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似乎把整個夏季的雨下完了,一到八月,天氣久晴,掀起了高溫熱浪,並未因立秋而涼爽,前鋒區氣溫一度飈升到39度。八月八日凌晨四點開始,「天空作美」,下了一場陣雨,氣溫降到30度左右,廣興場鎮橋角村荷花基地,由慶翔廣告公司策劃承辦,舉行首屆荷花節,遂與家人欣然前往。
廣興鎮距廣安城五十公裡,距前鋒區二十公裡,是廣安市北大門(最北端的行政區域),與渠縣的望溪鎮,僅一橋之隔,老街臨龍灘河而建,在場鎮南面的橋角村,種植了三百多畝觀賞荷花。
荷花是起源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被稱為「活化石」,大約出現在一億零四千五百年前。中國是荷花的原產地,在浙江餘姚發掘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荷花的花粉化石, 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
荷花也是佛教的象徵物。據說,迦毗羅衛國淨飯王與王妃摩耶夫人新婚之夜時,王妃在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人騎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其腹中。後摩耶夫人在要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沼澤中突然開放蓮花朵朵,大如車蓋。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荷花又稱蓮花,美麗動人,素有「花中仙子」之稱,蓮與「廉」諧音,是廉潔之花,與現在的廉政建設高度契合,此外她還有藕花、水芙蓉、菡萏、芙蕖、水芝、水華、澤芝、中國蓮的別稱,成為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歌詠的熱門題材。屈原《離騷》寫道:「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荷花是他心目中聖潔的香草;司馬相如把卓文君清新脫俗比作「出水芙蓉」;宋周敦頤的《愛蓮說》寫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淨植……」讓荷花享有君子之花的美稱,讓荷花成了高潔傲岸的象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我讀高中的第一篇課文,素淡朦朧的意境,夾雜著淡淡的感傷。鳳凰傳奇演唱的《荷塘月色》:「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流進了月色中微微蕩漾,彈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麗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旋律優美,讓人心醉。
詩文歌曲中的荷花,美得纖塵不染,玲瓏剔透,但過於超凡朦朧,百聞不如一見,以前見過荷花,但從未見過這麼大一片荷塘。今天隨著川流不息的人流,身臨其境,再次領略了荷花之美,走進這一碧萬頃的荷塘,仿佛踏進了孫犁筆下的荷花澱,聞著這沁人心脾的清香,心兒都醉了。一一慶祝活動在廣興鎮的文化廣場舉行,面積的2000平方米廣場上方,臨時支起了遮蔭的篷布,平時空蕩蕩廣場一下子變得座無虛席。10點正,鼓號齊鳴,鞭炮喧天,禮花綻放,舉行了開幕式。10點20分文娛演出開始,由重慶電視臺賈儒潔主持,零點樂隊的浩天演唱了搖滾歌曲,鄭沁展示了川劇絕活——變臉,曉驚的魔術出入化神,娟子的小品令人忍俊不禁,廣安旗袍協會展示了《荷花頌》和《走進新時代》優雅的旗袍首秀,節目異彩紛呈,好一場視聽盛宴。在廣場一角還專門設有前鋒區土特產展銷櫃檯,廣興鎮橋角村的蓮米、龍灘鎮歡喜坪村的純天然蜜蜂,前鋒區紅源精品菜館的手撕雞,桂興鎮旭豐村粒粒脆李,以及當地的土雞、土禽蛋之類。11點30分,廣場大擺有蓮子八寶粥等有荷花特色的壩壩席,30元一張的席票,憑票就餐,讓入席的遊客們大快朵頤,將美食節推向了高潮。
龍灘河緩緩流淌,西岸臨時搭建起一道長長的浪漫五彩花傘走廊,與荷池交映生輝,遊人如織。
四周的綠樹、村落圍抱著荷塘,幾根電線從荷塘上空掠過。高高低低的荷葉,錯落有致,密密匝匝連成一片,把塘水遮蓋得嚴嚴實實。千萬朵荷花競相開放,如天神裁下的一段雲彩,又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安塞後生,扭腰擂鼓,揮舞著巨幅紅絲帶。極目四望,荷葉田田,一片綠色的海洋;綠與紅的組合在一起,如一股清泉緩緩流進我的心中,帶走了夏日的悶熱。潔白、粉紅的荷花,婀娜多姿,笑迎八方來客,橋角村荷花基地,不失為市民賞花消暑的好去處,廣安網紅打卡地。
層層的葉子中間,點綴著零星的荷花。令箭荷花含苞欲放,還羞澀打著朵兒,宛若一束束火焰,又如剛出浴的少女;有的花瓣盛開,蓬勃著青春的活力,就像白雪公主飛舞的裙邊;有不少的花謝殘紅,繁華落盡,「留得枯荷聽雨聲」,結出了孔眼很多翠綠的蓮蓬。還有不少穿唐裝漢服的少女,忙著用相機、手機拍照,用鏡頭捕捉光影中荷花楚楚動人的瞬間,發抖影給朋友圈,無論從哪個角度取景,拍下的鏡頭,「人面荷花相映紅」都美不勝收。
荷花的花期是六至九月,覆蓋了整個夏季,花期特別長;這裡荷花品種多,「舞妃」「玉蓋華章」「觀音面」「國慶紅」等;花色豔麗,五顏六色,以粉紅、白色居多;蒂數、花瓣數不等,形態各異,風情萬種。眼前的荷花,經過晨雨的洗滌,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正開得潑辣,大都長出了花蕾,紅色尤為鮮豔奪目了。看,那邊的那一朵「舞妃」已經悄悄地綻開了,在清風的輕拂中,優雅地擺動著曼妙的身姿,荷葉翻閃著,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筆直的荷莖託住了碩大多瓣的荷花。只見荷花中心有一個有密密的雄蕊的蓮蓬,兩層花瓣,每層七瓣,瓣尖呈粉紅色,花瓣如白玉,小心翼翼的護著嬰兒般嬌嫩的蓮蓬。
偶爾有幾隻白鷺從荷塘一飛而起,想起了易安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大大小小蜻蜓在荷葉上飛來飛去,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場景;晶瑩的水珠如珍珠般滾動在翡翠的託盤上,折射出光彩。信步荷塘中間一米多寬的水泥過道中,與人多高的荷花近距離親密接觸,淡淡荷香氤氳在鼻,青蛙在塘邊鼓著腮幫和樹上的鳴蟬,合奏著此起彼伏田園交響。蓮葉深處還有不辭辛苦的採蓮人,「蓮動下漁舟」,他們並沒有劃著小舟,而是步行穿梭在比人還高的綠葉紅蓮間採蓮子,構成了田園畫卷中最靈動的風景。
看著這一望無際的荷塘,真想採一朵綻放的荷花,將心中萬千私語蕩漾成搖曳的舞姿,與清風繾綣成幽遠的夏夢,一任夏風流荷韻,墨香盈袖。但愛花須惜花,我又不能採,「心若有菩堤,面面俱光明」,就讓這朵瑞蓮,盛開在心中,拂去塵世雜質霧霾,讓心靈變得澄澈通透,風月無邊。
荷花不僅有很大的觀賞價值,還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清代李漁的《芙蕖》寫道荷花,可目、可鼻、可口,藕與蓮子可食,荷葉也可作裹物之用,傳說中的叫化雞,就是將雞肉洗淨拌料之後,用荷葉包裹著,用泥漿包好,埋在柴火中燒烤。荷花全身都是寶,「一蓮出九藥」,荷花、荷蒂、荷梗、荷葉;蓮藕、蓮子、蓮心、蓮房、蓮須均可入藥,荷花傾其所有,全都貢獻給了人類。
近年橋角村村民外出務工人員多,田土荒置情況嚴重,橋角村村委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們心系村民,積極探索富民之路,決定立足於地域優勢,採取「支部+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以村民投資投地入股和向上爭取資金等形式,大力發展蓮子產業,並引進蓮子剝殼去皮、抽芯、烘乾、冷藏等成套加工生產線,開發出蓮葉、蓮芯茶等產品,以蓮子產業為龍頭,一業帶百業,振興鄉村經濟。據徐生貴村支書講,今年全村僅蓮子一項,預計產量1.3萬公斤,產值近100萬元,帶動100多家農戶人平增收200多元。
恍然間,我覺得帶領橋角村脫貧致富的村支書徐生貴,不正是那朵最豔麗的荷花嗎?盛開在荷塘,綻放在村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