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廣東中山,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東面臨伶仃洋,珠江八大出海水道中有磨刀門、橫門、洪奇瀝等三條經市境出海。古代稱「香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發祥於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重要源頭。中山是一個人傑地靈,名人輩出的地方,是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同時,中山還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和廣東地區性中心城市之一。
珊珊三丫頭來到中山石岐旅行,在參觀完中山可以「開合「的岐江橋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廣東中山的母親河上,有一座可「開合」橋梁,是城市的印記和地標》),便返回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步街行距離岐江橋僅有幾十米,在岐江橋過了馬路後,就看到一座「人力車、車夫與乘客」的雕像,旁邊寫著「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從路口走進去,就是步行街了。
孫文西路是中山市的「最古老」的購物街,古時候稱為「迎恩街」,在隋唐時期,這條街上已是買買買了……然後一直拓展,至1925年,形成了今天的格局。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中山先生改稱為孫文路。後來,因為孫文路太長,又劃分為孫文西路、孫文東路兩條路。
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東起悅來路口中山百貨大樓處,西至中山商業大廈,全長約529米。我們看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街的四個方向,西連石岐河,南繞煙墩山,東達孫中山紀念堂,構成&34;的格局,是中山石岐商業、文化、交通中心。所以遊客來到中山石岐,這條步行街成了必到的打卡點。
珊珊三丫頭從路口走進孫文西路步行街,第一感覺:好安靜啊!可能是天氣太炎熱,又或者是因為珊珊三丫頭到來的時候是工作日的原因,所以街道上沒有見到許多人,顯得特別的安靜。
珊珊三丫頭往步行街內走,因為道路兩旁極少商家在擺賣,所以很容易把目光集中在路兩邊的特色建築。這裡的建築多是&3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式風格建築與嶺南騎樓建築的混合,另外摻雜了古建築的藝術色彩,並融合西方古典建築造型……可以說,步行街上所見到的建築除了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藝術含量,還極具歷史文化欣賞價值,又有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
步行街上的建築多建於清代至解放前年間,沿街的「南洋騎樓」,通常幾座或十餘座連在一起,形成參差錯落的連續界面效果,大多數以2-3層為主,有少數是4層的,例如中國銀行鐘樓、思豪大酒店等。因為是騎樓成排,所以這裡逛街就不受風吹雨打的限制了,人走在騎樓下,感覺非常的舒適。
當珊珊三丫頭漫步其中,感覺自己是置身在半個多世紀前的石岐老街。整條街道其實是凝聚了中山市60多萬海外僑胞的鄉情,中山的海外僑胞祖祖輩輩回家鄉建了不少住宅、食肆、酒店等樓宇,讓孫文西路變得繁華,例如曾建成的有&34;、&34;、&34;、&34;、&34;、&34;……等歷史遺蹟以及眾多的茶樓、食肆。
此時,能感覺到步行街是經過粉飾與維護的,既保留著往日的風格,又增添了現代色彩,顯得很迷人。牆面不同色彩的粉飾,讓整條街顯得色彩明麗,十分協調;街道上還花團錦簇,昔日灰色的建築物披上了粉紅色、米黃色……的盛裝;街道兩旁增加了長椅供遊人休憩;道路兩邊還種有檳榔樹,又多了一點熱帶風情。在這裡,就是傳統和現代有機地揉合,飄逸著一片迷人的文化氣息。
走在步行街中,可以留意一下街上的雕像,反映不同時期中山的狀況,例設置「人力車銅雕」,反映了20、30年代中山街頭的一個小景,為步行街的重要標誌;而「小城故事浮雕」展現了當年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百態……
另外在步行街上,有座 「中山商業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是在一座外牆粉粉的洋房內。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家商業文化專題館,館的前身是20世紀40年代的石岐鎮總商會,以前的石岐鎮是後來的香山縣城、今天的中山市區所在地,現布置為展示中山商業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地方,只可惜珊珊三丫頭來到的這天是周一,博物館不對外開放,非常遺憾不能進內參觀。
從街頭到街尾,雖然這裡顯得很安靜,但不影響它是我走過中山街道中「最美」的一條街,此刻,我想,穿上漢服或旗禮包,在步行街上行走,一定是一幅很有韻味的畫面。即使不買東西,拍拍照,逛一逛,在這裡也能玩上一天。
總之,在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慢慢走,細細品味,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整個步行街以以城市文脈為主線,在歷史、建築、飲食、習俗、商貿等多方面體現中山的城市文化,是中山的一個文化窗口,一張靚麗名片,也是遊客了解中山的一個窗口。
那麼,你有來過中山石岐旅行嗎?你有來中山石岐「最古老」的步行街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嗎?你逛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的感覺是什麼?你會覺得這裡很安靜嗎?你在逛街的時候,有什麼特別的收穫?如果有機會來中山,你是否會來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逛逛?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