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開生態文明和城鄉環境建設動員大會,提出北京將限期3年集中整治大氣汙染、汙水、垃圾、違法建設這四大城市環境「頑疾」。為治理大氣汙染,市委市政府部署實施2013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出臺69條具體措施改善空氣品質。其中,「加強餐飲油煙汙染控制」、「加大對露天燒烤等行為的監管」等細則引發關注。
北京自2000年就開始禁止露天燒烤,但久治不絕。去年北京經歷最嚴重的霧霾天后,燒烤被作為燃煤、汽車尾氣、工地揚塵之後「典型的空氣汙染源之一」,再次被提進「嚴打」的範圍。自7月初,新京報記者走訪城區,發現相關部門雖在聯合嚴查露天燒烤,但仍有上千的燒烤爐,密布在各條街道、胡同。
PM2.5治理 取締燒烤成藥方6月中旬,北京市城管執法局表示,將聯合環保部門加強對市內燒烤攤的嚴打,違規者最高將被處以5000元罰款,並沒收燒烤用具。
一個月前,北京的燒烤攤再一次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
與以往的無證經營、擾民、食品安全等焦點不同,這一次,與燒烤攤發生聯繫的是空氣汙染。
目前,專項治理整頓工作已在進行。
而在今年1月,北京市環保局起草的《北京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草案送審稿)》中,也有條文規定,禁止「在城鎮地區的公共場所露天燒烤、騎牆(窗)燒烤」。
此外,環保部所公布的《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汙染防治技術政策》草案中,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個被稱為我國首次出臺防治PM2.5的藥方,明確提出了應「嚴格控制城市露天燒烤」,「在人口稠密的大型城市,應通過立法予以禁止」。
北大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學教授潘小川稱,「燒烤確實是PM2.5的一個很典型的汙染源」,燒烤因為是不完全燃燒,PM2.5數值肯定會高,燒烤的煙中還同時會產生一氧化碳、硫氧化物等物質。
達爾問環境研究所所長赫曉霞博士同樣認為,雖不是北京最主要的汙染源,但燒烤仍是與公眾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一種汙染源。整治取締露天燒烤,「對於改善局地環境質量會有明顯效果,同時對公眾生活的綠色選擇也是一種有效的宣傳和倡導。」
取締行動 禁13年未見效媒體評論員信海光稱,「禁燒烤」13年,但實際效果卻仍舊是燒烤攤位遍布街頭巷尾。
事實上,露天燒烤被定為違法並非近來之事。早在200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2號令就已明確規定:北京市禁止在城區和近郊區城鎮地區的街道、胡同、廣場、居住小區、公共綠地等公共場所露天燒烤食品。違者將受到5000元以下罰款處理,由城管監察組織負責實施。
媒體評論員信海光曾發現,對露天燒烤來說,能起到禁止作用的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等多種規定。
他稱,2013年環保部門倡導的「禁燒烤」新政,實際上只是對往年已有禁令的一個重申,只不過多了一個執行部門而已。
據北京城管熱線96310統計顯示,今年4月1日至7月15日,城管熱線受理露天燒烤投訴13732件,同比上升35.2%,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油煙汙染和擾民。
豐臺區嘉園路周邊小區居民對露天燒烤攤的投訴已持續兩年,而兩年的投訴中,嘉園路上的燒烤攤數量已從零星幾家,變為能容納上百人就餐的燒烤街。
「投訴並非沒人管,城管前來執法,暫扣了燒烤工具,但沒幾天,他們又出來了。」小區居民稱,很明顯,現在法律規定的處罰力度完全不足以對這些商販形成威懾力。
實地探訪 三四環間最密一把接一把的各式烤串不斷被放在火爐上翻轉,油脂、調料掉落炭火上發出的嗞嗞聲此起彼伏。一時間,瀰漫的煙霧幾乎將整條街道籠罩。
7月初起,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東城、西城、朝陽、海澱、豐臺等區,選取燒烤攤聚集區域標記,所繪製的一份北京燒烤分布圖顯示,依託著小區、景點、餐飲街和交通集散樞紐,上千的燒烤攤星羅棋布,尤其以三環至四環間密集分布,將北京城團團圍住。
晚上10點,長約500米的萬豐路上,密布著22家露天燒烤攤,除了道路最北側的1家大連海鮮燒烤攤使用燃氣烤爐之外,其餘仍在使用炭烤爐。
這些平均每家擺放著25個4人桌的燒烤攤,在用餐高峰時期,至少吸引著上千名食客同時用餐。
絕非萬豐路一處,夏夜的北京城裡,至少10多條街道上會重複著相似的情景。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北京燒烤攤逐漸從零星散布,轉為集中聚集,形成諸如定福莊西街、嘉園路、萬豐路等攤位規模在10家左右,甚至更多的燒烤街。
「形成燒烤集中街道或區域後,不單汙染更為嚴重,對周邊居民影響更大,管理難度也大大上升」,一名城管人員稱,「一條街都是露天燒烤,都違法,即使收到再多的投訴,我們也沒能力一下子把一條街都清理了。」
禁需困局 燒烤該何去何從「老百姓喜歡在夏日的夜晚約上幾個朋友在外面吹著風,吃點燒烤,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不應該簡單生硬地取締,相信也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赫曉霞認為,比如,類似於工業排放和汽車排放會安裝廢氣淨化裝置,那麼露天燒烤的燒烤作業的程序部分,是否也可以轉入室內進行,在油煙排出管道末端增加煙氣淨化裝置。
昌平區太平莊中二街約150米,兩側人行道上有33家露天海鮮、燒烤、麻辣燙。其中燒烤攤有12家。由於這些露天排檔位於天通苑西2區15、16號樓下,距離小區4樓的直線距離僅約20米,因此被小區居民多次投訴。
不斷的投訴和長期的監管,使得大部分燒烤攤都改進設備以減少煙霧排放,目前,至少8家燒烤攤已採用燃氣烤爐。
一名攤主稱,一臺燃氣烤爐的價格為600元,雖然一次性烤的食物比較少,但確實能夠有效降低煙霧排放。
陳先生的燒烤攤是這裡唯一使用帶有淨化裝置炭烤爐的攤位。這個外觀上像是一個一體化的廚房灶臺的燒烤工具,體積約為一般烤爐的兩倍,烤爐下方為收集炭渣的底座,上方自帶抽菸機,排風口處裝有可吸附煙霧的過濾裝置。即使不使用無煙炭,烤制食物時產生的煙霧也能迅速地被抽油煙機吸走。
陳先生說,這臺烤爐價值一萬元,是通過朋友介紹買的。「買這麼貴的烤爐也是沒辦法,因為這裡經常有人檢查煙霧排放。」
但這樣的燒烤爐並不受歡迎,很多攤主說不會買,「小本生意經不起這麼大投入。」
講述 攤主 「好這口兒的聞著味就不走了」「煙燻火燎的,汙染肯定有。」國美餐飲街做燒烤的張海光,瞥了一眼周圍的居民樓說,沒少被投訴過,尤其是最近,管得嚴查得緊,每天生意做得提心弔膽。「但你說一個火爐子一晚上冒的煙,能比一輛2.0排量的汽車跑一天產生的汙染大嗎?」張海光說,像這樣鄰近居民樓的燒烤攤,被投訴更多的問題是噪音擾民,「客人凌晨喧譁猜拳或是吵鬧摔啤酒瓶子。」
「真要是因為油煙燻人被投訴,那也是因為攤主跟不上"技術潮流"。」他半開玩笑地說,那些攤主拿著小蒲扇在爐子上不停地扇,油滴在炭火上,冒出的白煙順風能飄出去50米遠,走過的人和車都快看不到路了,能不被投訴?
如今,他和這條街上的所有燒烤攤一樣,把一個巨型黑色風扇的扇面橫架在火爐上方,爐中騰起的煙氣被高速旋轉的扇葉打散後,又被迅速吹向上空。「坐在旁邊的客人幾乎聞不到什麼煙味,要是再有點夜風,抽上去的煙很快就被颳走。」
「(燒烤攤)完全取締不現實,老百姓有需求。」他稱,從事燒烤5年,換了三四個地方,走到哪都有很多客人,「很多人好這口,聞見烤菸味就走不動路了。」
居民 「難徹底取締應指導減輕汙染」鄭暉則「打心眼裡討厭燒烤攤」,聞到烤菸味難受得不能呼吸。「我有鼻炎,最怕這個。」但他認為自己屬於「溫和的反對派」,至少沒有像有些鄰居一樣,在窗口對著樓下的燒烤攤破口大罵,甚至潑水扔雜物。
東三環雙井附近東柏街,鄭暉所居住的這間臨街低層住宅,每到夏夜,就會因為樓下的三四家燒烤攤而無法開窗通風。
但油煙味仍會透進屋裡。忍無可忍的時候,鄭暉便會不斷撥打「12345」或城管投訴電話。「一般連續兩三天投訴後,就會有人來檢查。」他說,但通常燒烤攤會隨著執法人員的到來暫時停業,又在不久後重新開張。
「我知道沒法徹底取締,或許更好的辦法,是把整治的矛頭指向如何減輕汙染,讓這些遊商式的燒烤攤能像正規餐飲店一樣得到有效管理。」
爐火一起 PM2.5飆升近30倍選取朝陽國美餐飲街作為監測調查樣本;開爐15分鐘即可致周邊嚴重汙染
一爐炭火是否會造成空氣汙染,汙染程度究竟如何?
7月起,新京報聯合達爾問環境研究所,對北京燒烤攤PM2.5汙染情況,進行了實時監測和現象調查。而朝陽區青年路附近的國美餐飲街,因幾百米範圍內聚集了近10家燒烤攤,且車流量較少,比較適合進行燒烤攤汙染的專項監測。
開爐前5處監測值僅為個位數街道西側人行道緊鄰3棟高層住宅樓,部分燒烤攤正位於居民樓樓下。小區居民反映,每晚燒烤攤開始營業後,油煙、噪音等問題對小區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7月4日下午4點多,監測人員在該街道西側人行道處設立了5處臨時監測點,分別為距最近燒烤攤約20米的街道南口、街道正中、其中一處燒烤攤火爐旁、距最近燒烤攤約50米的街道北口,以及街中一座3層商鋪外的露天走廊處(高度等同於該小區住宅樓4至5層)。
下午4點半,檢測儀器經校準後,監測正式開始。此時,街道上鮮有車輛,行人寥寥,大部分飯店均沒有客人光顧,燒烤攤也未擺出。
15分鐘後,5處監測點的數據顯示,各處PM2.5濃度均為個位數,數值為3至6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為優。
燒烤攤上方達重度汙染下午5點多颳起大風,捲起附近工地沙塵。此時,儀器數據顯示,此時PM2.5濃度為126微克/立方米,屬重度汙染。
晚7點雷雨過後,各監測點的PM2.5數值,基本恢復到下午4點半的標準。
此時,燒烤攤三三兩兩地開始擺出,幾個長近2米的燒烤爐,開始點燃炭火。攤主不斷扇著,使炭火變旺,大量煙塵,也開始四處飄散。
晚7點15分,監測結果顯示,距燒烤爐1米處的PM2.5濃度為324微克/立方米,已接近嚴重汙染(350)的數值標準。而此時,其他4處監測點的數值均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品質仍然為優。
烤爐點火臨近PM2.5數值翻900倍晚8點30分,有些燒烤攤的座位已幾乎被客人坐滿。此時監測結果顯示,PM2.5濃度已有明顯上升。
其中飲食街南口監測點因處上風口,PM2.5濃度最低,為50微克/立方米,屬輕度汙染;飲食街中部和北口處,數值分別為96微克/立方米和103微克/立方米,屬中度汙染;商鋪3層走廊監測處,數值為158微克/立方米。從樓下燒烤爐中冒出的白色濃煙貼著居民住宅的窗口不斷上升,即使在10樓處,仍可看到清晰的煙塵團。
烤肉時,烤爐1米處的監測點,PM2.5濃度達到了4409微克/立方米,是未點火之前的900倍。根據PM2.5監測網的空氣品質新標準,350微克/立方米以上為嚴重汙染,這已是標準中程度最嚴重的汙染。「這樣的濃度值下,已不能把這樣的氣體稱為空氣,而應是"毒氣"。」參與測試的達爾問環境研究所所長赫曉霞博士說。
而在隨後幾天的監測中,此處各時段的PM2.5監測數值,與7月4日的監測結果大致相同。
A12-A13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石明磊 見習記者 朱自潔
A12-A13版製圖/郭宇 許英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