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總是很美好,現實總是很殘酷。旅遊就是。
除非迫不得已,誰願意跟團旅遊呢。要說跟團旅遊遇到的糟心事,是一時半會講都講不完。武漢的謀婆婆的遭遇簡直是噩夢,真的是讓人義憤填膺,好好的婆婆去了一趟港澳遊,回來成植物人了!
如今,旅遊早已不只是年輕人的事了,不少老年人也積極加入到旅遊的隊伍中,給生活增加點樂趣,趁著有時間和精力,到各地去旅遊。武漢的謀婆婆(化姓)也不例外。去年7月,她受邀參加了「港澳遊」的福利旅遊團。本以為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沒想到在遭到強制購物後,謀婆婆一時激動導致心跳呼吸驟停,如今竟然成了植物人!
購買保健品後600元參加「港澳遊」福利旅遊團
家住武漢市江漢區的謀婆婆購買價值6666元的保健品後,受邀參加了「港澳遊」的福利旅遊團,只需交納600元。出發前遊客需在印製好的《責任說明書》籤名:一切由自身疾病造成的後果由遊客自己負責。
到達香港後,導遊安排遊客在一家珠寶店購物,原本計劃的1個半小時購物行程被延長到4個半小時。面對突如其來的強制購物,謀婆婆一時激動,導致心臟不適,現場服用速效救心丸。
當日12時,導遊安排遊客離店就餐。飯後,導遊清點人數時才發現謀婆婆未隨行上車,後在路邊發現,謀婆婆因突發心跳呼吸驟停已暈倒在地,隨後將其送往香港當地醫院搶救。
後轉到深圳某醫院治療1天,又診至武漢紅橋腦科醫院治療55天。且不說謀婆婆家人花費了高達30萬元的醫療費,就說好好的婆婆變成了植物人,婆婆本人和家人得多傷心懊惱。
旅遊本是件開心的事情,可是在許多唯利是圖的商家和個人面前,旅遊變味了。尤其是跟團旅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可以說是處處是陷阱,想逃都難。
下面是筆者總結出來的跟團旅遊的幾大典型陷阱:
陷阱 1 |景點縮水
大多景區都是遊客第一次去,對旅遊區路線並不熟悉,只能盲目聽從導遊引導。實際上旅行社把部分旅遊內容省去,減少開支,很多景點只是在汽車上路過,根本沒有停留下來讓遊客仔細遊覽。
陷阱 2 |低價引誘
目前不少國內遊、出國遊的團費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廉,讓人往往心動不已,但其實你已經跌入了「低價陷阱」:如「零團費」、「負團費」的價格明顯低於成本價,其結果必然是以降低旅遊質量和吃住標準,縮短旅遊行程,增加購物時間和次數,增加自費項目來彌補。
陷阱 3 |強迫消費
這一點是最讓人無法接受的。由於很多旅行社打零團費噱頭,導遊和地接社的收入完全靠遊客參加自費項目和購物回扣獲取。本來是出去感受世界,享受生活的,結果變成被強迫消費了。少則幾千,多則幾萬幾十萬。更有甚者,不買還會被辱罵被毆打。
陷阱 4 |餐飲標準降低
部分費用被旅行社或導遊「截流」了,對遊客的意見,導遊通常會以「這裡的餐飲水平就是這樣子」為由推卸責任。
陷阱 5 |住宿賓館降級
有的旅行社雖填寫了住宿酒店的等級和價格,不在景區內或市區內的酒店,讓遊客費時費力。
陷阱 6 |拼團或轉團
一些旅行社因報名旅遊的消費者太少,不能成團,在遊客不知情的情況下,把這些已經報了名的遊客轉團給其他旅行社,由別的旅行社負責帶團。
在旅遊時一定要找正規旅行社和正規導遊,不能輕信旅行社的廣告和口頭承諾;一定要籤訂旅遊合同文本;出遊時,旅客應帶上一份完整的遊覽行程安排、帶上具體景點停留時間;在選擇旅行社時,不要被價格牽著走,不同品牌、服務、線路會有不同的價格,遊客可根據自己的收入狀況和消費能力決定參加什麼樣的團隊,不要只滿足於價格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