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查理·芒格和瑞·達利歐的相似點:有一套了解世界的體系比知識更重要——讀《窮查理寶典》有感)
在投資界,查理·芒格和巴菲特齊名,但比巴菲特低調,他被稱為巴菲特的「秘密武器」。很多人追隨芒格的腳步,但筆者認為,芒格和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成功的原因,都在於對事物「極度開闊」的認知。
巴菲特和芒格都很難學,巴菲特難學是因為他的投資方式要克服人性的貪婪和恐懼,看了《滾雪球》的人都知道要在狂熱時賣出,在低迷是買入,並且不要擔心波動,等一等再等一等。這看上去簡單的道理,卻在人性面前無比困難。芒格也難學,因為他的多元思維模型包括近100種思維模型,例如工程學的冗餘備份模型,數學的複利模型,物理學和化學的臨界點、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式,生物學的現在達爾文綜合模型以及心理學的認知誤判模型等等。
這些模型造就了他非凡的分析能力,巴菲特曾經評價他說:「查理能夠比任何活著的人更快、更準確的分析任何種類的交易。他能夠在60秒內找出令人信服的弱點。」當然芒格的方法十分複雜,就連本書的作者也不能迴避這件事,他說「我無意將接下來的內容編成『怎麼做』的課程,而是對『他看上去是怎麼做的』進行概述」。
不過雖然如此,《窮查理寶典》中展示的芒格的做法仍然很驚人,例如在他和巴菲特探討可口可樂的投資價值時,芒格穿插著提到了「味道的重要性」、商標對可口可樂的重要性。在談到高興處,芒格開始講述生物學是如何深刻的影響當代人對數字圖標的理解,甚至用各種心理模型分析可口可樂。
國內一些投資人也會用到這樣的跨學科知識,例如林園資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林園看到了基建和茅臺酒的關係;格雷資產副總經理、合伙人杜可君從心理學角度認為銀行股估值修復之路可能很漫長。
由此,筆者聯想到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他們倆一位是「百科全書」,一位願意聽取「百科知識」。達利歐在退休時寫的一本總結工作的著作——《原則》,在這本書中,達利歐概括了自己成功的關鍵,即擁有完全開放的思維,在橋水工作,所有人的意見必須擺在桌面上,無論等級任何人都有權提出反對的看法,追求事實和公開透明。這個方法看上去很難做到,因為想要所有人開誠布公、不戴面具,會遇到很多的阻礙和爭論。
但也是這個策略,讓橋水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對衝基金公司,為客戶賺取的資金總額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家對衝基金公司。筆者認為,達利歐「極度開放的頭腦」與查理·芒格的100多種思維模型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在投資中做的更好,就要全面的認識世界,達利歐能聽取一切觀點,而芒格擁有一整套基礎分析工具。
所以做投資與其在PE、PB、ROE中掙扎,更優的方式是建立一套全面了解世界的方法。這個方法似乎並不難,芒格在二戰時期短暫的鑽研過基礎物理學,這使他得到了更多的思維模式,讓他不會成為「拿著鐵錘的人」。芒格還說,「如果你輕車熟路的走上跨學科的路徑,你將永遠不想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