綠瓦蓋頂,屋簷翹脊裝飾以雙龍搶珠,襯以人物、花草,五彩鮮豔。廟中掛滿溢美楹聯和匾額,更顯殿宇之古樸,令人崇尚。

    民國30年(1941年),國民兵團副團長邱秋星派兵進駐安溪城隍廟,城隍伯主正、副身塑像被遷出,暫奉祀於縣城北街隘子頭民舍,其餘諸神塑像被拆毀。民國32年(1943年),因官方基建,隘子頭城隍臨時廟宇需拆遷,由承建者另行擇地於北門橋邊建一廳兩房及下落作為廟宇,並於同年遷入。1953年,城隍伯主正身遷入東嶽寺東廂奉祀,並於1985年又遷入東嶽寺檀樾祠奉祀。1958年和1986年,舊廟的第一殿和第五殿先後被教育部門拆建為宿舍,今舊廟的建築物僅存二至四殿。1988年12月,安溪城隍廟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1月16日,在旅居新加坡僑親陳美英女士倡議及在縣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擇地於東嶽寺東側,依照原廟規制,興建安溪城隍新廟,並由陳美英女士獨資興建一至三殿。新廟重建工程於1992年1月5日完工。此後,新加坡韭菜芭、楊桃園兩地僑親捐資續建四、五殿,繼而又有諸多分爐及信眾陸續捐建配套設施。

    安溪城隍新廟與東嶽寺並肩聯臂,為五進殿堂,順山勢遞升興建,南北向。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第一殿面寬五間,闢三門,簷口輝綠巖龍柱,門堵、窗欞分別以青白石雕刻,有鯉魚跳龍門、雙龍戲珠、雙獅拋球、獅鳳牡丹、松鶴蓮荷、竹鹿等圖案,屋架構件,如吊筒分別透雕花竺、垂蓮、嫦娥奔月、吹簫引鳳。第二殿為城隍殿,重簷歇山式,徹上露明造,穿鬥式,面寬五間,進深五間,前加拜亭。一至三殿內諸神像,均仿舊廟體式。正副三尊城隍神像均坐正殿,分別面向三圓欞窗,八爺、九爺佇立兩旁。三殿為城隍寢殿。四殿為羅漢殿,奉祀觀音佛祖。五殿為釋迦殿,奉祀三寶世尊。全廟紅牆綠瓦,金碧輝煌;飛簷翹脊,飛金走彩;雕龍刻鳳,巧奪天工,其勢更勝舊觀。1999年1月,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新城隍廟樹立文物保護標誌。

    安溪城隍廟歷史悠久,現存有諸多文物古蹟。珍藏廟內的城隍伯主之印,據傳系宋代皇帝所賜,玉質方形,邊長7.5釐米,高5釐米,印文為「敕封清溪顯佑伯印」繁體篆書,印座上雕有一頭上有「王」字紋的臥蟾蜍,寓贊安溪城隍解理陰陽、靈顯威赫之意。新廟門前挺峙的一對輝綠巖龍柱,原為舊廟所立,系出自前代名匠之手,神龍駕霧,精雕細作,維妙維肖。廟內現存「示諭」、「造船碑記」兩塊古碑刻,立石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二月,由知縣夏以槐撰。「示諭」碑長44釐米,寬70釐米,碑文為「安邑敕封顯佑伯城隍尊神,理陰贊陽,每年季春,士民仿傚古禮,設醮迎儺。」《造船碑記》碑長210釐米,寬110釐米,記載當年為解決每年春齋醮迎儺之資,置造溪船兩條,自泉州運鹽至安溪,並免收稅費,「取其餘息以為醮費」。

    城隍新廟的拜亭有一副古聯:「寵錫袍冠八閩第一;褒封伯爵五邑無雙。」傳說安溪城隍伯主自宋代以來,由於曾為宋太后治癒頑疾,得帝賜御龍袍,又是鄰近原五大縣(即南安、安溪、晉江、同安、惠安)的保護神,護佑百姓免受旱、澇、風、蟲、獸災之苦,因此兩次受到朝廷敕封,宋帝賜金冠、龍袍、玉印,褒封顯佑伯;清道光皇帝敕賜「欽加普護清溪顯佑伯」聖旨一道,而全省其他縣份的城隍卻無此殊榮,是為「八閩第一」、「五邑無雙」。

古往今來,風流名士有感於安溪城隍廟之靈秀,大發豪性詩情,留下不少名匾佳聯。有明張瑞圖題的「陰騭下民」,清知縣葉紹芬題的「燮理陰陽」,黃宅中題的「是夢覺關」,李鈺題的「保我黎民」,莊成題的「真英靈」等古匾;有明進士秦鍾震作的「為惡不滅,祖宗有餘德德盡必滅;為善不昌,祖宗有餘殃殃盡必昌。」清狀元莊俊元作的「功德秀河山,前龍津,後鳳麓,十八裡歸依福地;聲靈昭綸綍,東陽鍾,西鱷鼓,第一長詹拜公門。」清庠生陳子瑞作的「神所憑依將在德;爾於幽獨毋自欺」、「看彼世人詭譎心腸,莫怪此公吐舌;睹斯色相黑混面目,真令我輩驚心」等古聯,也有「賞懲善惡因果有報;燮理陰陽判斷無差」、「善惡報應,莫道竟無前世事;利名爭競,須知總有下場時」、「進廟來,先自問平日所行何事;歸家去,莫忘記今朝俯首通誠」、「善報惡報、遲報速報,終須有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孽鏡高懸,善心人不妨當頭一照;影衾多愧,惡念者應怕有物潛窺」、「善惡到此難瞞,不必階前多叩首;瑕瑜從來了徹,豈容臺下細搖唇」、「地獄即在眼前,莫到犯了罪時方才省悟;孽鏡曾懸臺上,但要過得意去也肯慈悲」等諸多勸善對聯。

    歷史上,官府均十分重視安溪城隍每年的春巡之事。清代,恭迎城隍,設醮(一種禱神的祭禮,後專指僧道為禳除災祟而設的道場)盛典,熱鬧非凡。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二月,安溪知縣夏以槐特立「示諭」碑。歷年設醮之日,規定在上年臘月十六日在神前擲杯奉準,翌年二月初二日貼出文告,把日期昭示全縣,規定不論晴雨都要設醮,次日迎儺(古時驅逐疫鬼的儀式)。每年做醮完畢撤壇,當夜12時由4位首人恭請清溪城隍伯主整頓衣冠坐上8座交椅。翌晨5時左右,由首人鼓吹恭迎出廟。城隍出巡路線為:從東門出,沿河溝、山邊到祥雲渡,行至鳳山黃氏祖墓(俗稱狀元墓),再按原路回到祥雲渡鳳池庵設帷幕安奉(註:今路線為:東出山門→鳳山路→八三一路→祥雲路→深內→縣製藥有限公司→鳳山黃氏祖墓→返回→深內→鳳池庵)。到10時至11時之間,廟關起大門,廟內所有官曹衙役、兵馬差事(均須以人裝飾代替),以八、九爺領頭,按序排班行進。由4個首人拈香侍候,主持僧人負責點名。點畢,整隊環廳繞行,再大開廟門吆喊而出,與儀仗和大鼓吹、八音、臺閣、戲陣排成縱隊,出西門迎接伯主進城巡遊各街、巷、縣衙、儒學、校場(今路線為:鳳山路→八三一路→祥雲路→深內→縣製藥有限公司→鳳山黃氏祖墓→返回→深內→鳳池庵→迎接城隍伯主進城→祥雲路→新華路→城關南市場→河濱路→茶葉大酒店→城關醫院→文廟廣場→縣外貿公司→鳳華製衣有限公司→河濱北路→鳳聲路→新安路→鳳山路→城隍廟)。古時候,儀式十分複雜。當隊伍行進至縣衙門口時,縣令均擺好香案,親自頂禮迎接;當隊伍行進到南門巷口時,全隊稍停,清溪城隍伯主換上法衣帽(即法官服裝),然後由儀仗隊排駕,鳴鑼開道,鼓簫齊鳴,4個首人隨八、九爺及城隍伯主入孔廟繞泮池一周;然後下南校場(刑場),主持僧人身穿袈裟、手帶法器隨行,到達校場時,即揮動手中法器搖鈴,呼叫有冤之魂準予前來鳴訴;隊伍繞行一周後,乃出場與等候在一邊的民間大鼓吹、戲陣等隊伍取縣城街道巡遊。巡遊隊伍一般於當日下午3時左右方進廟卸駕,再由主持僧人就四街各定若干人選,逐一進行投擲卜杯,獲準杯者為明年新首人。此後,進行新舊首人交接禮儀,晚上再按路線巡遊,由新首人負責工役、火把、燈籠,一般至夜10時許結束。

    

    傳說中,清溪城隍十分顯赫,靈驗非凡。清乾隆版《安溪縣誌》有三處記載:一是「正德上章執徐(庚辰年,1520年)春仲甲申,吉水龔公令安溪之四月,忄心(憫)茲邑民,久罹虎患,乃焚文於城隍之祠,矢神必獲。越翼日乙酉,果戮其一;越三日戊子,又戮其一,民胥神之。」時教諭鄒魯曾目擊其事,特作《戮雙虎賦》。二是「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七月二十八日,蔡寅率眾數千突至安溪,正欲攻城,忽見有甲騎自東門出。蔡疑有援兵至,遂驚退。時共以為城隍顯靈,邑令李鈺大書『保我黎民』匾額,並識其事於廟。」三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十一日,縣民陳福挾仇將田主王益讓殺死於後塘隴地方,屢審,堅不承認。邑令莊成齋戒沐浴,具牒親禱於城隍神。翌日,帶犯赴廟復訊,冤魂忽附於犯妻黃氏身上,向伊夫歷歷質證,並將兇器指出。福始俯首無辭,案乃定。觀者無不稱異。莊令題匾於廟,以紀其事。」

    傳說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中國,派出飛機轟炸安溪縣城。人們發現天上有二隻老鷹與飛機對壘盤旋。飛機投擲諸多炸彈,縣城群眾卻無一傷亡。日機飛走後,城隍廟法事人員發現城隍公、城隍媽神像滿臉汗滴,頓悟老鷹是城隍公媽的化身。消息傳出後,各街頭群眾自發舉行「犒眾」之儀,敬獻黃豆,寓意為神兵提供子彈,或讓神明灑豆成兵,抵禦外侵。

    靈應昭昭,惠及四方。晉江沿海一帶,至今還流傳著一則「清溪城隍顯聖保佑漁民」的民間故事。傳說約百餘年前的一天,晉江有200多艘漁船出海捕魚,忽然迎面來了一隻小船,船中站立一位老漢,大聲疾呼:「我乃清溪顯佑伯主,特來指點汝寺,即刮颱風,漁船須從速調頭返航。」當漁船全部進港內後,大暴風雨突至,漁船安然無恙。為此,漁民中廣泛傳著「清溪城隍顯威靈,警報颱風事是真。漁船返航安無恙,眾誇伯主保漁民。」的歌謠。自此,泉州、晉江、石獅、南安等沿海的民眾除設壇崇祀清溪城隍伯主神位外,不少人還時常到安溪城隍廟焚香敬奉,祈求平安獲福。不少地方還設立分爐,敬奉清溪城隍。

    新加坡也廣泛流傳有清溪城隍顯靈的故事。20世紀4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南進入侵新加坡。有一次,日軍出動大批飛機轟炸新加坡各地,各處一片廢墟,而民國17年(1928年)自安溪分爐至新加坡的城隍伯主五舍公城隍廟之所在地,卻絲毫未受到飛機的轟炸。因此,當地華僑、華人對安溪城隍伯主更加虔誠奉祀,並先後在韭菜芭、楊桃園構築兩座雄偉壯觀的清溪城隍廟宇,至今仍香火鼎盛。而兩地城隍廟每年組團到安溪城隍廟尋根,謁祖進香,祈求安溪城隍庇佑之舉也成慣例。

    安溪城隍廟歷經千年興替,蜚聲鶴遠,著稱海內外。早在明末清初,安溪先民即將香火帶入臺灣,嗣後分爐到臺北、臺南、高雄,直至全島各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臺灣各地共有自安溪城隍廟分爐222座。新加坡亦有韭菜芭城隍廟和楊桃園城隍廟等分爐。自清代起,安溪城隍廟在晉江、南安、泉州、石獅等地有70多處分爐分別立廟供奉,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亦建有諸多分爐。每年各月,特別是五月二十八日城隍誕辰日,海內外信眾均組團至安溪城隍廟進香、朝拜,參觀訪問,有效地增進海內外及海峽兩岸情誼,促進歷史宗教文化的交流。

    1994年10月,安溪縣人民政府將東嶽寺、城隍廟劃歸鳳城鎮人民政府管理,並建立東嶽寺、城隍廟園林管理處及文物保護管理組,秉承愛國愛教、奉獻社會的宗旨,積極提高城隍廟的文化品位,先後新建一批配套設施等,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與此同時,注重發揮城隍宗教文化在閩臺文化交流和對外聯誼中的積極意義,努力把安溪城隍廟建設成為一處民眾進行正常宗教活動的場所、一座聯繫海內外愛國人士的文化橋梁、一扇展現安溪僑鄉現代文明風貌的窗口,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信仰城隍是一種以漢民族傳統歷史文化為深刻社會背景的文化現象。安溪城隍廟在閩南、閩臺、東南亞均有分爐廟宇,在弘揚傳統文化及對臺、對海外文化交流中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增進兩岸中國人的民族文化認同意識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等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2018年五月廿八日,恭逢安溪城隍廟城隍爺聖誕慶典!
    https://v.qq.com/x/page/r0716xxpll4.html2018年農曆五月廿八日,乃安溪城隍廟清溪顯佑伯主誕辰
  • 【大陣仗】2018安溪城隍廟清溪顯佑伯主春巡!數萬虔誠信眾隨香祈福!
    3月27日是安溪城隍廟一年一度的城隍爺春巡迎儺盛會!安溪城隍伯主頭戴金冠,身穿龍袍這是別的地區城隍廟所沒有的據傳是因在宋仁宗時候替太后治癒乳瘡,宋仁宗賞賜了龍袍。現在在安溪城隍廟內存有一枚玉印,相傳是宋代皇帝所敕封的,印文為「敕封清溪顯佑伯印」
  • 安溪城隍廟顯佑伯主2018年春巡迎儺完整視頻!
    二〇一八年二月十一日一早,安溪城隍廟顯佑伯主春巡迎儺盛會拉開序幕!
  • 安溪城隍廟顯佑伯主2018年春巡醮會 | 恭請城隍爺落座
    每年安溪城隍廟城隍爺春巡迎儺活動都是令小城安溪沸騰的時刻。春巡時間為前一年斷杯擇定,從清明前後十日內卜定,今年春巡為二月十一日,初十日在城隍廟內設醮祝燈祈福,每年由城內七街頭輪值主持,今年輪到南街南市境信眾當值。
  • 安溪城隍廟舉行「清溪顯佑伯主開財庫」祈福法會
    每年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是安溪城隍公「開財庫贈錢母」的好日子,能乞到城隍公加持過的「錢母」是虔誠弟子新年最歡喜的一件大事。
  • 安溪城隍夫人 家庭幸福的守護神
    2017年5月10日(農曆丁酉年四月十五日)喜逢安溪城隍夫人千秋聖誕
  • 從安溪城隍信仰的地方化看閩南文化的形成過程
    安溪城隍的影響逐漸擴大,從安溪一縣擴大到了晉江、南安、同安、惠安與安溪五邑。城隍廟內至今仍存「寵錫袍冠八閩第一,褒封伯爵五邑無雙」的柱聯。這個傳說中,安溪城隍之所以從安溪一縣的城隍擴大為安溪、南安、晉江、同安、惠安五邑的城隍,顯然是它顯靈救治宋太后頑疾等靈跡而受到朝廷兩次敕封的結果。也就是說,在民間信徒的看法中,安溪城隍的「靈驗」,是它的信仰範圍打破安溪縣的行政區劃的最重要的原因。關於這一點,可以從今天晉江、石獅信徒到安溪城隍廟進香時口述的一則神跡為證:
  • 日本雜誌專題推介安溪,看看怎麼說的…
    安溪登上了日本知名雜誌《地球の歩き方》(中文譯名:《走遍全球》)2017~18中國卷的封面先來說說,《走遍全球》這本雜誌吧這本雜誌創辦於1979年,旨在介紹世界各地的旅遊情報,在日本非常有名。如今,安溪,這個深山裡的小城市居然與周莊、烏鎮等一樣C位出道在異國他鄉擔當著中國的門面!那麼,雜誌中是如何介紹安溪的呢?跟隨著留學小哥提供的圖片一起來看看吧!
  • 顯佑伯主昨日回廟,數百信眾駕後隨香丨己亥年安溪城隍誕辰
    己亥年七月廿一日顯佑伯主今晨回廟數百信眾駕後隨香前天晚上,隨著最後一晚安溪高甲戲的結束。己亥年安溪城隍廟清溪顯佑伯主(城隍公)誕辰慶典也接近圓滿。十時許,邑內大東街(磨內巷、華美境)眾弟子虔誠恭迎清溪顯佑伯主尊神(二舍公)落轎。
  • 臺灣基隆餘氏宗親回祖籍地安溪尋根拜祖
    心連兩岸萬水朝宗同血脈 情系一家千山歸祖共家園 二0一八年六月一日至三日,臺灣大德廟進香團一百多人蒞臨安溪開展民俗文化交流暨尋根訪祖系列活動。《臺灣基隆餘氏宗親回祖籍地安溪尋根拜祖行程》1日下午清水巖。晚宴安溪鷺友海鮮大酒樓。2日上午三洋(圓通堂),下午雲山(乾元祖)。3日上午安溪城隍廟。下午泉州天后宮。
  • 兩岸共同打造《城隍公》音樂影片在安溪開拍 講述歸僑三代人故事
    ▲12月11日上午,《城隍公》音樂影片開機儀式在泉州市安溪縣城隍廟啟動。影片主場團隊和城隍廟善信代表揭幕,宣告影片正式開機(劉彥玫 攝)▲歌曲《城隍公》由臺灣「閩南語音樂教父」林垂立傾力打造,既譜寫安溪城隍公大愛精神,又傳唱安溪城隍公傳奇故事。生動形象的閩南方言,融合朗朗上口的旋律,餘音繞梁。
  • 當然是安溪!安溪!安溪!
    茶莊園先後被評為「十佳最美生態茶園」「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安溪茶鄉示範區」「安溪魅力茶園」等稱號。地址:安溪縣龍涓鄉珠塔村諮詢熱線:13806082363鳳山風景區位於安溪縣城鳳冠山麓,景區內林木成蔭,鳥語花香,素有「十八景點」之說。這裡有千年古剎東嶽寺、朝聖古地城隍廟、明朝地理學家朱熹讀書處、廖長官紀念館以及薈萃全國各地書法名家墨寶的碑林等。
  • 安溪兩「民俗控」大學生 「鬥陣」傳播閩南民俗文化
    出生於1993年的安溪小夥楊巍峰,說到這類婚嫁習俗方面的閩南四句,張口便能來上一段;而好友謝金印,生於1994年,摯愛宮廟文化,經常利用假期走訪寺廟,並在網上發布和推廣其背後的人文。如今,他曾走過的寺廟,連自己都數不清,少說也有數百座。問起為什麼會喜歡研究民俗和寺廟,楊巍峰和謝金印不約而同地說,因為小時候喜歡看熱鬧和逛廟會。
  • 安溪這幾處風景秀麗的旅遊景點,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
    安溪鳳山風景旅遊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境內,是一個集茶文化、尋根覓祖、宗教朝聖、強身健體、科普教育、生態旅遊等六大旅遊產品體系為一體的多功能、高品位城郊公園。景區素有「十八景點」之說,區內有茶葉大觀園與千年古剎東嶽寺、朝聖古地城隍廟及全國各地書法名家墨寶的碑林等。安溪文廟始建於北宋,現存建築為清代。
  • 安溪喜獲省級文明縣城,因為有這些地方……
    ,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京津滬不相信好肺   黑吉遼不相信喝醉   港澳臺不相信物價很貴   那麼,安溪呢?
  • 安溪這些街道名的來源,你了解嗎?
    安溪城鎮的許多街巷名有著特殊的意義,今天搜索君和大家一起了解下安溪這些特別的街巷名。 路左側有基督教堂、安溪文廟,2002年拆除文廟西側安溪賓館西樓和老人活動中心樓,開闢文廟龍津廣場。 2003年起,先後拆除縣水電局、文化館、五交公司、糧食局、供銷大廈,對街路進行拓寬改造,興建新的街道。路的北端為縣人民政府,南端為中國茶都——安溪全國茶葉批發市場。
  • 晉江揚美境主公赴安溪羅內安山祖廟謁祖進香大吉!
    自建以來,香火鼎盛,在安溪境內,至今流傳著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安溪三大佛」,即「清水菩薩,城隍伯主,羅內境主」,羅內境主香火不僅廣傳閩南大地,更遠播馬、新、臺,分爐遍及海內外。安山廟正順尊王進香安溪城隍廟複製連結觀看超清視頻:https://v.qq.com/x/page/s0375ypaqfy.html提醒:讚賞功能是大家對安溪鬥熱鬧的肯定 用以發展 不隨便用作他途
  • 一起回安溪吧!
    茶莊園先後被評為「十佳最美生態茶園」「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安溪茶鄉示範區」「安溪魅力茶園」等稱號。地址:安溪縣龍涓鄉珠塔村諮詢熱線:13806082363鳳山風景區位於安溪縣城鳳冠山麓,景區內林木成蔭,鳥語花香,素有「十八景點」之說。這裡有千年古剎東嶽寺、朝聖古地城隍廟、明朝地理學家朱熹讀書處、廖長官紀念館以及薈萃全國各地書法名家墨寶的碑林等。
  • 德州城隍廟與城隍廟碑
    張明福 祁志忠德州城隍廟坐落在舊城朝陽門內的喧譁角西北側,坐北面南,與舊州署隔道平列,佔地面積超過一公頃,是一座規模宏大、殿宇輝煌、碧瓦丹檀、雕刻精美的古建築群。據民國《德縣誌》載:該廟為「明永樂九年(1411年),由知州何源(所)建」。明清城隍廟屬於官家所設,每年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由官方三次組織祭祀。
  • 安溪綠道北線部分節點效果圖曝光!這些名稱等你來定…
    安溪綠道北線名稱與標識 徵集啟事 安溪綠道北線位於鳳山山麓(海拔120-150米之間),西起彌勒佛雕像,東至萬達廣場(溪頭宮),全長8.1公裡。沿線設2個驛站、2個遊園、1個觀景臺、5個服務點、11休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