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木本作物 供圖
近年來,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白河鎮堅持走生態轉型助農增收之路,逐步通過發展芒果、檸檬、荔枝等具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木本作物種植,替代傳統的香蕉、菠蘿等草本作物種植,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圍繞綠色生態抓好產業發展,圍繞產業發展助農增收,探索出了一條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可複製、可推廣助農增收之路。
走進白河鎮大水村丫口村,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芒果樹和檸檬樹,綠油油一片,青綠色的檸檬掛在枝頭,在陽光下透著綠光。芒果地旁邊,一輛小卡車停在路邊,十幾個村民正在地裡採摘套種在芒果樹 下的南瓜,一個個南瓜被按重量、品相分好、裝箱、搬上卡車,運往全國各地。
這片300畝的芒果地,是大水村委會丫口村村小組長楊萬華家的,他是當地種植大戶。從2016年開始,他砍去了種植多年的香蕉,在地裡種上了芒果和檸檬,並在果樹下套種了南瓜。由於管理得當,楊萬華種的南瓜個大品質好,受到收購商的青睞,今年賣出了出了好價錢,能有30萬元的毛收入。
種植木本作物 供圖
大水村村平均海拔710米,水、熱條件充足,與河口縣及文山州馬關縣毗鄰,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非常適合發展熱帶水果種植。之前,這裡一直以香蕉種植為主要產業。但近年來巴拿馬病嚴重影響了香蕉收成,加之香蕉屬草本作物,人工種植對生態破壞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為擺脫困境,大水村黨支部書記顏亨燦帶領當地種植大戶到到廣西廣東等地考察產業轉型的路子。考察期間,種植戶們發現,廣西適合種芒果的檸檬的地方氣候、土壤和大水村接近,並且大水村的光照條件更加適應芒果生長。他們認真記下芒果種植嫁接技巧、果樹間距、樹坑大小等種植技術,遇到疑惑及時請教當地專家。
回到大水村,他們迫不及待地把從廣東帶回來的檸檬和芒果苗種下,定時澆水、修枝,精心照看著。
去年,芒果樹經過「悉心照料」開始掛果。看著樹上的果實,種植戶楊萬華心裡說不出的喜悅。芒果的好價格、供不應求的市場,更讓他看到產業轉型的曙光。
「檸檬加芒果和大樹菠蘿,總的種了有一千畝左右,芒果去年比較好賣,六塊錢一斤,價錢還是比較好,我光芒果就賣得幾萬塊。」楊萬華高興地說。
看到芒果種植的巨大利潤,楊萬華深思熟慮後,決定帶動村民一起大規模種植芒果、檸檬,以規模化來提升經濟效益。
「能不能種得好、苗要從哪裡買、種多了會不會有人來收購……」可當楊萬華把想法說出來時,許多村民頭搖得像撥浪鼓,直接拒絕了。
面對村民們的拒絕,楊萬華並沒有放棄,他將木本作物種植的好處講給村民們聽,將自己的種植經驗分享給村民,將自己的銷售渠道毫無保留地告訴村民,通過開村支部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多次協商……
功夫不負有心人。
收穫果實 供圖
部分種植大戶決定和楊萬華一起種植芒果和檸檬。此時,楊萬華內心充滿了喜悅地說,「一個跟著一個栽,大種植戶帶動小戶,就起來了。」
此時,白河鎮黨委政府在了解到丫口村村民自發的改變以往的香蕉菠蘿等草本作物種植,轉型為芒果、檸檬等木本植物種植後,也給村民們送來了好政策,土地整治和退耕還林的補足資金成為村民們的種植業轉型啟動資金。
「國家政策好,搞退耕還林,一畝給一千六,比較好,有一筆啟動資金。」大水丫口村種植戶項規英說。
如今,種下的芒果和檸檬樹開始掛果。村民們經過自己鑽研,又在果樹下種套種了南瓜,西瓜等短平快的作物,實現了產業的「以短養長」。芒果、檸檬種植產業成為大水農業發展、農村興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村民們收入越來越高,生活也越來越好。村民們有了種植積極性,許多村民都自願加入到芒果、荔枝,檸檬等木本植物的種植中來。產業轉型後帶來的經 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正慢慢凸顯,老百姓對此豎起了大拇指。
丫口村村民熊少元說,「將近有兩年都沒有栽香蕉了,把香蕉砍了,栽芒果,妃子笑荔枝,南瓜,西瓜。國家的政策好,政策也落實了,如今房子也建好了,車有也兩輛,交通更方便了。」
目光長遠的楊萬華不再滿足本地市場銷售,開始積極開拓外地大單市場。同時,通過微商,電子商務合作社,讓小單市場觸網。
在大家的努力下,轉型後的水果種植技術越來越成熟,品質越來越好,產量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向周邊地區輻射帶動,白河鎮也迎來了生態產業的轉型熱潮。
「目前我們大水的芒果、荔枝、檸檬,這三個產業,已經有一點的規模了。在全鎮來講,應該是我們大水形成規模是最大的。」大水村委會黨總支書記顏亨燦自豪地說。
據了解,通過這幾年產業的發展,白河從傳統的香蕉產業產業成功的轉型。據不完全的統計,截至目前,菠蘿蜜、芒果、檸檬等木本植物栽種的面積有12萬餘畝,涉及的農戶有5000多戶。
「為了提升白河產業綜合競爭的能力,白河提出了 線上加線下的方式進行合作積極引進了雲南品鑫極電子商務平臺進駐白河,與合作社進行合作走電商,同時,線下我們成立農資質保合作社,把種子農藥等公司直接引進白河,到田間地頭對農戶進行培訓在一個培養我們的明白人和帶頭人,服務於我們的農戶。通過線上加線下,真正打造我們的線上和線下一體發展的模式。」屏邊縣白河鎮黨委書記熊海先介紹說,下一步,白河鎮將繼續加大農業品牌打造,不斷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真正實現生態轉型助農增收。
目前,白河鎮已逐步形成了現代化、特色化、綠色化的「一村一品,一海拔一產業」種植產業發展格局。轉型後的木本種植及林下套種產業已逐步成為白河鎮南溪河河谷地區和那麼果河畔人民群眾的支柱產業和「綠色銀行」。
雲南網通訊員 李關偉 李偉建 白河鎮 張春洪