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吉林市有一家開了24年的女子旅店,從前房費兩元一晚,來住宿的多是被家暴後逃出來的女人,現在房費漲到了五元,住客幾乎都是農村進城務工的單身女人,也有下崗的女工。有人睡了一晚就走,有人把這裡當成落腳地,還有人在這裡「養老」。這個生存環境稱得上惡劣的狹小擁擠的旅店,對這些租客來說,是一個港灣,是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全,踏實,放鬆的地方。(12月1日《新京報》)
24年,從女子旅店開張到現在,它的存在體現了生活在社會底層女人們的需求。住在這裡的女人,相較於退休後在廣場上跳舞、上老年大學的女人,以及刷抖音快手瘋狂打賞、陷入假靳東騙局的女人,生存環境無疑是更為惡劣的。他們所欲所求的,無非是基礎的生存需要。
今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提到,中國目前仍有六億人月均收入只有一千,一千塊錢,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連租房都困難。更何況,這些年紀偏大,務工困難,即便找到工作,每月僅能收入少則七八百,多則一千出頭,卻還要貼補家用的女人們呢?女子旅館,對她們來說是個良心選擇。
在中國,還有很多人過著在生存線上掙扎的生活。我們能看到,空置在路邊的藍色貨櫃式的板房,上面用白漆噴著或者是用紅底黃字的標貼寫著每晚6元。這樣的板房青島有,鄭州有,杭州也有。這種板房的存在以及明碼標出的價格,本身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還存在那麼一群人,為吃飽穿暖而奔波。很難說,這是因為懶惰而造成的。沒有接受過教育,技能缺乏,年紀漸長,體力不支,學習能力弱……即便是很勤快的人,也難以找到好工作,即便是找到了工作,日常開銷、貼補家用、抵還借款,最後留在手裡的錢仍是寥寥無幾。
一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為保障勞工權益,提高勞工生活質量,都做出了很大努力。今年3月,各地公布最新的最低工資標準,勞工工資沒達到最低工資標準的,僱主或將承擔法律責任。誠然,努力很大,但對於這群年紀越來越大,已超過用工年齡的女人們來說,她們又將何去何從?
住在5元旅店的女人們,得到的不該只有唏噓,她們需要我們的關注和關懷。當然,需要得到關注和關懷的,還有更多同樣掙扎在謀生邊緣的人。人力、社保、立法、勞務部門等多方聯動,他們的生活或許才更可能改善。我們也該發動自己的力量,用社會的力量,團體的力量讓他們感到溫暖。
文/楊曉帆(青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