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統計了全球185個國家36種癌症類型的最新發病率、死亡率情況,以及癌症發展趨勢。
這份數據報告顯示:
2020年全球1930萬人新確診癌症,近1000萬人死亡;
每5人中就有1人將在其一生中患癌症;
每8名男性、每11名女性中就有1人將因癌症而死亡;
癌症診斷後5年生存人數約為5060萬;
乳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
2020年,以女性為主的乳腺癌發病人數首次超過全人群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
但是,全球範圍內,肺癌仍是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
▲2020年,全球主要新發癌症類型、人數及佔比(數據來自IARC官網)
▲2020年,全球主要癌症死亡類型、人數及佔比(數據來自IARC官網)
乳腺癌發病率全球第一
但肺癌仍佔據死亡率榜首
這項最新預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預計為1929萬例,其中男性1006萬例,女性923萬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預計為996萬例,其中男性553萬例,女性443萬例。
2020年之前,肺癌一直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而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乳腺癌新增人數達226萬,肺癌為220萬,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
全球發病率前十的癌症分別是:乳腺癌226萬,肺癌220萬,結直腸癌193萬,前列腺癌141萬,胃癌109萬,肝癌91萬,宮頸癌60萬,食管癌60萬,甲狀腺癌59萬,膀胱癌57萬。
這十種癌症佔據新發癌症總數的63%。
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乳腺癌的「殺傷力」則大幅下降,僅排在第五位;肺癌死亡180萬例,遠超其他癌症類型,位居癌症死亡人數第一。
癌症死亡人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肺癌180萬,結直腸癌94萬,肝癌83萬,胃癌77萬,乳腺癌68萬,食管癌54萬,胰腺癌47萬,前列腺癌38萬,宮頸癌34萬,白血病31萬。
這十種癌症佔據癌症死亡總數的71%。
IARC的報告分析,2020年乳腺癌新發病例數的快速增長,取代了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乳腺癌風險因素的不斷變化,比如推遲生育、生育次數減少,這在正經歷社會和經濟轉型的國家中最為明顯,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運動,也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上升的原因。
中國:
新發癌症數與癌症死亡數
均位居全球第一
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457萬人,佔全球23.7%,由於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癌症新發人數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2020年各國癌症新發病例數
與全球數據不一樣的是,目前在中國,肺癌仍然是新發病例的首位。
2020年中國癌症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肺癌82萬,結直腸癌56萬,胃癌48萬,乳腺癌42萬,肝癌41萬,食管癌32萬,甲狀腺癌22萬,胰腺癌12萬,前列腺癌12萬,宮頸癌11萬。
這十種癌症佔新發癌症數的78%。
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中國癌症死亡人數300萬,佔癌症死亡總人數30%,主要由於中國癌症患病人數多,癌症死亡人數位居全球第一。
2020年各國癌症死亡病例數
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人數300萬,肺癌死亡人數遙遙領先,高達71萬,佔癌症死亡總數的23.8%。
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人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肺癌71萬,肝癌39萬,胃癌37萬,食管癌30萬,結直腸癌29萬,胰腺癌12萬,乳腺癌12萬,神經系統癌症7萬,白血病6萬,宮頸癌6萬。
這十種癌症佔癌症死亡總數的83%。
防癌指南:7張癌症人體地圖
一起來看看,世衛組織總結的致癌風險人體地圖,幫助大家避開高風險因素。
酒精
酒精在致癌方面
那是神助攻,全面開花的
不光是消化道受罪
口咽、喉部、食道、乳腺
肝臟、結腸還有直腸
它都不放過
《柳葉刀》最新研究再度強調
酒精的安全劑量是0
只要喝,就提升致癌風險
紅肉
豬肉、牛肉、羊肉等
哺乳動物肉類為紅肉
WHO將其列為II A類致癌物
主要導致結直腸癌
加工肉類
WHO將加工肉類列為I類致癌物
可導致結直腸癌
高鹽飲食
鹽攝入量超標可導致胃癌
除了癌症之外
過量攝入鹽
對心腦血管和代謝類疾病
有不弱於糖的貢獻
吸菸
吸菸致癌的能力
甩開其他因素一百條大街
連酒都要自嘆不如
吸菸可以在全身各系統造成癌變
比如肺癌
除此以外
血液系統中的癌症——白血病
也可由吸菸造成
女性吸菸還會造成卵巢癌
肥胖
抽菸、喝酒、肥胖
是CA公布的致癌三駕馬車
BMI超過30的胖子們
患食道癌、乳腺癌、腎臟腫瘤
胰腺癌、結腸癌、直腸癌的風險
都高於非肥胖人群
女性肥胖者還會有患上
卵巢癌和子宮內膜腺癌等
HIV
HIV除了在免疫系統製造大麻煩
從而導致全身性的各種問題
也可以引起癌症——非霍奇金淋巴瘤
感染者相較於非感染者
有>7倍機率患上非霍奇金淋巴瘤。
癌症是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
生活習慣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
能改變的就是從每一天做起
健康生活,遠離癌症風險
來源:IARC官網、梅斯醫學MedSci
圖片來源:123RF
編輯: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