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門,對我來講是既近又遠,近呢,是因為回歸,遠呢,是因為社會制度不一樣,還是不能把之想得與內地的其他地方那樣毫無顧忌。想著自行去港澳又怕各種不便,畢竟出境了,於是圖省事就跟團走吧。百度搜索到深圳的旅遊管家,看了行程,交了定金,到深圳與旅行社籤了合同,交了錢,次日早6:30分在酒店門口上車到皇崗囗岸去香港。讓我沒想到的是從出關開始,我的跟團港澳行竟給了我很多的不一樣。
人山人海的團隊通關道
皇崗囗岸團隊通關通道人山人海,一點不亞於國內黃金周熱門景點的人海,本不是節假日也非周末,看來國內的港澳遊人多得想不到。出關囗的排長隊乘大巴竟用了兩小時之多的時間。反觀澳門的通關囗雖然也有很多的遊客,但因為少了乘大巴的環節非常順暢。
車過印象深刻的地方
乘坐香港大巴離開關囗,就進入了香港,起初看到的四周大多是兩三層高的房子,跟內地沒什麼兩樣。導遊講這些是可以分地的地方,家有男丁就可以分一塊地蓋房子,而女兒不行。進入市區就不一樣了,路邊的房子幾層、十幾層、幾十層的都有,並且大多沒有陽臺。老房子窗囗處大多露著窗式空調機,導遊講這是因房間太小的原因,竟容不下掛機。導遊告訴我們最難的就是這裡的居住條件,有的一家三代都居住在50平左右的房間裡,開門你看到的就是床,多的上下層,甚至有的是上中下三層的床。香港的地方小,房價高,導遊的話講是:土地在香港不是寸土寸金,而是寸土寸鑽了。那裡的房子很擁擠,樓房挨著樓房,導遊的話說對面近得伸手就能握住,對面看得房間一清二楚。不到這裡還是很難對這樣的居住環境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澳門就沒那麼擁擠,雖然它比香港還要小的多,導遊講三個小時就可以走遍澳門。它分老區和新區。路過的老區房子很破舊,街上的道路也很窄,新區呢無論是樓間距還是道路都較寬敝。
看到紅磡體育場的房頂,導遊講那是年輕人夢想的地方,因為只有一定的實力才能在那裡開演唱會。我印象中香港的演唱會就只有紅磡。
看到半山坡立起的一座高樓,突兀得無論從哪面看都像是紙片樓,導遊就講明星誰誰們住在那兒;看到跑馬場,導遊也講明星誰誰們住在那兒,看來香港的狗仔隊真的名不虛傳。
匆忙走過的景點
黃大仙:導遊講這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沒想到它竟座落在九龍的一居民區裡。大門囗到處能見到三五成群的內地遊客,大多的都只是進廟轉一圈就出來,個別也有燒香的,也有像我們只去箱子裡塞錢的。佩服的是廟中間有一繩子圍起的場地,很多人跪在那兒,身前擺著東西,手裡也拿著東西,在那兒自顧自地做著法事,完全不受周邊來來往往遊客的打擾。
淺水灣:很小的一片海灘,聽遊客說,沙子還是從海南運來的。海水裡有人遊泳,沙灘上有外國人曬太陽。來這裡的遊客走到海水邊的不多,一車的人也只有我和同伴親近了海水,也許內地人看過的海比這要大得多。可這兒對於多數人家居住面積只有四五十平米的香港人,也許是最難得的最寬敝的休閒之地了。
海洋公園:離太平山頂、淺水灣不遠。據介紹這裡是可稱世界級集海陸動物及各種遊樂項目的主題公園,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的內地還未開放呢。公園由山上和山下兩部分組成。導遊講去坐類似小火車的海洋列車上山,乘纜車上山會排隊很長,我們乘海洋列車到了山上。說實話看著圖上介紹的各種遊樂設施,還真勾不起我們這些半百之人的興趣,刺激的項目吧,沒那膽量和身體了,不刺激的項目,排隊人又很多。諾大的山頂,按指示牌標的名稱,似乎又不很明白,因為同樣的項目香港與內地叫法似乎有點差距。往山頂上去看風景吧,山頂的景色還是不錯的。下山我們選擇了纜車,為了空中的風景,結果是排隊一小時。
紀念廣場
香港金紫荊廣場和澳門蓮花廣場,都是為紀念兩地的回歸,因特製銅質金色紫荊花和蓮花塑像而得名,內地跟團的遊客必去之地。金紫荊廣場位於香港國際會展中心一側,廣場前面一側就是灣仔碼頭,站在海邊的大道上能看到對岸的尖沙咀,也是一處不錯的觀景之地。蓮花廣場,就像是十字路囗的一處廣場,不同的是蓮花的塑像。
大三巴牌坊:澳門的標誌,沒想到在導遊嘴裡卻是「一個破牆」,那可是世界遺產。四百多年前原是一座教堂,歷經三次的焚燒再建,可謂世上最多難的教堂,現僅存原教堂的前壁,因像牌坊而名大三巴牌坊。它是一面石壁,石壁的正面有很多的浮雕,能看清的是耶穌和聖母的雕像,據說上面還刻有牡丹花和菊花,還有獅子,體現了東西方藝術的交融。以前看圖片總以為它像是立在四周沒有建築的空地上,或在海邊,到了這裡才知是居民區的一片空地上。我總愛看一些有年代的東西,比如老房子老物件什麼的,雖然不懂什麼,但看到這些從心裡感到親切,也許是有種穿越感吧,仿若置身其中,總愛想像在以前和現在中閃回的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
愛不起的跟團購物
香港是購物的天堂,那裡對進囗的商品執行的是零關稅。次日一早導遊領我們進了路邊一商場(看似也不像個商場),因為門囗除了大巴車上下來的遊客,也沒看到別的人。稀裡糊塗進了商場的門,不大的空間裡擠滿了內地遊客,賣的商品全部是彩金飾品。等再回頭看進來的門,卻找不到了,因為門關上跟四面的牆壁成為了一體,你根本看不出門在哪裡,這大慨跟十幾年前沒什麼兩樣,只不過門做得高明了些。
參團的行程上有購物店,只以為像介紹的那樣不會如以往把人關在店內,所以也沒多想。可沒想到還是這樣的購物環境,於是沒了購買的心情。領隊、導遊輪番式的勸購,真讓人接受不了,這就是所謂的不強購,還好沒有太難聽的聲音。領隊和導遊的臉色真的是冰火兩重天,昨天一路的熱情似火,今天卻是寒冰到了極點,讓我見識了利益面前的變臉,無奈的我們只有以沉默相待,可心裡卻是五味雜陳不平靜:這恐怕是世上最沒有尊嚴的購物了。最終一車人沒有贏家,領隊和導遊、遊客彼此都怨氣衝天,不歡而散。
一日自由行走過的街店和遇到的香港人
行程裡最後一天是自由行程,旺角、尖沙咀、九龍、銅鑼灣等,這些名字因為港劇知道的,都想去看一看,可一天的時間走不到。想著自己曾是銀行的一員,於是就選擇去中環的金融街看看。香港的地鐵還是很方便,它能串起香港全部的三個區域:港島、九龍和大峪山。
下了中環站,便不知從哪囗出去,於是詢問旁邊一本地的女士,她有點費力地卻很耐心地聽了我們的描述,似終於明白了,熱情地說:let's go!我們跟著她來到了皇后像廣場,看到前面的滙豐銀行、李嘉誠的長江集團,還有中國銀行總部的大樓,她說:是這裡嗎?想起導遊講起的這三家關乎風水的事,我們說:是的,謝謝你!這裡才是國際化的都市模樣,也不愧是香港的政治金融中心,各式高樓似貨櫃錯落堆積在一起,街面很乾淨,不寬的路上竟還跑著有軌雙層巴士,巴士從上到下被各種圖案包裹著,很奇特。早八點左右,天下著小雨,街上的行人很少,倒是為我們拍照提供了方便,不方便的是拉著行李箱。我們沒能走多遠就原路返回地鐵站,乘地鐵去了銅鑼灣。
銅鑼灣站出去就是一超市,因時間早超市人不多,有一服務員在收銀臺外面忙來忙去的,我們因要去崇光商場買東西,所以向她問路,她親切耐心地講著崇光的商品優勢,告訴我們行走路線,看她那麼熱情,我們又詢問從這裡到人工島的乘車路線,因為我們要從那裡乘車走港珠澳大橋去珠海。她說也沒去過那裡,並告訴我們可以到附近的巴士站問一下,可能有到那裡的車。也許香港對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地方,也許是出門在外,就特別在意香港人對內地人的態度,所以才從心裡感激她們的那份親切和熱情。
銅鑼灣的崇光sogo商場,地處一個繁華的商業區,那裡即有外觀氣派的sogo,也有像小超市樣的卓悅,還有處在高樓夾縫裡的小攤點。崇光外觀看著很大氣,其實裡面面積不大,上下七層,地下有超市。這裡優勢最大的還是免稅的化妝品,都是國際名品。去負層超市買完東西結帳,看到款臺有顧客結帳,就習慣走過去站在那顧客後面排隊,收銀員告訴我,從另一邊過去,這才看到另一邊有專門用帶子圍起的排隊通道。其實這樣的排隊通道在香港酒店的前臺,公交站牌前都能見到,而內地卻很少見,也許是地方大的原因,足可以自行排隊而不影響其他。
排長隊的入港團隊通道,不公平的購物環境,導遊對內地行程單所列景點的隨意(找個理由就可以不去),真的讓跟團的港澳遊,想說愛你不容易,這些無形中也影響著內地人對港澳人,港澳人對內地人的看法。己持續十幾年被詬病的跟團港澳遊,盼著有一天能真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