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廣東中山,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東面臨伶仃洋,珠江八大出海水道中有磨刀門、橫門、洪奇瀝等三條經市境出海。古代稱「香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發祥於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重要源頭。中山是一個人傑地靈,名人輩出的地方,是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同時,中山還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和廣東地區性中心城市之一。
珊珊三丫頭最近因為工作先後兩次來到中山,順便遊覽參觀了「石岐」。整個中山石岐的行程,都是圍著「岐江河」進行參觀。來中山石岐之前,中山的朋友就對我說過:要認識石岐,就要先從認識岐江河開始。岐江河被中山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河」,是珠江水系的一條支流,流經中山轄區內的10個鎮區,她滋養了世世代代的中山人,石岐今天的繁華與岐江河密切相關。岐江河的河水不斷流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岐江河兩岸綠樹成蔭,在堤岸上走,感覺十分整潔。岐江兩岸有景觀路、廣場和公園,商鋪成排,酒店林立,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我便圍繞著岐江及周邊,開啟我的中山石岐之旅:
第一站:中山公園
全國各地的許多城市,都有一座「中山公園」。來到廣東的中山,就到這座城市的中山公園看看。中山市的中山公園位於石岐鬧市中心的煙墩山。煙墩山又稱阜峰、石岐山。 石岐正是因為石岐山而得名的。把中山公園建築在山中的,這在全國來說是十分罕見的!
中山的中山公園是1946年中山旅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修建公園,中山公園佔地面積九萬平方米,依山而建,是一個山林公園,山的頂峰有一種煙墩山塔,是中山古老的地標,值得一覽。
第二站:岐江橋
岐江橋應該是中山眾多橋梁中最具代表的一座,或者可以說岐江橋是中山石岐的標誌。岐江橋有一個最特別的特點:是岐江河上第一座「可開合」的橋。
岐江橋是1951年1月1日首次建成通車,從此改變了岐江兩岸無橋的歷史。最早的這條岐江橋其實是一道簡易的人力開合橋,從兩岸向外伸出的是木搭的棧橋,中間一節是活動的橋段,要通航時,由幾名船工把浮橋撐走,讓出河道給船舶通航。1977年2月,以粵中船廠為施工主體所建成的混凝土和鋼板結構組合的電動吊橋,成為了岐江橋的特有形態。1984年,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又把橋面擴寬至19米,其中機動車道7米,兩側非機動車道各4米,人行道兩邊各2米,成為了當時中山市城區最繁忙的橋梁之一。1996年1月起,每天僅在凌晨2時至4時開橋1次。
第三站:岐江公園
岐江公園,是在廣東中山市粵中造船廠舊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題公園。現在岐江公園依然保留著原來中山市粵中造船廠原場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築物和生產工具,由設計師進行了藝術處理,將船塢、骨骼水塔、鐵軌、機器、龍門吊等原來的標誌性物體串聯起來,記錄了船廠曾經的輝煌和火紅的記憶,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復古和懷舊的感覺,加上充滿設計感的設計布局,非常適合拍照,讓愛拍照的你分分鐘能拍出文藝大片。
第四站: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
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是中山市的「最古老」的購物街,古時候稱為「迎恩街」,在隋唐時期,這條街上已是買買買了……然後一直拓展,至1925年,形成了今天的格局。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中山先生改稱為孫文路。後來,因為孫文路太長,又劃分為孫文西路、孫文東路兩條路。
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的建築非常有特色,許多都是&3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式風格建築與嶺南騎樓建築的混合,另外摻雜了古建築的藝術色彩,並融合西方古典建築造型……可以說,步行街上所見到的建築除了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藝術含量,還極具歷史文化欣賞價值,又有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
第五站:中山商業文化博物館
中山商業文化博物館是在一座外牆粉粉的洋房內。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家商業文化專題館,館的前身是20世紀40年代的石岐鎮總商會,以前的石岐鎮是後來的香山縣城、今天的中山市區所在地,現布置為展示中山商業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地方。
第六站、中山市博物館
中山市博物館位於中山市城區中心,是一座國有地級綜合性博物館。該址原為中山縣僑立公醫院,坐南向北,為中西合璧的庭院建築,包括有主樓、附樓和花園(現已改為球場)。中山市博物館所在地為原醫院主樓,平面「凸」字形,為鋼筋水泥三層建築,白色外牆,中式綠色琉璃瓦屋頂,是中山保存最好的近現代醫療衛生類華僑建築。
館內基本陳列為《中山歷史文物展》、《中山市革命鬥爭史》、《中山市華僑史》。樓下為臨時展廳。現在館藏文物近8000件,主要是中山市出土的新石器時期至晚清的歷史遺物及革命文物、華僑文物等。主要有陶器、瓷器、銅器、名人字畫、革命文物等幾大類。
第七站、西山寺
西山寺位於石岐孫文中路,沿著西山公園蜿蜒的石階向上,轉右就到達。這座寺院始建於明代,最初是明代鄉賢毛可珍讀書之所,後改為寺院。經清代順治、康熙和乾隆、嘉慶、鹹豐年間和民國10年(1921年)、1988年多次增建重修。
這座具有四百年歷史的寺院。寺院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韋馱殿及迦藍殿等五座殿堂,塑有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韋馱佛及迦藍菩薩等七座佛像金身。1990年這裡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站:孫中山紀念堂
孫中山紀念堂,是由已故中山市榮譽市民郭得勝先生捐資興建,並於1983年4月落成,建築面積有8400平方米,紀念堂外觀莊嚴宏偉、富麗堂皇,建築既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又充滿了時代的特色。最有特色的是這建築鳥瞰成「中」字,平視成「山」字。紀念堂主樓南面鑲嵌孫中山先生手跡藍底金字「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兩側是幽廊曲徑和園林小景,值得到參觀。
第九站:興中廣場上大鐘樓
這是一個會跳舞的大鐘樓。岐江邊上興中廣場的大鐘樓,每當整點報時的時候,就會有一對木偶樂隊從拱形窗口走出來奏樂,細心留意一下,非常有趣。
第十站、天字碼頭
天字碼頭是岐江遊船的臨時上下碼頭,這裡有一個很大的牌坊,還有紀念孫中山先生登上碼頭進入石岐的銅像。這座銅像,許多中山人都很熟悉。當年孫中山先生卸任臨時大總統後,曾從南京南下沿途考察,並經港澳回翠亨,最後從天字碼頭乘船返穗,結束其榮歸故裡之行。
第十一站、幻彩摩天輪
幻彩摩天輪屹立岐江邊,是一道亮麗風景。這個幻彩摩天輪新加坡 「飛行者」相似,輪體內部,由一條條交織的鋼絲組織,不會遮擋視線,外觀通透清爽。最大特色:整個輪體構築於4層建築物之上。另外,輪體還將安裝LED燈,有漸變、追逐、變色、五彩等燈效轉變,因此得名「幻彩摩天輪」。最高點:離地108米。
第十二站:岐江夜色
從岐江橋向興中廣場方向,兩岸沿途都立著造型各異的欄杆燈,一直延伸到青溪路,這裡被稱為千燈水岸,是岐江遊的一景。一眼望過去,這些岸上的燈,沒有造型一模一樣的。
夜幕降臨,華燈璀璨,在岐江公園的碼頭上登上遊船,可以在船上領略到「一河兩岸三個燈光秀四個碼頭五個市民廣場六座大橋九支火樹銀花十個主題公園」的絕美景觀。岐江的夜晚是如此燈火輝煌,色彩斑斕。隔岸望去,夜色中的興中廣場建築群,真的讓人陶醉。只是,珊珊三丫頭來到時,岐江夜遊的船還不開,只能靠雙腳在岸邊走了。
中山岐江河沿線及周邊,依然存在眾多見證中山發展的印記,包括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眾多工業遺存、傳統村落等,同時,也有體現中山新發起的標誌建築,可以這樣說,岐江河儼然成為代表中山文化的重要區域或標識之一。來中山石岐,不妨圍繞「岐江」安排遊玩,你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那麼,你有來過中山石岐旅行嗎?在中山石岐旅行,你是怎麼安排行程的?你了解中山的母親河岐江嗎?是否有想過圍繞岐江河來安排你的旅遊行程?你在中山石岐遊玩有什麼收穫?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