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騰衝:實現「花開四季」的發展構想 農旅融合助村民脫貧增收

2020-12-24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網】;

關注脫貧攻堅。眼下,雲南騰衝的5萬畝萬壽菊進入了採摘黃金期,當地依託高黎貢山優越的自然條件,春種油菜夏種菊,實現了「四季花開」的發展構想,從傳統農業到農旅融合的轉型讓村民們實現脫貧增收。

騰衝市界頭鎮幾年前以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農業為主,鄉親們自給自足,收入微薄。2013年,當地政府引導村民轉型,種植了15萬畝油菜花,2018年開始又種植了2萬畝萬壽菊。

界頭鎮鎮長 趙慶華:

界頭是在高黎貢山下的一個花園盆地,我們極力打造四季花海,冬春季主要是以油菜花為主,到了夏季主要是種植萬壽菊為主,秋季主要是以梨花、芍藥等中草藥花為主,四季都有花看,四季都有花的景觀。

63歲的曹世福今年種植了6畝萬壽菊,這兩天正忙著採摘第四茬花朵。曹世福一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還有兩個孫子在上學,這幾年通過油菜花和萬壽菊種植,不僅解決了家庭溫飽和孩子上學的問題,家庭收入也逐年增加。

萬壽菊種植技術門檻低、投入小產量高,當地通過實行訂單農業模式,企業以每公斤1塊錢的價格全部收購,保證了農戶的收入。

界頭鎮鎮長 趙慶華:

2020年,我們鎮總共有9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570多戶加入到了萬壽菊種植行業中,預計今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種花)總收入在400多萬元,戶均2萬元以上。

此外,為了打開旅遊市場,從2014年開始,界頭鎮舉辦了高黎貢花海旅遊節,6年來累計吸引遊客超過250萬人次。

界頭鎮鎮長 趙慶華:

2019年,全鎮共接待遊客80萬人次,帶動發展農家樂300多戶,全鎮有500多個建檔立卡貧困戶也參與到旅遊業發展中,並得到了相應的收益。

目前,騰衝市在多個區域推廣種植萬壽菊、油菜花,通過農旅融合實現鄉村美、群眾富的目標。

相關焦點

  • 雲南騰衝:花開四季 農旅融合助村民脫貧
    央視網消息:關注脫貧攻堅。眼下,雲南騰衝的5萬畝萬壽菊進入了採摘黃金期,當地依託高黎貢山優越的自然條件,春種油菜夏種菊,實現了「四季花開」的發展構想,從傳統農業到農旅融合的轉型讓村民們實現脫貧增收。騰衝市界頭鎮幾年前以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農業為主,鄉親們自給自足,收入微薄。
  • 雲南騰衝種植萬壽菊助群眾增收 搭建「農旅聯姻」橋梁
    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侯開曠 攝)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侯開曠 攝)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侯開曠 攝)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侯開曠 攝)近年來,雲南騰衝市界頭鎮產業發展單一,群眾增收渠道過窄問題日益凸顯。
  • 雲南景谷: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
    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近年來,雲南景谷縣依託景谷興邁農業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村委+科研單位+基地+農戶」的模式,產業化發展魔芋,魔芋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可見。
  • 騰衝:農旅融合助農增收
    眼下,騰衝市界頭鎮的兩萬多畝萬壽菊進入盛花期,村民搶抓農時忙著採摘萬壽菊。2018年以來,界頭鎮沙壩社區民族隊村民小組曹文蒼流轉了50畝土地種植萬壽菊。2019年該鎮種植20000多畝萬壽菊,產值2400萬元,9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萬壽菊421戶1316畝,實現增收230.3萬元。美麗的花海不僅提高了花農的經濟收入,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自2014年開始至今,界頭鎮已經連續舉辦了6屆高黎貢花海旅遊節,累計吸引遊客超過250萬人次。
  • 雲南騰衝:萬畝花海助力傳統農業向農旅融合轉型
    萬壽菊的引進,補齊了季節性景觀短板,「花開四季」的構想變成了現實。回想起七八年前的生活,孟應國有些感慨:「當時家裡兩個娃娃都在讀書,平均每天的花費在80塊左右,但當時全家的收入一天只有40多塊。」當時孟應國為了供孩子讀書,還欠下了不少外債。近幾年,他通過種植油菜花和萬壽菊,10畝地的收入提高了近5000元。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棋盤山鎮:田園變花海 農旅融合促增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棋盤山鎮:田園變花海 農旅融合促增收 2020-09-09 15: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靈丘:農旅融合拓展脫貧攻堅路徑
    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萬元。車河村級有機農業扶貧模式登上中國扶貧國際論壇,入選中外減貧案例庫及在線分享平臺。一條旅遊帶:綠色唐河峽谷如果說車河有機社區是一個農旅融合的點,放眼唐河大峽谷就會看到一條農旅融合的經濟帶。
  • 大石頭河南村農旅融合實現「雙豐收」
    大石頭河南村農旅融合實現「雙豐收」 2020-06-28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屏邊:白河鎮走生態轉型助農增收之路
    種植木本作物 供圖近年來,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白河鎮堅持走生態轉型助農增收之路,逐步通過發展芒果、檸檬、荔枝等具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木本作物種植,替代傳統的香蕉、菠蘿等草本作物種植,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圍繞綠色生態抓好產業發展,圍繞產業發展助農增收,探索出了一條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可複製
  • 媒體看騰衝 ll 雲嶺大地上的美麗生活
    這是雲南近年來打造全域旅遊的口號。雲南不僅有眾多的知名景區,而且處處皆景,四季如春,森林密布,江河縱橫,民族文化絢麗多彩。近年來,雲南26個世居民族積極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保護中實現生態脫貧、村莊秀美、產業發展、旅遊興旺,共同邁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 【新華社】牡丹江林口:大鵝養殖助農脫貧增收
    【新華社】牡丹江林口:大鵝養殖助農脫貧增收 2020-08-13 21: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文旅融合助發展 夜遊燈會促增收
    原標題:文旅融合助發展 夜遊燈會促增收   中秋國慶月圓夜,西浦燈市亮如晝。
  • 完善產業鏈條,農旅融合發展 產業園讓村民成了「上班族」
    完善產業鏈條,農旅融合發展 產業園讓村民成了「上班族」 四川日報   2020-12-24 09:47
  • 紅河縣:文旅融合助脫貧 村民致富奔小康
    圍繞「房入會、田入股、文化入景、農特產品入市」思路,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旅遊業脫貧致富。「房入會」方面,大力發展農家客棧、特色民宿、休閒農莊、農家樂等經營項目。「田入股」方面。由村幹部或「明白人、帶頭人」或龍頭企業牽頭成立梯田「稻漁共作」合作社,開展休閒旅遊體驗活動,提高梯田綜合產值。目前,全縣共引導發展了258個農民合作服務社。「文化入景」方面。
  • 雲南騰衝界頭鎮:田園增色 旅遊增景 農民增收
    騰衝界頭鎮:田園增色 旅遊增景 農民增收2018年以來,界頭鎮緊緊圍繞大健康發展戰略,不斷加大產業調整力度,引進萬壽菊種植。通過幾年的發展,「輕勞力、低成本、高產量」的萬壽菊產業,不僅為界頭在夏秋之際增添了2萬多畝的花海,也成為界頭群眾增收的又一項扶貧產業。
  • 雲南省江城縣夯實產業助農增收
    日前,普洱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公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的綜合貧困發生率、脫貧人口錯退率等均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擬申請開展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  作為全省深度貧困縣之一,江城縣以2019年脫貧摘帽為目標,強化「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堅持目標導向、質量導向,全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 山西吉縣打造特色蘋果小鎮 「紅果果」助農增收
    山西吉縣打造特色蘋果小鎮 「紅果果」助農增收 2020-10-15 15:54:47 吉縣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該縣藉助蘋果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打造特色小鎮助農增收。  金秋十月,豐收時節,走進採摘園裡,分列著一排排整齊的果樹,小燈籠般殷紅的蘋果掛滿枝頭,果農們正忙著採摘、裝箱,呈現一派豐收景象。15日,2020年「春華秋實」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吉縣蘋果文化藝術節在山西省臨汾市吉縣東城鄉蘋果小鎮開幕。
  • 那羅村:中藥材種苗繁育助農增收
    近日,筆者在鐘山區汪家寨鎮那羅村1000萬株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了解到,依託當地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那羅村引進貴州鑫禾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白芨、滇黃精、滇重樓等中藥材種植,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特色產業,進一步拓寬了當地村民增收渠道。
  • 新華網:騰衝瑪御谷|打造「溫泉+」旅遊模式 助推文旅融合發展
    雲南騰衝地處滇西,位於高黎貢山山脈南段西側,地熱資源十分豐富,旅遊特色分明,共有88處溫泉,泉水中富含硫磺等礦物質,並含有氡、硒等微量元素,適合開發溫泉康健療養項目。打造新田園文旅版圖 繪就美麗鄉村新形象騰衝瑪御谷由雲南省康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建設,規劃範圍3.17平方公裡,總投資超35億元。該項目從傳統文旅轉向新田園文旅,提出旅居的概念。
  • 騰衝瑪御谷丨打造「溫泉+」旅遊模式 助推文旅融合發展
    雲南騰衝地處滇西,位於高黎貢山山脈南段西側,地熱資源十分豐富,旅遊特色分明,共有88處溫泉,泉水中富含硫磺等礦物質,並含有氡、硒等微量元素,適合開發溫泉康健療養項目。該項目從傳統文旅轉向新田園文旅,提出旅居的概念。同時,更加關注社會責任、鄉村振興,努力讓所探索的新田園文旅版圖更加完善。2018年,瑪御谷溫泉小鎮獲得詩和遠方最佳文旅創新融合獎。「從消費升級到消費躍遷,文旅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文化傳播的關鍵載體。」騰衝瑪御谷董事長許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